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_第1页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_第2页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_第3页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_第4页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让现代信息技术为家园联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和谐沟通的途径和策略,努力实现新型的家园网络互动,家家互动,以更快、更广的方式丰富了家园间的联络形态,促进了家园共育新渠道的开发与整合。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在继承传统家园共同育人本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交互信息、共享资源等特性,在交流时间、合作渠道、沟通内容、共育效果等方面体现出了突出的优势作用。关键

2、词: HYPERLINK /Search.aspx?q=%E5%AE%B6%E5%9B%AD%E5%85%B1%E8%82%B2 t /Article/_blank 家园共育 HYPERLINK /Search.aspx?q=%E4%BF%A1%E6%81%AF%E6%8A%80%E6%9C%AF t /Article/_blank 信息技术 策略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本着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协同教育的原则,共同担负起培育幼儿的责任,共同开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双向性、经常性、全面性的合作活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

3、、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必须相互配合,家园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加大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与沟通并拓宽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开辟家园共育新形式带来了契机,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进入学校和家庭。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家访”“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电话”“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以及“宣传栏”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但这些

4、方式、途径传递信息不太及时,家长也多处于被动位置,容易导致家长缺乏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利用网络的快捷、直观、开放、互动等优势,把幼儿园与家庭紧密相连,各方面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产生碰撞与交流、沟通与整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家园共育建立起新途径。 一、家园共育的现状 1.家长和教师工作太忙,没有时间 家园共育理所当然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大力配合,但在实际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在交流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大,家长和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难以安排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来参与家园共育。尤其是家长

5、会、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不仅限制了时间,还束缚了地点,对家长来说,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便。此外,教师和家长几乎一致的工作时间,使传统的互动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不仅难以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充分互动和双向交流,而且限制和影响了家园共育的连贯性和制度化。 2.家园共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家园共育的形式依然是以家长会为主,而且在家长会上,程序和模式也较为固定,几乎成为了园长和老师的“通报会”,内容也大体上是讲一些大道理和普遍性的问题,最后再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由于缺少实质性和针对性的东西,家长难以真正

6、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正确模式和自觉行动,久而久之,家长渐渐失去了对于家园共育的期望值和信任感。 3.家园共育以幼儿园单向灌输为主,缺乏互动性 家园共育是一种双向活动,教师与家长本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然而,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确定的就近入学原则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现状,无形中巩固了幼儿园尤其是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在某一区域的垄断地位,造成了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家园共育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教师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处于优势主导的地位;家长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此外,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实际情况的束缚,家园共育的主动权总是掌握在幼儿园的手

7、里,家园共育时总是以幼儿园的单向灌输为主,教师把家长当成了自己的教育对象而不是合作伙伴,家长很难有真正平等参与和切实互动的权利与机会。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的策略 (一)、建构家园网络“班级QQ群” “QQ”如今是一种非常常见和普遍的网上聊天工具,它已经不仅仅限于朋友、亲人之间,如今,它更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的新途径,结合当今网络的普及性,我们考察到班内80%以上的家长都有QQ号,我们适时的建立班级“QQ”群,在这里,家长和家长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家长和老师和之间可以展开针对性交流。 1畅所欲言,拉近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有了班级“QQ”群,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的更加频繁了,家长在

8、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他们需要不断的汲取一些新的养料来补充、完善自己。班级“QQ”群正为家长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在这里,每次登录“QQ”,都可以看到上面总有一些家长在线,针对孩子的问题,大家献计献策,讨论热烈,有时候是疑惑、困惑,有时候大家还会相约三三两两的结伴出去带孩子游玩。甚至有时候,家长们还会就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谁的育儿经验更加丰富了、哪个儿童活动中心搞活动了等等,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增进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我班宝贝的妈妈针对自己孩子不大爱学习一事,在班级“QQ”群上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结果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小星妈妈也说:“我们家小星也是,总是在活

9、动中精力不集中”;小雨妈妈也说:“我们家小雨好像也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知道该怎么办?痕痕的爸爸还给大家献策:“要多表扬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针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专注性差怎么办?”这一问题,几乎全班家长都参与了“QQ”群讨论,许多家长都或多或少地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家长们不断地在班级“QQ”群中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介绍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策略,如:在活动前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有些家长还考虑到孩子专注性差可能与孩子的生理、环境等各种因素也有关系。这些生动实在的建议,使家长们受到了很好的启发,家长们通过这种畅所欲言的讨论,在交流分享中学到了不少的育儿方法,为下一步更好的教育孩子打下良好基

10、础。其中还有语音和视频功能,为家长省去了部分手机通话费用。并且可爱的网络符号、生动的图片、真实的话语,融洽的交流。家长与家长俨然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沟通和分享的不仅仅是育儿经验,更多的是人生观、教育观和价值观的碰撞,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汇。2.借助现代技术,家园实现资源共享。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QQ”群的有效利用,充分的发挥了家长资源的优势,为我们获取丰富资料。同时,幼儿园领导以普通身份加入到相应的QQ群组中,在引领网络文明的同时,也发挥着对于分管群组的监控作用。通

11、过QQ群的“群聊”功能,家长可以方便地和学校老师、其他家长进行适时地沟通,即便没有添加对方为好友,只要双击群中头像,也可以通过临时会话与其进行交流;通过“群空间”功能,老师和家长既可以在论坛里发表观点,在相册里展示个性风采,大家会在QQ群聊窗口中提示由哪位成员于什么时间发表了标题为什么的帖子和相片,以提醒大家前往查看;通过“群共享”功能,老师和家长都可以自由上传、下载和存储各种格式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等,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群邮件”功能,老师可以方便地向家长群发一些有关幼儿疾病预防、营养饮食等方面的资料。 比如,“三八”妇女节之际,我班想组织一次节日庆祝活动,让幼儿体验妈妈的辛苦,这时候,“

12、QQ”群有效的发挥了它的作用,我们请幼儿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将其拍成照片放在群共享里,以便直接下载存放就可以了,第二天,我们老师惊喜的发现QQ群里有很多的照片,有的给妈妈捶背、有的给妈妈端水、有的帮妈妈扫地还有,在幼儿轻器械操的比赛中,幼儿队列整齐、动作规范,吸引了很多家长前来观看,比赛中,我们老师因为还要辅助孩子比赛,照顾幼儿情绪和安全,所以只是拍了几张照片,可结束后,我们再一次惊喜的发现QQ群里竟然有热心的家长将孩子们操节比赛的视频和照片传到群共享。让所有的家长都能及时的体验到自己孩子的成长。3.隔空交流,辅助教学。借助QQ的普及性,我们老师也经常将近阶段班中将要开展哪一主

13、题的教育活动及时的通过QQ群和大家交流。如生病在家好多天没有来园的小羽,他的妈妈就通过QQ和老师、家长交流,结合幼儿园教学进度,在家及时辅导孩子学习,并针对小羽依赖性强和老师交流,我们老师给予个别针对性的指引和适当的家教指导,这种方式为开展个别化教育做了铺垫。 (二)、创建家园博客圈 博客圈由于具有“免费使用、系统维护、技术门槛低、在线更新”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体验分享上。据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博客圈用于了家园共育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为家长创建博客,将其组成家园共育博客圈。我们在圈子中安排了许多个性栏目,如教学笔记、育儿日记、活动札记、生活杂记等日志区,

14、圈子公告、圈子信息、友情链接、视频相册等公告区,还根据需要设置了讨论区、投票区、留言板等互动区。在博客圈中,家长和教师是圈子的主体,双方之间可以通过日志实现交流、还可以就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家长可以方便的浏览圈友的日志,吸取其他家长的育儿经验,分享老师的教育随感,教师也可以在同事的博客里留言与评论,还可以从家长的育儿日志中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状况,从而为园内教育提供参考。另外,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担任圈子管理员、回答圈子成员提出的问题、解决圈子成员遇到的难题等方式关注和支持圈子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也有助于幼儿在家里能够受到系统的教

15、育和细致的照顾。2.教师的“博客”,让家长走进老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携手家庭教育。无形之中推动了我们教师在专业上迅速成长的步伐。透过网络,我们看到家长身上的教育优势,更了解家长的需要,学会了换位思考;家长也在这样的交流模式下更加主动地参与。我们会将自己的教育心得、幼儿观察纪录、教学设计等内容放到个人博客中,还会写写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比如,我在我的个人博客中设置了清新优美的背景音乐,首先就给来“参观”的家长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消除了在家长心目中平时见到和接触到的“她是老师”的印象,消除了我们在家长心中的神秘感。我还运用网络资源,将有关幼儿教育的信息和资料转载到自己的博客,透过这些幼教文章和

16、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家长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我。家长浏览了我们的博客,双方之间再一次达到了优化资源,互动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拓宽了家园联系新渠道,让我们和家长之间的家教指导形式更加多样化。 3.利用微信为你点赞。 微信在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使用,是一种更快速的短邮,具有零资费、 HYPERLINK /s?wd=%E8%B7%A8%E5%B9%B3%E5%8F%B0&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YPvc4PyF-PWm3uH6vPjnL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

17、sT6K1TL0qnfK1TL0z5HD0IgF_5y9YIZ0lQzqlpA-bmyt8mh7GuZR8mvqVQL7dugPYpyq8Q1f4n1D4nHb3nf t /question/_blank 跨平台沟通,十分的灵活且节省资费。它有对讲功能、进行文字或图片消息的传送,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心情和状态并且还可以为别人额的状态评论或点赞。家长和老师们可以通过这些功能了解对方的近况和心情,也是了解孩子家庭气氛和教育环境的途径,并且会有家长在微信上发表孩子的照片和作品的状态,可以通过点赞送心得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支持和鼓励,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自信心得获得。 三、创建校园网站 利用校园网站,我园在网站

18、上开辟了家长之声、班级交流空间等论坛栏目,这些网上的话题是在家长与老师之间进行的,也是在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的,还可以是家长之间和老师三者一起的来进行讨论、沟通的。例如: 1.我班开展自制体育器械活动,老师需请家长协助收集废旧物品,老师及时在网上论坛中贴示出来,并说出了其理由和作用,家长了解后马上和孩子一起在家收集废旧物品,在第一时间送到了学校,使我班的活动能顺利开展。 2.在“家长之声 ”专栏中,我们不确定话题由家长自发发起讨论。以保持经常的联系,交流教育观念,协调教育方法,如“孩子该拿来比吗”、“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一系列话题,引发家长各抒已见。并且不同年龄段的家长都可以来浏览话题

19、,进行交流,是全园的大联欢和互动。 有一次,一位妈妈对自己孩子一直不会写名字而伤透了脑筋,她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我一直试着训练孩子有空写写名字,可是到现在一个字都不会写,怎么办呢?给我支支招吧?”很快,小胡妈妈回帖了:“不敢说支招,跟你说说我教女儿写名字的经历吧,不能强迫她写,要让她自己有兴趣的时候写,因为女儿的名字中有三个字,我先教的肯定是这三个字当中最简单的一个字,这样孩子觉得名字是很容易写会的,不会一下子写怕了,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学了。老师也觉得米米妈妈的这个办法可行,也发表了建议尝试的看法。果真她通过先易后难,表扬和不断的鼓励,孩子很快就能写名字当中的一个字了。其中,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

20、积累的教育经验予以了其他家长一定的启发与借鉴作用。大家可以及时地、自由地发表、交流各种观点,并具体讨论、辩论一些有分歧的问题。使许多创新的思想、观点得以交流、展示,使有偏颇的,能得到及时纠正。 四、开通校园短信平台 通过信息平台,幼儿园既可以方便地向家长和老师群发短信,告知学校的动态和临时通知等,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把孩子在幼儿园的点滴表现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及时地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学校和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不仅帮助了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又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及时捕捉到各种教育的契机,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

21、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作为学校与家庭相联系的信息化桥梁,校园公共短信平台的使用,弥补了校园网和QQ群等沟通渠道必须依赖网络和缺乏适时性的局限,使不习惯使用电脑或没有电脑的家长们也能第一时间便利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对学校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三、效果分析 (一)、交流时间更为便利由于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传统的“幼儿园家庭”合作交流与协同教育方式需要家长和教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共同参与,任何一方尤其是家长如果出现特殊情况, 家园共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现代化的家园合作形式,没有时空限制,服务于个性化,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在家中或单位里家长就能自由选择适当的时间,通过Email邮

22、件等形式对需要与教师交流探讨的问题进行沟通,因而灵活方便。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数是一对一的方式呈现,对家长家教行为的指导渗透在个别联系之中,指导内容因人而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家长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而且允许选择各自喜欢的方式,通过电脑咨询、发送Email、查阅幼儿园网站和班级网页或其它相关网站,也可以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以此了解幼儿教育的理念和行为。 (二)、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家园共育的氛围,畅通并拓展了双方的合作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平台,家长和老师可以进行远距离交流;通过校园广播站和校园演播室,家长和老师还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

23、,基于QQ(QQ群)和(博客)博客圈等形式的交流突破了“一位家长面向一位老师、一位老师对应一位家长”的局限,实现了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的群体互动式交流。 (三)、沟通内容更为具体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由于时间仓促,通常缺乏实际意义的互动;或是以大话、官话、套话为主,缺乏切实有效的沟通。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既可以就幼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不必担心时间的局限,可以就某一育儿话题开展广泛的讨论而不必计较地点的桎梏,还可以就各自的育儿经验进行细致的沟通而不必顾虑情感的缺失。 (四)、共育效果更为显著从效果上看,由于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引入了信息技术,使得家长的角色定位由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由等待者变成了倡导者,同时,消除了老师对家园联系的担心和排斥,充分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得家园共育的持续性和规范化得到了保证。另外,由于没有了时间、地点的局限和内容、形式的束缚,加之双方之间的反馈很及时,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理解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深厚,目标更加一致,配合更加默契,效果自然更加显著。 教育信息化促使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有效实现家园共育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它并不是家园联络唯一的途径。它只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