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远诗解析课件_第1页
思乡怀远诗解析课件_第2页
思乡怀远诗解析课件_第3页
思乡怀远诗解析课件_第4页
思乡怀远诗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届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二)乡关何处佳节思亲思乡怀远诗月是故乡明抒发思乡怀远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月亮已成为思乡、怀人的代名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日暮乡关何

2、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思乡、思友的古诗句:教学目标:1、感悟思乡怀远类诗歌情感2、探究思乡怀远类诗歌鉴赏方法 (2012 江苏)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参考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

3、怜的主人公形象。(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3 山东卷)山寺夜起 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

4、”的原因。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3 广东卷)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螟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

5、的下片分析。(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为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不能参加,增添愁情,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会想起苏堤“折柳”送别断肠景,更添思念之愁苦,因此不是苏堤也皱眉。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

6、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答: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

7、愁,比喻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2 山东)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8、5分)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9、“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答: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江苏) 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

10、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11、分)(06江苏)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形象地写出心情的压抑。这两句诗中,作者写自己企

12、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 江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答:这首诗以首联的微风二字贯穿全诗。如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则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是说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因此说这首诗是以微风贯穿全篇的。“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诗中哪一句

13、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为拂绿琴埃”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的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高考题例】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

14、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 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2004年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

15、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005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2005年全国卷2 )答(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2011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

16、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答: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

17、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归纳领悟】 一、思乡怀人诗词的情感分类:(1) 闺中怀人(2) 思亲念乡(3) 羁旅愁思(4) 边关思乡二、思乡怀人诗词中的意象(1)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2)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18、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

19、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4)鹧鸪羁旅乡愁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三、思乡怀人诗词的表达技巧 以景衬情(景)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

20、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元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1、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即事写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虚实结合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

22、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

23、切,充满感伤情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四、探究思乡怀远类诗歌鉴赏方法1、做到“三必看”(题目、作者、注释)2、明确题干设问的角度与方式;3、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词句;4、把握诗歌意象;5、辨明表达技巧;6、针对采分点列明答题要点。口诵、心悟、手写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更明亮,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月夜忆舍弟 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戍鼓”是指 的鼓声。从诗的内容 可以看出,本诗写于 时期。(2)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军队(或驻军)安史之乱【巩固训练】渡江汉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广州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写的 一首诗。问: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