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共14页)_第1页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共14页)_第2页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共14页)_第3页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共14页)_第4页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共1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hunzh)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慢性病毒性(d xn) HYPERLINK /jibing/ganyan.htm t _blank 肝炎(n yn)患者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委员会IFN广泛应用于CHB和CHC的抗病毒治疗,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精神异常等,发生率见表1。少数患者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或严重精神性疾病等。正确处理IFN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IFN疗效。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常需停止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

2、全。为进一步规范并优化慢性病毒性 HYPERLINK /jibing/ganyan.htm t _blank 肝炎患者IFN不良反应的管理和治疗,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及InfectionInternational(ElectronicEdition)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慢性病毒性 HYPERLINK /jibing/ganyan.htm t _blank 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是基于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原则编写,可作为慢性病毒性 HYPERLINK /jibing/

3、ganyan.htm t _blank 肝炎患者干扰素不良反应临床处理的指导。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共识内容进行持续更新。相应证据及推荐等级见表2。 HYPERLINK /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成军表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2a/2b不良反应发生率干扰素不良反应Peg-IFN-2a/2b不良反应发生率(%)流感样症状发热4149肌痛4056关节痛2234头痛4362疲乏6090食欲下降2430外周血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0.75109/L22.2270.5109/L36血小板减少100109/L525109/L1神经精神症状 HYPERLINK /jibing/

4、yiyuzheng.htm t _blank 抑郁5躁狂315失眠7皮肤病变搔痒1929皮疹1624注射局部反应2375脱发2836皮肤干燥1024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515糖尿病1型糖尿病2.62型糖尿病1.7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1326咳嗽1023消化道症状体重减轻2030腹泻1525腹痛1015恶心3040呕吐1015表2循证医学证据与推荐等级(dngj)(参照GRADE系统(xtng))1.流感(li n)样症状1.1概述与机制 IFN可引起包括IL-1/6)和TNF在内的一系列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引起流感样症状。1.2临床表现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肌肉关节酸痛

5、和乏力等,绝大多数患者可发生,但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仅表现为轻度乏力。流感样症状常发生于初次注射IFN者,发热多出现在初次IFN注射后24小时,持续24小时后常可自行消退,在随后治疗中发热和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逐渐减轻,但患者仍可感觉乏力8,尤其在CHC患者的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常因利巴韦林所致的贫血,患者乏力症状更加明显。1.3临床处理症状不明显者可不予处理。症状明显者建议休息,多饮水;高体温和肌肉(jru)关节酸痛明显而难以耐受者可口服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治疗(A1)。在长期使用IFN过程中出现(chxin)较长时间发热,且与IFN注射有一定规律性的发热、肌肉(jr

6、u)酸痛等,应检查患者血沉及自身抗体以除外自身免疫相关性发热(B1)。2.外周血细胞下降2.1概述与机制 在IFN治疗所致的外周血细胞下降中,以中性粒细胞和PLT下降最为明显,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IFN直接对骨髓祖细胞(progenitorcells)增殖的直接抑制有关。也可能与G-CSF或GM-CSF分泌下降有关。此外,IFN所致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可能与患者基因多态性即IFN信号通路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有关,故表现为个体差异。2.2 临床表现中性粒细胞显著下降常发生在治疗2314天(平均47天),且低体重患者可能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如患者中性粒细胞下降幅度为100%,其中

7、第一周下降约20%,治疗2周下降40%60%,治疗12周达最低水平。中性粒细胞下降呈IFN剂量依赖,常为IFN剂量调整的最主要原因,约22%患者因中性粒细胞下降而需调整IFN剂量。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IFN所致中性粒细胞下降可增加细菌感染率17。血小板计数下降更多见于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CHC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基线相比可下降42%,与中性粒细胞下降相似,在治疗12周降至最低水平,9.3%患者下降至50000/l,2.8%患者下降至25000/l;9.3%血小板计数为2500050000/l和33.3%血小板计数25000/l患者发生出血,但严重出血很少见。2.3临床(ln chun)处理(1

8、)PEG-IFN-2a产品(chnpn)说明书指出:外周血N0.75109/L者需调整(tiozhng)IFN剂量,而0.5109/L者需停止IFN治疗。Soza等研究表明,虽然18%IFN长期治疗者发生细菌感染,但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无显著相关性,故认为中性粒细胞下降者可使用升白细胞药物而无需停药。但Puoti等队列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下降与呼吸道感染相关,中性粒细胞下降的CHC患者使用升白细胞药物较降低干扰素剂量疗效更佳。因此,推荐中性粒细胞显著下降者可注射rhG-CSF,也可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尤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者,粒细胞刺激因子的应用可能更加重要。(2)PEG-IFN产品说明书指出

9、:PEG-IFN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为2500050000/l者需减少PEG-IFN剂量,而25000/l者需停止PEG-IFN治疗。而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化疗中,仅血小板计数低于10000/l且有显著出血者需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IFN治疗CHC,即使患者血小板计数50000/l,甚至25000/l者,严重出血发生率极低。因此,在无其它抗病毒方案可选择的情况下,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情况下,即使患者血小板计数25000/l,应该权衡利弊也可在严密监测并降低IFN剂量进行治疗,而非盲目停药。如血小板计数20000/l,即使仅伴皮肤黏膜出血,建议持谨慎态度,必要时可虑停用IFN。需特别(tbi)指出

10、,IFN本身所致的中性(zhngxng)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常为渐进性,临床实践中出现快速或急剧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包括血红蛋白下降,应考虑为IFN所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血小板下降,三系急速下降者还应考虑(kol)再生障碍性贫血。IFN治疗期间一旦出现急剧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应立即停止IFN治疗并请血液科医师进行诊治。3.神经精神系统3.1概述与机制IFN可通过改变中枢肾上腺素、5-羟色胺、阿片样物质和神经内分泌因子分泌,诱导患者发生或加重 HYPERLINK /jibing/yiyuzheng.htm t _blank 抑郁和其他精神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CHC患者精

11、神异常发生更为常见,与HCV诱导IL-1和TNF表达有关。3.2临床表现IFN治疗所致的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急性精神紊乱、 HYPERLINK /jibing/yiyuzheng.htm t _blank 抑郁、精神恍惚、焦虑、烦躁等,偶尔也有欣快感。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癫痫样发作、脑白质病、动眼神经麻痹、三叉感觉神经病变等。急性精神紊乱常见于大剂量IFN治疗中, HYPERLINK /jibing/yiyuzheng.htm t _blank 抑郁多见于CHC患者,发生率约为21%58%,常发生于IFN治疗2个月后,3个月后达高峰,而焦虑在第34个月达高峰。3.3临床处理(1)精神疾病发生

12、率与治疗前危险因素、IFN剂量和治疗时间(shjin)相关。IFN治疗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对有此类病史的患者进行蒙哥马利-艾森贝格 HYPERLINK /jibing/yiyuzheng.htm t _blank 抑郁(yy)量表评分(png fn);(2)IFN治疗过程中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和易怒的患者,应及时请心理专科医师进行评估和诊治,症状严重者或伴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时应及时停用IFN(A1);(3)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 HYPERLINK /jibing/yiyuzheng.htm t _blank 抑郁或躁狂患者应及时停用IFN;(4)治疗前应由心理专科医师对高危患者进

13、行评估,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谨慎使用IFN,并由心理和精神科专科医师及家人进行严密监测,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高危险人群预防用药可获益。IFN相关神经精神症状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抗 HYPERLINK /jibing/yiyuzheng.htm t _blank 抑郁药物治疗可较快得到缓解。停用IFN后,其相应精神症状可于数周至3个月缓解。因再次应用IFN还会出现IFN相关神经精神症状,故因严重精神神经不良反应而停药者,不建议再次使用IFN。4.皮肤黏膜病变4.1概述与机制 IFN治疗中出现皮肤黏膜病变可能与IFN所致皮肤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尤其在慢性HCV感染者和变态反应疾病患者。4.2

14、临床表现 IFN所致的皮肤黏膜病变以皮疹最为常见,常表现为非特异伴瘙痒的皮疹;其他表现有注射部位红斑、皮肤溃烂、口腔黏膜溃烂和口唇炎等。4.3处理(1)皮疹伴瘙痒(soyng):避免食用海鲜或辛辣等易过敏或加重(jizhng)病情的食物,避免使用强有力的皮肤去污剂,可予炉甘石洗剂、含糖皮质激素成分的乳膏涂抹,亦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B1);(2)对常规药物不能控制的皮肤黏膜病变(bngbin),在无激素治疗禁忌证下,可口服低剂量激素治疗;(3)药物不能控制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皮肤黏膜病变,也应停止IFN治疗并请皮肤病专科医师协助诊治。一般皮疹可在停用IFN后4周7周逐渐消失。5.内分泌与代谢

15、性疾病5.1甲状腺功能异常5.1.1概述与机制 IFN治疗可通过自身免疫和非自身免疫机制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在自身免疫机制中,IFN可增加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MHC-I)表达并诱发自身抗体形成,患者常伴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非自身免疫机制可能与IFN对甲状腺直接作用相关,表现为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TPoAb和TGAb均为阴性33。甲状腺功能异常以甲状腺功能低下最为常见。接受IFN治疗的CHC患者中约40%产生甲状腺抗体,15%发展为临床型甲状腺疾病。TPoAb或TGAb阳性患者在IFN治疗中有60%发生甲状腺

16、疾病,而甲状腺抗体阴性患者中发生率则低于15%,治疗前TPoAb或TGAb阳性者更易发生持续性甲状腺疾病。5.1.2 临床表现根据(gnj)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TT3、TT4、FT3、FT4和TSH)异常,且出现相应甲状腺功能(gngnng)亢进或低下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相应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以下甲状腺疾病。(1)Graves病:全身高代谢表现(bioxin),弥漫性、对称性、无痛性甲状腺肿,单纯性或浸润性突眼;(2)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或不伴甲状腺肿大;(3)部分患者可出现TPoAb或TGAb阳性和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但并未出现临床症状;(4)非自身免疫型

17、甲状腺疾病,表现为破坏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尤需注意破坏性甲状腺炎患者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转为甲状腺功能低下。5.1.3临床处理(1)对所有IFN治疗者,尤其是CHC患者,在IFN治疗前均需进行甲状腺功能、TPoAb和TGAb检测,并结合甲状腺B超进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2)在IFN治疗前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应在内分泌专科医师指导下,在IFN治疗前进行相应治疗,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开始IFN治疗;(3)IFN治疗期间(qjin)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同时监测TPoAb和TGAb,若发现(fxin)TPoAb和(或)TGAb阳性者,建议继续(jx)监测甲状腺功能及临床症状;(4)甲

18、状腺功能亢进者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口服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进行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口服甲状腺素进行替代治疗;(5)可控制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可继续IFN治疗,不能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如伴甲状腺毒症的Graves病患者,尤其发生甲状腺危象时需立即终止IFN治疗;(6)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一般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并调整剂量后,大多甲状腺功能可正常,很少因此终止IFN治疗;(7)仅TSH异常而不伴FT3、FT4、TT3、TT4异常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者,可暂不处理并继续观察;(B1)(8)停止IFN治疗后,如TPOAb、TGAb持续阳性则预示可能发展为甲状腺功能不全。(B1)。5.2糖尿病5.

19、2.1概述与机制 IFN可诱导对胰岛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而诱发糖尿病。约50%IFN诱发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可检测到胰腺自身抗体。PEG-IFN治疗可诱使0.1%0.7%CHC患者发生糖尿病。需注意,因肝脏为重要的糖代谢器官,部分患者尤其是CHC患者在IFN治疗前即已存在糖尿病,IFN治疗可使糖尿病加重,亦可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得到改善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5.2.2临床表现IFN治疗过程中糖尿病的诊断参照普通人群诊断标准,但患者往往缺乏糖尿病典型症状,必要时可请内分泌专业医师(ysh)协助诊断。5.2.3处理(chl)(1)IFN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jnxng)空腹和餐后血糖检测;(2)

20、IFN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对有糖尿病家族史及肥胖者,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应于IFN治疗中每2个月复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3)IFN治疗前即发生糖尿病的患者,应在IFN治疗前治疗糖尿病,待有效控制后再开始IFN治疗;(4)已诊断为糖尿病者应在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基础上,血糖轻度升高者可选择对肝脏损害较轻的口服降糖药物,口服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者应使用胰岛素,而血糖严重升高者则首选胰岛素注射治疗;(5)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血糖升高或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者须停用IFN。(B1)6.其他少见不良反应6.1间质性肺病(1)概述与机制:IFN诱发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尚不

21、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相关。IFN治疗相关的肺部并发症较少见,但为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2)临床表现:IFN治疗中常出现干咳和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4%和26%。少数患者结合相应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可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结节病等弥漫性肺病。IFN治疗CHC而诱发间质性肺炎常见于IFN治疗初始12周内,多见于老年患者;(3)临床(ln chun)处理:IFN治疗前行(qin xn)双肺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潜在或已存在的肺部病变;IFN治疗(zhlio)中出现持续性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者,应进一步行胸部X线或CT检查;患者出现持续并进行性加重的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

22、应经影像学检查,一旦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则必须停止IFN治疗,并请呼吸科专业医师协助诊治;对干咳明显而无胸肺影像学改变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对不能控制症状者可在无激素使用禁忌证情况下使用低剂量激素。6.2视网膜病变(1)概述与机制:IFN所致视网膜病变较为少见。大多视网膜病变并不代表视力丧失。IFN所致视网膜出血可能与IFN所致血管痉挛、免疫复合物在视网膜脉管系统沉积等有关,常继发于视网膜缺血、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2)临床表现:可表现为视网膜出血、棉绒斑、色觉丧失,偶见失明。更少见的为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典型的视网膜病变包括后极视乳头周围大量棉绒斑和火焰状出血,浅层呈线状或盘状出血,

23、对视力无显著影响,呈现症状与体征分离状态,但若病变波及黄斑及视神经,则可导致视力明显下降。患者可为单侧或双侧视网膜病变。IFN也可对视神经有直接毒性,导致类似视神经炎的视力模糊。尚无证据表明IFN可导致青光眼。IFN所致眼部并发症常发生于视网膜后极部,多于IFN治疗13个月时发生;(3)临床(ln chun)处理:对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应于IFN治疗前行眼底(ynd)检查,眼底病变严重者需慎用IFN。建议患者视物不适尤其视力下降时,应警惕(jngt)视觉障碍并及时进行眼科检查和治疗,必要时停用IFN。棉绒斑和视网膜出血常可在IFN治疗中或治疗后自发缓解。(B1)6.3体重减轻(1)概率与

24、机制:IFN治疗过程中,19.7%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可下降5%10%)。可能与食欲下降、恶心、腹泻、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多种不良反应相关。(2)临床表现:体重下降较快者在IFN治疗第一周常出现食欲下降。多数患者在治疗第24周后出现体重逐渐下降。(3)临床处理:患者可少食多餐,饮食宜少而精,应保证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摄入。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患者体重下降一般并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因而可继续IFN治疗。(B1)。对体重下降过于明显且短期内显著下降者,应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和其他特殊疾病。6.4腹泻少数患者在IFN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推测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如患者在IFN治疗期间发生腹泻,首先应进行粪便常规、潜血、甚至细菌学检查,伴体重明显下降者须进行肠镜检查以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炎症性肠病和感染性腹泻后,继续IFN治疗。IFN治疗期间宜进食易消化食物,口服微生态制剂,腹泻明显者可应用止泻药物。6.5脱发(tuf)IFN可使约30%患者(hunzh)出现可逆性脱发,多数表现为头发稀疏,不可逆性光秃和自身免疫性斑秃虽可发生(fshng),但较为少见。脱发主要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