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总结(共14页)_第1页
非金属总结(共14页)_第2页
非金属总结(共14页)_第3页
非金属总结(共14页)_第4页
非金属总结(共1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16 -21(15分)某学习小组对硫代硫酸钠的相关性质(xngzh)进行探究。通过(tnggu)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有关(yugun)实验,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序号反应温度/参加反应的物质Na2S2O3H2SO4H2OV/mlc/(molL-1)V/mlc/(molL-1)V/mlA4050.1100.15B2050.1100.15C2050.150.110(1)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A和B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 。 (3)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填实验序号) 。 对Na2S2O3的其他部分性质进行了理

2、论预测以及实验探究(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预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现象解释探究Na2S2O3溶液呈碱性溶液pH=8S2O32-+H2O HS2O3-+OH-探究Na2S2O3有还原性向新制氯水中滴加Na2S2O3溶液氯水颜色变浅(4)探究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5)产生探究中的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查阅资料发现,在照片冲印过程中,要将曝光后的底片浸泡在过量Na2S2O3溶液中,Na2S2O3可以和涂在胶片上的Ag+反应形成可溶性的无色离子Ag(S2O3)23-,从而起到定影的作用。该组同学想验证这一过程,于是A同学将Na2S2O3溶液滴至AgNO3溶液中,发现立即生成白色沉淀,他

3、马上停止了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沉淀逐渐变为黑色,过滤。他认为黑色物质可能是Ag2O或Ag2S。B同学在A同学分析、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过滤所得滤液,发现滤液中除含未反应完的AgNO3外,只含有少量Na+和SO42-。(6)B同学认为根据以上分析,即能判断黑色物质是_。请简述B同学做出如上判断的理由是 _ 。 (7)A同学未能验证定影过程的原因可能是 。 22(15分)某实验(shyn)小组做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时,发现NaOH的用量对反应产物有影响,于是他们采用(ciyng)控制变量的方法,均使用(shyng)0.5 mL 40%的乙醛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编号2%CuSO4溶液的体积10%Na

4、OH溶液的体积振荡后的现象pH加乙醛水浴加热后的沉淀颜色12 mL3滴浅蓝绿色沉淀56浅蓝绿色沉淀2a15滴浅蓝色沉淀78黑色沉淀31 mL1 mL蓝色悬浊沉淀较少910红褐色沉淀4b2 mL蓝色悬浊沉淀较多1112红色沉淀51 mL3 mL蓝紫色溶液1213(1)上表中a、b应为 (填字母序号)。 A15滴,1 mL B2 mL,1 mL C15滴,2 mL D2 mL,2 mL(2)查阅资料可知,实验1中的浅蓝绿色沉淀的主要成份为Cu2(OH)2SO4,受热不易分解。写出生成Cu2(O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于实验1、2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NaOH用量较少时, 。(3)小组同学推

5、测实验3中的红褐色沉淀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其依据是 。(4)由实验4可以得出结论:当NaOH的用量较大时,新制氢氧化铜可以与乙醛发生反应,生成Cu2O红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为了进一步证明实验4中红色沉淀的成分,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2O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可转化为Cu2+、Cu。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将实验4反应后的试管静置,用胶头滴管吸出上层清液。向下层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加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6)小组同学继续查阅资料得知:Cu(OH)2可与OH-继续反应生成蓝紫色溶液(Cu(OH)4 2-),由此提出问题:Cu(OH)4 2-能

6、否与乙醛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设计实验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基于上述实验,该小组(xioz)同学获得结论:乙醛参与反应(fnyng)生成红色(hngs)沉淀时,需控制体系的pH10。23(15分)某校兴趣小组对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如下:装置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持续通入实验1.5 mL 1 molL-1 CuSO4溶液和3.5 mL 1 molL-1 NaOH溶液混合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 实验1.5 mL 1 molL-1 CuCl2溶液和3.5 mL 1 molL-1 Na

7、OH溶液混合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1)制取新制Cu(OH)2悬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甲同学重新用实验II的方法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向洗净后的Cu(OH)2中加入5 mL蒸馏水,再持续通入SO2气体,现象与实验I相同,此步实验证明: 。检验Cu(OH)2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3)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如下: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它与氨水反应生成Cu(NH3)2+,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含有蓝色Cu(NH3)42+溶液。甲同学向洗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氨

8、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 + 2NH3H2O = Cu(NH3)2+ + Cl- + 2H2O 、 。 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CuCl,实验方案如下: 试剂1现象1现象2试剂2 填写(tinxi)下表空格:试剂1试剂2蒸馏水现象1现象2 写出实验(shyn)II中由Cu(OH)2生成白色(bis)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4)丙同学通过实验证明:实验中观察到的砖红色沉淀是Cu2O。完成合理的实验方案: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 ,则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21.(1)S2O232H+SSO2H2O(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C (4)取pH

9、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硫代硫酸钠于pH试纸的中部,将试纸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5)5H2O+S2O32-+4Cl22SO42-+8Cl-+10H+(6) Ag2S 溶液中有SO42-,说明有硫元素升价,所以体系中必须有元素降价。若生成Ag2O,体系中无元素降价;所以只能是有一部分硫元素降为-2价,生成Ag2S。(7)定影过程要求将Ag+与过量Na2S2O3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无色离子Ag(S2O3)23-(Na2S2O3过量,而A同学将Na2S2O3溶液滴至AgNO3溶液中(AgNO3过量),由于反应物的比例关系不同,因此反应现象不同。22(15分)(1)B(2)2NaOH + 2Cu

10、SO4 = Cu2(OH)2SO4 + Na2SO4乙醛未参与氧化反应,(或是含铜元素的化合物在发生变化)(3)此题答案可从“现象”或“理论”两个角度提出依据。依据现象提出依据:实验2中的黑色沉淀可能是CuO;实验4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Cu2O,所以实验3中的红褐色沉淀,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 依据理论提出依据:当NaOH用量逐渐增多时,产生的Cu(OH)2一部分受热分解生成黑色的CuO;另一部分被乙醛还原为Cu2O红色沉淀,所以实验3中的红褐色沉淀,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 (4)CH3CHO + 2Cu(OH)2 + NaOH CH3COONa + Cu2O + 3H2O(

11、5)溶液(rngy)变为蓝色,有红色(hngs)固体 (6)将1 mL 2%CuSO4溶液(rngy)与3 mL(或3 mL)10%NaOH溶液混合振荡后(或取实验5的蓝紫色溶液)(1分),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1分),水浴加热(1分) (3分)23(15分)(1)Cu2+ + 2OH- = Cu(OH)2 (2)黄色沉淀消失,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或实验II与实验I的现象差异)与Cl-有关(或与SO42-无关)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Cu(OH)2洗涤干净(3) 4Cu(NH3)2+ + 8NH3H2O+ O2 = 4

12、Cu(NH3)42+ + 4OH- + 6H2O 试剂1浓盐酸现象1白色沉淀溶解现象2出现白色沉淀(2分,物质用化学式表示也给分,少答1个给分点扣1分,扣至0分) 2Cu(OH)2 + 2Cl- + SO2 = 2CuCl + SO42- + 2H2O (4)加5 mL蒸馏水,向其中持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或现象与实验I相同) (3分,每个给分点1分)高三非金属综合练习1(12分)(2014北京)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1)采用图1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

13、化为CO2、SO2气体a的成分是_若钢样中碳以FeS形式存在(cnzi),A中反应:3FeS+5O21_+3_(2)将气体a通入测硫酸装置(zhungzh)中(如图2),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H2O2氧化(ynghu)SO2的化学方程式:_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 NaOH溶液若消耗1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_(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图3),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是_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2.(15分)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

14、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液面上方出现白雾;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huxu)方程式是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shumng)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chx)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a目的是 。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

15、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3.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cozu)和现象:操作现象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

16、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A中反应(fnyng)的化学方程式是 。C中白色(bis)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 性。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 。甲大量白色沉淀乙少量白色沉淀进行实验,B中现象: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

17、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合并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的方程式 。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CO2海洋表面HCO光合作用钙化作用CaCO3 (CH2O)x写出钙化作用(zuyng)的离子方程式: 。同位素示踪法证实(zhngsh)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li z)于H2O。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光能叶绿体 (CH2O)xx18OxH2O海水中

18、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N2z mL海水(未酸化) NaOH吸收液滴定。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在用x molL1 HCl溶液滴定,消耗y mL HCl溶液。海水中溶解的无机碳的浓度 molL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电源pH6的海水电源H2OH2Oa室b室c室阳离子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海水(pH8)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用该装

19、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是 。5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 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相互转化,实验如下:实验实验3 mL 0.005 molL1KI溶液3 mL 0.005 molL1Fe2(SO4)3溶液(pH约为1)数滴0.01 molL1AgNO3溶液1 mL 1 molL1FeSO4溶液1 mL H2O棕黄色溶液 分成三等份产生黄色沉淀,溶液褪色 溶液变浅 溶液变浅,比略ii深i ii iii待实验(shyn)溶液颜色(yns)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目的(md)是使实验的反

20、应达到 。iii是ii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ii中 造成的影响。0GKa b0.01 molL1KI溶液 0.005 molL1Fe2(SO4)3溶液(pH约为1)盐桥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右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 极。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中滴加0.01 molL1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按照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

2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转化的原因是 。与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实验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中,还原性: Fe2I。将和、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2、参考答案:(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碱性、漂白性;(3)、检验白雾中是否Cl2,排除Cl2干扰; 、白雾中含有(hn yu)SO2,SO2可以(ky)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bis)沉淀;(4)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5)、CaSO4; 、Cl2SO22H2O AUTOTEXT = * MERGEFORMAT 错误!未找到

22、引用源。4H2ClSO42;4(14分)CO2H2OH2CO3、H2CO3HHCO2HCOCa2CaCO3CO2H2OxCO2 2xH218OH2SO4溶液z mL海水(未酸化) a室:2H2O4e4HO2,通过阳离子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HHCOCO2H2Oc室的反应:2H2O2e2OHH2,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pH5(15分)化学平衡状态 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I,c(I)降低;或增大 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正 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向右管中加入1 molL1

23、FeSO4溶液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6(14分)(1) = 1 * GB3 2H+ +2e- = H2 4OH- - 4e- = O2+ 2H2O (或2H2O- 4e- = O2+ 4H+) H+与LiCoO2在阴极的还原反应相互竞争,当c(H+)增大时,参与放电的H+增多(或有利于H+放电),所以钴的浸出率下降 (2) = 1 * GB3 2LiCoO2 + H2O2 + 3H2SO4 = Li2SO4 + 2CoSO4 + O2 + 4H2O 防止H2O2剧烈分解(或2H2O2 2H2OO2) a c (3

24、)6(14分)某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cilio)是将含有钴酸锂(LiCoO2)的正极(zhngj)粉均匀涂覆在铝箔上制成的,可以再生利用。某校研究(ynji)小组尝试回收废旧正极材料中的钴。(1)25时,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有一定量的钴以Co2+的形式从正极粉中浸出,且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粉与铝箔剥离。- +涂覆正极粉的铝箔稀硫酸直流电源石墨图1 图2 = 1 * GB3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 + 4H+ + e- = Li+ + Co2+ + 2H2O 、 。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该研究小组发现硫酸浓度对钴的浸出率有较大影响,一定条件下,测得其变化曲线如图

25、2所示。当c(H2SO4) 0.4 molL-1时,钴的浸出率下降,其原因可能为 。(2)电解完成后得到含Co2+的浸出液,且有少量正极粉沉积在电解槽底部。用以下步骤继续回收钴。 = 1 * GB3 写出“酸浸”过程中正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步骤一般在80以下进行,温度不能太高的原因是 。已知(NH4)2C2O4溶液呈弱酸性,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 c (NH4+) c(C2O42-)c (H+)c (OH-)b. c (H+) +c (NH4+) =c (OH-) + c(HC2O4-)+c(C2O42-) c. c (NH4+)+ c (NH3H2O ) = 2c(C2O42-) + c(HC2O4-) + c(H2C2O4)(3)已知所用(su yn)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x g,其中(qzhng)LiCoO2(M = 98 gmol-1)的质量(zhling)分数为a%,则回收后得到CoC2O42H2O (M = 183 gmol-1)的质量不高于 g。18(共14分)一种含铝、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