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课材料二青铜器_第1页
文物鉴赏课材料二青铜器_第2页
文物鉴赏课材料二青铜器_第3页
文物鉴赏课材料二青铜器_第4页
文物鉴赏课材料二青铜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0文物鉴赏课材料二青铜器知识一、何谓青铜 青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寻找石器中认识了矿石,通过烧制陶器逐渐掌握了冶铜。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人类不可能得到纯铜,只是铜、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因为这种铜合金的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二、青铜时代 考古学是依人类使用生产工具发展阶段而划分时代的。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使用青铜制作兵器和生产工具的时代,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介于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中国大约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它经历了 15 个世纪,相当于夏、商、周、春秋时代。夏朝:约在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商朝:约公元

2、前16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但是从战国至秦汉青铜器仍然盛行。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这期间,随着陶瓷、漆器、铁器等发展,青铜器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是,东汉以后铜器(青铜、黄铜等)制品在生产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定的地位。三、青铜器的命名 青铜器命名方式不同,各有其意。有的是根据铭文内容头几个字命名的,如外叔鼎、函皇父鼎;有的是根据铭文的主人起名,如多友鼎、还有的是根据器物本身纹饰而起的,如重环

3、纹鼎、夔纹鼎等。四、青铜器的制作铸造一件精美的青铜器需要很多工艺流程。从铜矿的开采冶炼,到范模的制作,到浇注成形,以及施纹刻铭、错银鎏金等,无不体现复杂的技术特点。冶炼后的铜要制作成器,需经制模、翻范、浇注等工序。首先,用筛选过的黏土制作一个实心的泥模,外型同将要铸造的器具一样,称作内范;然后在泥模上分几块翻制出外范;再将泥模刮去一层厚度,此即要浇注的青铜器的厚度,然后修整,刻画花纹、铭文;再将内范、外范焙烧,合成一整体的陶范,上面留有灌注铜液的浇口,以及排气、排渣的冒口;浇注时先将陶范预热,以保证铜液流动顺畅;浇注后等冷却,打碎外范,掏出内范,对器皿进行磨砺、抛光。陶范是古代铸造青铜器使用最

4、多的范模,除陶范外,古代还使用石范以及金属范。 春秋时期,人们为了减少每次铸器都要制范的麻烦,发明了印模制造工艺,即先制成规格化的印模范,然后翻制出若干块,使用时拼接起来,省工省时。拼范的要求很高。必须做到严丝合缝,是最早的精密铸造技术。 春秋时期,人们还发明了失蜡铸造技术,其法是先用手捏出蜡模,待成型后,用配制的细泥浆反复浇注蜡模,等泥浆包住蜡模后,再在外表涂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使蜡型溶解流出,蜡模就成为泥模了。用失蜡法铸造的器皿纹饰细腻,表面光洁,为复杂的动物缠绕型和镂空器物的制造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五、青铜礼器 周武王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规定了整套礼仪及等级制度,称之

5、为礼制。青铜器成为礼制的体现,用于祭祀和宴饮。这些被赋于特殊意义的青铜器叫作青铜礼器,或称彝器。这些青铜器皿,按其制作本意主要是用于盛载酒食祭祖祀神,它上面的纹饰,不是让普通人观看的,而是让神看的,所以显得神秘。青铜礼器还是礼制等级的体现,为此,统治者不惜耗用珍贵的青铜,大量铸造青铜器,并饰以各种精美的纹饰以显赫其地位。礼器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使用青铜礼器的等级制度,大体上是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卿士三鼎二簋。礼器的这种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在西周兴盛时最为显著,后来,随着周王朝的衰落,青铜礼器逐渐失去了显示等级制度和权力标志的作用。中下级贵族甚至平民僭用礼器的现象层出不穷

6、,这就是所谓的“礼崩乐坏”。六、青铜器铭文 青铜器在内壁、内底或其它部位铸造或镌刻的文字,在考古学上叫青铜铭文,也称金文或钟鼎文。它是研究我国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当时汉字发展的珍贵资料。商周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铭文,大都是刻錾(zn)成的。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然而到商代中期为止铭文数字还不多,一般只有一两个字,多者四五个字。直到商代晚期,铭文也未超过 50 字。其内容也很简单,目的在于标记器主人的族氏,识别用途。进入西周时期,铭文的内容、形式、数量、书体等都比商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丰富多彩,有记载王室的政治谋划、历代君王事迹、祭典、训诰、田

7、猎、戎事等。这些铭文内容是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礼仪的重要史料。其铭文有长达数百字的,如毛公鼎、小禹鼎即为400多字。到西周时期,铭文内容开始丰富,数量也开始增大,这是和周朝的政治形势相关联的。周人灭商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便尽力加强以礼制为核心的政治建设。他们利用大量的青铜礼器,铸以长篇铭文,来颂扬祖德,刻记功烈,传遗子孙后代,为的是巩固发展奴隶主贵族的权威,加强他们在宗族体系中的地位。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中,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青铜器铭文也就丰富起来,铭文字数也就比商代长了。七、青铜器的分期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分为五期一、滥觞期 大率当于殷商前期二、勃古期 殷商后期

8、周初至昭穆之世三、开放期 恭懿以后至春秋中叶四、新式期 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五、衰落期 战国末叶以后1964年版上海博物馆馆藏青铜器提出新的五期分法一、育成期 商代盘庚迁殷以前二、鼎盛期 自殷墟至西周昭王,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三、转变期 西周穆王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变抽象四、更新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又一次高潮五、两汉时期 青铜艺术的衰退1981年郭宝钧商周青铜器群综合研究提出六阶段一、萌生阶段 商代早期二、进步阶段 商代中期三、发展阶段 晚商及西周前期四、组合阶段 西周后期及东周初年、春秋早期五、分铸阶段 春秋中期至战国六、专精阶段 战国中晚期1988年马承源中国青铜器提出

9、分为十三期一、二里头文化期 七、西周晚期二、商代早期 八、春秋早期三、商代中期 九、春秋中期 四、商代晚期 十、春秋晚期五、西周早期 十一、战国早期六、西周中期 十二、战国中晚期十三、秦汉时期1995年杜廼松中国青铜器发展史提出十阶段说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的萌芽第二阶段 初步发展的夏代青铜器第三阶段 高度发展的商代青铜器第四阶段 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继续发展第五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繁荣第六阶段 秦代青铜器的变革第七阶段 西汉时期青铜器的继续繁荣第八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铜器的衰落第九阶段 隋唐时期青铜器的继续衰落第十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仿古铜器八、青铜器的纹饰青铜器纹饰分类中国古代

10、的青铜器不仅造型精美,而且表面往往铸或刻有精美的纹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青铜器纹饰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人事活动纹三大类。其中,几何纹主要有云雷纹、弦纹、连珠纹、乳丁纹等。动物纹花样,主要有兽面纹、龙纹、凤鸟纹、蟠螭纹等。兽面纹旧称饕餮纹,其特点是突出表现兽的头部,两侧带有(或没有)身躯,巨睛凝视,令人望而生畏。人事活动纹春秋中晚期才出现,主要有宴乐歌舞、狩猎、水陆攻战纹等。几何纹 几何纹是几何图案组成的有规律的纹饰。春秋战国时期,在其它纹饰衰退后,几何纹成为主体纹饰。几何纹主要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云雷纹等。弦纹是青铜器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饰为凸起的横线,一般一道至三道,有时单

11、独出现,有时作为其它复杂花纹的衬托。也有作人字形的纹饰,称人字纹。盛行于商周,汉代仍沿用。窃曲纹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线条构成的扁长图案组成,中间常填以目形纹。盛行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战国时还在沿用。动物纹 主要有马牛羊鸡犬猪六畜和野生动物虎、犀、兔、象、鹿、蛇、龟、蟾蜍、鱼、蝉等各种动物的侧面或全躯形象,以及以龙为主题的纹饰。龙是传说中的神灵动物,表现龙的纹释基本上是两种形式:一是蟠龙纹,龙头居中,龙身环绕成圈,多施于器物内底,商末周初常见;二是交龙,由两条或数条龙盘绕交缠而成,头在中间,躯体向两侧展开,多见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人事活动纹 人事活动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的社会生活和勇猛

12、作战的场面,这类纹饰在青铜器上出现较晚,已经初步摆脱了规律性的对称图案,而是用流畅的线条,结合绘画和雕刻的手法,描绘出各种动景,如宴乐、弋射、采桑、狩猎等活动,还有徒兵搏斗、攻城、水战等战争场面。这一些用绘画形式表现的画象,是以后绘画艺术的先驱。九、青铜器分类食器鼎(Dng) 相当于现在的锅,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大多是圆腹、两耳、 三足, 也有四足的方鼎。鼎作为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中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 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鬲(L) 炊器,多用于煮饭,一般为侈口、三空足。甗(Yn)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zng), 置食物;

13、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b)。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釜(F) 炊器,平底,放置在炉灶上使用。簋(Gu) 盛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在礼器中常和鼎配合使用。 簠(F)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盨(X)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敦(Du)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Du)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酒器爵(Ju)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右侧有鋬(pan把手)。

14、口上有二柱、一柱或无柱,下有三个外撇的尖高足。角(Ju)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是尾,无两柱。下有三足。部分有盖。斝(Ji) 温酒器。形似爵,器体较大,无流无尾。有三足,两柱,一鋬。觯(Zh) 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觚(g) 饮酒器。长身,喇叭形大侈口,腹内收,下为圈足,亦呈喇叭状。兕觥(S Gng)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尊 (Zn) 盛酒器。形似觚,但形体较大,腹部突粗,大口径。上有肩,下为圈 足。也有方形和动物形的尊。方彝(Fng Y) 盛酒器。高四方体、有四面坡形的盖,形似屋顶。盖上有钮。多直腹,也有鼓腹。下

15、有方圈足,多有扉棱。个别的两彝毗连,称为偶方彝。卣 (Yu) 盛酒器。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虎食人形的。盉 (H) 盛酒器或盛水器。有用水掺酒调和酒味浓淡的作用,也用作温酒。一般形状为深腹、圆口、有盖,前有管状流,后有鋬,下有三组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罍 (Li) 盛酒器或盛水器。形体较大。有方形、圆形两种形制。方罍宽肩、双耳有盖;圆罍大腹,圈足双耳。壶(H) 盛酒或盛水器。有圆形、方形、扁形等多种形状。与罍的区别是肩不 宽。瓿(B) 盛酒器或盛水器。敛口、圆腹、圈足,像后世的坛子。个别方形。形体较大。水器盘(Pn) 盛水或接水器

16、。亦可置冰或用作澡盆。多为圆形、浅腹,无耳或两耳,圈足或三足,个别有小流。 匜(Y)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匜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在祭祀、宴饮等场合用于洗手净面。形椭长,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Y)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两耳或四耳。鉴(Jin) 盛水器,体形较大。敞口,圈底或平底。可作镜子照容,亦可用作澡盆或盛冰。乐器钟(Zhng) 祭祀或宴享时用的乐器,有甬(Yng)钟、钮钟、镈(B)钟几种形式。甬钟和钮钟都是凹口钟,区别为甬钟是柱筒式钮;钮钟是半圆形钮。镈钟是平口钟,顶作扁环钮或伏兽形钮。以大小相次成组悬挂的

17、钟称作编钟。铙钲(No zhng) 军旅乐器。形似铃,有中空短柄用于安装木把。使用时铙口朝上,执柄以槌敲击。也有体量巨大的铙,重达几百斤,只能安放座上敲打。一说大铙称作钲。大小相次成组编排的铙称作编铙。句鑃(Gu dio) 打击乐器,春秋战国时流行于南方。又称丁宁。似铙而长。椭圆形,厚壁,口凹弧,有长柄可执之敲击。用于军旅,也用于祭祀或宴享。錞于(Chn y) 打击乐器,春秋至汉代流行于南方。用于军旅、祭祀或宴享。形似圆筒,上大下小。圆肩,顶平,顶上多有虎形钮。也有成组的编錞于。铜笙(Tng shng)吹奏乐器。流行于西南地区,是木竹管乐器的仿制品。常用于祭祀、宴享、乐舞等场合。 铜鼓(Tng

18、 g) 打击乐器。用于战争中指挥进攻。也用于宴会、乐舞。古代中原地区有横置的两面鼓,西南地区流行单面立鼓。兵器钺(Yu) 古代兵器,圆刃或平刃,形状如后来的大斧,有穿孔,安装木柄,可持以砍杀。夏商周时期钺常作为代表王权的兵器,用来主征伐、主刑斩。斧(F) 古代兵器,与钺形状相近。斧钺常一起联称。斧也是一种常见的生产工具。戈(G) 先秦时期常见的兵器,列为车战兵器之首。其形状最初呈扁平的曲尺形,后来发展成略近T字形,春秋战国又作Y字形。作战时用于勾杀。矛(Mo) 古代兵器,用于刺杀。矛体由锋刃和骹(Qio)两部分组成。骹是指可以插柲(B 柄)的空銎部分。长柲的尾端常装有套状的铜镦。戟(J) 古代兵器,为戈与矛的合体。既可作刺杀,也可作勾杀。商代前期已有,为戈与矛分体式的,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