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练习题_第1页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练习题_第2页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练习题_第3页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练习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O2释放。此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TOC o 1-5 h z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最初用于()CO2的固定B.C3的还原C将水分解为O2和HD.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在实验室中,如果要测定藻类植物是否能完成光反应,最好是检验()葡萄糖的合成B.二氧化碳的消耗C.叶绿体的含量D.氧气的释放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糖类所需要的能

2、量分别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和光能都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光能、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基质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C丙D.丁A.甲B.乙6.某同学设计并开展了一项有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活动,具体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如图所示,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是()液实验前四组叶片均经过24h“暗处理”该实验只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NaOH处理目的是去除锥形瓶中CO2锡箔纸处理组叶片无淀粉产生7为缓解能源危机

3、这一全球性问题,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小球藻在高氮条件下光合作用强,油脂积累少;在低氮条件下生长较慢,但能积累更多油脂。为获得油脂生产能力强的小球藻,制造生物质燃料,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请回答问题: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经过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将这小球藻通过光反应将些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科研人员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发现培养基上的藻落(由一个小球藻增殖而成的群体)中,只有一个为黄色(其中的小球藻为X),其余均为绿色(其中的小球藻为Y)。小球藻X的出现可能是EMS(种化学诱变剂)导致小球藻发生了基因突变,不能合,因而呈黄色。为初步检验上述推测,可使用观察并比较小球藻X和Y

4、的叶绿体颜色。为检测油脂生产能力,研究者进一步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2据图可知,高氮条件下说明小球藻X更适合用于制造生物质燃料。能力达标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在细胞呼吸中被利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别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9科学家提取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分离出类囊体和基质,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用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下列选项中各试管得到的产物情况正确的是()试管叶绿体结构光照C18O2ATP、HC5甲类囊体+一一乙基质一+丙基质+一+

5、丁基质和类囊体+一+注:表中的“”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甲试管可得到18O2乙试管可得到C3丙试管可得到葡萄糖和淀粉丁试管可得到乳糖(多选)在适宜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给豌豆植株供应14CO2,测定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含14C有机物最先出现在叶绿体基质A-B,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增加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C,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多选)以CO2的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其余实验条件均适宜),结果如表,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温度(C)51015202

6、53035光照下吸收CO2速率(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下释放CO2速率(mg/h)0.500.751.001.502.253.003.50A.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与温度表现为负相关该植物光合作用对温度的敏感性比细胞呼吸高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C在恒温条件下,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25C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12.利用温室种植果蔬,可以使其在冬、春季节上市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科研人员探究温室内不同CO2浓度对番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组别净光合速率ymol/(m2s)产量(kg/hm2)A0(对照组,大

7、气CO2浓度)24.5070407.69A(600卩mol/LCO2浓度)29.8782682.69A2(800卩mol/LCO2浓度)36.2490148.08A3(1000卩mol/LCO2浓度)37.2897844.23随着温室co2浓度的升高,进入叶绿体的co2增多,与c5结合生成的增加。co2浓度升高还能提高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的活性,直接提高反应的速率,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和产量。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温室内不同CO2浓度对番茄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1:叶歸素b借足(LUfi/g)图2由图1可知,随着温室CO2浓度的升高,分布在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含量增加,吸收_增

8、多,促进光反应产生更多,最终提高了光合速率和产量。科研人员继续进行实验探索更合理的温室增施CO2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实验组1:高浓度短时间增施,每日6:009:00增施浓度为8001000卩mol/molCO2;实验组2:低浓度长时间增施,每日6:0016:00增施浓度为400600卩mol/molCO2;对照组:不增施CO2。检测各组不同器官中干物质的量,结果如图2。请根据结果选择更为合理的方法并阐述理由:13.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据预计,大气中CO2浓度到下世纪中后期将是现在的两倍。研究人员对玉米和大豆所处环境的CO2浓度分别进行如下控制:甲组为大气CO2浓度(37

9、5ymolmol-1)、乙组模拟倍增的CO2浓度(750ymolmol-1)、丙组是倍增后恢复到大气CO2浓度(先在倍增CO2浓度下生活60天,再转入大气CO2浓度下生活),两种作物的三种处理均设置重复组,测得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项目甲组乙组丙组玉米大豆玉米大豆玉米大豆净光合速率molm-2st)29.8821.2430.9533.7925.3318.24蒸腾速率(mmolm-2ST)3.186.011.695.903.186.01水分利用效率(mmolmol-1)9.403.5318.315.737.973.03(注:水分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实验中设置重复组的目的是。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消耗水并伴随ATP生成的部位是(填细胞结构)。由表可见,CO2浓度倍增条件下,玉米和大豆的净光合速率均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但是CO2浓度倍增时,净光合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