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考点指导与训练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考点指导与训练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考点指导与训练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考点指导与训练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考点指导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考点指导与训练传记是记载描写评述历史上或现实中人物生平事迹生活经历、精神风貌的作品。根据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为历史传记,属历史属性,即使细节也不能虚构;一为文学传记,属文 学属性,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人物,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允许适当想象以增强效果。精彩回顾例1、(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19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杨守敬(1839 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 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 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

2、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 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 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

3、,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 “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 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 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 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1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

4、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图文互证,相得益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答案 D.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

5、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c.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D.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答案 B TOC o 1-5 h z 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l 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答案(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

6、,刻苦用功,博览群书。(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盲从。(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例2、(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题。(18分)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陪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书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 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 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

7、见。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 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区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 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抄出来的, 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 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 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 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

8、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还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 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 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300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 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9、 保存文化是对的, 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 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 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 习惯的横剖面的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 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

10、书也都被摧残烧煨,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 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文章有删改).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 TOC o 1-5 h z 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4分)答案 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

11、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 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答案 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分)答案 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 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

12、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 6分)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解题指导一、了解根据文体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传记作品兼具史实性和文学性,具有认识人生、以史为鉴的基本功用。传记作品是以写人为主, 要掌握塑造人物的手法, 能通过传记作品中的各种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表现手法,主要表现为对修辞手法和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识别和作用效果的分析。二、关注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特定的时代

13、背景和社会环境深深影响着传主, 要把握作品所 陈述的与传主成长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件, 从而了解传主的身世、身份,主要经历、主要事迹 等情况。三、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 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了解行文思路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四、要了解传记基本事实的真实与描写人物时想象的合理性了解这些有助于准确概括传主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能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五、学会迁移 学会借鉴 传记文本阅读与其它类文本阅读有很多相同之处,特别是记叙类文本,因此,阅读时可以运用“拿来主义”方法,实现正迁移。如阅读时要抓住中心句、过 渡句、总结句,注意记叙要素,注意记叙中

14、的议论和抒情等等。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实用文本,完成 1 3题。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 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pa I k1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一、, , , , , 一 , 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 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

15、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 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 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 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 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

16、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 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 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

17、化”就是“飞了” ,也就是“化” 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 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 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 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 想?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 能够坚持黑就是黑, 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 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 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 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 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

18、, 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 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 TOC o 1-5 h z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5分).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6分)二、阅读下面的

19、文字,完成 47题。叶圣陶在四川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 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 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 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 ?”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

20、?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 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去腰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 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

21、 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 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 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 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 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

22、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 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

23、 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下列队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 假恶丑的人

24、生理想和价值观。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 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5、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 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6、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 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7、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题。布衣学者张中行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 都是

25、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年北大毕业,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编辑,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 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著述 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 没有伯乐发现他。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 他独自闯了出来, 获得了 “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 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85岁

26、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称“都市柴门”。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 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 若有剩莱,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张中行为人古朴,文亦如其人。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不似今人“开门

27、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启功说张氏的“散文杂文, 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诚哉。周汝昌先生对其文也有贴切的评论:“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读他老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8.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理由不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张中行出身低微,祖上三代都

28、是不通文墨的农夫。.张中行本人北大毕业后一直吃笔墨饭,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C.张中行评级仅属低级,直到老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D.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为人古朴,尚古风。.对于张中行文章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他的文章开头一般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逐步展现自己的思考,将哲思融入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B.周汝昌先生评论张氏文笔,认为其外表平实,而实际上却蕴涵匠心,内藏深味,发人深 省。C.张氏散文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并不缺乏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 热切关注。D.启功认为张氏的散文杂文,有隐逸之风,洒脱之姿,傲啸之态。其实,

29、这正是张氏“布 衣学者”的身份决定的。.这篇传记的细节描写相当传神,请选择一处加以分析。(6分).张中行八十终于成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条简述。(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题。站在启功先生墓前徐可站在启功先生墓前,遥望西山,回顾先生传奇般的人生,心绪难平。先生于1912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他早年丧父,家里就靠寡母苦苦操持。在父辈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从此背上养家糊口的重担。先生并未因此沉沦, 而是发愤自学,先后师从贾羲民、昊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修古典文学,后来更拜陈垣为师,

30、获闻学术流别与考 证之学,终成一代大家。先生在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骄人成就,有“诗书画三绝”之誉。 他学识渊博,在诸多领域都有研究和建树;他是古书画鉴定专家,尤精碑帖之学,独具慧眼,见识卓异,几十年来为整理和保护国家珍贵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启功先生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品格特征,凡是跟先生有过接触的人,无不被先 生的人品所感动。先生为人至真。他以一颗博爱之心、忧世之心,密切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他诚恳待人,爱憎分明,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先生为人至善。他对妻子至 爱,对母亲至孝,对师长至敬,对朋友至诚,对晚辈、学生关爱至切,和蔼可亲,悉心教诲。 为资助考入北师大的贫寒学生,先

31、生于1990年在香港举办书画义卖, 筹集资金160余万元,设立了 “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和激励青年学生辛勤耕耘、严谨治学。先生为人至 坚。他除幼年失怙、少年失学外,又中年丧母、晚年丧妻,并曾被打成右派和准牛鬼蛇神, 可以说是一生坎坷, 历经磨难,但他从未被命运击倒。先生在原则问题上非常认真,绝不随 波逐流、随声附和。先生为人至净。他性格洒脱,胸襟旷达,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一生不为金钱所动,不力功名所累。对人生的坎坷,他总能以乐观的精神、旷达的心胸加以化解,从不怨天尤人。对假冒他书法的行为、对一些人不负责任的议论,他一笑了之,表现 得很超然。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从不以此自炫。“学

32、为人师,行为世范。”先生亲自拟定的校训正是对老人一生最好的概括。站在启功先生墓前,我又一次捧读着这部大书。启功先生去了,可他没有死,他永远活 在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选出下列对启功先生评说正确的一项(3分)A.先生身为帝胄后裔,但家道早巳衰落,因此从不以此自炫。B.先生独具慧眼,见识卓异,师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终成古书画鉴定专家。C.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生前对自己一生的高度概括。D.先生有一颗博爱之心,关注国家、孝敬师长、诚信待友、教诲学生。13.选出能说明启功先生“为人至善”的高尚人格的一项(3分)A.诚恳待人,爱憎分明,以一颗博爱之心、忧世之心,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建设。

33、. 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他从未被命运击倒;原则问题认真,绝不随波逐流。C.和蔼可亲,悉心教诲,筹资设立奖学助学基金,资助和激励青年学生。D.胸襟旷达,淡泊名利,对假冒他书法的行为、不负责任的议论,他一笑了之。.启功先生在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骄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6分).从文中看,作者从启功先生这部人生大书中读出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6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题。巴金自传:文学生活五十年(节选)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 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 伪善、自私的

34、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 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 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 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 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 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 我就活不下去。一九

35、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 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 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 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和樊宰底,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 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我的住处就在先贤

36、祠旁边,我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 像前,对这位“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日内瓦公民”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回到寂寞 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 樊宰底在信中写道:“青年是人类的希望。”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 冤案才得到昭雪。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

37、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 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第二年我的处 女作完成了,八月里我从法国一座小城沙多一吉里把它寄回中国,给一个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我打算设法自己印出来,给我的大哥看(当时印费不贵,我准备 翻译一本小说卖给书店,拿到稿费来印这本书)。等到这年年底我回到上海,朋友告诉我,我的小说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说是这份杂志的代理主编叶圣陶先生看到了它,决定把它介绍给读者。小说月报是当时的一种权威杂志,它给我开了路,让我

38、这个不懂文学的 人顺利地进入了文坛。.你认为文中写到的哪些事情对巴金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影响?请分点概括。(4分)答:.文章第五段写道:“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报告时刻的沉重的 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作者是在怎样的气氛下和什么样心情中开始写小说的? (4分) 答:.作者在文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哪些感受?请结合自传的文体特点,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 ( 4分)答:B、传记: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题。寂寞的茨威格钱定平奥地利萨尔茨堡是个人口12万的城市,以两样“宝物”出名。一是耸立在山上的12世纪古堡,赫然叫做“萨尔茨堡”,二便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一

39、到萨尔茨堡.人们就立刻被这两样东西所“君临”、所“左右”,叫你的神经和五官一起喘不过气儿来。不管人们走进萨尔茨堡的哪个角落.那座城堡老是高高地威严地洞察一切地俯视和监视着你;人们走街串巷,到哪几也都逃避不了莫扎特,从莫扎特故居,莫扎特 诞生屋,到耳朵里灌满他的音乐,像 A是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之类,一直到行人个个嘴 里嚼着的“莫扎特巧克力球”但是,萨尔茨堡其实还应该同另一个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茨威格的魅力究竟又在哪里?诗是年轻人的花园, 有哪个年轻人不曾读过, 甚至写过一两首诗?又有哪个年轻人不曾 想要在诗歌里面发现自己?各种年龄档次的人们都读茨威格.因为,他们也都想在茨威格的

40、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诗对于年轻人的魅力, 也就是茨威格对于各种年龄档次人们的魅力。人们读茨威格,也是想通过茨威格阅读自己, 读清楚自己。茨威格有一种力量. 一种也许是从他所崇敬的弗洛伊德 那里借来的力量,逼使你把自己的内心面貌同小说的主人翁面对面对照。日本人称他为“打开了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茨威格以他笔下生花,制作生产出一大群丰美多姿、感情奔放而又命薄缘悭的女性而出 名。这一点是高尔基这个苏联文坛的祭酒所特别看重并且指出的。伟大的高尔基毕竟是高尔基,即使在“斯大林主义”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在阅读“资产阶级作家”茨 威格的巫山云后是多么激动和惊叹。他给茨威格写信道:“这个短

41、篇那种惊人诚挚的笔调,那片对于女人的超人的温存,那派对于主题的独创性, 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表现力,把我深深地打动了。 ”难怪高尔基后来同茨威格建立了 “最珍贵友谊”。而且,他还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茨威格。不仅如此,茨威格也可说是世界上最了解读者,但又并不曲意取悦读者的作家。他那时代的文学,对于严肃的读者,严肃的作品照样一印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茨威格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一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里,曾多次不无骄傲地谈到他的书的出版盛况。“我的每一本书,当它第一天在德国公开发行时,就要销售两万册。”他那本旷世杰作,即便同目前所谓“畅销书”标准保持很远距离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一十

42、二个历史小片段.印数也达到25万,今天仍旧令人羡幕和惊叹。在他生前,根据统计,他已经是世界上“被翻译出版得最多的作家”。他曾亲眼看到一个小学生,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儿零用钱去买了人类群星闪耀时,还不知道看不看得懂;火车列车员因看过他的书而立刻认出了这位作家,而国外海关职员由于读过他的书而向他表示客气和敬意(11)最重要的,是他建立和拥有了一个稳定而不断扩大的读者群。这些读者注视着他的文学活动,关注着他的每一本新书, 期待着他的下一本书能够给他或她带来一片惊喜,而又并不脱离他们已经熟悉了的“茨威格式”的感情激越和富丽华蔓(节选自钱定平欧美琅娘漫记)【注】茨威格,一生创作丰富,以“诗人”身份步入文学殿

43、堂,以“小说家”闻名全球,以“卓越传记作家”载入史册,但他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他一生奔波流离.备受迫害.因 为犹太人的身份,他的著作被焚烧,本人先后辗转于英国、南美、瑞士等地。最后自杀于巴 西寓所。.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古城堡和莫扎特? (5分).茨威格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6分).本文标题为“寂寞的茨威格”,你认为茨威格是寂寞的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参考答案一、1、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1)怎么走上音乐道路;(2)要成为音乐家要具备哪些素质; (3)对时下家长送孩子学钢琴有什么看法。2、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做到热爱自己的艺术胜于生命,表里如一,坚持真理,为人真

44、诚, 只有这样才可以称为艺术家。3、简而言之傅聪的观点是“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发 展” “不断复活、再生、演变”,具体来说就是认真地打基础;进而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研 究作曲家的生活经历, 了解作品的内涵;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表现作家的作品。这样经过几个阶段就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二、4、(5 分)AC5、(6 分)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 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6、(6 分)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鼓励和帮助。随兴之所至,无话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