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宁波大红鹰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分 类 号 密 级 宁宁波大红鹰学院毕业论文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Domestic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Class TV Talk Show所在学院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职 称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所呈交的毕业论文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设计的结果,论文中所引用的他人成果及文字均在文中明确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工作变动,人口流动,竞争加剧,人际关系
2、复杂化等问题使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个人的亚健康情绪以及亚健康的心理不断积累,以至于有人说“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心理类节目应运而生,以其贴近性,服务性的定位,深切的人文关怀,受到了观众的强烈关注。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也增强了受众对这类节目的需求,使得这类节目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心理类节目的高收视率也预示着会有更多同类节目出现。目前我国存在的几档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各有利弊。因此,对这一节目形态的研究,一方面能够对以后的同类节目提供借鉴和参考,寻找更为适合的形式使节目达到理性地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在理论上也弥补了我国对这一新的节目类型研究的空白。关键词:心理问题;谈话节目;
3、传播AbstractChina is currently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as Chinese society has entered a new era,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accelerated pace of life, job changes, population movements, competition,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and other issues so that people in a healthy condition, the individual sub- emo
4、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sub-health continues to accumulate, so it was said, mankinds weight into the mood. In this context, television psychology class program came into being, with its location close to nature, service, and deeply humane care, has been a strong focus of the audience.The severity a
5、nd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ut also enhance the audience demand for such programs, making such programs have much room for development. High ratings of psychological type of program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will be more similar programs appear. At present, the presence of a few files o
6、f psychology class television talk show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is program form, on the one h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similar programs, to find a more suitable form so that the program reaches a r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o
7、ry make up this country Blank, a new type of research program.Key word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alk show; Spread目 录摘要 Abstract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17463728 绪论 PAGEREF _Toc417463728 h 1 HYPERLINK l _Toc417463729 (一)课题背景及目的 PAGEREF _Toc417463729 h 1 HYPERLINK l _Toc417463730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8、PAGEREF _Toc417463730 h 2 HYPERLINK l _Toc417463731 (三)课题研究方法 PAGEREF _Toc417463731 h 3 HYPERLINK l _Toc417463732 一、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产生的原因 PAGEREF _Toc417463732 h 3 HYPERLINK l _Toc417463733 (一)社会转型造成的心理问题 PAGEREF _Toc417463733 h 3 HYPERLINK l _Toc417463734 (二)社会群体的现实状态需要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 PAGEREF _Toc417463734 h
9、5 HYPERLINK l _Toc417463735 (三)谈话类节目的兴起促进了心理类谈话节目的发展 PAGEREF _Toc417463735 h 5 HYPERLINK l _Toc417463736 二、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分析研究 PAGEREF _Toc417463736 h 5 HYPERLINK l _Toc417463737 (一)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流程 PAGEREF _Toc417463737 h 5 HYPERLINK l _Toc417463738 1.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当事人 PAGEREF _Toc417463738 h 6 HYPERLINK
10、l _Toc417463739 2.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 PAGEREF _Toc417463739 h 6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0 3.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心理专家 PAGEREF _Toc417463740 h 7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1 (二)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功能 PAGEREF _Toc417463741 h 7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2 (三)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取得的成就 PAGEREF _Toc417463742 h 7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3 1
11、.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本身的质量的提升 PAGEREF _Toc417463743 h 7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4 2.体现了节目的人性化 PAGEREF _Toc417463744 h 8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5 3.收视率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PAGEREF _Toc417463745 h 8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6 4.优秀栏目的产生 PAGEREF _Toc417463746 h 8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7 (四)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417
12、463747 h 9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8 1.一味的追求收视率 PAGEREF _Toc417463748 h 9 HYPERLINK l _Toc417463749 2.隐私保护问题 PAGEREF _Toc417463749 h 9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0 3.潜在的不好的影响 PAGEREF _Toc417463750 h 9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1 4.节目雷同化严重 PAGEREF _Toc417463751 h 10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2 三、国内电视心理类谈话节目
13、的未来发展 PAGEREF _Toc417463752 h 10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3 (一)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 PAGEREF _Toc417463753 h 10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4 (二)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为基准点 PAGEREF _Toc417463754 h 10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5 (三)以服务性为节目的最终目标 PAGEREF _Toc417463755 h 11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6 (四)以创新性为节目发展的动力 PAGEREF _Toc4174637
14、56 h 11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7 四、央视的心理访谈个案研究 PAGEREF _Toc417463757 h 11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8 (一)节目简介 PAGEREF _Toc417463758 h 11 HYPERLINK l _Toc417463759 (二)节目形态分析 PAGEREF _Toc417463759 h 12 HYPERLINK l _Toc417463760 1.栏目的构成要素 PAGEREF _Toc417463760 h 12 HYPERLINK l _Toc417463761 2.栏目的形式特点 PA
15、GEREF _Toc417463761 h 12 HYPERLINK l _Toc417463762 (三)栏目的存在问题 PAGEREF _Toc417463762 h 13 HYPERLINK l _Toc417463763 1.认识模糊,不够深刻 PAGEREF _Toc417463763 h 13 HYPERLINK l _Toc417463764 2.隐私权的保护 PAGEREF _Toc417463764 h 13 HYPERLINK l _Toc417463765 3.受众定位宽泛 PAGEREF _Toc417463765 h 13 HYPERLINK l _Toc417463
16、766 (四)应对的策略 PAGEREF _Toc417463766 h 13 HYPERLINK l _Toc417463767 1.栏目专业化 PAGEREF _Toc417463767 h 13 HYPERLINK l _Toc417463768 2.隐私权的合理把握 PAGEREF _Toc417463768 h 14 HYPERLINK l _Toc417463769 3.受众特定化 PAGEREF _Toc417463769 h 14 HYPERLINK l _Toc417463770 结论 PAGEREF _Toc417463770 h 14 HYPERLINK l _Toc41
17、7463771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417463771 h 16 HYPERLINK l _Toc417463772 致谢 PAGEREF _Toc417463772 h 18 HYPERLINK l _Toc417463773 PAGE 18绪论(一)课题背景及目的2007年,卫生部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是死于自杀的,就是说在每10万人就有22个人自杀。在中国,自杀已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而且估计还有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而这不少于200万人的自杀导致的是每年约有150万人会因为这些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的自杀引发严重的心理阴影,进而导致一些心理
18、疾病的产生。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在转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变动,人口的流动,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使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个人的亚健康情绪以及亚健康的心理不断积累,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跃居疾病发生率的首位。目前我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大约有3000万,其中,中小学生有心理障碍患病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而且是呈现一种上升趋势,这说明当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也存在不良状况。2004年12月28日,我国第一档以现场个案访谈为电视表现形式的心理类电视栏目心理访谈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开办
19、了。收视率稳步增长。在这种收视率的诱惑下,心灵花园、心理档案、心理时间等这些心理类的电视节目也陆续的出现在各大电视台的栏目单和广大受众的眼中。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用这种以关注受众心理状态的目的和对受众表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服务宗旨,加上运用专业的心理知识为受众服务,在广大的受众面前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这种这一新的节目形式出现给我提供了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再加上我个人对此类节目的兴趣,对这类节目的研究就进入了我的视野。2月23日,湖南双峰养老院恶性伤人3死15伤;惊人的百色平果2.10恶性伤人事件类似的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频频发生,现在的人都怎么了,怎么会变得这么冲动,这么的不计后果?而人们的口头
20、禅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烦躁”,“心累”,“压力山大”等等。当然会有人觉得这些口头禅和这些社会事件有什么关系,但是其实这都是由于人的心理不够健康引起的,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些心理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感情和家庭三个方面。工作上的压力,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处理,还有子女的成长所需的各类问题都会引起现代人的问题。当然包括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也会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但是现在的人对这些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这些都仅仅是生活中的“烦恼”所以忽略,但是这些疏忽却带来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从上面的种种看来,心理问题的存在,不止是影响到了每个人的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的话还
21、会影响一定的社会稳定。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越来越得到重视,也应了市场的需求。但是,由于此类节目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每个人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很不一样,心理问题的根由也很多,比较难以控制,所以这类节目每个电视台都有各自的特色,互不相同。所以,我们对此类节目的研究,一方面是因为此类节目由于是新的节目形式,所以对此类节目研究的比较少,我们可以在理论方面给这一类的节目形式提供依据,还有一方面是在以后出现的此类电视节目中,我们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让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做得更好。(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外,对心理类节目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栏目的研究:比如针对著名的心理类栏目奥
22、普拉温弗莉访谈的研究二是在媒介方面的研究。国内,对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节目的特征上有:肖娜的谈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特征;苗阳的电视心理类谈话节目的形态特征等。在节目的发展上有:易文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十年回顾;唐华的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等。在节目的受众上有:杨东喧的从受众心理看情感类电视节目的话题选择等。在谈话节目上有:礼冰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浅析等。在节目的个案上有:苗阳的CCTV12栏目的研究;李永健和刘寒青的央视栏目内容分析等。通过文献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这一节目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本文就此类节目通过现有的资料收集以及进行深入剖析,藉此可以让
23、受众更加了解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资料,对这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三)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文献,以大量现有的研究资料为基础,了解这类节目的历史和现状,并且能帮助我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让我可以深入剖析。2.定性分析。分析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出现的原因,对这类节目进行“质”的分析。3.个案研究。以央视的心理访谈为个案来研究。本文在已有的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出现并且盛行的原因、节目的流程等等入手,并就中外的进行一些对比,并以心理访谈为个案研究,分析了这类节目的一些不足, 并对这类节目以后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希望可
24、以对这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一、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产生的原因(一)社会转型造成的心理问题现在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形态急剧变化的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社会机制,利益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价值体系还有行为方式都在不断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还一直在延续着。而对于我们这些处在这种时期的人而言,这种转型无异于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政治形态的变化引发了权力的改变,权力,利益的冲突让人们处于了一种失衡状态,民主社会在建立起社会的完善法制、人人取得平等自由的时候开始,在这样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空间里,人们享受着极大的社会自由,虽然人们依据法律来从事自己的各种社会活动,但是在这样的一样极度
25、自由的空间里,人们难免会有奢侈安逸的思想以及对自己人生还有生活方式的堕化。而这种堕化会让人们处在一种过于安逸和自足的状态,不知道上进,不愿意上进,进而一步步地危害这个良好的的社会。经济形态上的变化时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这种发展会让人和人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每个人都会为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而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大城市生活的人们都普遍长期经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他们如同生活在一个高压锅内,压力不断的增加,心理素质好的人可以经过自我的调养,得到一定的缓解,而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很有可能就在不经意的积累中患上心理疾病。所以都市人都必须学着在一段时间里得到一定的释放,不然这种压力就会不断的积累,到最
26、后的临界点,一下子崩塌下来,使人们的心理疾病一下子爆发,引发各种严重的后果。文化形态的变化是在科技的辅助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观念等带来的问题,在现有的社会团体中,大量的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相结合,农村的人影响城市的人,城市的人影响农村的中,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军都市群体,而也有大部分的城市人口正在向农村隐退,从而导致现有的大众文化,影响了国内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的诞生更是让这种大众文化更彻底,更普遍的影响着每一处。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去评判这种文化的利弊,他却已经快要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我们从意识到行为,都在接受着这种大众文化的“洗礼”。大众文化让让原本的文化艺术慢慢地丧失了理性,艺术性,变成
27、这个社会商业化的工具。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自然就会沦落为商品的奴隶,开始享受着这种所谓的自由的生活。而这种文化是主张让我们自暴自弃,宣扬我们生活的不安的焦虑,吞噬我们自强不息,奴隶拼搏的精神的,我们就在这样的文化范围中不断地享受着,不断地刺激着自己的感官,在短暂的所谓的释放过来,迎来的却是更加落寞的处境。于是人们的精神世界会因受不了这样不停息的反复刺激而面临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据卫生部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1600万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去选择求助他人来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这样的社会需要便促成了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产生。(二)社会群体的现实状态需要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在生活条
28、件慢慢变好甚至已经过于小康的时候,人们在物质上已经没有什么追求,转而开始了在精神上的享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竞争心理加大了人的心理压力;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没有能够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地出现,从中小学生的应试教育的压力到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年轻人的结婚问题到老年人的孤独落寞,人们的吃住行都在无时无刻地加剧人们的心理问题。而有时候的生活意外,生老病死都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让人们的心理饱受摧残。(三)谈话类节目的兴起促进了心理类谈话节目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成熟,而情感类的电视节目又是谈话节目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隐私暴露
29、出来,使得众所周知,为什么这些繁琐的生活小事会让人有那么的兴趣? 一是满足了公众的倾诉需求,很多人在社会竞争的压力下,情感纠纷,家庭矛盾,生活冲突出现激增从而产生的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在这样的一个普遍的大众现状中,很多人需要一个平台来缓解自己积在心底的情绪。每个人都有窥探别人秘密的欲望,情感类节目就刚好成就了大家的这种窥私欲。而情感类节目的选题比较贴近大众的生活,这些取材于大众生活的节目可以让观众有认同感。而这个时候,心理类谈话节目出现了。和过去的服务类电视节目不同的是,以往的节目注重的是生活娱乐服务,而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提供的是心理上的服务,在这点上很好的满足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
30、求。二、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分析研究(一)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流程国内外的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流程有点不太一样。美国的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有三种:一种是直接有心理学专家来主持的节目,专家与主持人的结合,当事人只需要和一人交流;一种是没有当事人,只有专家代表了专家自身的观点,这种模式的大都是为了宣传个人的观点;还有一种是电话帮助,没有现场交流,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电话线维系。国内的心理类电视节目的节目流程般是由当事人主持人和心理专家构成。当然,部分的节目是有现场观众的,在节目中,当事人可以讲诉自己的心理困惑,由主持人维持现场的进行,心理专家为当事人提供心理指导,三者各司其职,以保证节目可以有
31、条不紊的进行,国内没有专家直接主持的情况,国内的心理学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所以我们就这三个环节进行具体分析:1.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当事人作为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当事人,他们是为了需求帮助,为了减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上节目的,而现在国内对于心理类的问题的专家比较少,甚至是处于一个紧缺的状态,所以节目中专业的心理专家就会吸引很多的求助者。虽然参加节目会曝光他们的个人隐私,但在能得到心理专家的指导相比较之下,他们还是会选择上节目。虽然九牧的当事人要配合节目完成他们想要的节目效果,吸引电视机前的受众们,但是这并不表示,节目的当事人只是节目要完成的利用工具,节目的当事人是节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32、环节,有了节目的当事人,才有节目的资源,才能让节目很好的继续下去,所以,节目组应该要本着人文的精神好好保护和照顾节目当事人,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2.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和一般的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不一样,他们是负责处理好当事人和心理专家的关系,当事人和心理专家穿针引线,并且好能控制住节目现场的气氛和节奏,既要能对当事人提前做好了解,又要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主持人要让当事人和心理专家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节目当中,使得节目更加吸引人,让节目的质量有所提高。而对于节目组而言,节目的主持人是节目的内部人员,会对节目的发展和稳定系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选择一名怎样的主持人担任这
33、个职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也要多多挖掘这方面的人才,这永远是媒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心理专家作为心理电视谈话节目的心理专家,其专业性和职业性当然是要求非常严格的,大多数当事人是看心理专家的能力来决定自己是否选择参加这个节目,所以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都很注重对现场心理专家的选择,对专家的选择不仅关系到节目的成败,更是能够影响到广大观众的自身利益的。比如心理访谈的李子勋,他在1995年就拥有了心理卫生学会的心理专业资格,并且在中国健康教育所,夏威夷大学,日本,美国等多个地方接受过专业的培训,长期从事着心理学教学,咨询等工作,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培养师
34、。所以,对于选择怎样的专家应该要十分的慎重。(二)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功能(1)社会协调功能:国内心理类访谈节目是针对心理的服务,它是通过了解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其提出解决方案,让电视机前的广大受众的心理可以通过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得到协调。只有每个人都有健康的思想,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共处。所以说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可以有协调社会的功能。(2)社会传承功能:电视节目本身就是一种传播的主要方式,他可以通过一定的记录,保存,将现有的知识传播给广大的受众,同时也可以直接的传播给后代,因此,作为电视节目的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当然也有社会传承的功能。(三)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取得的成就1.国内心
35、理类电视谈话节目本身的质量的提升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在本质上是服务于受众的心灵,在节目发展的过程中,节目组从整体上努力地选取有重要或者是独特意义的题材,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节目本身的质量本就在提高,而我们在节目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新的元素,这样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节目的质量。2.体现了节目的人性化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本身就是为了服务于大众。在“心灵花园”节目中,当事人在现场大多带着面具,节目组给当事人带上面具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当事人面对谈及自己的伤心事难免会有一些不能控制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会让他们做出一些会让他们后悔的事情。其实一些只是为了好奇的受众恰恰是
36、想要想到他们那些冲动的行为。但是节目这样做其实是出于社会责任而牺牲收视率,给当事人戴上面具,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想法和顾虑,开设心理咨询室等等的做法都能体现节目组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3.收视率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过往节目的各种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收视率来看,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收视率是非常好的,在上海,“心灵花园”是绝对的收视率明星,从2005年到现在,每周一到周五晚上的九点到十点黄金档,上海生活时尚频道都会雷打不动地播放心灵花园。在收视率方面,根据AGB尼尔森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栏目平均收视率为2.2,2月份为3.0,3月份是4.8,而4月份的竟然达到了5.8,甚至最高的一期收
37、视率达到了6.8,相对于去年而言,收视率增长了527%。与此同时,栏目的市场份额也在进一步扩大。2014年的前四个月,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月份6%,2月份8%,3月份14%,4月份18%,目前已经稳定地成为每晚九点档各频道中的第三名。现在像 “心灵花园”这样的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正在越来越红火。4.优秀栏目的产生2004年12月28日,我国第一档以现场个案访谈为电视表现形式的心理类电视栏目心理访谈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开办了。收视率节节高升。随后,上海,北京,哈尔滨,深圳,广州,浙江等地的电视台也陆续开办了心灵花园、情感方程式、心理时间、守望心灵、夜话、心理档案等栏目。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用这
38、种以关注受众心理状态的目的和对受众表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服务宗旨,加上运用专业的心理知识为受众服务,在广大的受众面前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四)国内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1.一味的追求收视率国内的一些心理类谈话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在选题节目内容时片面地选择了一些比较容易引起社会轰动的内容,比如:同性恋,小三,未成年人生育等等,为了迎合大众的感官享受,不顾当事人的想法和感受,一味的激化矛盾,这样的节目不仅不能为当事人提供好的帮助,而且还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好的借鉴,影响受众的是是非观,这样的节目只能在短时间里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但是短时间内肯定就会做不下去。2.隐私保护问题在美国,法律明文规定
39、,对于病人的隐私,作为像医生这样的职业工作者是不可以透露的,所以如果在节目中直接播出医生和病人的对话是绝对不可以的,也是不被允许的。而且在当事人的同意下即使是上了电视,那么他们的隐私暴露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都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所以心理类电视访谈节目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压,但是如果是单单为满足大众,这个本身也是不对的。3.潜在的不好的影响电视节目本身就是在为广大的电视受众服务的,如果在节目传播的过程中,没有把正确的心理思想传播,反而在面对当事人的心理困惑时,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对节目组而言,电视机前的受众才是他们要考虑的对象,所以很有可能会忽略当
40、事人的想法和感受。还有电视节目中的心理专家在电视机前解决当事人的问题时的方法和技巧会让一些心理咨询工作的人生搬硬套,这样不但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会给心理咨询者带来危害。4.节目雷同化严重自从04年心理访谈的节目开播以后,拥有了很高的收视率,导致许多电视台相继模仿,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象。节目的模仿和借鉴,为自己的节目提供好的参考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但是一定要学着结合自己的优点和特色,学会扬长避短,举办有自身特色的节目,这样才能在激励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类的电视节目,是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服务大众,所以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他们最终的目标
41、都是服务于人类。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节目,注定了这个节目的科学性和理性主义的色彩。三、国内电视心理类谈话节目的未来发展(一)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真实性是所有电视节目生存的基础,如果电视节目不真实,那就丧失了他作为节目的根本,所以在心理类电视节目在选取节目的内容上要学会平等地对待每一种问题,争取可以有的问题类型都可以选择一下,不要刻意的去选择有爆点,能引起巨大反响的内容,也不要为了收视率,去编造一些原本没有的所谓的离奇的故事情节,也不需要为了美好的结局去刻意地制造完美的结局,有时候,不完美的结果更能引起受众的反思。(二)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为基准点 电视心理访谈节目是电视节目,并
42、不是一般的心理分析课程,所以在节目中会有一些电视的剪切,以及一些专业的技巧。而这中技巧的运用是这种节目的一大特点,如果没有电视节目的这些技巧加入,这些电视节目就会变得十分无聊无趣。当然,如何在保证电视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前提下,又不用涉及到暴露当事人的隐私,是这些电视节目工作者最应该也是最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深圳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守护心灵这一个栏目就做了一些好的尝试。它尝试了用演员还原真实事件的“模拟拍摄”的方法,然后对声音和画面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处理,这些都是对于当事人的保护,从这些细节都可以发现栏目组浓厚的人文关怀。(三)以服务性为节目的最终目标国内心理类电视节目是以服务广大受众的心理健康需
43、求产生的,虽然也是属于服务类节目,但是这类节目更加注重当事人的心理服务,如果电视节目一味的只是为了利益存在,那么这种大众传播只会对社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大众传播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心理类访谈节目的最终目标必须是服务性的,节目的收视和利益都必须在不违背服务性的原则下进行,不然就会被社会文化所抛弃。(四)以创新性为节目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最难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也一定是需要创新的,不管是节目的内容上还是内容的形式上。在节目的内容上,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新的问题也会出现,比如互联网的产生导致的宅男、宅女的出现,小学生的减负引发一大批的辅导站的应运而生,还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成瘾问题导致的犯罪问
44、题,仅仅是湖北一个少管所里面因为网络游戏造成的犯罪率就高达了60%。这些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新题材。而在节目的形式上,节目的风格,主持人的风格,节目所处的环境等等都可以有适当的创新,当然创新的前提是不影响对受众的服务性。四、央视的心理访谈个案研究(一)节目简介心理访谈这个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是CCTV12的一栏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阿果带领着几位心理学专家为来求助的当事人提供心理上的帮助。是全国第一档以现场个案访谈为电视表现形式的心理栏目。(二)节目形态分析1.栏目的构成要素国内的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都是三个:当事人,主持人,还有心理学专家。心理访谈栏目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栏目,而是其主
45、要的功能是服务于大众有普及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的作用,不变的是服务于大众的宗旨。但是在选择内容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个体性,又要考虑到代表性,一般性。太个体性的例子,其需要的受众不多,意义也不大,而太过一般的例子又都失去了可看性,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如何恰当的选成了维系节目收益的一道难题。心理专家的名字往往和栏目结合在一起,比如心理访谈的杨凤池,心灵花园的张怡筠,这个时候作为这类节目的主持人往往不如其他节目的主持人那么备受关注。心理访谈的两位主持人是阿果和张小琴,阿果的主持风格和张小琴主持风格相比较是活泼的,而张小琴的主持风格则是比较稳重,这两位主持人的风格可以和栏目的风格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他们能够担
46、任心理访谈的主持人,可以看出心理类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和人文关怀。心理访谈的栏目的心理学专家比较固定的是杨凤池和李子勋。两位都是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也是长期与媒介合作的出名的心理学专家。节目中两位专家的风格特点也大不相同。李子勋有很好的亲和力,能够很好的与当事人交流,而杨凤池是比较稳重,能够找出事情的主要矛盾,分析要害,解决问题。2.栏目的形式特点心理访谈是在讲故事,访谈就是以当事人的故事为背景,节目通常是以一个电视小短片开始,介绍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个案是具体的,针对性比较强,每一期都是针对一个案例进行讨论,个案分析的好处是可以其独特的故事性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个案问题一定会触碰
47、到个人的隐私问题,而人的天性就是窥探他人的隐私,这种个案分析的方法正好满足了人的这一私欲。(三)栏目的存在问题1.认识模糊,不够深刻由于心理访谈是以个案的方式来组织栏目的,所以为了让个案研究更有价值,他们在对个案的总结结论上就比较的笼统,要较大范围的适用广大受众,所以,个性化的分析不够充分,不够深入,给的建议原则也是比较普遍适用,而不是给个人的详细的解决方案。2.隐私权的保护心理访谈是要展示个人的隐私的,这个时候,如何把握住隐私的度,就要提到节目的人文关怀精神了,如果在节目中稍微有点偏差,那么就会让当事人与现场陷入一种尴尬的气氛。当事人是在镜头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那么他们原本的平静的生活会被打
48、破,生活的环境和周围的人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3.受众定位宽泛心理访谈的选题比较的宽广,涉及到很多方面,这样的节目的受众比较宽泛,但是每个受众都有自己比较关注的点,但是节目内容选题多样化后,不是每天的选题他们都喜欢,所以导致有些受众就会慢慢地流失。(四)应对的策略1.栏目专业化针对心理访谈的个案分析,我们就笼统地为受众提供比较专业的建议,但是现在在栏目已经相对稳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心理学上更加专业化的发展,像在美国一样,找心理学专家直接充当主持人,让专家与当事人可以直接沟通,让专家有传播与交流的双重作用,这样才能更加地达到预期的效果。2.隐私权的合理把握在节目中,私人的隐私空间是很重要的环节
49、,虽然节目是在暴露了当事人的隐私上来赢得一定的收视,但是这绝对不是节目的最终目的。这个时候,在当事人统一的前提下,利用电视节目的一些科技手段就可以很好的化解由“隐私”引发的问题。3.受众特定化受众的宽泛会导致心理访谈的受众流失,这个时候不能单为了收视率而忽略节目的质量,我们应该把节目精致化,要么把节目具体分化到某一特定受众,或者可以根据不同特征的群体利用时间段,板块分类的方式来更加的锁定目标受众,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国内的心理类电视谈话节目一般都是安排在夜晚,节目的类型有很多种,所以其面对的受众的种类也很多。比如情感方程式这档节目针对的是都市受众,心理访谈针对的是有心理困惑的受众。美国的时间大都安排在白天,因为他们主要针对的人群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装修贷款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运动健身APP定制开发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房地产代理委托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宠物活体销售与繁育基地合作框架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景区导览标牌定制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抵押贷款贷后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数据中心节能减排与运维优化合同3篇
- 个人抵押合同书(2024版)
- 2025加油站买卖经营合同书
- 2025燃煤炉渣买卖合同模板
-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初中语文2022-2024年三年中考真题汇编-学生版-专题08 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数学寒假作业(十二)
- 山西粤电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 医疗行业软件系统应急预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精密板料矫平机 第2部分:技术规范》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TQGCML 2624-2023 母婴级空气净化器 洁净空气和净化等级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