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景观设计行为理论与视觉形象_第1页
第三章景观设计行为理论与视觉形象_第2页
第三章景观设计行为理论与视觉形象_第3页
第三章景观设计行为理论与视觉形象_第4页
第三章景观设计行为理论与视觉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景观设计行为理论与视觉形象一、教学内容 景观行为 景观视觉形象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在景观中,人因景观产生的各种感 受并因此产生不同的行为, 另一方面全面了解景观的各种视觉形象, 并根据 不同类型合理设计布局,使之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三、难点 景观行为与视觉形象四、教学过程第一节 园林景观环境行为理论(一)环境行为研究1、环境行为研究的兴起 关于环境行为的研究首先于 20世纪 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 1968 年“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在北美成立,并成立了诺干研究中心,如 针对儿童和环境、环境认知、环境与年龄、残疾人与环境、居住区环境、使用者 参与、使用前后评估等课题的研

2、究。20 世纪 70年代,代表欧洲研究潮流的 “国际建筑心理协会” 在英国成立。2、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行为研究早期的研究领域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包括环境认知、 人格 与环境、空间行为以及行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体现了行为对环境的主动作用; 第二类包括环境态度、 环境评估、 生态心理以及物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体现了 环境行为的主动作用。(二)格式塔知觉理论与环境设计1、格式塔学派建立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与 1912 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 之一。2、格式塔含义 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食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食物的个别实体, 即分离的整体, 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

3、。 格式塔不是孤立不 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完整的特性, 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3、格式塔原则 图形与背景图形与背景的关系一般具有下列规律:a 轮廓清晰明确的成为图形,轮廓较为模糊的后退成为背景。b 图形较小,背景相对较大。因此,图形有轮廓感,被感知位于背景之前或背景 之上,同时,在图形与背景交界处,一般人感知不到背景的轮廓,即图形总是被 感知为与背景分离的单独整体。c 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或部分围合并且形状类似时,图底关系可以互换。构成良好图形的主要条件a 小面积相对于大面积更容易成为图形b 单纯的几何形体容易成为图

4、形c 水平合垂直的形态比斜向更容易形成图形d 对成的形态易成图形e 耽搁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容易形成图形f 动的形态比静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入广场的喷泉、活动雕塑或飘动的彩旗 等。g 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 群化原则凡事整体性良好的多个视觉刺激, 任何一个个体或部分之间必定存在某种 促使相互结合、 形成统一的控制规律, 这个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 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则。a 临近原则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一般情况下, 在一定范围内元素呈均匀分布的平衡态, 面对这些均布的散点人们没有兴趣去多看多想; 如果出 现了多少不等元素相聚的非平衡态,聚合成群的

5、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b 相似原则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 类似的要素包括大小、 质感、色彩、明度、 形状、方向等。如果其中一种元素稍有组织,则易被感知为图形,其他元素则被 弱化为背景。c 连续原则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 排列成直线的圆点被看做是 一条直线而不是多个店;排列成曲线的小圆点被看做是一条曲线。d 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做一个完整的图形。简化原则a 良好的完形原则 视觉组织将组成对称、规则、简单形态的一组刺激视为一个整体。b 简洁原则简洁原则为良好完形原则的深化, 指知觉在面对组织空间位置相邻的视觉刺 激时,具有使对象尽可能简单的倾向。

6、(三)环境认知1、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就是研究人如何识别和理解环境。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种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 。 城市意象有五个基本要素:路径路径是运动的通道,如街道、公路、铁路、步行道、水路等连续而带有方向 性的交通通道,其他要素沿路径分布。 标志标志是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 环境中的标志一定是引人 注意的目标和醒目的图形。 节点节点是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 是行人的出发点和汇集处, 通 常也是人的活动中心,如交叉路口、道路的起点和终点、广场、车站、码头等。 区域具有共同特征的区域。 边界边界是线性的界限,用来划分城市中不同的区域,界定城市与周围环

7、境。2、易识别性与环境设计 从整体着手构成环境景观a 保持区域景观的特色b 登高望远从人的视觉特点来看,这些制高点相互距离不宜过远。一般超过 1200m 就 无法识别远处的人影,而人的空间知觉的距离上限为 500m 左右,因此,两个制 高点之间的距离以 1000m 左右较为适宜。c 中心标志 运动注意规律组织环境景观a 道路和标志行人沿着道路行进时, 各类的标志物对步行起着引导作用, 同时也满足行人 边走边看的行为习性, 并能够使人通过对标识物的注意而识别环境。 一般情况下, 人轻松步行的最远距离约为 200300米,因此每隔相应的距离设置一个清晰的 标志物,就会格外引起行人的注意。 标志物可

8、以布置在道路的一侧, 横跨大路或 是与道路相对成为对景的位置上。b 视域与注意的广度人的眼睛以大约 60度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超出此范围,色彩、形状的辨认 力都下降。为了获得较清晰的景物形象和相对完整的静态构图, 应尽量使视角与 视距处于最佳位置,通常垂直视角为 2630 度,水平视角为 45 度。c 第一印象起始刺激容易引人的无意识注意, 也就是说第一印象特别容易为人所感知, 通常 也保留最久。设计时,我们应强调城市、风景区、公园等景观给人的第一印象,如对入口进行重点处理,常常格外引人注目 (四)空间行为1、领域性的含义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 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

9、并 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2、领域的类型 主要领域 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最强的场所次要领域次要领域对使用者来说不如主要领域那么重要, 不归使用者专门占有, 使用者对 其控制感没有那么强,属半公共性质。 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可提供任何人暂时或短期使用的场所, 当然在使用中不能违反相关的 规章制度。 公共领域场所一般包括广场、 海滨、公园、街头绿地及步行商业街等。3、领域的主要功能提供安全感提供控制感加强认同感4、外部公共空间的领域性 外部公共空间属于公众而不属于某一个人或群体, 因此,所发生的领域行为 与所有权基本无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广场、公园、绿地等休闲场所,尺度 相对较大,大多

10、露天开场并可自由出入。5、外部空间领域设计的一般原则空间区分领域入口领域的边界 6、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个人空间鸟儿停落在电线上成一排, 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 恰好谁也啄不到谁, 通过 这些现象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个人空间象一个围绕着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 腰以上的部分为圆柱形, 自腰一下逐渐变细, 成圆锥形。 这一气泡随着人体的移 动而移动, 根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景而胀缩, 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 空间范围。 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在相互交往时何种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 人 类学家霍尔在研究的基础上,将人际距离概括为四种: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 会距离和公共距离。a 私密距

11、离私密距离指0o.45m,小于个人空间,可以互相体验到对方的辐射热、气味的 距离。b 个人距离个人距离为0.451.2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c 社会距离社会距离是 1 . 2 3.6m ,这是大多数商业活动和社交活动中所惯用的距离。d 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指 3.67.6m 或更远的距离, 这是演员或政治家与公众正规接触所用的 距离。七、私密性私密性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 退缩和信息控制。 退缩包 括个人独处,与其他人亲密相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私密性具有四种基本作用: 使人具有个人感, 可按照自己的想法支配自己的 环境;在他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使

12、人进行自我评价、 闭门自 省其身;私密性具有隔绝外界干扰的作用, 同时又能使人在需要时保持与他人的 接触。第二节 园林景观与视觉形象 园林景观的审美特征1、 景观的崇高性及塑造 从审美上说,崇高与言志、比德这两种审美心理结合在一起,高山、瀑布等 形象所形成的景观让人被自己人的伟大所折服,美,也是在这种折服中产生。寺庙之所以建在山上, 就是要借助于山的崇高, 使这种景观空间更符合宗教的 需要。2、景观的言情符号 言情的符号有的是原型的,有的是俗成的。例如,西湖的断桥,有白蛇传的情态 沉淀,是俗成的缘情符号。园林还可以通过空间的处理来表达缘情之美。3、景观畅神性 畅神,是审美心态的最高境界, 它排除了种种社会伦理习俗等文化层次, 而 跃到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 所谓畅神性的景观, 就是使人既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