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主要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 糖苷_第1页
生药主要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 糖苷_第2页
生药主要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 糖苷_第3页
生药主要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 糖苷_第4页
生药主要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 糖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生药主要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 糖苷目录一、糖类化合物二、苷类化合物三、醌类化合物四、苯丙素类化合物五、黄酮类化合物六、萜类七、挥发油八、环烯醚萜类九、皂苷类十、强心苷类十一、生物碱十二、有机酸十三、鞣质十四、氨基酸、蛋白质和酶类十五、油脂和蜡类十六、树脂类十七、植物色素类十八、无机成分 第二章 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一、糖类化合物概述糖(saccharides)是多羟基的醛或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通式Cx(H2O)y 。单糖类 及其衍生物低聚糖类 及其衍生物多聚糖类 及其衍生物 (一)单糖类:(CH2O)n ( n578)结晶性,有甜味;易溶于水,可溶于稀醇难溶于高浓度乙醇不溶于乙醚

2、、苯、氯仿;具旋光性与还原性。(二)低聚糖类:(寡糖)由29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结晶性,有甜味;易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有的有还原性如麦芽糖等有的无还原性、如蔗糖等。 OH(三)多聚糖类 (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均多糖(1种单糖),杂多糖(2种以上单糖)纤维素、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1 结构特征与分类1.1 植物多糖(1) 淀粉(Starch)是由数百个葡萄糖(1-4)分子缩合而成的D-葡聚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淀粉为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与有机溶剂在水中加热可部分溶解并膨胀、糊化成胶状液,极难过滤,含淀粉多的中草药在提取时最好用乙醇为溶剂,或于水提液中加乙醇使沉淀而

3、除去。淀粉由约73胶淀粉(1-6支链淀粉,在热水中成粘胶状,遇碘液显紫色)与约27糖淀粉(直链淀粉,可溶于水,遇碘液显蓝色)组成。淀粉遇碘显蓝紫色,加热后蓝紫色消失,放冷后又复出现,此性质可以鉴定淀粉是否存在。(2) 果聚糖 菊糖(inulin)又称菊淀粉,由35个D果糖(2-1)分子聚合而成,末端为蔗糖。分子量较淀粉小,约5000。广泛分布于菊科植物中。菊糖为颗粒状晶体可溶于热水,微溶或不溶于冷水和有机溶剂遇碘不显色。在鉴定上可作为特征之一.(3)树胶(Gums)是植物受伤后从伤口渗出的浓稠液体,在空气中逐渐干燥成固体。大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D半乳糖、L 阿拉伯糖、甲基D葡萄糖醛酸)其化学结

4、构似多糖,但含有羧基,此羧基多与钾、钙、镁结合成盐,水解后产生单糖与糖醛酸。树胶在水中可膨胀形成胶体溶液,不溶于有机溶剂,可与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溶液产生沉淀。作赋形剂、混悬剂。(4) 粘液质:(Mucilages)多存在于植物的粘液细胞内。白及、车前子等。其化学组成与树胶相似。提取所得的粘液质多为无定形固体。在热水中可膨胀形成胶体溶液,冷后成冻状,如果胶;不溶于有机溶剂;可与醋酸铅溶液产生沉淀乙醇可使之沉淀析出。润滑剂、混悬剂。(5) 纤维素(cellulose)30005000分子的D-葡萄糖通过14苷键以反向连接聚合而成的直链葡萄糖,分子结构直线状,不易被稀酸或碱水解。 (6)半纤维素木聚

5、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1.2 菌类多糖猪苓多糖、茯苓多糖、灵芝多糖1.3 动物多糖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甲壳素2 分布及活性2.1 分布于植物、动物2.2 活性(1)增强免疫、抗肿瘤银耳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猪苓多糖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黄芪多糖(2)抗凝血肝素(3)防止血管硬化硫酸软骨素3 理化性质及鉴别3.1 理化性质无定形化合物,无甜味与还原性;难溶于水(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素);溶于水 黏液质、菊糖、肝糖(肝淀粉、糖原),有的与水加热可形成糊状或胶体溶液(淀粉),不溶于有机溶剂;水解后生成单糖或低聚糖,可有旋光性与还原性。3.2 鉴别反应 多糖水解后用显色 Fehlin

6、g 、Molish反应,成脎试验纸色谱(Paper Chromatography,PC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GC、GC-MS(多糖水解后,单糖制成甲醚、乙酰化)定性定量含糖、多糖及其苷类中药鉴别 粉末5g,水50mL,5060水浴加热lh,滤液供以下试验。(1)斐林试验(Fehling) 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示有还原糖存在。水解前呈负反应,水解后显正反应,或水解后产生氧化亚铜红色沉淀较前为多,表明含有还原糖的苷或为低聚糖与多糖类。(2)-萘酚(Molisch紫环反应)试验 加5-萘酚乙醇溶液23滴,摇匀,沿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如在两液交界面

7、处有紫红色环,表明含有糖类或苷类。此反应为单糖、低聚糖、多聚糖及糖的衍生物如苷类的共同反应。检识属于何类成分时,尚须配合其他反应。多糖类遇浓硫酸被水解成单糖,单糖被浓硫酸脱水闭环,形成糠醛类化合物,在浓硫酸存在下与萘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缩合物(3)水解反应 多糖的确证试验 碘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碘试液1滴,观察颜色变化蓝黑色地衣糖;紫黑色糊精;蓝色加热消失,冷后蓝色再现淀粉 多糖水解:取检液1mL加稀盐酸,加热1015min,10氢氧化钠液中和至中性,再加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滴,水解后生成棕红色物的量比未经水解的多,则示有多糖。利用单糖的还原性,使铜离子还原成氧化亚铜

8、。 (4)糖的色谱检识 纸色谱 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醋酸乙酯吡啶水(2:1:2)水饱和的苯酚 薄层色谱 纤维素薄层色谱与纸色谱原理相同。硅胶薄层色谱 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薄层色谱显色: 碘蒸汽苯胺邻苯二甲酸4 定量分析方法 容量滴定 蒽酮-硫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苷类化合物1 结构特征与分类苷类:(Glycosides) ,又称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糖醛酸)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非糖物质(苷元)中的羟基以缩醛键(苷键)脱水缩合而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苷类水解后能生成糖与非糖化合物,非糖部分称为苷元(genin)或配基(Ag

9、1ycone)。根据苷键原子不同分为:氧(O-苷)苷、硫(S -苷)苷、氮(N -苷)苷、碳(C -苷)苷苷类水解后能生成糖与非糖化合物,非糖部分称为苷元(genin)或配基(Ag1ycone)。 芦丁二醇型人参皂苷元的化学结构 三醇型人参皂苷元的化学结构2 分布及活性按苷键原子分类 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1)氧苷 (1 醇苷)毛茛苷A.抗菌:原白头翁素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和霉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如对链球菌(1:60000),大肠杆菌(1:83000-33000)、白色念珠菌(1:100000)都有抑制作用。 B.抗组胺作用:喷雾呼入1%原白头翁素,可降低豚鼠因吸入组胺而致的支气管痉挛窒息

10、的死亡率;并可使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组胺的小鼠免于死亡。豚鼠离体支乞管灌流实验证明;1%原白头翁素能对抗0.01%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先用1%白头翁素后,在1-2小时内可全防止致痉量的组胺对支气管的痉挛作用。1%原白头翁素可拮抗组胺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红景天苷A. 增强免疫力 红景天提取物通过改善T-细胞免疫而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可提升机体对感染逐渐发展所积聚成的毒的抵抗能力 B. 消除忧郁感 红景天被用以提升人的精神状态,成为那些生活在因月份周期延长,而得不到足够阳光照射的国家和季节的人的宝贵医药。 C. 保护心血管 红景天提取物显示可缓和压力所致心血管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防止

11、在急冻状态下因周围环境压力继发的心脏收缩力下降和有助于稳定收缩性。 (1)氧苷 (2 酚苷)天麻注射液有镇静、安眠作用 天麻注射液有镇静、安眠作用 天麻注射液有镇静、安眠作用 天麻注射液有镇静、安眠作用 (1)氧苷 (2 酚苷) (1)氧苷 (3 氰苷) (1)氧苷 (4 酯苷) (2)硫苷 (3)氮苷(4)碳苷其他分类法按苷元的化学结构 苷类分为皂苷、黄酮苷、强心苷、蒽苷、香豆精苷按苷类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况 原生苷,次生苷;按苷类生理作用 强心苷;按苷类特殊的物理性质 皂苷;按糖的种类或名称 葡萄糖苷、木糖苷、去氧糖苷;按苷分子中所含单糖的数目 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按苷分子中所含糖链的数

12、目 单糖链苷、双糖链苷;按苷的植物来源分类 人参皂苷、柴胡皂苷。 3 理化性质及鉴别(一)性状:无色,无臭,具苦味。少数具甜味,如甘草皂苷。少数苷有色如黄酮苷、蒽苷、花色苷等。含糖基少的苷可能形成结晶,含糖基多的苷可能形成无定形粉末。(二)酸碱性 多数苷呈中性或酸性,少数呈碱性。(三)溶解性 多数苷可溶于水、甲醇、乙醇、含水正丁醇;有些苷可溶于乙酸乙酯与氯仿,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等苷类在水或其他极性较大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结合的糖分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苷元的性质亦可影响苷的溶解度,如氰醇苷在水中易溶而黄酮苷就较难溶。苷元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四)苷键的裂解稀酸或酶水解生成糖与苷元。

13、一级苷次级苷酸水解碱水解酶水解乙酰解氧化开裂1、酸催化水解苷键的缩醛结构,易为稀酸所催化水解。苷键原子首先质子化苷链断裂生成苷元和糖的正碳离子正碳离子在水中经溶剂化再失去质子而形成糖。二相酸中水解(苯、氯仿)。1)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 N苷)( O苷)( S苷)( C苷)2)呋喃(取代基张力大)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3)酮(呋喃)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4)吡喃糖苷:吡喃环C5的取代基越大越难于水解,其水解顺序由易到难为: 吡喃五碳糖苷吡喃甲基五碳糖苷 吡喃六碳糖苷吡喃七碳糖苷糖醛酸苷 5)水解顺序由易到难为(诱导): 2、3-去氧糖2-去氧糖苷3-去氧糖苷 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

14、 6)水解顺序由易到难为(供电子): 芳香族苷脂肪族苷 2、碱催化水解 苷键不易被碱催化水解苷键易用酸催化水解或酶水解酯苷、酚苷、烯醇苷和-位吸电子基团的苷类易为碱催化水解。 3、酶水解苷类可被共存的酶或其它的酶所水解。酶水解条件温和(30一40),不破坏苷元的结构,可得到真正的苷元。由于酶的专属性,苷类酶水解还产生部分次生苷通过酶水解可以获知有关糖的类型、苷键及糖苷键的构型、连接方式等信息。 4、乙酰解为了确定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常用乙酰解开裂一部分苷键,保留另一部分苷键。然后用薄层或气相色谱鉴定在水解产物中得到的乙酰化的单糖和低聚糖。试剂为乙酸酐和硫酸或高氯酸等。 5、氧化开裂Smith

15、降解水解法是常用的氧化开裂法。先用高碘酸氧化单糖苷,生成二元醛以及甲酸;再以四氢硼钠还原成相应的二元醇。这种二元醇具有简单的缩醛结构,比苷的稳定性要差很多,室温下与稀酸作用就能水解成真正苷元。 (五)旋光性天然产的苷类一般具有一定的光学活性(大多为左旋性)而无还原性。水解后由于生成还原糖,往往变为右旋性并具还原性。这一性质可用于中草药中苷类成分的检识水解前后的还原性通常用Fehling试剂来检查(六)沉淀反应某些苷类如皂苷、黄酮苷等可与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试剂生成沉淀,此沉淀脱铅后又可恢复成原来的苷。此性质可用于苷类成分的提取。(七)显色反应 见各章。(八)苷的色谱检识1、纸色谱 正丁醇醋酸水(

16、4:1:5,上层)水饱和的苯酚 2、薄层色谱 (1)纤维素薄层色谱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水饱和的苯酚(2)硅胶薄层色谱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3、色谱的显色 苯胺邻苯二甲酸香草醛硫酸A: CHCl3-MeOH-H2O ( 65:35:10) 下层 B: n-BuOH-AcOEt-H2O (4:1:5) 上层 C: n-BuOH-AcOH-H2O (5:1:4) D: CHCl3-MeOH- AcOEt -H2O (2:2:4:1) E: CHCl3-MeOH (6:4) F: Et2O- CHCl3 (1:1) G: C6H6-(CH3)2

17、CO (3:1) H: C6H6-AcOEt ( 1:1) I: n-BuOH-EtOH-H2O-NH4OH (45:5:49:1) 4 定量分析方法4.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4.2 气相色谱法GC4.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4 薄层TLC-扫描法4.5 薄层TLC-分光光度法等。4.6 容量法4.7 重量法三、醌类化合物1 结构特征与分类醌类 是一类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有一定的酸性。苯醌、萘醌、菲醌、蒽醌(1)苯醌类(2)萘醌类 (3)菲醌类(4)蒽醌类 单蒽和双蒽醌1)单蒽核蒽醌及其苷A 大黄素型羟基蒽醌衍生物有蒽苷(Anthraglycosides)蒽醌

18、(Anthrapuinone)可产生一系列衍生物,并可与糖结合成苷。常见的羟基蒽醌类衍生物有大黄中的大黄素(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B 茜草素型蒽酚或蒽酮衍生物及其苷类2)双蒽核类A 二蒽酮衍生物及其苷类B 二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 2 分布及活性丹参酮 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减少心律失常。紫草素 止血、抗炎、抗菌、抗病毒。番泻苷 泻下3 理化性质及鉴别 (1)性状 游离醌类化合物母核随着酚羟基的引入而呈黄、橙、棕、紫红色结晶。蒽苷与其苷元多呈黄色或桔红色蒽苷元大多具结晶形蒽醌类衍生

19、物多有荧光与升华性,遇碱显红色遇醋酸镁的甲醇溶液显红色至紫色。(2 )升华性及挥发性 游离醌类化合物具升华性。 小分子苯醌及萘醌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3 )溶解度 游离醌类化合物极性小,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不溶于水;苷溶于甲醇、乙醇、热水;难溶于冷水,不溶于苯、乙醚、氯仿;有些醌类不稳定,注意避光。 (4)酸碱性 醌类化合物母核具有羧基、酚羟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在碱性水溶液中成盐溶解,加酸酸化后游离又可析出。 酸性 含-COOH 2个以上-OH 1个-OH 2个以上-OH 1个-OH 提取 5碳酸氢钠 5碳酸钠 1氢氧化钠 5氢氧化钠碱性由于羰基上氧原子的存

20、在,蒽醌类化合物也具有微弱的碱性能溶于浓硫酸中成烊盐而转成阳碳离子,颜色变为红色。 鉴别 颜色反应(1)Borntrager反应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呈红-紫色 (2)醋酸镁反应 橙黄、蓝紫、橙红、红(3)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苯醌及萘醌的专用显色剂,显蓝色 ,可与蒽醌类化合物区别。 (4)对亚硝基二甲苯胺鉴别蒽酮(5)Feigl4 定量分析方法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四、苯丙素类化合物 是一类分子中以苯丙基为基本骨架单位(C6-C3)构成的化合物。苯丙酸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木质素类基本结构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羧酸。 常见的苯丙酸类:(一)苯丙酸类 香豆素(香豆

21、精)是具有苯并-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环上常有-OH、OCH3、异戊烯基等取代基。(二)香豆素类1 结构特征与分类 由于绝大多数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官能团存在,故7-羟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1) 简单香豆素类(2)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3)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4)其它香豆素类(1)简单香豆素类(2)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前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香豆素C-6或C-8异戊烯基

22、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这一类天然产物并不多见。 吡喃香豆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3)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少数为5,6-吡喃骈香豆素,如:(4)其它香豆素类 指-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还包括二聚体和三聚体。C3、C4上常有取代基: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2 分布及活性伞形科(白芷、独活、前胡、蛇床子、防风、羌活、藁本)豆科(补骨脂-治白斑病)菊科(茵陈、菊花、青蒿)芸香科(佛手、花椒)茄科(颠茄、东莨菪)木犀科(秦皮)(1)性状游离状态 结晶形固体,有一定熔点; 大多具有香气;具有升华性质 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可随水蒸

23、气蒸出) UV灯下显蓝色荧光成苷大多无香味、无挥发性、不能升华。3 理化性质及鉴别(2)溶解性 游离 能溶于沸 H2O,不溶或难溶冷 H2O, 可溶MeOH、EtOH、CHCl3和乙醚等溶剂。 因含Ar-OH故可溶于碱水中。 成苷 溶于H2O、OH-/H2O、MeOH、EtOH等。 难溶极性小的有机溶剂。鉴别 异羟肟酸铁反应。1、异羟肟酸铁试验 药材粉末,加5mL甲醇,在热水浴中加热数min,过滤,滤液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23滴,10氢氧化钠溶液23滴,水浴微热,冷后用稀盐酸调节pH为34,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如显红色或紫色反应,示有香豆精类(内酯环)成分2、酚和芳香醇衍生的苷类中药鉴

24、别本类苷或其水解产物一般可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显绿色-墨绿色沉淀。牡丹酚苷水解所生牡丹酚遇三氯化铁显红棕色3、Gibbs 反应(2,6二氯苯醌氯亚胺) 无6OH 则显蓝色4、Emerson 反应(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 无6OH 则显红色4 定量分析方法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 结构特征与分类 是一类由苯丙素双分子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成分,即由二分子C6-C3单位氧化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少数为三聚物和四聚物。 (三)木脂素类(Lignans) 早期木脂素的定义: 两分子苯丙素以侧链中碳原子(8-8)连结而成的化合物木脂素。 非碳原子相连(如3-3、8-3)新木

25、脂素。2 分布及活性木兰科(厚朴、五味子)木犀科(连翘)五味子素甲-保肝、慢性肝炎(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 厚朴酚-镇静、肌肉松弛3 理化性质及鉴别形 态:多呈无色晶形,新木脂素不易结晶溶解性:游离亲脂性,难溶水,溶苯、氯仿 成苷水溶性增大挥发性:多数不挥发,少数有升华性质旋光性:大多有光学活性,遇酸易异构化。鉴别光下暗斑,喷三氯化锑氯仿液显色2.三氯化铁酚羟基4 定量分析方法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四)木质素(Lignin) 是一类由几十个C6-C3单位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五、黄酮类化合物1 结构特征与分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C6-C3

26、-C6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儿茶素 R1=R2=H,大豆素 OHOOHOHOHOHHH2 分布及活性银杏科 银杏双黄酮 扩张血管小檗科 淫羊藿苷 冠心病、高血压豆科 葛根素 大豆素 芦丁 血管扩张药 高血压 动脉硬化唇形科 黄芩苷 抗菌、利尿、利胆、解热、 降压、镇静;治疗肝炎。 蔷薇科 山楂黄酮 降血脂、降胆固醇理化性质及鉴别 3.1 形态:多为结晶,少数为无定形粉末。3.2 颜色:结构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因此化合物多有颜色。 黄酮(醇)及其苷:呈黄色-灰黄色 查耳酮:黄-橙色 二氢黄酮(醇):无色 异黄酮:微黄色 花色素可随着pH值的变化颜色有所不同: 红色(pH8.5) 溶解

27、度 苷 元:易溶于乙酸乙酯AcOEt ,乙醚Et2O、 乙醇EtOH、甲醇MeOH等有机溶剂; 难溶于水。 苷:易溶于水、乙醇EtOH、甲醇MeOH, 糖链越长水溶性越大。 难溶于乙醚Et2O、氯仿CHCl3 3.4 酸碱性酸性:来源分子中的酚羟基; 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酸性强弱的比较:取决于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7,4-OH 7-或4 -OH 一般OH 5-OH来源:1-位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显微弱的碱性, 可与强酸生成(烊)盐而溶于酸水中。 碱性:H+鉴别反应(1)盐酸-镁粉反应(2)与金属盐的络合反应 三氯化铝、醋酸镁 适应于3-OH、5-OH或邻二酚羟基(3)

28、TLC 黄色斑点4 定量分析方法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2 HPLC-UV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如:挥发油、橡胶、树脂及胡萝卜素等。亲脂性强,难溶于水。 现萜类化合物已超过了22000多种。 六、萜类 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的、具有 (C5H8)n 通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它们的分子碳骨架可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Isoprenoids)。1 结构特征 2 分类及活性分 类 碳原子数通式(C5H8) n 存 在半 萜 5n=1植物叶单 萜 10n=2挥发油倍 半 萜 15n=3挥发油二 萜 20n=4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二倍半萜 25n=5

29、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三 萜 30n=6皂苷、树脂、植物 乳汁四 萜 40n=8植物胡萝卜素多 聚 萜 7. 5103 至 3105(C5H8)n橡胶、硬橡胶(一)单萜(monoterpenoids) 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香气,其苷不具有挥发性,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1.链状单萜:重要的是一些含氧衍生物, 如萜醇、萜醛等 香叶醇橙花醛2.环状单萜薄荷醇l龙脑 樟 脑d龙脑斑蝥素生毛剂 防治老年性痴呆 芍药苷(二) 倍半萜( sesquiterpenoids ) 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是挥发油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多以醇、酮、内

30、酯或苷、或生物碱的形式存在是萜类化合物中数目、骨架结构类型最多的一类。 分无环、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倍半萜等1. 无环倍半萜farnesenefarnesol金合欢醇 金合欢烯 金合欢烯2. 环状倍半萜青蒿素Artemisia annua L.黄花蒿(三) 二萜 紫杉醇 (四) 三萜齐墩果酸 护肝、抗高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肿瘤甘草次酸琥珀酸半酯的钠盐抗溃疡药。3 理化性质及鉴别3.1 萜类多有较好结晶,易溶于石油醚、Et2O、CHCl3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3.2 成苷后多为无定形粉末,易溶于稀醇、热MeOH和热EtOH,可溶于水,含水丁醇或戊醇。3.3 具内酯结构的萜类溶于碱水,酸化

31、析出。3.4 鉴别 TLC,香草醛-硫酸或香草醛-高氯酸显色4 定量分析方法4.1 单萜、倍半萜 GC-MS4.2 二萜、三帖 HPLC七、挥发油1 性质及组成1.1 性质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常温下能挥发,少数与糖结合成苷。1.2 组成 萜类、芳香族、脂肪族、有机酸 2 分布及活性中草药中主要存在种子植物中,尤其是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等植物。菊科艾纳香,又名冰片草,叶含龙脑等,可提制冰片 芸香科芸香草 平喘作用 伞形科柴胡 解热唇形科薄荷 清凉祛风、消炎3

32、理化性质及鉴别 (1)颜色 常温下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其中的薁类化合物多显蓝色、蓝绿色、红色等。 (2)气味 挥发油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有辛辣烧灼的感觉,呈中性或酸性。挥发油的气味,往往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3)形态 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析出结晶。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4)挥发性 挥发油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 (5)溶解度 挥发油脂溶性很强,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而在低浓度乙醇中只能部分溶解。4 定性、定量分析方

33、法4.1 定性 香草醛-硫酸4.2 定量 水蒸气蒸馏法 药典甲、乙法4.3 成分 GC或GC-MS八、环烯醚萜类(iridoids)1、结构特征具有环烯醚萜或裂环环烯醚萜的单萜化合物。栀子苷(利胆) 龙胆苦苷(保肝、抗肿瘤)龙胆碱2 分布及活性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较广,特别是在玄参科(玄参、地黄)、龙胆科(龙胆、秦艽)、茜草科(栀子)及唇形科中较为常见。栀子苷 利胆龙胆苦苷 保肝、抗肿瘤梓醇(地黄) 降血糖3 理化性质及鉴别环烯醚萜类苷3.1 颜色、形态 无色结晶。3.2 溶解度 易溶于水、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3.3 易水解 苷元易分解或聚合(地黄炮制变黑由于梓醇)4 定量

34、分析方法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2 HPLC-UV九、皂苷类1 结构特征和分类皂苷(Saponins)又称皂素。因其水溶液经振摇后易起持久的肥皂样泡沫而得名。根据皂苷元结构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皂苷元(sapogenins) 多数属于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为三萜皂苷,多为酸性,酸性三萜皂苷分子中的羧基有的在皂苷元部分,有的在糖醛酸部分。也有例外,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都呈中性。齐墩果酸 护肝、抗高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肿瘤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皂苷元属于螺甾烷(spirostane)及其生源

35、相似的甾族化合物。甾体皂苷元具27个碳原子,不具羧基,故又称中性皂苷。 2 分布及活性2.1 三萜皂苷 在植物界分布较广,尤以五加科、桔梗科、豆科、石竹科等为多,如人参、三七、桔梗、南沙参、党参、甘草、黄芪、地榆、紫菀、瞿麦等许多中草药都含有本类皂苷。具有抗癌、溶血、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活性。 近几年来,尤以从海洋生物中得到的新型三萜类化合物更为显著,是萜类成分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2.2 甾体皂苷 主要分布在单子叶植物中,大多存在于百合科、薯蓣科、石蒜科和龙舌兰科,菠萝科、棕榈科、茄科、玄参科、菝葜科、豆科、姜科、延龄草科等植物中。 如中药麦冬、各种薯蓣、

36、土茯苓、七叶一枝花、薤白、重楼、百合、玉竹、知母、白毛藤等富含甾体皂苷。 此外,由多种海洋生物和动物体内亦分离到一系列结构特殊的甾体皂苷。 由于甾体皂苷元是合成甾体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的原料而有重要意义。地奥心血康胶囊 从黄山药(Dioscorea panthaica)植物中提取的甾体皂苷制成,对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疗效很好。心脑舒通 为蒺藜(Tribulus terres tris)果实中提取的总皂苷制剂,临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扩冠、改善冠脉循环作用,对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有较好疗效。甾体皂苷还具有降血糖、降胆固醇、抗菌、杀灭钉螺及细胞毒等活性。欧铃兰次皂苷有显著的抗霉菌作用,对细菌

37、也有抑制作用;云南白药原料的重楼(Paris polyphylla)中分得两个有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称皂苷和皂苷,对P388、L-1210、KB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大蒜中的甾体皂苷是其降血脂和抗血栓作用的活性成分。甾体皂苷具有的表面活性和溶血作用与三萜皂苷相似,但F环开裂的皂苷不具溶血性,也无抗菌活性。3 理化性质及鉴别3.1 物理性质 (1)性状皂苷大多为无色或白色无定形粉末,仅少数为晶体;皂苷元大多有完好的结晶。皂苷大多有苦而辛辣味,粉末对人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以鼻内黏膜的敏感性最大吸入鼻内能引起喷嚏。也有一些皂苷无此种性质,如甘草皂苷有显著的甜味,对粘膜刺激性亦弱。皂苷具有吸湿性,应放置低

38、温干燥处。(2)熔点与旋光性游离三萜类化合物有固定的熔点,有羧基者熔点较高,熔点随羟基数目增加而升高。如齐墩果酸的熔点是308310,乌苏酸的熔点是285291。皂苷的熔点都较高,但多数在熔融前即被分解,因此无明显的熔点,一般测得的大多是分解点,多在200350之间。甾体皂苷元熔点都较高,苷元的熔点常随羟基数目增加而升高。三萜类化合物均有旋光性。甾体皂苷和苷元均具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3)溶解度 皂苷元易溶于石油醚、乙醚、氯仿、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皂苷类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稀醇、热甲醇和热乙醇中,几不溶或难溶于丙酮、乙醚以及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皂苷在含水丁醇中溶解度较好

39、,因此在实验研究中常将正丁醇作为提取分离皂苷的溶剂。皂苷水解成次级苷后,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易溶于低级醇、乙酸乙酯中。皂苷有助溶性,可促进其他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4)发泡性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加热后泡沫不消失,这是由于皂苷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缘故,因此某些皂苷作为清洁剂、乳化剂等应用。皂苷的表面活性与其分子内部亲水性和亲脂性结构的比例有关,即当二者比例适当,才能具有这种表面活性。某些皂苷由于亲水性强于亲脂性或亲脂性强于亲水性,就不呈现这种活性或只有微弱的泡沫反应。(5)溶血作用 皂苷水溶液能够使红血球破裂破坏红细胞而有溶血作用。当皂苷水溶液与红细胞接触时,红细胞壁

40、上的胆甾醇与皂苷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沉淀,破坏了血红细胞正常渗透,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加而发生崩解从而导致溶血现象。皂苷溶血作用通常与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溶血作用的有无与皂苷元有关,溶血作用的强弱与糖部分有关。皂苷水溶液口服则无溶血作用。3.2 鉴别反应 (1)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乙酸酐中,加浓硫酸-乙酸酐(1:19)数滴,可产生黄红紫蓝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2) Kahlenberg反应将样品的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或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干燥后6070加热,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3) Rosen-Heimer

41、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100,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4) Salkowski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5) Tschugaeff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6)发泡性(7)溶血反应3.3 沉淀反应皂苷的水溶液和一些金属盐类如铅盐、钡盐、铜盐等产生沉淀。三萜皂苷的水溶液加入硫酸铵、乙酸铅或其他中性盐类即生成沉淀。甾体皂苷的水溶液则需加入碱式乙酸铅或氢氧化钡等碱性盐类才能生成沉淀。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皂苷的提取和初步分离。3.4 皂苷的水解皂苷可采用酸

42、水解、酶水解、乙酰解、Smith降解、光分解等方法进行水解。选择合适的水解方法或通过控制水解的具体条件,可以使皂苷完全水解,也可以使皂苷部分水解。4 定量分析方法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总皂苷4.2 HPLC-UV 单体皂苷十、强心苷类(cardiac glycosides)1 结构特征和分类 强心苷是由强心苷元(cardiac aglycones)与糖缩合的一类苷。苷元是由甾体母核及其在C17位连有不饱和内酯环的侧链组成。 主要依据C17位上的取代基即内酯环的大小分成二类:甲型强心苷元:C17侧链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乙型强心苷元: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甲型强心苷元母核称为强心

43、甾(cardanolide) 甲型强心苷元母核称为强心甾乙型强心苷元母核称为海葱甾或蟾酥甾 (scillanolide)(bufanolide)乙型强心苷元母核称为海葱甾或蟾酥甾 (scillanolide)(bufanolide)C3-OH少数为-构型,命名时冠以表(epi)字,如:强心苷糖部分强心苷元C3-OH与糖结合形成苷。所连糖为:2,6-二去氧糖、2,6-二去氧糖甲醚强心苷糖部分6-去氧糖、6-去氧糖甲醚一般糖多为D-葡萄糖(3)糖的组成及连接方式分三种类型:A1型(型):苷元(2,6-二去氧糖)X-(葡萄糖)YA2型(型):苷元(6-去氧糖)X-(葡萄糖)Y B 型(型):苷元(葡

44、萄糖)X2 分布与活性 主要有十几个科几百种植物中含有强心苷,特别以玄参科、夹竹桃科植物最普遍。 强心苷是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是治疗心力衰竭不可缺少的重要药物。主要用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患如:西地兰、地高辛、毛地黄毒苷等。 强心苷的化学结构与其强心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苷元甾核要有一定立体结构。(1) C/D稠合方式顺式稠合具有强心作用反式或C14-OH脱水生成脱水苷元强心作用消失(2) C17键的构型C17位有不饱和内酯环且为-构型有强心作用C17位为-构型或开环强心作用弱或消失(3)A/B环与C3-OH的构型甲型强心苷元的强心作用:A/B顺式稠合C

45、3-OH为-构型 -构型A/B反式稠合C3-OH构型对强心作用无明显影响(4)糖部分没有强心作用 强心苷中的糖性质和数目,很可能是影响到强心苷在水/油中的分配系数,从而影响到强心苷的活性毒性。3 理化性质及鉴别(1)一般性质A 性状及溶解性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可溶于水、醇类、丙酮等极性溶剂略溶于醋酸乙酯、含醇氯仿几不溶于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B 内酯性质内酯碱解开环用KOH或NaOH水溶液处理内酯开环H+环合*当用醇性苛性碱(KOH/EtOH)溶液处理时,内 酯环异构化,遇酸不能复原。 内酯双键的氧化开环内酯环也可直接用高锰酸钾-丙酮(KMnO4-CH3COCH3)氧化得17-羧基化合

46、物。C 羟基脱水 5-OH和14-OH均系叔羟基,极易脱水,故含此取代基的苷类在酸水解时,常得次生的脱水苷元。D 形成半缩醛结构 C10位有醛基取代时,在冷甲醇中用盐酸处理,C3-OH能与C10-醛基形成半缩醛的结构。E C-17键异构化C-17-内酯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可与甲苯磺酸钠(NaOTs)和醋酸钠反应即可异构化为-内酯。F 邻二羟基的氧化有邻二-OH取代,可被过碘酸钠(NaIO4)氧化,生成双甲酰化合物,继被NaBH4还原,可得二醇衍生物。邻二-OH在A环的C2、C3位,同时C11又有羰基取代,反应形成半缩醛结构。常法乙酰化则可恢复羰基结构,而得二乙酰衍生物。(2) 苷键的水解

47、强心苷中苷键由于糖的结构不同,水解难易有区别,水解产物也有差异。水解方法主要有酸催化水解、酶催化水解。酸催化水解: (1)温和酸水解 (2)强酸水解 (3)盐酸丙酮法水解(3) 显色反应 强心苷颜色反应是由苷元甾核、不饱和内酯环、2-去氧糖三部分产生。1 )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 与甾体皂苷元反应类同,如L-B反应、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等。全饱和甾类、C3为酮基(无羟基)的化合物呈阴性2) 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活性次甲基显色反应)适用对象主要用于甲型强心苷 (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反应原理不饱和五元内酯环,在碱性溶液中双键转位能形成活

48、性次甲基,从而能够与某些试剂反应而显色。 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活性次甲基显色反应) 反应名称 试 剂 颜色 max(nm) Legal 反应 亚硝酰铁氰化钠 深红或兰 470 Kedde 反应 3,5-二硝基苯甲酸 深红或红 590 Raymond 反应 间-二硝基苯 紫红或兰 620 Baljet 反应 苦味酸 橙或橙红 490作用于2-去氧糖的反应Keller-Kiliani反应:应用对象具有游离的2-去氧糖、能水解出2-去氧糖的强心苷作用于2-去氧糖的反应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作为显色剂)样品点于滤纸上,喷试剂,90加热30秒,显灰红色斑点试剂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液-浓盐

49、酸4:1作用于2-去氧糖的反应呫吨氢醇(Xanthydrol)反应样品 + 试剂 水浴加热3分钟 红色试剂10mg呫吨氢醇溶于100ml冰醋酸,加入1ml浓硫酸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作为显色剂)强心苷 + 试剂 黄色4 定量分析方法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总强心苷4.2 HPLC-UV 单体强心苷十一、生物碱 alkaloid 1 结构特征和分类指天然产的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多数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大部分为杂环化合物且氮原子在杂环内;多数有较强的生理活性。(1) 命名规则1) 类型的命名A 基核的化学结构,如吡啶、喹啉、萜类等;B 以来源植物命名,如石蒜科生物碱等。2) 单

50、体成分的命名A 以植物来源的属、种的名称命名;如 一叶萩碱B 也有以生理活性或药效命名,如:吗啡(镇痛、睡眠)C 以人名命名的;如:pelletierine(2) 分类方法1) 按植物来源分类; 如:石蒜生物碱,长春花生物碱;2) 按生源结合化学分类; 如:来源于鸟氨酸的吡咯生物碱; 3) 按化学结构分类; 如:异喹啉生物碱、甾体生物碱。结构特点A 有机胺类(苯丙氨酸/酪氨酸) 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的一类生物碱。ephedrinepseudoephedrine麻黄碱的特点:A 有机胺类(苯丙氨酸/酪氨酸) 游离时可溶于水,能与酸生成稳定的盐,有挥发性,不易与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生成沉淀。A

51、有机胺类(苯丙氨酸/酪氨酸) 秋水仙碱colchicine治疗急性痛风,并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益母草碱leonurine对动物子宫有增加其紧张性与节律性的作用B 吡咯衍生物由吡咯或四氢吡咯衍生的生物碱。 重要的分:简单的吡咯衍生物 吡咯里西啶衍生物(又称双稠吡咯啶) 吲哚里西啶衍生物简单的吡咯衍生物红古豆碱cuscohygrine红古豆苦杏仁酸酯(无活性)(有活性)似阿托品药物的散瞳等作用B 吡咯衍生物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有抗癌活性)吡咯里西啶吡咯里西啶(pyrrolizidine)衍生物B 吡咯衍生物吲哚里西啶(indolizidine)衍生物吲哚里西啶indolizidi

52、ne一叶萩碱securinineC 吡啶衍生物由吡啶或六氢吡啶衍生的生物碱。分:简单吡啶衍生物、喹诺里西啶(quinolizidine)C 吡啶衍生物actinidinericininecytisineC 吡啶衍生物matrineoxymatrineD 莨菪烷(tropane)衍生物由吡咯啶和哌啶骈合而成的杂环。分:颠茄生物碱(belladonna alkaloids) 古柯生物碱(coca alkaloids) 莨菪碱是由莨菪醇(tuopine)与莨菪酸(tuopic acid)缩合而生成的酯:莨菪醇莨菪酸莨菪碱(阿托品)+缩合颠茄生物碱(belladonna alkaloids)莨菪碱hy

53、oscyamine阿托品atrop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山莨菪碱anisodamine樟柳碱anisodine古柯生物碱(coca alkaloids)爱康宁ecgonine古柯碱cocaineE 喹啉衍生物喜树碱camptothecine治白血病和直肠癌内酯结构碱化开环成盐溶于水F 异喹啉衍生物分:1-苯甲基异喹啉型 双苯甲基异喹啉型 原小檗碱型 阿朴啡型 原阿朴啡型 吗啡烷型 原托品碱型异喹啉isoquinolineF 异喹啉衍生物 1-苯甲基异喹啉型那可丁narcotine存在于鸦片中,具有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成瘾性,可替代可待因。1-benzyl-isoquinol

54、ine双苯甲基异喹啉型唐松草碱thalicarpine原小檗碱型 protoberberine小檗碱(黄连素)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 原小檗碱型四氢黄连碱tetrahydrocoptisine延胡索乙素Corydalis B 阿朴啡型阿朴啡aporphine土藤碱tuduranine 原阿朴啡型原阿朴啡proaporphineStepharine(存在于千金藤中)吗啡烷型吗啡烷morphinane吗啡碱morphine青藤碱sinomenine 原托品碱型原托品碱protopineG 菲啶(phenanthridine)衍生物属异喹啉类衍生物,重要的类型有:苯骈菲啶

55、类吡咯骈菲啶类苯骈菲啶benzo-phenanthridine菲啶G 菲啶(phenanthridine)衍生物 苯骈菲啶类 吡咯骈菲啶类白屈菜碱chelidonine石蒜碱lycorineH 吖啶酮(acridone)衍生物吖啶山油柑碱acronycine具有显著抗癌作用,抗瘤谱较广,现已有人工合成品。I 吲哚(yinduo)衍生物吲哚麦角新碱ergonovineergometrineI 吲哚(yinduo)衍生物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治疗青光眼玫瑰树碱ellipticine抗癌作用,低毒。J 咪唑(imidazole)衍生物咪唑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治疗青光眼K 喹唑

56、酮(quinazolidone)衍生物喹唑酮常山碱-dichroinefebrifugine抗疟作用L 嘌呤(purine)衍生物嘌呤香菇嘌呤eritadenine具降脂作用M 甾体生物碱类贝母碱peimineverticineN 萜生物碱类石斛碱dendrobine乌头碱aconitineO 大环生物碱类美登碱maytansine高效低毒、安全幅度大的抗癌活性成分P 其他类型生物碱四甲基吡嗪(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莲氏花烷hasubanane间千金藤碱metaphanine短防已碱acutumine 生物碱化学结构的研究为合成药物提供了线索,如:植物古柯中的有效成分古

57、柯碱(cocaine)虽有很强的局部麻醉作用,但是毒性较大,久用容易成瘾普鲁卡因procaine(合成品)局麻药古柯碱cocaine(可卡因)2 分布与活性存在于: 豆科、茄科、防己科、罂粟科、毛茛科等1.游离碱:碱性极弱,以游离碱的形式存在。2.成 盐:柠檬酸、酒石酸等;特殊的酸类:乌头酸、绿 原酸等无机酸:硫酸、盐酸等。3.苷 类: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4.酯 类: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分子中的羧基,常以甲酯形 式存在。氧化物:植物体中的氮氧化物约一百余种。 十九世纪德国学者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碱(morphine) 现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约10000种全国医药产品大全中收载的药物及其制剂达六十余

58、种 植物中存在的生物碱大多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如: 鸦片中的吗啡镇痛作用 麻黄中的麻黄碱止喘作用 长春花中的长春碱抗癌活性 黄连中的小檗碱抗菌消炎作用 山莨菪碱抗中毒性休克作用3 理化性质与鉴别(一)一般性质1.形态多为结晶固体,少为粉末;有熔点。 少数常温下液体(多不含氧,若含多成酯键)毒藜碱dl-anabasine菸碱nicotine槟榔碱arecoline2.颜色多为无色或白色,少数有色。一叶萩碱成盐后则无色。一叶萩碱(黄色)3.味 觉多具苦味。4.挥发性多无挥发性,少数具挥发性。5.旋光性多为左旋光性。 有的产生变旋现象。 如:菸碱 中性溶液左旋光性 酸性溶液右旋光性 多数左旋体呈显著生理

59、活性。*酸、碱均为1%。6.溶解度 (1)游离碱 类别 极性 溶解性 H2O CHCl3 H+ OH-非酚性 较弱 脂溶性 + + 季铵碱 强 水溶性 + + + 氮氧化物 半极性 中等水溶 + + +两性: Ar-OH 较弱 脂溶性 + + + -COOH 强 水溶性 + + + 6.溶解度 (1) 游离碱 少数酚性碱,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不溶碱水中。如:6.溶解度 (2)成盐Alk 多易溶于水,不溶或难溶有机溶剂。 含氧酸盐的水溶性往往较大。 与大分子有机酸所形成的盐水溶性差 与小分子有机酸或无机酸成盐水溶性较好。3 理化性质与鉴别 (二)碱性 1.碱性的来源2.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 2.碱性

60、强弱的表示方法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1)杂化方式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2)电子效应连接供电基团则使碱性增强。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2)电子效应ABab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2)电子效应氮原子附近若有吸电基团,碱性减弱。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2)电子效应氮原子孤电子对处于P共轭体系时,碱性减弱。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2)电子效应诱导场效应:碱性降低。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3)立体因素叔胺分子碱性降低但如:苦参碱使碱性增强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4)分子内氢键 若能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可使碱性增强。(指成盐时接受的质子能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