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礼之源流单元一礼之经典礼之承续第一模块单元三单元二第一节礼之含义第一单元第一节一、礼字释义“礼”字的演变汉字作为世界上古老的表意文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第一节一、礼字释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禮”第一节二、礼义溯源 第一,礼是社会共同尊奉的法则,是赋予道德内涵的国家典章制度,是国家的强盛之道,也是立国的根本。 第二,礼使人有别于禽兽,是进入文明时代的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 第三,懂礼是文明的标志,在奠定物质基础后,人们追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衣冠整洁,进退揖让,言语文雅,体现出文明的素养。 第四,礼是个人修身进德的阶梯。行为合于礼,成为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
2、表现形式。第二节礼之发展第一单元第二节一、周公制礼 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将“以德配天”的人文思想融入典章制度,为统治者和贵族阶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历史上称之为“周公制礼作乐”。第一节一、周公制礼 尊 铭文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两字作为词组最早的出处,历史意义重大。第一节二、孔子修礼 孔子收集、整理、删定诗书礼乐,经过整理和发挥,形成了一个包括政治制度、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庞大礼仪体系。礼仪不仅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的要求,也成为全社会成员的道德与行为目标,成为中华礼仪文明的核心。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通过“礼”
3、达到“小康”的境界。在孔子看来,大道得以施行,需要天下为公,需要人们的公共意识和公德意识。中华道德是礼乐文明的实质性内容,孔子“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正隐含了礼乐文明对于道德人心的规范意义。 孔 子二第二模块单元一服饰单元二容貌单元四雅行单元三坐立第一节衣冠与文明第一单元第一节一、衣冠上国,文明悠久冠服:头衣、上衣、下裳、足衣。服饰成为区别尊卑等级的重要标尺冠服制度头衣:首服、元服,今统称帽子。上衣:交领、右衽传统服饰的主要特点。下裳:即裙,下衣。足衣:袜子和鞋子。第一节二、衣冠文化,博大精深“冠,至尊也。”“冠者,礼之始也。” 男子“冠礼” 女子“笄礼”加冠之礼笄第一节二、衣冠文化,博大精深
4、 深衣五法 : 遵循“规、矩、绳、权、衡”五法度 深衣袖口宽大,袖底似圆规,象征天道圆融; 领口直角相交,方如尺矩,象征地道方正; 圆袖方领,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背后一条中缝垂直贯通上下,以示做人要正直; 腰系大带,象征权衡; 衣服下摆平衡齐整,以示处事要公平,心志安定。 第二节穿戴之要则第一单元第二节一、衣冠贵整,以见德行 “君子之德,见于仪表” 一、衣冠穿戴要端正 二、衣服冠履要严紧 三、衣冠穿戴要齐整第二节二、衣冠贵洁,以表诚敬 一、沐浴更衣净为先 二、衣裳贵洁不贵华第二节三、衣冠贵礼,以示秩序 一、穿戴合于身份l 质地显地位l 长短显尊卑 l 颜色合身份l 纹样明官阶l 男女须有别
5、历朝帝王服饰颜色 二、穿戴合于场合第三节传承与创新第一单元第三节一、服饰文明,世代传承黄帝时期,服饰文明开始形成;夏商时期,冠服制度初步确立;周代时期,逐步完善;春秋战国时期,深衣制出现,服饰的文化内涵与礼仪思想更加丰富;至秦汉,冠服制度完全确立。第三节一、服饰文明,世代传承古代冠服制度的三次重大变革:战国时期深衣和胡服的岀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服饰相互影响、吸收融合;唐朝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第三节二、服饰礼仪,创新融合开放、包容、创新中山装旗袍第二单元第一节容貌与情感第一节一、容貌与情感 容礼是一个人仪容方面的礼仪。容即容貌,指人的表情。容礼,指施礼者在行礼时呈现的体态、容貌,主要包括
6、视、听、言、动、声、色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人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 “毋不敬,俨若思。”容礼的根本,在于诚敬。通过人的表情、神色来表达内心的诚敬。 心存敬意,为内在的礼义,表情庄恭,为外在的礼容。体现内心的诚敬,是容礼的第一要义。 宋濂潜心求教第一节一、容貌与情感 君子重貌,貌重则有威。恭敬的容礼,能展示君子的修养与德行,也能助力个人成功,获得他人的敬重。 内心的诚敬以合乎礼仪规范的神情仪态来表现。 以容礼表达诚敬之意,还要注意行为举止的表现。第一节一、容貌与情感 在礼仪场合,容貌要与内心一致,要保持容态与场景相一致,表情与活动主题相吻合。 无论婚嫁、丧祭,还是射飨、觐聘,行礼者的体态、容色以及
7、声音、气息,都必须与情感相应。 庄重恭敬优雅的容态是君子之礼仪,不仅体现人的内心情感与内在修养,还应反映其仁爱之心与厚德孝行。 孝道中最难把握的就是谦和的态度。孝应该是发于心而形于外的,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在神情容态中顺从父母。第二单元第二节容态与修为第二节 容礼是有教养人的必备素质。一个人保持仪态的谨慎、庄重和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加强修养,不断自律,才能处处有礼,合乎规范。第二节 神态反映一个人内心世界和内在品格,良好的容态成为衡量一个人修养与气质的重要标尺。 良好的修养与品行反映在容态上即为端庄恭敬,温文尔雅,是一个人通过长期修养而形成的。 保持良好的容
8、态,要心存仁爱。发自本心去关爱他人,行仁德之事,会在外表形象上表现为容态虔敬有礼,气质儒雅谦恭。 保持良好的容态,要心思澄明、胸襟豁达。只有心地宽广,精神境界高尚,才能表露出淡雅从容、不卑不亢的神情仪态。 第二节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拥有端庄优雅的容态举止,展示自己的内涵,体现自律与尊重他人的素养,还需要在性格、志趣等方面加以修炼,以逐渐达到内外兼修的君子境界。 性格由一个人长期的行为习惯塑造而成,会影响到自身的谈吐举止。保持沉稳而不世故,热情却不轻浮,大气且不傲慢,做到举止稳重,行为得体,是个人良好素养的直观体现。 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需要注重性格修养与锤炼,温良谦恭,忌怒忌狂,进退适宜。
9、读书是修炼自我性格,培养高尚情操,形成非凡气质的最佳途径。 曾国藩第二单元第三节容礼与德行第三节君子之风体貌闲雅温润举止得体合宜待人谦和恭谨处事沉稳明理“九容”是君子容态礼仪的最高标准第三节君子九容,贵在德行 礼记玉藻中把君子的容态概括为“九容”,即“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容态之舒缓凝重,恭敬优雅,以“九容”之礼,培养自身的高尚德行。 “九容”从举止仪态、仪容表情、声音气息等方面,规范君子仪态,展示容礼之美,本质上展现的是儒家倡导的内在德行,是衡量君子容礼的最高标准,也是君子的修身之本。 第三节君子九思,修身致远 九思,是君子在容礼基础上的深
10、层追求,也是内修德行的更高目标。 论语有云:“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以“九思”提出一个人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 九思,是君子以仪正形、以礼修身的重要守则,保持温良恭谨,坚持慎思笃行,内省自律,严以修身,最终实现君子明德至善的人生目标。第一节坐立端正第三单元第一节一、坐必端方古代基本坐姿:经坐、恭坐、肃坐、卑坐四种。“正”与“中”相统一,是君子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体现现代坐姿第一节二、立必正方古代立容:经立、恭立、肃立、卑立四种。现代站姿第一节练习站姿练习。1.对镜练习法:2.靠墙练习法:3.顶书练习法:坐姿练习。1.对镜练习法
11、:2.顶书练习法:第二节坐立有仪第三单元第二节一、坐有坐相 “坐如尸”礼记玉藻 “坐毋箕”礼记曲礼上安坐第二节二、立有立容 “立如齐(zhi)”礼记曲礼上 恭敬有礼,“站有站相” 现代礼仪站姿第二节练习站姿练习。1.女士握手式站姿(V字脚位):2.女士握手式站姿(丁字脚位):3.男士握手式站姿(开立脚位):坐姿练习。1.入座、离座练习:2.女士落座训练:3.男士落座训练:第三节坐立有序第三单元第三节一、坐席有序 席古代最常用的坐具 席正而坐 “坐不中席”出自礼记曲礼上第三节一、坐席有序 “侍坐” “长者坐,命乃坐”出自弟子规 “敬无余席” 不留“虚坐”第三节二、侍立有礼 “侍立”尊者坐,卑者立
12、“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乡饮酒义 “侍立”:谦恭; 恭候调遣、随时奔走效力第四单元第一节行走与步趋第一节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有规范。行走时,姿态从容端正、步履恭谨庄重,体现出行走与步趋的优雅仪态与礼仪规范。 步履从容是行走仪态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古代,行走可分为行、步、趋、走。 古代的走古代的奔第一节 传统礼仪要求行走时要保持步态平稳、步幅适中、步速均匀,从容舒缓的步态是一个人内心修养和内在德性的直观反映。 行止仪态还应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而加以选择,无论哪种仪态,都要保持适宜得体,合乎礼仪。 在传统行止仪态中,最能体现“自卑而尊人”礼仪原则的
13、是“趋”,是对尊长、宾客表示敬意的一种走相,表示在人前谨慎不敢怠慢而又尊敬对方。第一节 传统礼仪行走时,在保持行止从容的基础上,还应当行容有节,谦逊有礼,行就正道,既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又体现个人行动的光明磊落。 行走规矩要求: 不能踩门槛; 不能走在道路的正中央; 不走小路要走大路。行不履阈行不中道行不由径第四单元第二节执手与揖拜第二节 中华文明礼仪素以“雅”著称。相见有礼,是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敬意的最常用礼仪形式。 执手之礼 握手礼是目前国际通行的相见礼节。在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握手的礼节,但是,有一种与之相近的礼节,古人称之为“奉手”,即双手握住对方的一只手。 古人还有一种类似握手
14、的动作叫“执手”。在先秦两汉时期,执手不是一种正式的礼仪,而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的动作,在生活礼节中并不多见。 东晋时期,执手礼成为北方丧礼中不可缺少的礼节。到了辽代,执手礼是军中一种常用的礼节。第二节揖拜有礼 古人交往时,要先行见面礼。见面礼主要分为揖礼和拜礼。 揖礼,即作揖,民间也称拱手礼。一般是平辈之间的礼节,有时也可用于不同辈分或不同身份的人之间,它比拜礼轻,常用于宾主相见之时互行揖礼。 在具体行礼中,根据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揖礼分为“对揖”和“遍揖”。 作为传统见面礼仪,揖礼最能体现中国的人文精神。行揖礼,既能保持彼此距离避免肢体接触,又能表达相互敬意,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
15、文雅、卫生、安全。第二节古代见面礼中,除揖礼外,还有另一种为拜礼,主要是指跪拜礼。 跪拜为最严肃最隆重的礼节,是作为臣服、崇拜或高度恭敬的表示,通常在庄重的场合施行。传统的跪拜依据恭敬程度不同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拜,其中最隆重的是“稽首”。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再席地而坐,行跪拜礼相对不便,跪拜礼不再像古代那样成为常用礼节。但是,一些特殊场合至今依然沿用跪拜礼,如:拜年、祭祖、婚丧礼仪等,以示内心恭敬或铭记祖先恩德。跪 拜第四单元第三节鞠躬与式礼第三节 通过雅正的肢体动作以表达敬意,是社会交往中沟通彼此情感的重要形式。在中国传统礼节中,表达敬意的肢体语
16、言还有鞠躬与式礼。 鞠躬,即弯腰行礼,是向他人表示敬意的一种郑重的礼节。原本不是一种致敬之礼节。在春秋时期,鞠躬是指走路时的仪姿,以身体前屈的方式表示自谦和敬意的一种肢体语言。 民国时期,鞠躬开始成为正式礼节。民国政府颁布的国民礼仪,用鞠躬代替磕头。晚辈见到长辈,或者下级见到上级,都要行鞠躬礼表达敬意,有时也用于表示对他人的感谢或歉意。第三节 作为中国传统的礼节,鞠躬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与恭敬,既体现个人的文明教养,也起到良好的沟通交流作用。 鞠躬礼展示了中华民族典雅、谦恭的气质,至今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礼节之一,并在服务行业中经常被用来表达对宾客的致意或问候等。在日本、韩国等一
17、些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鞠躬是社交中最基本的礼节。第三节 式礼,是古人乘坐马车时对他人施行的礼仪。 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轼敬礼就是扶着车前的横木向他人致意。按照礼制,当乘车者驾车时,遇到尊者、长者、贤者,因不便下车行礼,就用手扶着轼,俯身向前,低头致意,以表达敬意,这个礼节称作“式”。 式礼作为古代的乘车礼节,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古人规定,乘车之人若遇到其它乘车者施礼,则要以更高的礼数还敬。君子乘车时,遇到老年人要手扶车轼,俯首致敬,通过行式礼体现尊老敬老之美好德行;当乘车进入自家的里巷时,也应向邻里乡亲抚轼致敬,以展示谦恭礼敬之修养素质。轼三方位单元一宴饮访客第三模块
18、单元三单元二第一节宫室之格局第一单元第一节一、门内门外,界限分明宫室的门有两道,都与围墙相连,外面的称为大门,中间的称为内门,门是内与外的界限,也是主与客的界限。第一节一、门内门外,界限分明第一节二、庭左庭右,分庭抗礼门内为“庭”(也作“廷”),即院子。庭的左右各有一条对着堂前台阶的路,称为“涂”。客人进门后要走左边的路,即西面的涂,主人走右边的路,即东边的涂。庭内有一个称为“碑”的石柱,宾主在上堂的过程中,还要站在西边和东边的两条路(涂)上,在对着碑的地方彼此行礼这就是“分庭抗礼”。第一节三、堂上堂下,君臣有别“堂”是平时举行活动、待客的地方,古代帝王在明堂之上坐北朝南,故有“南面称尊”之说
19、;大臣就面向北对着皇帝,因此,有“北面而事之”之说。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在堂上接受诸侯在堂下(即庭中)行礼。第一节四、左阶右阶,主客分明堂朝南的一面是正面,左右各有一个台阶,东面的台阶称为东阶,或者阼阶,由于是主人专用的,所以又称为“主阶”;西面的台阶称为西阶,由于是宾客专用的,所以又称为 “宾阶”。第一节五、室内室外,深入堂奥“堂”后是“室”,是主人居住的地方,要进室,先“登堂”,再“入室”,室西南的角落叫“奥”,从外面走进室内,这是最深的地方,是设卧席之处,也是房屋中最尊之处,所以尊者居之。第二节主客之方位第一单元第二节一、迎来送往,分清主客界限宫室的外围是门、墙,家里来客,主人迎客送客的界
20、限在 “门”。第二节二、互尊互让,主人尽东道之义主人请客先入,客人要推辞两次,主人这才引导客人入室。第二节三、分清尊卑,宾主依礼就位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面东,主人面西;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面东,幼者面西。第三节席次与尊卑第一单元第三节一、在朝序爵,在野序齿坐席的位次安排总的原则是“在朝序爵,在野序齿”,即在官方宴席中要看职位,爵位高、职位高者,坐主位;“在野序齿”即在民间吃饭,就要看辈分和年龄,辈分最高、年龄最长者,坐最尊的位置。红楼梦中秋宴饮位次图第三节二、以客为尊,因时而异(一)以客为尊中国人好客,在席次的安排上也以客为尊,在职位、年龄相同或相近的情
21、况下,请客人坐在较尊的位次上。第三节二、以客为尊,因时而异(二)因时而异中华文明灿烂悠久,中国传统文化中基于不同的认知理念和适用范围,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场合,存在尚左和尚右两种情况。第三节三、多桌宴请,主桌居前居中 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对于左尊还是右尊,各朝各代不统一。今天的宴会礼仪中,通常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在安排多桌位次时,还要注意以下原则:(一)临台为上:宴会厅内若有专用的讲台时,应该以靠讲台的餐桌为主桌,如果没有专用讲台,有时候以背邻主要画幅的那张餐桌为主桌。(二)各桌同向:如果是
22、宴会场所,各桌子上的主宾位都要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三)以远为上:当桌子纵向排列时,以距离宴会厅正门的远近为准,距门越远,位次越高。第一节饮食之德行第二单元第一节一、饮食之礼,重在谦恭(一)遵规入座在进食时所坐位置要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坐席,给主人的清扫增添麻烦。(二)恭敬取食对一同参加宴会的客人、热情待客的主人都要表现出尊敬与谦恭的态度;同时,对主人精心准备的食物也要心怀感激,恭敬取食。第一节一、饮食之礼,重在谦恭(三)谦让共食同别人一起进食,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四)依礼饮酒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
23、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不能先饮尽。第一节二、宾主之间,互相尊重(一)主宾互敬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起身,说自己不敢当此席位,主人也要起身对客人说“敬请安坐”等寒暄语,等主客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入席落座。宴饮过程中要注意尊重照顾主人的感情,不要表现出对主人所提供的饮食的不满或低看主人食物的言行。第一节二、宾主之间,互相尊重(二)主客互让中国人宴请宾客,主人喜欢给客人布菜,表达热情招待的心意,同时,主人会说:“请多吃一点!”“请慢用!”另外,主人还会谦虚地表达自己招待不周、饭菜可能不合客人的口味等意思。此时,客人应该起第二节餐饮之序态第
24、二单元第二节一、长幼有序(一)长者尊坐日常家庭用餐时,如果有老人,尊位一般由老人就座,体现出尊长敬老的传统。正式的宴饮场合中,长幼、主次和席次的安排有严格的规定,在长者到来时,要站起身迎接长者,将长者引到相应的尊位上,并且恭敬地侍奉长者入座。第二节一、长幼有序(二)长者尊食长者尊食指的是在食物提供上,年龄越长,受到的照顾也就越多,为其准备的菜品也更丰盛。儒家倡导仁爱,要求人们孝敬父母,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天下人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来爱,体现在餐饮中就是长者尊食。第二节一、长幼有序(三)长者先食长者先食是指在餐桌上,要礼敬长者,即作为晚辈要遵循长者为尊、为先的原则,吃饭时要让长者先食,然后
25、晚辈才能动筷子,晚辈不能抢在长辈之前先吃。第二节一、长幼有序(四)长者先行酒席散后,要等候长者先离开,晚辈才能有秩序地退场。如果晚辈有事要提前离席,应该告知同席的长辈,得到长辈的许可后,方可提前离席。 第二节二、菜品有序(一)上菜有先后(二)摆放有讲究第二节三、饮食有态(一)进食无声(二)用餐洁净(三)就餐文雅第三节餐饮之时度第二单元第三节一、饮食以时古人要求饮食以时,首先,要求一日三餐饮食要按时而食,要有规律,倘若长期不按时饮食,则身体必然受损。其次,古人在饮食方面还非常注重时节,提倡符合养生之道的“四季饮食”,一年四季,适时(令)而食,顺应果蔬生长的规律,季节不同,饮食也就不同。第三节二、
26、营养以均餐饮礼仪要求吃饭不挑食,尤其忌讳挑肥拣瘦的做法,在餐桌上只挑选自己爱吃的东西是没有教养的行为。不挑食是礼仪要求,也是身体健康的需要。第三节三、 饮食有度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从而成就自己的高尚主体人格。他说“食无求饱”,不仅指现实饮食中的不求饱足,而且上升到“礼”的高度来认识吃饭这件事,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第三节四、饮食以洁饮食注意卫生也是饮食的礼仪要求。孔子曾提出“十不食”的饮食要求。“食饐y而餲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语出论语乡党,意思是:食物腐烂变味了,
27、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 第一节预约与进门第三单元第一节一、通谒请见,守时拜访(一)访客通谒古人去拜访别人时会送上“谒y”,“谒”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尊长通名时用的名片,通常用于比较庄重、正式的场合,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常依“谒”交友。第一节一、通谒请见,守时拜访(二)守时拜访作为访客,守时拜访是基本礼仪。中国人自古以诚信为本,守时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与人相约之后,一定要守时赴约。第一节一、通谒请见,守时拜访(三)未约不访未经预约贸然拜访是不礼貌的行为,不速之客往往不受欢迎。第一节二、携礼进门,和谐交流 (一) 依礼进门(二)携礼拜访(三)主人迎客(
28、四)主客行礼第二节入座与交流第三单元第二节一、入座有“方”(一)位置有定客人在哪里就坐,要听主人的安排,不能想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还要注意,不能坐在主人固定使用的座位上,也不能坐在客厅正中的位置上。第二节一、入座有“方”(二)落座有序主人请客人就座,客人不能毫无顾忌地马上坐下,而应该请辞,请主人先坐下,然后自己再坐下。如果在场还有其他人,要按照“长者先,卑者后”的原则,谁的辈分高,谁先落座。从主人的角度来讲,主人尊敬客人,要请客人先坐下,自己才落座。第二节一、入座有“方”(三)间隔有度客人应该在靠近主人的座位落座,这是与之亲近、希望接受指教的表现。反之,如果在远离主人的地方坐下,就有疏远主人和
29、怠惰不敬之嫌。第二节一、入座有“方”(四)姿态安妥宾主对坐,要注意坐姿。礼记说“坐必安”,强调坐姿要“安”,就是身体要安稳,不要左右晃动,或者架二郎腿。交谈中目光要与对方交流,不可左顾右盼。第二节二、答谢有态(一)谢茶有态(二)致谢有仪第二节三、交流合“礼”客人与主人交谈,一定要把握交谈的尺度,什么话当说,什么话不当说要心中有数;另外,交谈过程中还要注意仪态礼仪。(一)内容合“宜”(二)对象为“主”(三)时空有“限”第三节辞别与回访第三单元第三节一、辞行选时机初次拜访、礼节性拜访不能停留时间太短,那样会显得缺少拜访的诚意,停留的时间一般以不超过半个小时为宜。(一)辞行的时机如果是比较熟悉的双方
30、,可以有较长时间的交流,但客人也要注意观察主人的动态,如果在与主人谈话过程中,发现主人心不在焉、蹙眉皱额、不时看表或者面露疲惫之色,来访者应及时告辞。第三节一、辞行选时机(二)告辞的方式辞行时应向主人及在场的其他人一一握手或点头致意;如果来访的客人很多,自己有事提前离开,就应低声向主人告辞并表示歉意,以免惊动其他客人;如有新客到来,要等新客坐稳,方能告辞。第三节二、回访重仪式古人讲究礼尚往来,按照礼仪的规定,客人来访后,主人也应前往复见客人,俗称“回拜”,亦称“回访”。“来而不往非礼也”被视为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信条;若有来而无往,则为失礼。主人带着客人上次带的“贽”进行回访,礼节大致上与之前
31、一样。第三节二、回访重仪式(一)回访的时间先秦时期回拜以异日为敬,后世则渐渐演变为以同日为肃(恭敬),到了近代虽然仍重视回拜礼俗,但可根据情况与对方商定双方都合适的回拜日期。第三节二、回访重仪式(二)回访的礼物做客时要带礼物,同样道理,主人回访也要带着礼物。回赠礼物的最佳时机应是客人提出告辞的时候,双手递上礼物,并做简短说明或介绍。四孝亲单元一尊老第四模块单元四单元二单元三友邻处世第一节家风与家训第一单元 第一节一、优良家风,源远流长孔子教子的方法被后人称做“诗礼传家”,知书达礼也成为历代培养教育子女的准则。第一节一、优良家风,源远流长家庭礼仪的基础是“五伦”、“三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
32、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儒家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归纳为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五种伦常关系,简称“五伦”,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夫妇、父子、兄弟这三种家庭中的核心关系被称为“三亲”。第一节二、家训家规,代代相传 最早的家训:周公对儿子伯禽的训诫,孔子对儿子的庭训等 。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 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 两宋时期,司马光的书仪和家范。 近代,曾国藩的家训箴言。第二节孝亲之美德第一单元 第二节一、孝为人伦之基 以伦理为特征的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伦之序,家庭伦理在社会关系中占据着中心位置,维系家庭的美德首先是孝。第二节二、孝是修身之本
33、 孝是仁的重要内容,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之一,儒家将其视为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为人的基本准则。第二节三、孝是治国之道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第三节行孝之要则第一单元 第三节一、存身、养亲是行孝的基础1.存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珍爱自身生命健康是感恩、孝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的前提。2.养亲(1)日常起居:“凡为人子者,冬温而夏凊(qng),昏定而晨省。” 作为子女应首先关心父母的起居和健康,使父母常得安乐。(2)侍疾:“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所谓侍疾,意即侍候、陪伴和护理生病的父母。疾病之养
34、,贵在能尽心尽力,随时听从父母的召唤。第三节一、存身、养亲是行孝的基础扇枕温衾 24孝故事之一,讲述东汉黄香孝亲的故事。第三节二、感恩、敬爱是行孝的内涵孝源于“仁”,行孝的核心是敬,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恭敬之心。北宋名家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故事就是敬亲的范例。第三节二、感恩、敬爱是行孝的内涵敬亲还表现在要顺从父母长辈的意志,但是孝“顺”并非盲目的愚孝。当父母有过错时,做子女的应委婉谏诤。孔子主张父母有错时,“事父母几谏”,即委婉地劝谏。弟子规中有“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子女对父母的过失不谏,甚至盲目顺从,也是不孝。 曾参耘瓜第三节三、事死和扬名是孝行的升华传统孝道认为,孝行的更高境界
35、是“事死”和“扬名”。1.事死 “事死”之礼包括葬礼和祭礼。“生事爱敬,死事哀戚”,是为人子女者应有的孝行,表达的是子孙对逝去长辈的敬重和思念。2.扬名“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传统孝道认为孝的最高境界是为父母增光,不辱没父母的名声。第一节序爵与序齿第二单元 第一节一、在朝序爵“在朝序爵”就是在公务场合按照爵位的高低建立秩序。如果爵位相同,再根据“朝廷同爵则尚齿”的原则为序。廉颇凭借自己的资历和战功与蔺相如争上朝时的“序爵”,但最终认识到蔺相如的爵位与德行是相符的,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第一节二、在野序齿在野序齿,指在民间或者非正式场合,按照辈分、年龄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不
36、同辈分之间,辈分高者为尊,低者为卑;同一辈的,年齿(年龄)大者为尊,小者为卑。傅抱石九老图第一节二、在野序齿“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序爵和序齿”这条贯穿于中国人交往礼仪中的基本原则,始终强调“爵、齿、德”三者并重。现代礼仪中,序爵和序齿依然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乘车礼仪、座次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中,处处皆有体现。第二节奉老以敬养第二单元 第二节一、尊老是基本国策 历代统治者自觉将尊老思想与治国理政联系起来,通过倡导孝亲尊老,施教化、明人伦、正风俗,实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想。第二节二、敬老是基本原则 1. 对老人要用
37、敬称,不能直呼其名。“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雅言中,对高寿老者有丰富的别称。2.同长者说话,声音、语气要恰当。“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3.与年长者相处,在行为上表达不同的恭敬之意。授几杖是对老年人的特殊礼遇。古代老人居则凭几,行则携杖。鸠杖第二节三、养老是基本保障 孝敬和赡养老人是“敬德保民”的重要内容,通过物质赏赐、减免服役、建立养老机构等措施对老人进行各方面的优待,以保证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家庭养老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历史上还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南北朝时期创办“孤独园”,唐朝设有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坊”,宋代的“福田院”“养济院”以及现代的“收容所”
38、“养老院”。第三节兄友及弟恭第二单元 第三节一、手足相亲,笃爱谦让“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兄弟和睦是孝道的延续。1.和睦相处 苏氏兄弟情深 左为苏轼 右为苏辙第三节一、手足相亲,笃爱谦让“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兄弟和睦是孝道的延续。2.谦让包容王泰让枣孔融让梨第三节二、长幼有序,兄慈弟敬甲骨文“悌”表示缠绕的绳索一圈圈次第展开,寓意兄弟之间有次序的先后,弟弟应以兄长为尊。 1.为兄之道慈而友“兄友”强调的是兄长的引领作用,这既包含着长兄拥有被尊敬的权力,同样也有爱护、养育弟弟的义务。 当面临困境,甚至劫难时,做兄长的要挺身而出,护持弟妹。 赵孝争死第三节二、长幼有序,兄慈弟敬甲骨文“悌
39、”表示缠绕的绳索一圈圈次第展开,寓意兄弟之间有次序的先后,弟弟应以兄长为尊。 2.人弟之德恭而顺人弟之德可以概括为“恭而顺”。“悌于长,宜先知”,强调的是年幼者对兄长的恭敬顺从。兄长年迈后,弟妹应照顾有加,以报答兄长幼时的看顾。 李绩焚须第一节邻里之和睦第三单元 第一节一、择邻而处,敬爱有加邻里相处的礼仪:1.称谓沿用家族血缘关系,以增强邻里之间的亲近感。2.邻里交往遵守长幼尊卑的礼仪和礼节。“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第一节二、修己立人,德业相劝1.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先反省自身,并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邻里之间需德业相劝。凡注
40、重家风的家族,在家训中都有邻里相处的教育内容。“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第一节二、修己立人,德业相劝在中国古代社会,还用乡规民约把邻里的互助互济用契约的形式规范下来,共同遵守。吕氏乡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第二节礼让与谦和第三单元 第二节一、严己宽人,互谅互让 邻里之间在涉及财产、隐私、权益等问题时,难免会发生纷争。古人处理的大智慧首先就是严己宽人、互谅互让:对他人理解、仁爱、宽容和尊重,对自己严格要求、自我约束和克制。 六尺巷第二节二、过失相规,友善谦和 对于邻里间有违反礼义的行为,不但不能让,还应在不违背礼的前提下,坚决规劝。于令仪济盗成
41、良第二节二、过失相规,友善谦和 规劝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让对方感到难堪,注意不在背后恶意议论犯错的邻居,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因规劝而使邻里之间结怨。 梁人窃灌梁人以“阴让”这一委婉的方式规劝,表达的是一份友善之心。第三节守望与相助第三单元 第三节一、以邻为亲,出入相友邻里之间友善相处,在生活上彼此照应,有困难相互扶持,是我们维系了千年的邻里文化的根基。 但是邻里相互救济也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孔子“周急不济富”的重要思想。 第三节一、以邻为亲,出入相友以邻为亲,还体现在对邻里的牵挂、关照和提携上。直到今天,各地的同乡会仍然在传递着出入相友的文化理念。橘井泉香 同乡会馆第三节二、恤贫救难,守望
42、相助 “救灾恤邻,道也。”古代邻里社群和谐相处的另一原则是恤贫救难。社仓、义庄,造桥修路、筑堤防洪、设义学等几乎无不涉及。 朱子社仓 范氏义庄第一节尊师以诚敬第四单元 第一节一、尊师重道,拜师以礼汉明帝尊师“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第一节一、尊师重道,拜师以礼自古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只是职业关系,更是一种伦理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按照父丧之礼为其守丧三年,子贡则守墓六年。古代有两大祭祀先师的典礼,即释奠礼和释菜礼。 子贡尊师守孝第一节二、端身正仪,敬师以诚 1.古代学子从入学开始,就要着青衿,行束脩礼。2.尊师重道的诚敬之心,还表
43、现在读书仪态和爱惜书籍上。(1)读书礼仪:双手捧书、二目平视、正襟危坐,在诵读时,做到仪态恭敬、姿态端正。(2)爱惜书籍体现了读书人的虔敬之心。第一节三、问学有礼,事师以敬学生在与老师日常相处中,要做到举止示敬,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对老师的恭敬。1.“先生问焉,终则对”;2.“请业则起,请益则起”;3.“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第一节三、问学有礼,事师以敬历代学子留下了很多尊师重道的故事,“曾子避席”“程门立雪”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传颂。曾子避席程门立雪第二节交友以德道第四单元 第二节一、见贤思齐,相交以诚 至圣先师孔子在谈到交友时
44、,总结出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交友原则。第二节一、见贤思齐,相交以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应善交益友,不交损友。闻鸡起舞孙膑与庞涓第二节二、志同道合 相处以德 “人各有志”,志向不同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所以,古人以“志同道合”作为择友的准则。管宁割席第二节二、志同道合 相处以德 诤友是人生中难得的益友,因其像一面镜子,敢于直言规劝,起到匡正过失的警诫作用。“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第三节交往之礼度第四单元 第三节一、礼贵适宜,交往有节交往之礼,贵在适宜。人与人交往,重在礼尚往来,其体现的核心是交往双方的互相尊重和平等。礼尚往来离不开礼物,但古人始终强调的是礼物的道
45、德隐喻,而不是礼物的贵重。 “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玉圭 玉璋 第三节一、礼贵适宜,交往有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成为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的比喻。礼物的价值重在送礼者的心意,而非礼物本身的价格。 千里送鹅毛 第三节二、过犹不及,相处有度儒家思想认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在待人接物时,要保持中正平和,把握好分寸,既不“过”,也避免“不及”。 第三节二、过犹不及,相处有度在日常交往礼仪中,古人也制定了许多交往有度的礼仪原则。1.如宴请前,源自古代君王三推三让之礼的“三请三辞”。 老北京婚娶迎嫁请客习俗也有“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d liu)”的说
46、法。三天之前通知是“请”人,提前两天算“叫”人,当天就是“提溜”人,是非常失礼的做法了。 2.古代因聚族而居,人口众多,还提出了男女交往有别的礼仪原则。 “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五称谓单元一雅言书信第一模块单元三单元二第一节姓氏与字号第一单元第一节一、姓氏渊源,宗族所系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语出说文解字女部。 原始的姓基于血缘,最初源于母系血统。 姓具有“别种族”“明世系”“别婚姻”的作用。第一节一、姓氏渊源,宗族所系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出自资治通鉴。 姓是
47、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氏为部落分支的名称,源于男性。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一,成为通常说的“姓氏”。第一节二、名字映衬,谦恭有别 中国传统称谓中“名”与“字”是两个概念。“名”是指每个人个体的标识,它也寄托了家庭、甚至家族的希望。 在我国古代,不管男孩女孩,一到成年就要举行特殊的成人仪式,在这隆重的仪式上,嘉宾要为刚成年的人取“字”。第一节二、名字映衬,谦恭有别 古人取字有章可循,名与字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映衬方式注解举例姓名字同义互训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张衡平子同类相及同类事物相互牵涉。孔鲤伯鱼相关相辅相互关联、协助,配合使用。苏轼子瞻反义相对以意义相
48、反之字配合使用。韩愈退之古书古典名和字取自古书、古典。赵云子龙离合名字将一个汉字拆分而成。舒庆春舍予追慕古人因仰慕古人而与之齐名。司马相如长卿第一节三、斋室雅号,彰扬志趣 号是一个人的别称,号初为自取,表现的是自己的志趣。后也有别人赠予的号,称尊号、雅号。帝王将相死后,朝廷会根据其一生的功过给予一个谥号。第二节籍贯与官职第一单元第二节一、称以籍贯,名耀故乡 中国人有着浓重的家园故土观念。在古代,人一旦功成名就,家乡也为之荣耀,遂以籍贯称呼其人。第二节 “郡望”语出丹铅总录郡姓,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划名,望是指名门望族,郡望最初的含义是指某一郡国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后延伸指一个家族的根源和发源地。
49、 在古代,讲究郡望缘于出身等级,每一地域都有社会地位和声望比较高的望族,而出身尊贵的士族都习惯署名郡望;每个家族都愿意把自己的先祖追溯到一位古代名人,以此来获得荣光。一、称以籍贯,名耀故乡第二节二、尊以官职,贵其身位 在古代社会,以官职称呼他人是一种常见的称谓方式。这种以官职尊称对方的方式沿用至今。 王羲之被称为王右军 杜甫被称为杜拾遗第三节家族与姻亲第一单元第三节一、父系传承,一脉宗亲 尔雅释亲中说“父之党为宗族。”意思是说父亲这一脉的亲属是宗亲。 中国人对同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谓有严格的规定,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即是所谓的祖宗十八代,它是指以“自己”为中心,上下各九代的宗族成员。第
50、三节一、父系传承,一脉宗亲 宗亲分为直系和旁系。第三节二、母系眷属,分以外亲 以母亲血缘衍生的亲属关系为母系亲属,又称外亲、女亲,母亲的亲属一般上溯至她的父母,旁及她的兄弟姐妹,下至她的兄弟姐妹之子,即外祖父母、舅、姨及舅、姨的子女;还包括与出嫁女儿相联系的亲属,如女婿、外孙子女和姑父及其子女等。第三节二、婚以为介 ,成以姻亲 在亲属关系中,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衍生的非血缘性亲属关系叫做姻亲。 姻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血亲的配偶,第二类是配偶的血亲,第三类是配偶的血亲的配偶。第四节老师与受业第一单元第四节一、称师以尊 在中国传统中,老师的地位极高,与天、地、君、亲并列,合称“五圣”。 古代
51、社会,学生对老师的称谓有许多,比如“师傅”“函丈”“夫子”“西席”“先生”“业师”“山长”等。在这些称谓中,对他人尊称自己老师时常用“函丈”“夫子”“西席”“业师”;而当面敬称老师时,则常用“师傅”“夫子”“先生”等。第四节二、唤生以诚 古代社会,老师对学生的称谓有许多,比如“弟子”“门生”“兄”“姓+生”等,在这些称谓中,对他人称自己学生时常用“弟子”“门生”;当面称学生时,则常用“姓+生”,而“兄”多用于书信中。第四节三、同门友善 古代社会,受教于同一师门的同学称“同门”“同窗”等,他们之间的称呼,通常比较雅气,比如称对方为“砚兄”“贤弟”等。 与血脉连同的兄弟相比,同门弟子,是精神上的兄
52、弟,他们情同手足,相互称呼时运用类似亲属的称呼,根据进入师门的先后,称“学长”“学弟”“学姐”“学妹”,或者“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用这样的称呼。第一节敬称与敬语第二单元第一节一、对人尊称,敬人彰显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尊人”理念体现在人际交谈中,首先是能够正确、得体、礼貌的称呼对方,即学会敬称。敬称又叫尊称,是表示恭敬、尊敬的称谓,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就有了非常丰富的敬称词汇,并且有了成熟的使用方法。“公”“子”“阁下”“大人”“令”“尊”“仁”“贤”第一节一、善用敬语,和洽他人 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时,可以用一些敬语辞令辞令用法举例贵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
53、姓、贵国高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高就、高见大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大作、大名华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华诞、华章芳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芳龄、芳名雅敬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雅教、雅正第一节一、善用敬语,和洽他人 当自己要做的一些事涉及到对方时,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可以用敬语辞令。辞令用法举例拜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拜识、拜访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奉送、奉上敬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敬贺、敬谢第一节一、善用敬语,和洽他人 为了达到“自卑而尊人”的目的,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时,则可以用“惠”“垂”“俯”等敬语辞令。辞令用法举例惠敬辞,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惠存、惠赠垂敬辞,称对方对自己
54、的行动垂念、垂青俯敬辞,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多用于文书中俯察、俯允第二节谦称与谦语第二单元第二节一、对己谦称 卑逊自现 人们在交谈中,常常用表示谦逊的词,以示谦逊的态度。比如“愚”“鄙”“敝”“卑”等,他们都是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但意义和用法不同。辞令用法举例贱谦辞,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贱内、贱姓小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小生、小女老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老朽、老脸拙谦辞,称自己相关的事物拙见、拙作薄谦辞,称自己相关的事物薄技、薄酒不谦辞,表示自我否定不才、不敏第二节一、对己谦称 卑逊自现 中国传统的谦称中,“家”和“舍”的用法,“家” 一般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
55、亲属;“舍”一般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第二节二、活用谦语,融洽人际 谦语是在人际交谈或书面表达中表示谦虚的雅言,这类词语非常丰富。 “才疏学浅”“一孔之见” “抛砖引玉”“班门弄斧” “恳请笑纳”“万望哂纳”“望尘莫及”“敢请”“劳烦”“谬赞”第三节雅称与讳称第二单元第三节一、语之所及,高雅以称 人际交往中,因交往对象和交往场合的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同。恰当、准确地使用雅称可以表达自己的虔敬之心。“久仰大名”“恭候多时”“拜望恩师”“登门拜谒”“尊姓大名”“府上哪里”“感恩栽培”“感荷师恩”“马齿徒增”“虚度光阴”询问对方拜访恩师文人相见年长自谦感念师恩第三节二、言有所讳, 诚敬于
56、心 中国人讲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为尊者讳”是对当代在位的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要避讳,称之为“国讳”或“公讳”。 “为贤者讳”也称“圣讳”,主要指避圣贤者之名。 “为亲者讳”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称“家讳”或“私讳”。第一节别称与格式第三单元第一节一、书信之别称 书信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魅力,传统书信的别称就有许多种。第一节一、书信之别称 在古代,“书”“信”二字有别,“书”指函札,即信件。“札”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信”指使人,即送信的使者。现在仍通用“信札”一词。 札第一节一、书信之别称 古代纸张发明以前,人们曾用削的狭长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用于写信时称
57、为“书简”;人们也曾用薄而小的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尺牍”“简牍”; 古人用绢帛作为书写材料,人们将白色的绢称为“素”,“尺素”也成为书信的别称。古人还仿制鲤鱼形信封,因而以“双鲤”代称书信。 书简 尺牍 尺素第一节一、书信之别称 有了纸张之后,古人就用纸写信,人们精心制造小而精美的纸张,因为信件承载着写信人的深情,所以古代书信不仅内容优雅,信纸本身也赏心悦目,以此传递品位和文化,他们把这样的纸张称为“笺”,写成的信称为“信笺”。在纸笺上印上花卉鸟兽、山水人物,甚至天文象纬和服饰彩章等,这样的纸笺称为“彩笺”。 彩笺第一节二、书信之格式 传统书信,通常包含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启禀语、日期几个部分。第一节二、书信之格式 现代书信一般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称谓语、问候语、正文、祝愿语、落款(署名、启禀语、日期)等五称谓单元一雅言书信第一模块单元三单元二第二节敬意与揖让第三单元第二节一、提称与思慕 中国人彼此交往中,习惯用敬称和敬语,提笔写信,称呼对方时也一样态度恭谦。人们常用的尊称方式很多。为更好的表达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市人力资源社保局劳动合同
- 天津市贯彻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实施细则
- 《场景演练案例集》课件
- 2025年淄博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2025年迪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内容有哪些
- 2025年赣州货运上岗证考试题库
- 2025年货运从业资格题库软件下载
- 矿山开采灰工施工合同
- 实习律师的领导力培养
- 企业合同印章管理规范
- 黄山景区旅游客源消费特征分析
- 生 物微生物的分布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2024年军队文职(教育学)考前通关知识点必练题库(含真题)
- LNG(天然气)供气站(气化站)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 2024-2030年中国核医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7.5 歌曲 《红河谷》课件(20张)
- 电商平台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学试题(艺术学)-艺考乐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T-CISA 370.3-2024 钢铁企业厂区内设备、管道及附属结构涂料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 第3部分:涂层性能及试验方法
- 电脑三维设计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