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风云变幻八十年_第1页
上编风云变幻八十年_第2页
上编风云变幻八十年_第3页
上编风云变幻八十年_第4页
上编风云变幻八十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zhn u)近现代史纲要共三十九页综述(zngsh)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W-S Yndng)前夜(18401919)共三十九页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Ypin Zhnzhng)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 主要任务 共三十九页 中国地处世界东方,亚洲东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历史文化(wnhu)从未间断:黄帝、炎帝、尧、舜、禹、夏、商、周元、明、清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古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直处在世界前列。1. 中国(zhn u)灿烂的古代文明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与世界共三十九页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一直(yzh)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但是当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中国封建文明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很快败下阵来,中国逐渐(zhjin)成为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认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共三十九页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chngshng)到衰落 中国(zhn u)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政治特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共三十九页 总之,中国封建制度在给中国带来强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隐患,潜伏着不

3、少危机。当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兴起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日渐拉大,最终(zu zhn)导致近代中国的屈辱。共三十九页3.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fzhn)与殖民扩张17世纪40年代,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在东方,是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zuhu)的一个王朝清朝;在西方,是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英国国王与国会斗争加剧,不久爆发内战,从而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共三十九页第三,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zbnzhy)的产生准备了货币财富和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第二,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moy)、推动殖民

4、扩张提供了条件;第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第四,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共三十九页殖民主义的本质(bnzh)和特征特征: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赤裸裸的掠夺 自由(zyu)资本主义时期:自由(zyu)贸易 帝 国 主 义 时期:资本输出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军事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奴役弱小落后国家、民族、地区,将其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 。共三十九页 如何正确理解殖民主义对被侵略国家造成(zo chn)的后果和产生的影响?共三十九页“比年以来,帝国主义

5、与军阀之狼狈为奸,加重我内乱,掠夺我金钱,屠戮我民命,已成不可掩之事实。而为彼等最便于勾结,最利于进攻之工具,犹当数一部不平等条约。” “由是观之,弱我中国者,资本帝国主义也,致我危亡者,由此产生之不平等条约也。资本帝国主义实为蚕食我之封豕长蛇(fng sh chng sh);不平等条约实为束缚我之桎梏陷阱。” 漆树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光华书局,1926出版,序言。共三十九页 资本原始积累(yunsh jli)和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西方资产阶级驾着炮舰,在全球各地掀起殖民掠夺的凶涛恶浪。 共三十九页鸦片战争(Ypin Zhnzhng)前北京地安门 从清王朝建立到18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6、的武装入侵和外交讹诈,并没有能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但是(dnsh)资本主义必将使古老中国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共三十九页独立的中国逐步(zhb)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二、外国入侵与近代(jndi)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共三十九页 168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开海贸易。在广州设立了粤海关,第一次把经营进口贸易的商人从一般商人队伍中分离出来。广东的洋行制度开始建立,洋货行商也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行业,广州建立了十三行,成为全国的聚集之地。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只留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广州因其特殊的地位,而成为了一个闻名中外的对外贸易口岸。

7、广州十三行也成为中国近代外贸史兴旺(xngwng)顶峰的标志。1. 鸦片战争:中国(zhn u)近代史的起点共三十九页 外国商人为攫取暴利(bol),从南亚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并以中国政府实行禁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共三十九页战争(zhnzhng)失败,被迫对外开放共三十九页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清政府与多个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一些(yxi)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 -柏杨共三十九页 鸦片战争爆发61年后,1901年,新世纪的曙光刚到时,大清帝国(dgu)终于在西方强面前彻底认栽服输了,甘愿作了西方的傀儡。近

8、代中国跌入最低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共三十九页第二,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认清(rn qn)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正确判断(pndun)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2.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出发点。第一,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共三十九页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xngzh)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共三十九页“半殖民地(bnzhmnd)” “半殖民地(bnzh

9、mnd)” 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指的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了破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与完全由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而被称为半殖民地。共三十九页 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是晚清上海公共租界的司法机关,是一个能比较典型反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该机构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pishn)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 说明中国之独立司法权已受到侵犯,但也并没有完全被列强所控制。共三十九页轮船(lnchun)招商局“半封建

10、” 就我们中国(zhn u)的半封建社会来说,指的是中国(zhn u)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称为“半封建”。 “半封建”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恩格斯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共三十九页半殖民地(bnzhmnd) + 半封建 在经典作家那里(n li),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是作为两个独立概念来使用的。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讨论,谈论中有人开始将两半合并起来概括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一直沿用至今天。共三十九页半殖民地(bnzhmnd)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

11、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ynzhng)障碍。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共三十九页半殖民地(bnzhmnd)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zbnzhy)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导致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近代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在各种压迫之下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

12、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共三十九页3. 社会(shhu)阶级关系的变动地主阶级(d zh ji j)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是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共三十九页农民阶级(nn mn ji j) 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由于(yuy)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共三十九页工人阶级(gngrnjij) 19世纪40、50年代,已出现了

13、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他们主要是外国轮船(lnchun)上的船员、香港及沿海通商口岸的船坞工人、码头工人以及其他少数的工厂的工人。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的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以及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共三十九页民族(mnz)资产阶级19世纪60、70年代,在通商口岸,出现了民族(mnz)资本主义工业,于是民族(mnz)资产阶级在中国出现了。共三十九页 伴随而生的新的社会力量民族资产阶级(zc

14、hnjij)、工人阶级、近代知识分子,再加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强烈要求反对剥削,反对压迫的农民群众,构成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支柱,中国历史才由此最终打通了前进的道路。 共三十九页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zh yo mo dn)。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中国以来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1. 两对主要矛盾(zh yo mo dn)及其关系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共三十九页 在近代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这两对矛盾的地位也有不同。当帝国主义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将

15、特别尖锐,阶级矛盾(ji j mo dn)则会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而当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势力结盟并以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时,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将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ji j mo dn)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则退居次要地位。共三十九页2. 两大历史(lsh)任务及其关系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始终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jifng);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个任务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共三十九页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dwi)和

16、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共三十九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志士仁人提出过各种主张,进行过艰辛的探索。但在近代中国,中国人民必须以革命的方式首先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实现了民主革命的直接目标,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被落后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障碍(zhng i),创造必要的前提。共三十九页内容摘要中国(zhn u)近现代史纲要。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zhn u)为中心的汉文化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