【部编教材】岳阳楼记优秀1课件_第1页
【部编教材】岳阳楼记优秀1课件_第2页
【部编教材】岳阳楼记优秀1课件_第3页
【部编教材】岳阳楼记优秀1课件_第4页
【部编教材】岳阳楼记优秀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北宋第1页,共138页。四大名楼总图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鹳鹊楼滕王阁第2页,共138页。鹳鹊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你知道这些楼分布在我国哪四个省?第3页,共138页。鹳鹊楼山西黄鹤楼湖北滕王阁江西岳阳楼湖南第4页,共138页。 登鹳鹊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5页,共138页。落霞秋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王勃 第6页,共138页。黄鹤楼 (唐)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第7页,共138页。岳阳楼第8页,共138页。岳阳楼位

2、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 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 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 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 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 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第9页,共138页。10岳阳楼记第一课时第10页,共138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与文章体裁,了解写作背景2、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句读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疏理课文结构第11页,共138页。1、了解作者2、了解背景了解背景作者第

3、12页,共138页。范仲淹简介范仲淹,苏州吴县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经发奋苦读,26岁中进士。因敢于直言强谏,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卓立功勋,使西夏多年不敢入侵。当时边境上流传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军中也流传:“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雄兵。”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因力主改革遭保守派反对,于庆历五年(1045)贬官邓州。后来还做过杭州、青州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第13页,共138页。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

4、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创作背景介绍第14页,共138页。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朗读感知第15页,共138页。朗读: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守巴陵郡(jn)。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j)兴(xng)。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f)于其上。

5、属( zh)予(y)作文以记之。第16页,共138页。朗读:予观夫(f)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xi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ng) ,横无际涯;朝晖(hu)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第17页,共138页。朗读:若夫霪(yn)雨霏霏(f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o),山岳潜(qin)形,商旅不行,樯(qing)倾楫(j)摧;薄(b)暮冥冥(mng) ,虎啸猿啼(t)。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第18页,共138页。朗读:至若春和景明,波澜

6、(ln)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汀(t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ho)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kung)神怡(y),宠(chng)辱偕(xi)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第19页,共138页。朗读:嗟(ji)夫!予(y)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微斯人,吾(w)谁与归?第20页,共138页。2、听读课文,注意语气句读朗读感知第21页,共13

7、8页。阴 风 怒 号,浊 浪 排 空 沙 鸥 翔 集,锦 鳞 游 泳 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予 观 夫 巴 陵 胜 状 请给以下四个句子划分停顿:第22页,共138页。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朗读感知第23页,共138页。滕子京谪守怒号予观夫 属予作文偕忘樯倾楫摧浩浩汤汤日星隐曜淫雨薄暮冥冥岸芷汀兰心旷神怡tngzhho f zh xi qing jshngyoynb mngzh tngy字词注音第24页,共138页。1、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2、其余散句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朗读节奏的方法:(骈散结合)第25页,共138页。 庆

8、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第一节朗读提示语气情感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26页,共138页。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第二节朗读提示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舒,“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第27页,共138页。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9、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第三节朗读提示第三段: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第28页,共138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第四节朗读提示第四段: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及”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几句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

10、情味来第29页,共138页。30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第五六节朗读提示第五段:“嗟夫”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个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第30页,共138页。4、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朗读感知第31页,共138页。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交 待作记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第二部分(2-4):描述登楼所见景色,抒发感受 1层(

11、2):描写洞庭雄伟壮丽的全景,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引出下文 2层(3、4):写“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一阴一暗、一悲一喜,形成对比)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第32页,共138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学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政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 ”的远大政治抱负。一、填空1、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希文,宋朝 家、 家。当堂检测第33页,共138页。D二、选择1、下面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12、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第34页,共138页。B2、下面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衔远山,吞长江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第35页,共138页。 Chotngxi3、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浩浩汤汤( shng ) 宠辱偕忘( ji )B岸芷汀兰( dng ) 谪守巴陵郡( zh )C一碧万顷( qng ) 霪雨霏霏( yn )D心旷神怡( y ) 阴风怒号( ho )第36页,共138页。 C4、对下列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好的景色) 朝晖夕阴(日光)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任太守) 百废具兴(兴办)C南

13、极潇湘(尽) 薄暮冥冥(跟“厚”相对)D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迫近第37页,共138页。C5、下列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38页,共138页。 C6、下列画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去国怀乡 敌国外患 C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第39页,共138页。D7、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衔远山,

14、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第40页,共138页。41岳阳楼记第二三课时第41页,共138页。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自行翻译理解课文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掌握文言词语用法,积累文言知识第42页,共138页。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疏通文意第43页,共138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阅读第一节 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第44页,共138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

15、时指官吏降职或远调到了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具”同“俱”,全,皆同“嘱”,嘱咐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规模于是第45页,共138页。难句解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要按现代汉语习惯颠倒语序: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唐贤今人”的语序应是“唐今贤人”,即唐代和当代的贤人。这叫“互文”。在上面刻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第46页,共138页。 阅读第一节,思考:1、这一节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重修岳阳楼的背景、重修盛况及写作的缘由.2

16、、请说说你所了解的“唐贤今人”吟咏岳阳楼的“诗赋”。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第47页,共138页。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3、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第48页,共138页。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17、异乎?阅读第二节 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第49页,共138页。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胜景,好景色日光雄伟景象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汤汤,广阔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细了。那水流浩大的样子详尽第50页,共138页。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然)这样,那么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

18、,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聚集能第51页,共138页。难句解释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既然)这样,那么(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湘水的尽头第52页,共138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第53页,共138页。1、第二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其中哪两个字最有气势?衔、吞 阅读第二节思考:第54页,共138页。3、岳阳楼胜景怎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气势非凡宽阔无边湖光山色第55页,共138页。4、为什么洞庭湖的“胜状”写得这么简略呢?因为写景

19、不是本文目的,目的是借景书怀,并劝勉滕子京;还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第56页,共138页。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5、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第57页,共138页。6、“前人之述备矣”呼应前文哪一句?“前人之述”指的是什么?呼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第58页,共138页。 写“迁客骚人”的

20、“览物之情”。7、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8、假如你登临此楼,面对此景会有怎样的感情?第59页,共138页。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全文“关节”。上承岳阳楼大观,下引出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而引出关于“古仁人之心”的议论。第60页,共138页。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阅读第三节 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第61页,共138页。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2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 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放晴迫近像那阴雨绵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状;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鸣。像那冲向桅杆桨第62页,共138页。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国都)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谗,说坏话)(此刻)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这第63页,共138页。1、这一节描

22、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何特点?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阅读第三节思考:第64页,共138页。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览物之情览物之情淫雨霏霏薄暮冥冥 缘 由: 因己而悲.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第65页,共138页。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4、第3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2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第66页,共138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阅读第四节 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第67页,共138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日光zhtng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璧,圆形的玉)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

24、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万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至于,又如栖止有时起第68页,共138页。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荣耀(xi,一起)持,执(此刻)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第69页,共138页。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何特点?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 的情感

25、? 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阅读第四节思考:第70页,共138页。.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览物之情春和景明皓月千里 缘 由: 因物而喜.3、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第71页,共138页。 4、第4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第72页,共138页。 “去国怀乡

26、,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小结: 5、在这两段里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第73页,共138页。74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阴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晴2、登斯楼也,则

27、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喜迁 客 骚 人览物之情 因景阴睛和职升降而或喜或悲1、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悲第74页,共138页。75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阅读第五六节 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第75页,共138页。 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品德高尚的

28、人探求或许因为朝廷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物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的心情的好坏而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担忧;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第76页,共138页。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没有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归

29、依第77页,共138页。难句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第78页,共138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遥远的江湖上就替君主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第79页,共138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于)天下之忧而忧后(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第80页,共138页。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属宾语前置,需颠倒语序:吾与谁归。没有了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第81页,共138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阅读第五节思考:“

3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82页,共138页。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什么?上文“感极而悲者”,“其喜洋洋者”。第83页,共138页。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3、“进”指什么?“退”指什么?第84页,共138页。4、“是进亦忧,退亦忧”“进” “退”分别照应什么?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第85页,共138页。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5、“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第86页,共138页。旷达胸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政治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请从第五段中捕捉

31、有关信息,概括体现作者胸襟、抱负的句子。 第87页,共138页。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积累词语积累词语第88页,共138页。通假字百废具兴:“具”通“俱”(j),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zh),嘱咐第89页,共138页。1、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和:政通人和( ) 春和景明( )景色看和乐和煦一词多义第90页,共138页。3、或: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 4、一:一碧万顷( )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或许一词多义一片完全第91页,共138页。先天下之忧而忧词类活用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滕子京谪守巴

32、陵郡名词作动词,作太守第92页,共138页。温故知新解释风烟俱静百废具兴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上下一白长烟一空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大观都持、执全、完全雄伟景象一、解释加点字义当堂检测第93页,共138页。二、句子翻译(示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第94页,共138页。二、句子翻译(示例)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33、”,把“尔、汝”等换成“你”。 第95页,共138页。二、句子翻译(示例)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第96页,共138页。二、句子翻译(示例)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第97页,共138页。二、句子翻译(示例)5、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

34、可活译成“(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第98页,共138页。二、句子翻译(示例)6、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第99页,共138页。一词多义。国防国家国都有时或许处在居住停,过了三、解词国或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面山而居居十日第100页,共138页。通通过顺利通晓旷开朗宽广初极狭,才

35、通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则有心旷神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第101页,共138页。以其来因凭用来代词:他,他们语气词代词:他的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所以动心忍性其必曰其喜洋洋者矣必先苦其心志第102页,共138页。 具,同“俱”,全,都属,同“嘱”,嘱咐通假字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第103页,共138页。 四、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题二)第3段以“若夫”引出一段雨天登楼的假设来拟写游人的“览物之情”,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 ,格调低沉:“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

36、高;“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天气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损坏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写尽了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104页,共138页。 第4段以“至若”引出另一段晴天登楼的假设来拟写游人的“览物之情” ,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 ,格调转高:“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植物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泛动金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表现出心旷神怡、忘却宠辱得失的乐观情怀。第105页

37、,共138页。106岳阳楼记第四课时第106页,共138页。教学目标1、理解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鉴赏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3、领会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寓情于景的写法,背诵课文第107页,共138页。1、本文的立意构思有什么特点?合作探究第108页,共138页。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友人要求作“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也确有诸多美景可写),但作者却不纯粹写景,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如何使二者融为一体呢?那就是借助抒情,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 文章先由叙事入手(先交待滕子京谪守

38、巴陵后不过一年便政绩卓著,这进已暗含“不以己悲”之意,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对下文写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乃至最后写“古仁人之心”都有引发作用。)第109页,共138页。 接着说到岳阳楼的“大观”(承“重修岳阳楼”而来,字字景语,却又显出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跟结尾“不以物喜”一段议论互为表里。)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用“然则”一转,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设问,带出下面两个画面,这两画面都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二者形态虽异,实质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悲喜。) 第110页,共138页。 最后转入议论,将二者的

39、情怀与“古仁人之心”相比,将文势推向高潮,最后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说明写作意图。 第111页,共138页。112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以物喜以己悲为 自 己古仁人的思想情感 作者的政治抱负引 出衬 托为 天 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第112页,共138页。2、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文章的警句的?合作探究第113页,共138页。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使之处于最显著位置: 先用比较方式(“古仁人之心”与“二者”)设问(“何哉”),再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说

40、明二者的本质区别,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文章的警句的?第114页,共138页。显示出“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然则何时而乐耶”,使文章又推进一层。此时再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给人印象极深。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文章的警句的?第115页,共138页。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合作探究第116页,共138页。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

41、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第117页,共138页。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第118页,共138页。 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拓展延伸

42、第119页,共138页。儒家学说: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 天下为公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拓展延伸读一读 品一品第120页,共138页。4、探讨本文的艺术特色合作探究第121页,共138页。 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不写岳阳楼历史和重修经过,也不泛泛铺陈周围湖光山色,而是抓住不同的人对景物所产生的不同之情,引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从而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文章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在一起,以叙事作引子,

43、写景引出抒情,抒情诱发议论,环环相扣,有力地揭示了主题。(1)了解作者的基本构思和文章的特色第122页,共138页。表达方式第一部分(1):交待作记缘由第二部分(2-4):描述登楼所见景色,抒发感受 1层(2):描写洞庭全景 2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阴一暗、一悲一喜,形成对比)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写景抒情)(议论)(叙事)(文章主体)(全文核心)第123页,共138页。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

44、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2)本文在语言上骈散句交错使用第124页,共138页。翻译下列加线的句子: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到了第二年,滕子京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第125页,共138页。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4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失(晴空万里),有时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日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兴,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白璧。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第126页,共138页。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为外物的好和自己的得就喜,也不因为外物的坏和自己的失就悲。第127页

46、,共138页。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微斯人,吾谁与归?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身处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就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乐。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呢?第128页,共138页。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当堂检测第129页,共138页。 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C这段文字选自

47、 , 作者_,他是_(朝代)_家、_家。“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 A“迁客骚人”和“商旅”。 B“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第130页,共138页。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君”和“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第131页,共138页。 滕子京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指的是_,这种人的忧乐观是_,_。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并勉励朋友_。第132页,共138页。 B 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