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怀仁一中 苏 满牢记“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其含义表达技巧表现方法修辞方法篇章结构议论:(多用于揭示题旨、卒章显志)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事、怀古伤今)描写: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多角度(动静、虚实、明暗、远近、感觉等)工笔、白描抑扬、衬托、想象、象征、用典、意象叠加、化抽象为具体、对面落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顶针、叠词 总分、层进、线索、照应、过渡表达方式 二、表现手法怀仁一中 苏 满表现手法1、联想和想象2、渲染/烘托3、对比4、衬托: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5、虚实结合6、赋比兴
2、/用典7、象征8、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9、抑扬结合田园乐联想和想象 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渲染:诗歌中的渲染就是加浓形象,即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渲染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两句话可以了结的,诗人却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3、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通过渲染,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显示在人们面前。 4、衬托或烘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烘托:即烘云托月,在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
4、实现人物形象的写法。通常是以物(客观自然环境)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琵琶行:三次写江中之月。陌上桑:写“行者”“少年”等的反应。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衬托:侧面描写方法中,除了用旁观者的反应进行烘托之外,用彼物来衬托此物(即通常所说的衬托)也是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时也被称为烘托。衬托有两种:正衬:用相同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之类。反衬:以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苦
5、衬乐,以乐衬苦,以丑衬美等等。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轻 肥 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儡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
6、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注: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内臣行乐图与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赋、比、兴 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
7、意象,则是象征。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它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松坚贞高洁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莲表达爱情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鸟离愁别
8、绪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在表现大
9、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以小见大 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后人的质疑宋人许 岂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y四库提要云:“(许 岂 )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 过 华 清 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
10、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以小见
11、大杂诗 (其二)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以少总多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唐朝刘知己史通叙事:“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王安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例如: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同样是表现思乡之情,初唐王绩有一首在京思故国见乡人问,诗歌从朋旧孩童、家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树疏密一直问到院景林花,洋洋洒洒写了几十行,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在这首诗中王维却独问对方: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是不是王维只思念故乡窗前的那棵梅花而对其他漠不关心?当然不是。诗歌讲究凝练。思乡之情需要寄托
12、,诗中笔墨集中于梅花,反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思乡之情因此表现得更加浓烈集中。“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以少总多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经 国风 杜甫浪漫主义: 屈原 楚辞 李白(综合运用题型)表达技巧的设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3、。 怀仁一中 苏 满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反复、通感、对比修辞手法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咏 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作用: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2.借代:是用相关事物
14、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它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任何事物。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3.比拟(拟人、拟物):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 修辞方式,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
15、”的亲切喜爱之情。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颈联纯属虚写,“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比拟(拟人、拟物)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
16、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05年浙江卷)此题即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答:用了拟人表现手法来刻画形象。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又“低面”,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揭示手法句意主旨情感4.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
17、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作用: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节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例: 叠题乌江亭 宋 王安石
18、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析: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江东子弟是不会跟谁他卷土重来的。 6.反问 :加强语气。问:诗尾使用反问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互文 :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
19、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9.反复:又称复沓,它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词义或句意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反复也包括连续反复和间接反复。比如,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其中,“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中,一个“春”字在词中反复间接几次,不但使词的音调明朗,而且突出渲染了春天的意蕴之美。李清照的
20、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对“知否”这一设问句作了两次反复,不但强调暮春时节,一夜风雨后海棠花不会依旧的情形,而且在反复语言中,感受到词人蕴含其中的情感意蕴伤春情思。 10.双关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同根生”既是指豆与豆萁是同根生,又是指曹植与曹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曹植借此来表达对曹丕不顾兄弟之情,手足相残的行径的强烈愤慨和控诉。 “晴”暗指感情的“情”。运用谐音双关
21、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梅花:系乐曲梅花落。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特点? 答好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懂得“双关”的特点和含义,而题目塞上听吹笛和注释“梅花”,系乐曲梅花落”为解读双关的含义提供了重要信息作者运用双关手法,将“梅花落”拆用,在“梅花”与“落”之中嵌入了“何处”二字,构成一种虚象,仿佛风吹落的是梅花而不是笛声。 2005年高考【湖北卷】16题:元代马致远的杂剧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
22、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11.顶真:回环跌宕,具有旋律美。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把春意人格化了,把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把杏花在枝头开放比作很多有生命有感情充满活力的生物在玩耍打闹,从而写出了杏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和情趣,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12.通感 13.对比 :
23、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得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世事变幻无常的深沉的历史思考。思考:(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对比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
24、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得分点)(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
25、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参考答案】(4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此曲则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 常见设问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
26、这一修辞手法的?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步骤二)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例1: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双关。 “晴” 既指“晴天” 的“晴”,也指“有情”的“情”。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例2: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27、手法(步骤一),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例2: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
28、描写,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 、“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真题演练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四、结构技巧怀仁一中 苏 满诗歌的篇章结构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过渡、先
29、抑后扬、先扬后抑。3、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以景结情先情后景按景情的顺序1、先景后情 村行 宋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景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思乡归隐之意。 山 居 秋 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 居 秋 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0、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散文的开门见山。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
31、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高高秋月照长城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古诗词的结构特点重章叠句照应铺垫前句(联)后句(联)的关系抑扬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3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wntao 山 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
33、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自
34、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2007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
35、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出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楚江笼罩在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
36、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学以致用】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 清龚鼎孳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问题】首句的每一词语都与该诗的其他内容相照应,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对该诗句予以评析。首句统摄全诗。“天涯”点了诗题中的“百嘉村”,并与“
37、身是客”相照应,身处天涯还暗含心驰故乡之意;“疏影”点了诗题中的“梅花”;“伴”与“见”内在联系紧密,梅花伴我,换而言之,即是我见梅花;“黄昏”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并引出了后面的“寒月”。首句以丰富的意象营造了渺远凄清的意境,艺术地表达了作者于寂寞黄昏之际客居天涯、仅有寒梅相伴的凄苦。7、过渡 指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上句写云
38、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2分) 8、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欲抑先扬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39、,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先扬后抑(2007宁夏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 9题。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
40、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8(5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9(6分)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普通软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圣诞节饰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12丙二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调温型除湿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茜素黄R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空气净化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玛瑙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塑料挤出机电气控制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固转支承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层保温饭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张五常子女和婚姻合约中的产权执行问题
- DB32-T 4752-2024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试题
-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规范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微课
- 《肺部疾病 案例分析-原发性肺癌》课件
- (高清版)WST 402-2024 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 中英对照版-中文版-The-Dead-By-James-Joyces死者-詹姆斯-乔伊斯
- 2024年广东深圳高三二模英语读后续写试题讲评课件
- 校园安全派出所
- 餐厅值班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