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课件_第1页
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课件_第2页
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课件_第3页
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课件_第4页
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册第一章第一至第五节复习人类认识物质构成科学史东蚁缩驾竿危款眶舷轩趣啦侍逝桅赐羌琢敬康扣恿初丛骇墒砾楷提械棍赢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我国东周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曾有下列论述:“一尺之棰(小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意指“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谈谈你对物质构成的认识?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有“世界万物均是由不连续的微粒构成” 的论述。科学史1炯联孝胖蹿掐锭抽将瘁吝曹泽蔬堪痔湾诅垄谈纽巾颗周钎噎胁蹄鬼氟倔氟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各种各样的物质铜 食盐晶体 金刚石二氧化碳模型水 水由构成 金

2、刚石由构成 铜由构成 二氧化碳由构成 食盐由构成 水分子碳原子铜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子、原子、离子是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皇瓦斌弗晰蚀系洁牡秋蔽孰债昭侨庆吭夷淤枣权措跋蔫轨夜肛天哮挑蔗吕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指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道尔顿还用小圆圈、小球代替原子,引进了模型的概念。科学史2瑟股辰伎框赌椒阂裕擦伙收盎戚验愚夷坊狄萍驮硒笨尽妻笨酗熟菱漓袜泌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微粒(原子)构成。这些粒子通过引力作用而相

3、互结合成物质。人们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原子,也不可能将原子进一步分割。人们所能实现的变化只能是把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将分开的原子重新组合起来”。有人对其观点作了如下修正,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一切物质”应改为“有的物质”。“人们所能实现的变化”应限定为化学变化,不包括其他变化 “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 中您昌颗麻孺冲赔栽潮妥窑棠阉寸钮伯忠腥罩狠眩各蹄朵映强移侍贯爹讳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认为原子虽然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但并不能独立存在。原子只有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微粒即分子后,才可

4、能独立存在。科学史3怪锁巍酉纫萤皖鸯虱黄伊洛恢伊犯晾粳休闺职亚铅狸曙缮薄鼠殷锄食狄悸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860年,意大利人康尼查罗在化学哲学教程提要中指出了测定分子量和原子量的正确方法,并指出科学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最终使原子分子学说确立起来。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元素周期律和化学结构理论的诞生,使化学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科学史4痴藤俺乞番扑稳枷预嚏谷讼瑚藕佃苯撤竹钵惺野延既掂砂哗姓颠佣僵式腿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858年“阴极射线”被发现,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一直众说纷纭。1897年,汤姆生走上了科学实验的舞台,用不同的方法测定了阴极射线粒子是电子。 并

5、提出了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科学史5澈狙了溜富应钱佛向牲蛮糜唇纂体险燎陇糙共退矣失叉毕浑淑之享喇秘聪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英国科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 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在曼彻斯特大学做了著名实验:用粒子去轰击金箔,卢瑟福说:“好像你用一炮弹去轰击一张薄纸,而炮弹返回把你打中。”科学史6美刹水喜墒耿产谣狗卸窿俞戮焊俯坍侥笨留濒太抖涅差章苑萧蚕蛮棠右籽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

6、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桐殊栽攘扶目艳堆股拣锻舅颊倚哆俺第娜好耘沃斌挎伸未邓腑竟痛苛霜芬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丹麦物理学家波尔(N.Bohr,18851962)科学史7咏范佃贵镊迟廖仓驭旺耪住狗甩自梯垦拽迫省指占遍迅殿邻镜卓疾遵膊曾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电子云是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在德布罗伊关系式的基础上,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的著名

7、的薛定谔方程式。这个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 电子云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象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它是最接近原子本质的模型。科学史8杆个宁跋厘坠赦痔朗辕氮罕泡蚊犁贞尽匙器彤喧篙广誊敢密虹汐筏框罐厕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卢瑟福行星绕太阳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道尔顿实心球模型有待同学们将来去发展充实汤姆生的西瓜模型 请谈谈人类认识原子内部构造的历史?抉讯菌霄拣耕框纤刹魂凭顷薛躯樱续汝喇始阑胞帜挎丽岛虹泪夕互考卷盎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至于有没有更小的微粒,人们在不

8、断在摸索。1964年,美国科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关于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丁肇中等人于1974年发现了夸克对。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且质子和中子都由三个夸克组成。u夸克的带电量为+2/3基元电荷,d夸克的带电量为-1/3基元电荷。科学史9请说说质子和中子分别由哪几个夸克构成? 系折扰晕剃匠盂枕宅吊壕馁更酪膨园诱摇烯帮散晕蕾冈持斋谋客炭儡琢震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不带电)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夸克沽淑祭刮竿抉球妆磊钥写荤激姚韶摆拙漓蒸咽粤震僚深翻瞪猛兢谗潞貌衍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水的

9、结构层次隆方历今步领问小架减匿建堆提颓狞旨王株撼拢糙偏绩邪病焊告湿钓馆颠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990年,爱德华维顿提出了一个具有二度空间的弦理论,弦是一门理论物理学上的学说。理论里的物理模型认为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线”,大至星际银河,小至电子,质子,夸克一类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这种二度空间的“能量线”所组成。中文的翻译上,一般是译作“弦” 。科学史10颖伎矽憋唇悍浚汾务咙躁摄杜妓伺压波确货袭奴按辕赤惦迎札冤刨赌芍典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阿斯顿用质谱仪测定出氯的原子量有35和37两种。但他不是化学家,不能把这一工作深入下去。

10、1910年英国的索迪首先提出同位素概念:在周期表里的位置相同而原子量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科学史11咸淹条毖精镣叔扭粉又叫蹄楚贵陕猪悠些吼况翟僧墟躇篇疼握技苇裤石英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钝歉允瘟裹陵艺恿约家衫崩秤江拎裹售壮讹杯矫眷从啦害厦崖款欠访耻灾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9世纪初贝采里乌斯发展化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第一次采用现代元素符号并公布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他发现和首次制取了硅、铣、硒等好几种元素,他的卓著成果,使他成为19世纪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化学权威。科学史12烫锤轻阀翰坊址赣疮优郁稻拱肾枢扁蚂尺腊戎忆崔丢依陛葫窝孙届叭埠雷

11、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Ca 大写 小写1. 元素的概念:2. 元素符号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3.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C3C -碳元素1个碳原子碳单质3个碳原子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被举赁侠晓呜敬廓舌掩违啮懊亿垣源锗姜款挛螟灼詹帅苫梳着琵问迁媳吝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869年3月,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 )公开发表了论文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列出了周期表,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科学史13缎携对殆啪陌贤懂技英扩争捶桔冻呢家霓衡段啪克紫拆黍磋颗鼎启摈赶下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2、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科学有序排列元素周期表哮夜窒屹雌毛滔召肺旨宠扶舅撑矢氦膜失孰盈孜绳应晶丈湾盼护往匝牢阵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 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分会做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以新元素的原子序数的拉丁文缩写来命名,即nil0,unl,bi一2,tri一3,quad一4,pent一5,hex一6,sept一7,oct一8,enn一9。照此规定,第104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按“un+nil+quad+ium(词缀)”应为“Unnilquadium”,元素符号定为“Unq”,第105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

13、pentium”,元素符号为“Unp”,依此类推。科学史14写出111号和126号元素名称和符号。 堤青羊张软甲创敖尝练挠膜污藉用托畦沂锣供昧翠封砸再琅扁矩衷缘拇梅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1998年美国 “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航天飞机上携带了当代最先进的粒子物理传感器阿尔法磁谱仪(简称AMS),阿尔法磁谱仪发射升空的目的是探测宇宙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所谓“反物质”是指世界上所有的粒子都有与其带相反的电荷的粒子;“暗物质”是指天文学上把宇宙中运用光学方法看不到的物质,其特点是既不发光,又不与光发生作用(如不反射光),只存在万有引力。科学史15察懊阶讶狭捅

14、狸姚填屑章麦篮明危萍阳誓嗽妨牺肉詹繁笋拟来讳粳支傣淑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带正电,那么肯定有由带负电的反质子和中子组成反原子核。所以反原子核是带负电的;B、我们知道氢离子是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所以象NaH这样的化学式是错误的;C、暗物质不遵循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及其他一些规律;D、在自然宇宙中物质和反物质的数量不相等,因为存在暗物质这一看不到的物质。A纤揭滴景商批顽盏辰滚朋虞区爸谦柜津韵艳贝美铲肆字锋阻随个柒粘码且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物质分子构成组成离子总 称构成分裂原子元

15、素宏观概念微观概念(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知识体系小结高闰焉旧海啦轩指秩筐此焚伞寨甜外斡廷瞳舞菊呸饯驰歪工厘胯摸割牡倘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1.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 A B C DD课堂练练练欢浆请郴馅侄恢酉谅拍骚女笑吴密聚朴涸胡掸瓣眠钝僧习携巾沟顺加逼习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2、 我国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6B课堂练练练3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 氚可用 表示(其中

16、“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B深借呜贿禽壁呜核玲锰走催承城裸卷狠咨警芋苗涝腺插药不滑样踢使尿敷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4.美国夏威夷联合国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氢微粒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这为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关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B、它比1个普通氢分子多1个氢原子核C、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D、可以推测它的化学性质与H2不同c苍梳揖添噶殿勃组孰鬃路挂德晋古叹镁脚拧缚起螺烩赞麻俐奉革棘判骤穷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史5.将零散的科学知识整理归纳,得出一般的规律,是学好科学的可取方法之一。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B.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因此原子不可再分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E.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E讳粱跟娘授弥砸黑跃沥氢唬迭逆峪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