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校园网接入工程_第1页
宁波工程学院校园网接入工程_第2页
宁波工程学院校园网接入工程_第3页
宁波工程学院校园网接入工程_第4页
宁波工程学院校园网接入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09年高校校园网接入工程宁波工程学院(海曙)校园网接入工程一阶段设计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Huaxin P&T Consult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Co.,Ltd二 九 年 六 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34049783 1、概述 PAGEREF _Toc234049783 h 1 HYPERLINK l _Toc234049784 1.1 站点情况 PAGEREF _Toc234049784 h 1 HYPERLINK l _Toc234049785 1.2 设计

2、依据 PAGEREF _Toc234049785 h 2 HYPERLINK l _Toc234049786 1.3 设计范围 PAGEREF _Toc234049786 h 3 HYPERLINK l _Toc234049787 1.3 设计阶段和出版说明 PAGEREF _Toc234049787 h 3 HYPERLINK l _Toc234049788 2、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PAGEREF _Toc234049788 h 3 HYPERLINK l _Toc234049789 2.1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789 h 3 HYPERLINK l _T

3、oc234049790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790 h 3 HYPERLINK l _Toc234049791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791 h 4 HYPERLINK l _Toc234049792 2.2室内分布系统技术分析 PAGEREF _Toc234049792 h 4 HYPERLINK l _Toc234049793 多系统合路分析 PAGEREF _Toc234049793 h 4 HYPERLINK l _Toc234049794 切换分析 PAGEREF _Toc234049794 h 5 HYPERLINK

4、 l _Toc234049795 泄漏控制 PAGEREF _Toc234049795 h 6 HYPERLINK l _Toc234049796 带宽设计 PAGEREF _Toc234049796 h 6 HYPERLINK l _Toc234049797 天线出口功率 PAGEREF _Toc234049797 h 7 HYPERLINK l _Toc234049798 2.3设计方案 PAGEREF _Toc234049798 h 7 HYPERLINK l _Toc234049799 信源 PAGEREF _Toc234049799 h 7 HYPERLINK l _Toc23404

5、9800 有源设备 PAGEREF _Toc234049800 h 8 HYPERLINK l _Toc234049801 分布系统 PAGEREF _Toc234049801 h 8 HYPERLINK l _Toc234049802 3、通信接入建设方案 PAGEREF _Toc234049802 h 8 HYPERLINK l _Toc234049803 3.1 CMNET接入方案 PAGEREF _Toc234049803 h 8 HYPERLINK l _Toc234049804 3.2 WLAN的认证计费模式 PAGEREF _Toc234049804 h 9 HYPERLINK

6、l _Toc234049805 4、线路建设方案 PAGEREF _Toc234049805 h 11 HYPERLINK l _Toc234049806 4.1设计方案 PAGEREF _Toc234049806 h 11 HYPERLINK l _Toc234049807 4.2线路设计范围及分工 PAGEREF _Toc234049807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08 4.3线路敷设方式选择原则 PAGEREF _Toc234049808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09 架空光缆敷设 PAGEREF _Toc234049809

7、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0 管道光缆敷设 PAGEREF _Toc234049810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1 直埋光缆敷设 PAGEREF _Toc234049811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2 桥上光缆敷设 PAGEREF _Toc234049812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3 4.3.5水底光缆敷设 PAGEREF _Toc234049813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4 本工程光缆敷设方式 PAGEREF _Toc2

8、34049814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5 4.4主要设计标准和技术措施 PAGEREF _Toc234049815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6 光缆中的光纤 PAGEREF _Toc234049816 h 1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7 光缆 PAGEREF _Toc234049817 h 13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8 光缆接头盒 PAGEREF _Toc234049818 h 14 HYPERLINK l _Toc234049819 光缆线路建设 PAGEREF _T

9、oc234049819 h 14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0 光缆预留 PAGEREF _Toc234049820 h 15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1 光缆接续 PAGEREF _Toc234049821 h 15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2 光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指标 PAGEREF _Toc234049822 h 16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3 纤芯分配原则 PAGEREF _Toc234049823 h 16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4 光缆线路的保护措施 PAGERE

10、F _Toc234049824 h 17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5 防雷 PAGEREF _Toc234049825 h 17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6 5、本系统各主要设备性能描述 PAGEREF _Toc234049826 h 18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7 6、安装场地、供电设计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827 h 20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8 6.1场地设计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828 h 20 HYPERLINK l _Toc234049829

11、 6.2供电设计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829 h 20 HYPERLINK l _Toc234049830 6.2.1 BBU或者RRU供电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830 h 20 HYPERLINK l _Toc234049831 微蜂窝基站供电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831 h 20 HYPERLINK l _Toc234049832 交换机供电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832 h 20 HYPERLINK l _Toc234049833 供电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833 h 20 HYPERLIN

12、K l _Toc234049834 7、防雷和接地 PAGEREF _Toc234049834 h 21 HYPERLINK l _Toc234049835 8、施工安装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835 h 21 HYPERLINK l _Toc234049836 8.1 有源设备安装 PAGEREF _Toc234049836 h 21 HYPERLINK l _Toc234049837 8.2 天线安装 PAGEREF _Toc234049837 h 21 HYPERLINK l _Toc234049838 8.3 电缆的布放 PAGEREF _Toc234049838 h

13、 2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39 8.4 接头的安装 PAGEREF _Toc234049839 h 22 HYPERLINK l _Toc234049840 8.5 电源的安装 PAGEREF _Toc234049840 h 23 HYPERLINK l _Toc234049841 8.6 避雷措施 PAGEREF _Toc234049841 h 23 HYPERLINK l _Toc234049842 8.7 接地说明 PAGEREF _Toc234049842 h 23 HYPERLINK l _Toc234049843 8.8 GPS设计 PAGEREF _T

14、oc234049843 h 23 HYPERLINK l _Toc234049844 8.9不同信源对机房的要求 PAGEREF _Toc234049844 h 24 HYPERLINK l _Toc234049845 8.10 AP(Access Point)安装 PAGEREF _Toc234049845 h 24 HYPERLINK l _Toc234049846 8.11双绞线的布放 PAGEREF _Toc234049846 h 24 HYPERLINK l _Toc234049847 8.11消防设施 PAGEREF _Toc234049847 h 24 HYPERLINK l _

15、Toc234049848 8.12工艺规范 PAGEREF _Toc234049848 h 25 HYPERLINK l _Toc234049849 9、需要说明的问题 PAGEREF _Toc234049849 h 25 HYPERLINK l _Toc234049850 10、材料清单 PAGEREF _Toc234049850 h 251、概述目前,无线通信作为现代通信中一种重要和主要的手段,由于其接入的方便性,可靠性和多样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使用。宁波移动成熟的2G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简单、可靠、便捷的语音和数据通信。3G 移动通信则使客户们能够享受到高速数据带来的互动娱

16、乐新体验。WLAN等无线接入技术的不断应用使数据接入更快捷,更高速,更丰富。本设计对宁波工程学院(海曙)宿舍楼进行WLAN和TD-SCDMA网络的覆盖。以满足该学校的无线上网和3G网络覆盖的要求。本设计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09年高校校园网接入工程宁波工程学院(海曙)校园网接入工程。1.1 站点情况宁波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3年,是原联邦德国援助我国合作建设的四所高专之一,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4年5月升格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

17、53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10000人。 学校位于长三角南冀中心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宁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贸易城市,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学校分为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宁波中心城区海曙区,占地641亩,校舍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校区位于翠柏路后河巷20号,占地面积约300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共10幢(东经121.5268 北纬29.8846)目前宁波工程学院(海曙)宿舍楼无WLAN信号,TD-SCDMA信号较弱,无法满足客户使用要求,为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并且能够抢占宁波高校校园市场占有份额,本设计将对宁波工程学院翠柏校区10幢宿舍楼进行TD-

18、SCDMA和WLAN覆盖图1.1-1 宁波工程学院(海曙)宿舍楼外观图图1.1-2 宁波工程学院(海曙)宿舍楼地理位置图1.2 设计依据1)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与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定的关于09年高校校园网接入工程的框架协议;2)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无管“关于调整2400MHZ ISM频段的函” ;3)原邮电部颁布的900MHz TDMA 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TZ019-95);4)原邮电部颁布的900MHz TDMA 数字移动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部内标准);5)原邮电部900/1800MHz TDMA数字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

19、方法(YD/T883-1999);6)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无管(1990)11号“关于调整900MHZ频段的函”;7)IEEE 802.11b标准;8)FCC和GSM 900ETSI标准;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国标GB8702-88);10)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移动09年高校校园网接入工程项目组现场勘察资料及测试数据;11)设备和器件的参数手册。1.3 设计范围本次设计主要涉及宁波工程学院(海曙)宿舍楼校园网接入工程,包括分布系统的信号源、交换机、路由器、分布系统设备及相关传输线路和电源等配套设施的安装设计。设计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项构成:1)TD-SCDMA

20、系统的信号覆盖;2)WLAN系统的信号覆盖;3)楼宇之间的光缆线路连接。1.3 设计阶段和出版说明宁波工程学院(海曙)宿舍楼校园网接入工程按照一阶段设计深度要求进行编制。2、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2.1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2.1.1TD-SCDMA系统技术指标要求1)导频信号强度:根据TD-SCDMA室内覆盖建设规范要求:室内分布覆盖区域内95%以上区域,PCCPCH-RSCP为 -85dBm,Ec/Io -10dB;2)移动台最大发射功率: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位置,语音业务移动台发射信号总功率在地下层不应超过+15dBm,其它区域不超过+10dBm;数据业务移动台发射功率不超过+20dBm。

21、3)上下行误块率(BLER):对于12.2k的语音业务,BLER 1%;对于64k的CS数据业务,BLER 0.1%;对于PS数据业务,BLER 10%;4)切换成功率:1)室内不同信源之间:软/更软切换成功率98%;2)室内与室外之间:软/更软切换成功率98%,异频硬切换成功率95%;5)接通率:保证覆盖区域内信号均匀分布,目标覆盖区域内98%的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6)掉话率:忙时话务统计掉话率 1.5%;7)信号外泄:室内基站泄露至室外10米处导频信号强度应不高于-85dBm;8)上行噪声电平:在基站接收端位置收到上行噪声电平应小于-105dBm;2.1.2WLAN系统技术

22、指标要求1)信号覆盖电平:目标覆盖区95%以上的区域,接收信号的电平 -75dBm 。2)信号质量:WLAN信号覆盖的99区域内WLAN的接入成功率大于95(SIM或WEB)。 3)数据数率:WLAN信号覆盖的99区域内WLAN的连接速率大于2Mbps;WLAN信号覆盖的99区域内WLAN的传输速率大于1Mbps(单用户),并支持用户在覆盖区内慢速移动。2.2室内分布系统技术分析多系统合路分析.1干扰分析多系统合路室内覆盖中系统间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分析,选择相应指标的合路器确保系统间的干扰造成的灵敏度损失在可接受范围内。系统间干扰的基本原理是干扰源对被干扰系统接收机产生的干扰。从广义上讲

23、,干扰产生可以分为干扰源的加性噪声干扰引起被干扰接收机的阻塞,还有互调产物对接收机的干扰。对于GSM&TD-SCDMA&WLAN三个系统合路的室内覆盖,由于WLAN距离GSM和TD-SCDMA系统的工作频段较远,所以加性干扰和互调干扰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可能引发的系统建干扰存在于GSM对TD-SCDMA系统上行的干扰。1)TD-SCDMA对GSM(DCS)的干扰分析GSM900MHz离TD-SCDMA系统可能使用的几个频段都相隔达到1000MHz左右,相互之间的干扰可以采用高隔离度的合路器,很好控制。主要考虑TD-SCDMA系统和DCS1800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协调。TD-SCDMA的杂散发

24、射指标(3GPP),如下表:TD-SCDMA的杂散发射指标 表2.2.1 被干扰系统GSMDCS工作频段(MHz)上行频段885-9151710-1755下行频段930-9601805-1850工作带宽(MHz)0.20.2杂散值(测试带宽)-98-98测试带宽(MHz)0.10.1杂散指标(换算)-94.99-94.99杂散指标(取整)-95-95根据电磁兼容的推算方法,也就是干扰信号到达被干扰系统的干扰电平要比被干扰系统的底噪低10dB,根据上表,TD-SCDMA发射机的杂散输出: -98dBm/100kHz(即-95dBm/200kHz),DCS噪声系数为NF=5dB,可以推出TD-SC

25、DMA与DCS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时要求的隔离度为:-95-(-121+5-10)=31dB。而TD-SCDMA对DCS的阻塞干扰可见下表:TD-SCDMA对DCS的阻塞干扰表 表2.2.2 TD-SCDMA的发射功率DCS基站的阻塞特性消除TD-SCDMA基站对DCS基站的阻塞干扰需要的最小隔离度33dBm0dBm33dBm-(0dBm)33dB根据如上分析,33dB隔离度的合路器很容易实现,因此TD-SCDMA对DCS的阻塞干扰可以很好的抑制。2)GSM(DCS)对TD-SCDMA的干扰分析因为GSM/DCS发射机的杂散输出:-30dBm/2MHz(即-33dBm/1.6MHz),TD-SCD

26、MA噪声系数:NF=5dB,可以推出GSM(DCS)与TD-SCDMA系统合路器隔离度:-33-(-113+5-10)=85dB。所以当工作在1885MHz1920的TD-SCDMA系统和工作在DCS1800系统合路覆盖时,DCS1800杂散发射会影响TD-SCDMA系统,必须采取措施,通过频率规划或外加滤波器等措施进行限制,此部分可在合路时另作要求。再看下DCS1800对TD-SCDMA阻塞干扰分析,见下表:DCS1800对TD-SCDMA的阻塞干扰表 表2.2.3 DCS的发射功率TD-SCDMA基站的阻塞特性消除DCS基站对TD-SCDMA基站的阻塞干扰需要的最小隔离度43dBm16dB

27、m43dBm-(16dBm)27dB根据上表可得出,27dB隔离度的合路器很容易实现,因此DCS对TD-SCDMA的阻塞干扰可以很好的抑制。本系统选用合路器隔离度只要大于80dB,考虑到馈线、接头损耗,和合路器指标的余量,可以直接使用该合路器,就远大于系统要求,就可保证两系统经合路器合路共用室内系统。.2链路预算由于WLAN、TD-SCDMA工作频段的差异,因此馈线对射频信号的衰减也不一致,并且它们的空间传播特性的不一致导致在各个天线口的输出功率的不一致。典型的室内传播模型是Keenan-Motley模型。Lindoor= Lr+kF(k)+PF(p)+W+ Ld其中,Lr为路径损耗Lr=20

28、lgd+20lgf-28d是到天线的距离(米);f是频率(MHZ);k是直达波穿透的楼层数;F是楼层衰减因子(dB);P是直达波穿透的墙壁数;W是墙壁衰减因子(dB);Ld是多径损耗因子(dB);楼层:最远10m处的路径损耗Lr=20log10+20log2200-28=58.8 dB由模拟测试可知,典型楼层覆盖区墙壁衰减因子W为30 dBLindoor= Lr+W= 58.8+30=88.8 dB以上计算结果与实际模拟测试差不多,IXD-360/V03-NN型全向吸顶天线增益为3dBi,要保证楼层覆盖最弱接收电平在-85dBm以上,则需要天线口输入功率应该保证在1dBm以上。.3电磁辐射防护

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即国标GB8702-88,电磁辐射的限值为:公众照射,在一天24小时内,环境电磁辐射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值应满足功率密度0.4W/平方米(频率为303000MHz)。职业照射,在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内,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平均值(连续6分钟)应=600kg/m2,或经过承重核算达到设备安装要求。8.10 AP(Access Point)安装AP安装于吊顶内或顶棚边;安装AP后应用抹布擦拭,保证AP的清洁干净;应尽量建于环境清洁、运输及通讯便利的场所。依据当地的位置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固定下来。不能选择太明显的地方,以免发生外物损伤或失窃;A

30、P在弱电井内安装应保证AP的信号方向指向所覆盖区域,并良好固定。8.11双绞线的布放在竖井内的垂直主干部分要求穿32 PVC管,并紧贴竖井内壁,每隔1米用卡码固定,外观要求干净整洁、横平竖直。同一管中走线最多不能超过6组;在各楼水平布线子平面内要求穿25 PVC管,在天花内部每隔一米采用扎带或其它方式固定,外观要求干净整洁、横平竖直;线缆路由中遇有弯曲需要,应使用弯头连接,弯曲半径要求不小于线缆直径的8倍。应避免弯曲超过90度及线缆过紧缠绕等情况。8.11消防设施场地内必须设置自动灭火装置;严禁使用自动喷洒装置;所有电力、信号管线引入场地入口处密封以避免火灾和鼠灾。8.12工艺规范电源线不能和

31、其它线、缆捆扎在一起;所有与设备相连的线、缆要求接触良好,不能有松动现象;所有连线都要有标签,并注明该线的起点和终点;无线的各类支撑件应结实牢固,所有五金材料都要作防氧化理;五类线的布放要整齐、美观,不能有交叉、扭曲、裂损的情况;安装室内天线及设备时应戴干净手套操作,保证天线的清洁干净;对于不在机房、线井和天花吊顶中布放的线、缆应套用PVC管;要求所有走线管布放整齐、美观。9、需要说明的问题1)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确保人员安全。2)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做到设计和施工的一致。由工程督导现场负责,如对设计有疑问,应及时和相关设计人员联系。3)施工时应做到安全施工,遇到问题时需与校方及时沟通,尽量不破坏学校的现有结构。10、材料清单1)TD材料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位厂家1全向吸顶天线IXD-360/V03-NN384副京信2定向吸顶天线IXD-120V06NN15副京信3腔体耦合器RC-5NK-5F4个京信4腔体耦合器RC-5NK-6F98个京信5腔体耦合器RC-5NK-7F34个京信6腔体耦合器RC-5NK-10F159个京信7腔体耦合器RC-5NK-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