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前解析】关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在教学时要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和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以此思考自己的志向。
2、【教学目标】 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1个生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5个词语。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学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体会文中表达的“中华不振”,感受落后就挨打的道理。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3.明白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
3、1个生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5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读文释题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为什么读书?(出示课件3)预设1:父母想让我好好学习,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我好好读书。预设2:为了以后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生活,所以现在要好好读书。教师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听听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课件4)介绍周恩来,师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指导:教师可以出示多媒体周恩来的图片和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分享搜集的周恩来勤学读书的小故事。预设: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
4、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二、朗读课文,检测字词1.(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读得这么认真,那相信课文里生字词也难不到你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桌互读生字词,看一看能读正确吗?(出示课件6)崛起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仿效 淮安 疑惑 惩处 训斥 重点指导:
5、“惩处”的“惩”不能读错。(2)学生做识字游戏,记忆会认字。(出示课件7)3.(出示课件8)出示会写字。肃 晰 振 胸 怀 赞 效 凡 顾 训 斥(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根据视频书空生字,感受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重点指导:“赞、顾、肃”(出示课件9)“赞”左边的“先”的弯钩要变成提。“顾” “厂”里是横折钩加竖提,不是“巳”。最后是点。(出示课件10)“肃”下半边的笔顺为“先两边后中间”而非“从左到右”。学生拿出练习本,独立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多,词语也比较难理解,给学生深入学习带来了障碍。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主识字、学词,运用多种方
6、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为深入学习打好了基础。)三、小组合作,默读课文,理解内容1.合作读文(出示课件11)教师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小组合作读课文,听听同学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件事情,用自己的话说说分别讲了什么事情?(1)师布置小组合作读书要求,引导学生倾听、评价、纠错。(2)小组合作读课文,师巡回指导。2.反馈交流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件事情?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课件12)预设1:第一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课件13)预设2:第二件事:周恩来来到奉天,听到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难以忘怀。(出示
7、课件14)预设3:第三件事: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出示课件15)教师追问:让我们用上“之所以是因为”将三件事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预设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之所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设计意图:“学会抓住重点句段,理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学生的一项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以上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能力。)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出示课件16)课文小
8、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概括包含多件事的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讲十二岁那年,在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无处说理,体会“中华不振”。 2.(出示课件17-19)课堂演练。 3.(出示课件20)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2.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温故知新(出示课件2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概括包含多件事的文章主要
9、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借助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来探寻周恩来总理立下这样志向的原因,同时也思考一下我们读书的目的。2.(出示课件22)文章中有一个词语多次出现,它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最关键因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11-17自然段,把它找出来。(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围绕文章主题设疑,启发思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训练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为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预设:中华不振二、借助资料,探寻立志原因。1.教师引导:周恩来具体都经历了什么?现在就让我们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故事发生在周恩来12岁时,也就是100年前,1911年,他的伯父把他从家乡接到了
10、东北的沈阳,到了车站下车的时候,叔侄俩就有了一番对话。(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这里伯父仔细叮嘱周恩来千万不要去一些地方,为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不要随便去玩 有事绕着走 占据没有地方说理教师追问: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预设:是租界。教师追问:什么是租界?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出示课件24租界资料)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如:天津租界地、上海租界地等。(出示课件25-28)圈画出中华不振。(出示课件29)教师引导思考: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预设:以前政府腐败,国家不强盛,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和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当时的国家不
11、振作,软弱无能。2.(出示课件30)出示表格。学生默读11-17自然段,根据表格提示,搜集相关信息并填写表格。(板书:耳闻“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目睹“中华不振”切身体会)(出示课件31)教师追问:听到、看到这一切,12岁的周恩来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原文。画出关键句,引领学生分析句子好处。预设:比喻句,把“这个问题”比作“一团烈火”。写出了周恩来忧国忧民,胸怀天下。3.师过渡:因为中华不振,才有不公正的一幕出现,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不只是这一件两件。请同学们看这一则材料:(出示课件32鸦片战争资料补充)师追问:听到这,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预设:生气、愤怒师小结:百年前这样的中国,
12、这一幕幕随处可见,这只是中华不振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情景使我们愤怒,也使年轻的周恩来愤怒。所以,在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出示课件33)预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立志“振兴中华”)师引导:与同学们回答的有什么不同?预设1:为明理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预设2:其他同学都是在为自己而读书,周恩来的志向很远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过渡:所以,魏校长才激动地说有志者当效此生(板书:当效此生)。周恩来的这句话只是说说而已吗?几年后他的志向改变了没有?我们来看看他17岁时候写的诗。4.赏析大江歌罢掉头东,进一步理解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13、出示课件34)全班朗读,初步品味。(出示课件35)出示诗意,加深感受。(出示课件36)展示背景,深刻体悟。5.小结。(出示课件37)结合周恩来写的诗,理解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预设:周恩来不是为(明理)而读书,不是为(做官)而读书,不是为(挣钱)而读书,也不是为(吃饭)而读书。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师小结:这9个字是他一生的诺言,这9个字更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啊!(出示课件38)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他也是为了这个目标,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设计意图
14、:“润物细无声”,通过品读周恩来的誓言,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周恩来的胸怀和抱负。)三、拓展阅读,练笔应用师引导: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之时,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如今,我们的祖国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中国,如今的中国日益崛起。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可曾想过:今天你是为什么读书?(出示课件39)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0)出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片段,全班朗读,体会梁启超等前辈先贤对后代的殷殷期待。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出示课件41)主题概括。课文写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外国人人欺凌却无
15、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2.(出示课件42)课文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有关的写作方法也有所了解,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前面两件事是原因,后面一件事就是结果,多处是运用“过渡句、过渡段”衔接起来的。3.(出示课件43-46)课堂演练。4.(出示课件47)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
16、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学生由三年级升入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文本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初拿到教材的时候有点担心,生怕自己在课堂上上成不切合实际的喊口号,帮学生形成一种虚假的情感。于是在细细琢磨中,我决定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中国所处的社会地位。有了这些历史背景的了解,学生就了解了周恩来为什么会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成功之处:以点带面,抓指导、抓关键词感悟,在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时,孩子们都能从妇女的悲惨遭遇、洋人的无所畏惧
17、和巡警的耀武扬威中,感受到中国任人欺凌的遭遇。当孩子们都把注意力放在情感诉说上时,我请学生关注文中的一组关联词,“不但不反而”,让学生重点读,体会感悟。之后一系列的排比句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迸发。首尾呼应,指导朗读,循序渐进课文的题目在教学时读了很多次,第一次导入课文来读,要求学生读准确。第二次朗读在学习到租界的各种景象时,创设语境反复读,让学生体会“中华不振”,第三次是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对“中华不振”有了深切的体会,也感受到了周恩来励志振兴中华的原因,此时再读是带着对周恩来的敬佩,学生是在明自己的志,说自己的话,喊自己的心声。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
18、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由于本课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实际、认知经验离得很远,学生很难进入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课前应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帝国主义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和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全班相互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周恩来从小立下远大志
19、向的原因,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 一志向的原因。4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过程与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深入阅读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
20、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1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 一志向的原因。2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周恩来同志有关的资料。2课时第一课时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难点叙述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谈话导入你有想过为什么而读书吗?为功名?为利禄?为修身?这些未免太局限于个人的得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年年仅13岁的周恩来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1、。为什么他会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这份赤诚的爱国之心。二、资料简介本文是作者余心言有感于周恩来立志求学的经历写的。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读书生活。在这里,少年周恩来亲身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感受到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深重,树立了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理想。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2小组之间互读生字,读准字音。3找学生读,教师正音。4掌握生字词的写法。5学生自由书写、识记,教师随机指导。四、初步感知1课题解析。“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的意思是“的”,课题的意思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这是少年周恩来
22、从小立下的远大志向,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本文以周恩来的这句话为题,直接点明了中心。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边听边注意生字生词。3学生各自再读12遍课文并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各有特色,看来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大家启发不少。稍后,我们会在具体的字词句段中来仔细体会。五、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并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三件事)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23、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使他真正地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2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是结果,哪件事是原因?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吗?(先写结果再写原因)3试着将课文所讲的事情一一连起来,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回答,并相互补充。教师适时评价并总结。)六、布置作业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加深对伟人的认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疑惑由来第二课时1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2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重点体
24、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难点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熟悉字、词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让我们再进一步剖析文章。二、结合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中华不振?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梳理关键信息。3根据相关描写,学生自主提问:预设:(1)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却不能随便去,有事还要绕着走?(2)为什么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可以说理,而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却无处说理?(3)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为中国人撑腰,还要训斥中国人?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5教师小结:看似不该
25、发生的事情,在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却都发生了,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状况。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中华不振”。三、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深刻体会周恩来的读书志向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并说说自己的感受。2学生阅读教师准备的资料,谈谈相关感受。3在理解课文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认真揣摩周恩来的心理,说说他的想法。四、结合课后习题提供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体会周恩来“振兴中华”之志1学生朗读诗歌,听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大意。2学生思考、交流。3教师引导: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由于亲眼目睹到中国人民遭受外国侵略者的欺负和压迫,而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认识到只有学
26、习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找到拯救濒临绝境的旧中国的道路。五、写法借鉴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如,周恩来刚到奉天看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繁华、热闹,与别处大不相同,衬托出别处萧条冷清的景象。在写作中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要做到:一是要明确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二是要选准衬托物。衬托物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六、体验与反思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说说各自的读书目的,对比周恩来的读书目的 ,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谈谈由此获得的启发。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补充阅读链接,体会爱国情感。(1)读爱国名言,理解其包含的深意。我们爱我们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箱体结构设计
- 氧化锆氧量分析仪使用说明书
- 小说大纲模板大全集
- 山东理工大学教务处
- 投资计划书模板计划方案
- 竖向设计课件
- 治疗的五种方式展示
- 《社保本障概论》课件
- 《房产微信营销方案》课件
- 耳鼻喉疾病护理
-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1《饮食与健康第一课时零食与健康》(说课稿)皖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Module2 Unit5 My friends(说课稿)-2024-2025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四年级上册
-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素养提升说课稿(统编版)
- 13 寒号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年新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语言 课件
- 汽车租赁公司车辆养护制度
-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 2024年达州客运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