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原理维生素营养课件_第1页
水产动物营养原理维生素营养课件_第2页
水产动物营养原理维生素营养课件_第3页
水产动物营养原理维生素营养课件_第4页
水产动物营养原理维生素营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 Protein Nutrition 第二节 脂类的营养 Lipid Nutrition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Carbohydrate Nutrition 第四节 矿物质营养 Mineral Nutrition 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 Vitamin Nutrition 第六节 能量营养 Energy Nutrition第七节 各营养物质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ous Nutrients第三章 水产动物营养原理第三章 水产动物营养原理 本章是课程的重点内容,重点掌握鱼、虾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营养原理和营养特点,掌握各

2、营养成分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学习要求:一、概论(一)维生素的概念及特点(二)脂溶性维生素及其种类(三)水溶性维生素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一)维生素的概念及特点1、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2、维生素的特点(1)不参与机体构成(2)不是能源物质(3)需要量少(4)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5)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6)过量中毒症(一)维生素的概念及特点(二)脂溶性维生素及其种类 1、脂溶性维生素的种类: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脂溶性维生素只含有碳、氢、氧

3、三种元素,在消化道内随脂肪一同被吸收,吸收的机制与脂肪相同,凡有利于脂肪吸收的条件,均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1)溶于脂溶性物质 吸收、运输、代谢沉积(2)容易在体内积累(3)排泄 胆汁(4)容易产生中毒(二)脂溶性维生素及其种类主要有以下特点:1、水溶性维生素可从食物及饲料的水溶物中提取。2、除含碳、氢、氧元素外,多数都含有氮,有的还含硫或者钴。3、B族维生素主要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4、B族维生素多数通过被动的扩散方式吸收。5、除VB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6、主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三)水溶性维生素二、脂溶

4、性维生素(一)VA(二)VD(三)VE(四)VK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1、VA的化学结构特点 VA是含有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它有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三种衍生物,每种都有顺、反两种构型。 V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植物中不含VA,而含有VA原(先体)胡萝卜素。结构式(一)VA2、VA的生物学功能(1)促进粘多糖的合成,维持细胞膜及其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和正常的通透性;(2)参与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对维持视网膜的感光性有重要作用。(一)VA3、VA缺乏对水产动物的影响(1)降低食欲,生长失调,出现水肿,影响生长;(2)死亡率高,疾病抵抗力低。因为VA缺乏导致免疫器官发育受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降低

5、;(3)眼部、皮肤出血,眼球突出,尾鳍糜烂。因为VA缺乏生物膜易被氧化破坏,细菌趁虚而入,造成糜烂。胆囊颜色变深,脾脏萎缩;(4)鳃盖变形,扭曲,充血,出现瘦背。(一)VA4、VA的需要量动物判断标识需要(IU/kg)资料来源虹鳟WG、ADS2500Halver,1972叉尾鮰WG1000-2000Dupree,1970鲤鱼WG、MLS4000-2000Aoe,1966WG、ADS、MLS分别代表增重、缺乏症、最大肝沉积影响因素:(1)生长阶段 幼龄的水产动物VA需要量高;(2)生长水平 生长速度快,水产动物VA需要量高;(3)鱼饲料原料的组成(4)加工的参数 (5)水产动物易感病的情况(6)

6、水质较差、密度较高,水产动物VA需要量高。 表2-33 水产动物VA的需要5、VA的来源 VA来源于动物产品,主要是鱼肝油,多以脂的形式存在。胡萝卜素在豆科牧草和青绿饲料中含量较多,幼嫩的比老的多。叶子的绿色程度是胡萝卜素含量多少的一种标志。1、VD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VD有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两种活性形式。麦角钙化醇的先体是来自植物的麦角固醇;胆钙化醇来自动物的7-脱氢胆固醇。结晶的胆钙化醇是一种白色针状物,低温和暗环境下较稳定。VD3VD2(二)VD2、VD的生物学功能 VD是骨正常钙化所必需的。VD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和磷的水平,促进骨的

7、钙化。此外,VD与肠粘膜细胞的分化有关。 (二)VD(1)虹鳟对胆钙化醇D3的利用率高于D2的3倍。(2)斑点叉尾鮰对D2和D3的利用率高低差异依量而定。 VD3 1500IU/kg D2=D3 2000IU/kg D3D2 3、不同水产动物需要的VD的活性形式(二)VD4、VD缺乏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1)生长受阻,骨灰分减少,对钙磷利用率低; (2)肝脂肪含量提高 可能由于VD与脂肪的代谢位置有关。在条件变化下(捕捞、缺氧、运输)时就易出现死亡; (3)影响钙的代谢,导致畸形 。(二)VD5、VD的需要量动物需要(IU/kg)资料来源鲑鱼1600-2400Barnett,1982叉尾鮰250

8、-500Lovell,1978Brow,1988(二)VD表2-34 水产动物VD的需要量6、VD需要量的影响因素 (1)许多水产动物VD的需要量目前尚未确定 一般按300IU/kg来考虑(成鱼);(2)在幼鱼阶段VD的需要量可以提高20-30%.因为代谢旺盛;(3)在实际生产中,应防止VD中毒,过量的摄入VD,会引起肝功能损坏,目前实际中没有必要添加VD。因为饲料中已含有较高VD;水产动物通过光照可以获得或合成一部分VD。(二)VD7、VD的来源 植物性饲料中维生素D2的含量主要决定于光照程度,动物性饲料则取决于7脱氢胆固醇的活性物质25羟胆钙化醇的含量。动物的肝和禽蛋含有较多的VD3,特别

9、是某些鱼类的肝中含量很丰富。(二)VD 1、VE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VE(又称生育酚)是一组化学结构近似的酚类化合物。 生育酚是一种黄色油状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油、脂肪、丙酮等有机溶剂。维生素E易被饲粮中的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破坏,因此,它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抗氧化剂。(三)VE2、VE对水产动物的作用()控制DNA的形成()具有天然的抗氧化作用,具有保护细胞膜的作用;()提高红细胞的数量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保证免疫机能正常;()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提高免疫力,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保证免疫细胞的正常数量。 (三)VE3、 VE缺乏症(1)生命活力差,生长受阻,脊椎弯曲,死亡率

10、高,眼球突出;(2)肌肉营养不良,红细胞膜被破坏,红细胞崩裂,数量下降;(3)贫血,红细胞脆性增加,肝细胞发生病变;(4)细胞膜破坏,出现渗出性素质; (5)免疫力下降,肾脏细胞结构发生异常。(三)VE4、VE缺乏对水产动物的影响()水产动物的发育不完善,需要通过营养方式来提高其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水产动物体内含有较多游离脂肪酸,易受自由基的影响,受到氧化,VE可对其起保护作用。(三)VE5、VE的需要量 动物需要量(IU/kg)资料来源鲑鱼35Lall ,1988虹鳟25Hung ,1980叉尾鮰50Wilson ,1984鲤鱼100Wantanabe ,1970罗非鱼25Roem ,1

11、990表2-35 水产动物VE的需要量(三)VE6、VE需要量的影响因素 (1)饵料中的动物性原料较高,水产动物VE的需要量增大;(2)水产动物的养殖条件 水质较差、密度较高,水产动物VE的需要量高。 (三)VE 植物能合成VE,谷类粮食都含有丰富的VE ,特别是种子的胚芽中。绿色饲料、叶和优质干草也是VE很好的来源,尤其是苜蓿中含量很丰富。小麦胚油、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含VE也很丰富。但浸提油饼类缺乏VE ,动物性饲料含量也很少。7、VE的来源(三)VE1、VK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现已知VK是有多种活性的萘醌化合物。天然存在的维生素K活性物质有叶绿醌(VK1)和甲基萘醌(VK2)。VK

12、耐热,但对碱、强酸、光和辐射不稳定。 各种VK的生物学活性是不同的,但VK1和VK2相当。合成的甲萘醌系列产品生物活性相差较大。饲粮中存在的VK拮抗物明显影响VK的活性。(四)VK(1)主要是参与凝血活动,是凝血酶原(因子)、斯图尔特因子(因子)、转变加速因子前体(因子)和血浆促凝血酶原激酶(因子IX)的激活所必需的。(2)与钙结合蛋白质的形成有关,钙结合蛋白质可能在骨钙化中起作用。 2、VK的生物学功能(四)VK3、VK缺乏症及其危害表2-36 VK缺乏对河鳟的影响(Poston,1964)处理凝结时间(S)红细胞值(%)全价饵料 43.944.0不含VC 60.038.2全价饵料+双香豆素

13、 59.637.7不含VC+双香豆素 57.635.9水产动物比陆生动物更容易缺乏VK的原因:(1)水产动物食物在消化道存留时间短,消化道很难通过发酵产生VK;(2)水产动物易发生疾病,在饵料中使用抗生素的频率比陆生动物更高,使其发酵能力更低;(3)水产动物的红细胞膜结构不致密,不易凝血。4、VK的需要量鲑鱼需要Halver,1972河鳟0.5-1mg/kgPoston,1976叉尾鮰需要Dupree,1966表2-37 水产动物VK的需要量(四)VK5、VK的来源 绿色饲料是维生素K的丰富来源,其它植物饲料含量也较多。肝、蛋和鱼粉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K2 。动物的种类和年龄可影响维生素K的需要

14、。(四)VK 除VC和肌醇外,其它的维生素一般都是以辅酶和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形成,使酶具有正常的活力,这些B族维生素维持酶的活性中心的形式与金属是不一样的。 B族维生素的分子量相对较大,与酶活性中心相互作用时,可使酶活性中心的构型保持在有活力的状态。三、水溶性维生素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1、VB1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硫胺素由一分子嘧啶和一分子噻唑通过一个甲基桥结合而成。能溶于70的乙醇和水,受热、遇碱迅速被破坏。 硫胺素在肝脏经ATP作用被磷酸化而转变成活性辅酶焦磷酸硫胺素(羧辅酶)。过量摄入可使血液硫胺素水平上升,但只能在体内贮存少量。 (一)VB12、VB1的生物学功能 VB1在细胞中的

15、功能是作为辅酶(羧辅酶),参与酮酸的脱羧而进入糖代谢和三羧酸循环。 VB1也可能是神经介质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脂肪酸、胆固醇和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影响神经节细胞膜中钠离子的转移,降低磷酸戊糖途径中转酮酶的活性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和脂肪酸的合成。(一)VB13、VB1缺乏症及其危害 (1)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饵料利用率下降,神经过敏;(2)运动迟钝,失衡;(3)鳃盖软骨脱落(4)死亡率高(5)肌肉营养不良,出现萎缩。(一)VB14、VB1的需要量需要量(mg/kg)资料来源鲑鱼1015Halver,1972虹鳟1Morito,1986叉尾鮰1Murai,1978鲤鱼0.5Aoe,19

16、69表2-37 水产动物VB1的需要量(一)VB15、影响VB1需要的因素()水产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水温。水温越高,需要量高;()应激反应,缺氧,水质变差,轮捕轮放。(一)VB16、VB1的来源 酵母是硫胺素最丰富的来源。谷物含量也较多,胚芽和种皮是硫胺素主要的存在部位。(一)VB1 1、VB2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核黄素是由一个二甲基异咯嗪和一个核醇结合而成,为橙黄色的结晶,微溶于水,耐热,但蓝色光或紫外光以及其它可见光可使之迅速破坏。饲料中的核黄素大多以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FMN(黄素单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二)VB22、VB2的生物学功能 在体内,FMN和FA

17、D以辅基的形式与特定的酶蛋白结合形成多种黄素蛋白酶。这些酶主要参与脱氢酶作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密切相关。(二)VB23、VB2缺乏症 ()食欲下降,生长受阻,运动失调;()眼球或水晶体浑浊,出现白内瘴;()角化不全,鳃、肝脏、皮肤出血;()死亡率高,特别是水产动物。(二)VB24、VB2需要量需要量(mg/kg)资料来源鲑鱼7Leith,1990虹鳟3-6Amezaga,1990叉尾鮰9Murai,1978鲤鱼4-7Takeuchi,1980表2-38 水产动物VB2的需要量(二)VB2 5、VB2的来源及其利用特点 核黄素能由植物、酵母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合成,但动物本身不能

18、合成。绿色的叶子,尤其是苜蓿,核黄素的含量较丰富,鱼粉和饼粕类次之。(二)VB21、泛酸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泛酸是由-丙氨酸借肽键与,-二羟-,-二甲基丁酸缩合而成的一种酸性物质。 游离的泛酸是一种粘性的油状物,不稳定,易吸湿,也易被酸碱和热破坏。饲料中的泛酸大多是以辅酶A的形式存在,少部分是游离的。(三)泛酸2、泛酸的生物学功能 泛酸是两个重要辅酶,即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质(ACP)的组成成分。 ()辅酶A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代谢中许多乙酰化反应的重要辅酶。()ACP在脂肪酸碳链的合成中有相当于辅酶A的作用。(三)泛酸3、泛酸缺乏症及其危害 水产动物对泛酸缺乏非常敏感()食欲下降

19、、生长受阻;()鳃变形,成棒状鳃,鳃丝硬化;()贫血、死亡率高;()对病源微生物敏感;()胃肠道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受损等。(三)泛酸4、需要量需要量(mg/kg)资料来源鲑鱼 17Leith,1990虹鳟 10-20Cho,1990叉尾鮰 15Wilson,1983鲤鱼 30-50Ogino,1967罗非鱼 10Soliman,1992(1)总的来讲,水产动物对泛酸的需要量相对较高,反映出泛酸对水产动物的重要作用并且易缺乏。(2)添加的形式主要是泛酸钙,水产动物对泛酸钙的吸收率受其旋光度的影响。 表2-39 水产动物泛酸的需要量(三)泛酸5、泛酸的来源及其利用特点 泛酸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中

20、,常用饲粮一般不会发生泛酸的缺乏。饲粮能量浓度增加,动物对泛酸的需要量增加 。(三)泛酸1、VB6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V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三种吡啶衍生物,VB6的各种形式对热、酸和碱稳定;遇光,尤其是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 吡哆醇盐酸盐(四)VB62、VB6的生物学功能 VB6的功能主要与蛋白质代谢的酶系统相联系,也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涉及体内50多种酶。(四)VB63、VB6缺乏症及其危害 (1)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下降;(2)神经异常,高度兴奋性,主要是氨基酸代谢异常;(3) 肝、肾、脾出现病变。(四)VB64、VB6需要量 需要量(mg/kg)资料来源鲑鱼

21、5Lall,1990虹鳟3-6Woodward,1990叉尾鮰3Andrewa,1979鲤鱼5-6Ogino,1965表2-40 水产动物VB6的需要量(四)VB65、VB6需要量的影响因素()VB6在体内起作用的方式()是否在体内合成(四)VB66、VB6的来源 VB6广泛分布于饲料中,酵母、肝、肌肉、乳清、谷物及其副产物和蔬菜都是VB6的丰富来源。由于来源广而丰富,生产中没有明显的缺乏症。(四)VB61、烟酸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烟酸是吡啶的衍生物,它很容易转变成尼克酰胺。烟酸和尼克酰胺都是白色、无味的针状结晶,溶于水,耐热。3乙酰吡啶、吡啶3磺酸和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雷米封)是尼克酸的

22、拮抗物 。尼克酸(左)与尼克酰胺(右)(五)烟酸2、烟酸的生物学功能 烟酸主要通过NAD和NADP参与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尤其在体内供能代谢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NAD和NADP也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五)烟酸3、烟酸缺乏症及其危害()食欲下降,生长受阻;()胃、肠水肿,死亡率增加;()鳃异常,包括肿胀、扭曲;()贫血,表皮出血、损伤;()皮肤、鳍糜烂 。(五)烟酸4、烟酸需要量 需要量(mg/kg)资料来源鲑鱼150-200Halver,1972虹鳟10Poston,1985叉尾鮰14Andrews,1978鲤鱼28Aoe,1967表2-41 水产动物烟酸的需要量(五)烟酸5、过量

23、的危害 (1)生长受阻(2)消化道生长发育受阻(3)内脏器官(肝、脾、肠)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4)免疫器官异常(五)烟酸6、烟酸的来源及其利用特点 烟酸广泛分布于饲料中,动物性产品、酒糟、发酵液以及油饼类含量丰富,谷物类的副产物、绿色的叶子,特别是青草中的含量较多。 饲粮中的色氨酸在多余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烟酸。(五)烟酸1、生物素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生物素具有尿素和噻酚相结合的骈环,噻唑环的位带有戊酸侧链。合成的生物素是白色针状结晶,在常规条件下很稳定,紫外线照射可使之缓慢破坏。 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素,有游离的和结合的两种形式。生物素(六)生物素2、生物素的生物学功能 在动物体内生物素以辅酶

24、的形式广泛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乙酰CoA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和-甲基丁烯酰CoA羧化酶的合成都需要生物素。(六)生物素3、生物素缺乏症(1)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2)运动异常;(3)体色变深。(六)生物素4、生物素需要量 需要量(mg/kg)资料来源鲑鱼1-1.5Halver,1972虹鳟0.08Woodward,1989叉尾鮰RRobinson,1978鲤鱼1Ogino,1970 表2-42 水产动物生物素的需要量(六)生物素 5、生物素的来源 生物素广泛分布于水产动物和植物组织中,食物和饲料中一般不缺乏。(六)生物素1、叶酸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叶酸由

25、一个蝶啶环、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缩合而成,也叫蝶酰谷氨酸。它是橙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叶酸有多种生物活性形式。 (七)叶酸2、叶酸的生物学功能 (1)叶酸在一碳单位的转移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一碳单位的转移而参与嘌呤、嘧啶、胆碱的合成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 (2)叶酸缺乏可使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受阻,核酸形成不足,使红细胞的生长停留在巨红细胞阶段,最后导致巨红细胞贫血; (3)叶酸对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也是必需的。(七)叶酸3、叶酸缺乏症(1)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2)巨型细胞正常血红素性贫血(3)鳃苍白(4)红细胞数量下降(5)对细菌感染敏感(七)叶酸4、叶酸需要量 需要量(

26、mg/kg)资料来源鲑鱼2Leith,1972虹鳟1.0Cowey,1993叉尾鮰1.5Duncan,1991鲤鱼NRAoe,1967表2-43 水产动物叶酸的需要量(七)叶酸5、叶酸的来源及其利用特点 叶酸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产品中。绿色的叶片和肉质器官、谷物、大豆以及其它豆类和多种动物产品中叶酸的含量都很丰富,但奶中的含量不多。 (七)叶酸 VB12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它有多种生物活性形式,呈暗红色结晶,易吸湿,可被氧化剂、还原剂、醛类、抗坏血酸、二价铁盐等破坏。1、VB12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八)VB122、VB12的生物学功能(1)VB12在体内主要以二脱氧腺苷钴胺素和

27、甲钴胺素两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2)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完整。 (八)VB123、VB12缺乏对水产动物的影响(1)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下降;(2)脆性红细胞数量增加;(3)贫血,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八)VB124、VB12的需要量需要量(mg/kg)资料来源鲑鱼0.015-0.02Halver,1972虹鳟RPhillips,1964叉尾鮰RLimsuwan,1981鲤鱼NRKashiwada,1970罗非鱼NRLovell,1982表2-44 水产动物VB12的需要量(八)VB125、VB12的来源 在自然界,VB12只在动物产品和微生物中发现,植物性饲料基本不含此维生

28、素。鲤鱼、罗非鱼不需要饲粮提供VB12 ,其它鱼类还未确定。(八)VB121、胆碱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胆碱是-羟乙基三甲胺羟化物,常温下为液体、无色,有粘滞性和较强的碱性,易吸潮,也易溶于水。 饲料中的胆碱主要以卵磷脂的形式存在,较少以神经磷脂或游离胆碱形式出现。(九)胆碱2、胆碱的生物学功能(1)胆碱参与卵磷脂和神经磷脂的形成;(2)胆碱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重要组成部分;(3)胆碱是一个不固定的甲基供给者。 (九)胆碱3、胆碱缺乏症及其危害()食欲下降、生长受阻()增加肝中脂肪含量,并且肝变黄()眼球突出()贫血()腹部肥大()小肠壁变薄(九)胆碱4、胆碱需要量 需要量(mg/kg)资

29、料来源鲑鱼600-800Halver,1972虹鳟714-813Rumsey,1991叉尾鮰400Wilson,1988鲤鱼1500Ogino,1970表2-45 水产动物胆碱的需要量(九)胆碱、胆碱的来源 自然界存在的脂肪都含有胆碱。因此,凡是含脂肪的饲料都可提供胆碱。(九)胆碱1、肌醇对水产动物的必需性()陆生动物可以合成肌醇,一般不出现缺乏症;()水产动物缺乏合成肌醇的基因,几乎不能合成肌醇。 (十)肌醇2、肌醇的营养作用()肌醇参与某些脂类的代谢,防止脂肪在肝脏中沉积;()肌醇还是一种促微生物生长因子。(十)肌醇3、肌醇缺乏的影响()食欲下降,生长受阻()贫血()皮肤变黑,尾鳍糜烂()胃排空速度减慢()降低胆碱脂酶和某些氨基转移酶的活力(十)肌醇4、肌醇需要量需要量(mg/kg)资料来源鲑鱼300-400Halver,1972虹鳟250-500Mclaren,1947叉尾鮰NRBurtle,1989鲤鱼440Aoe,1967表2-46 水产动物肌醇的需要量(十)肌醇1、VC的化学结构特点及活性形式 VC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因能防治坏血病而又称为抗坏血酸。它是一种无色的结晶粉末,加热很容易被破坏。结晶的抗坏血酸在干燥的空气中比较稳定,但金属离子可加速其破坏。 (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