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共性知识基本概念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 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感染过程三因素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 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 于如下几方面。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
2、体的病原体要 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 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 变态反应属于后者。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 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 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
3、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 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染病和某些自然疫 源性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地区和季节性。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行为、社会卫生保健 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等各方而。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可致机 体抗病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的机会。(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人出生后的一生中,发生无数次感染,每一次病原体侵入机体,都会引起 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在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可以出现五种不同程度的表 现。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 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4、胃酸的杀菌作、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 溶菌作用等,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 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仅引起机体的特异 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及生 化改变。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 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 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 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 已消失,病理损伤得到恢复而病原
5、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 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潜伏性感染: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 病原体也不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体的某些部位,机体的 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而不发病,但又不足以将其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可引起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而且通过 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因而引起病理改变,并具 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 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有传染性:是此类疾病
6、的最主要特征。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 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 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地区性、 季节性、周期性、外来性、地方性。免疫性:感染后(包括隐性或显性感染)可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产生特异 性免疫,属于自动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 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次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种感染现象。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 感染。重复感染: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次侵袭而感染。以血 吸虫病、丝虫病、
7、疟疾最为常见。复发: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 原症状再度出现。以伤寒最为常见。再燃: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 常见于伤寒。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病程发展呈阶段性:按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分为四期: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问,称潜伏期。 不问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各异,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乃至数年;同一种传染病, 各病人的潜伏期长短也可不同。通常细菌潜伏期短于蠕虫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潜 伏期短,短至数小时;狂犬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潜伏期可达数年。推算 潜伏期对传染病的诊断与检疫有重要意义。前驱期:是潜伏期
8、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短暂时间,一般1至2天,可呈现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发病期(症状明显期、极期):是各传染病之特有症状和体征随病程进展 陆续出现的时期。症状由轻到重,由少到多,逐渐或迅速达到高峰。恢复期:是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 陆续消失的时期。其终局多数为痊愈,少数疾病可留有后遗症。以上患病阶段最终结局:临床痊愈;后遗症: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下肢残疾;复发:如疟疾、伤寒、痢疾;4)再燃:如伤寒等疾病;5)转为慢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常见的临床表现:(1)发热;发热为传染病之共同表现,然而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
9、又不尽 相同。(2)皮疹:不同传染病有不同的疹型,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 玫瑰疹、瘀点、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各种传染病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 出疹顺序、皮疹的数目等不完全相同。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有猩红热、麻疹、水痘、 天花、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3)全身表现: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循环乃至扩散全身,可出现四种形式 的中毒症状。1)毒血症: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 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2)菌血症: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 不出现明显中毒症状。3)败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入血液
10、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 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4)脓毒败血症: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 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 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 会发生,不可能造成流行。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 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
11、消化道、接触、昆虫媒介、 性途径和血液途径等。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七)传染病的诊断对传染病必须在早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诊断是及时隔离和采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从而防止其扩散。临床资料: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的体格检查,加以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情况、接触史、 预防接种生;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便常规。病原体检查: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免疫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用已知抗原检查未知抗体,也可用已知抗体 检查未知抗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查病原体的核酸。
12、传染病的治疗原则一般及支持疗法:指不是针对病原而是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的治疗。隔离:根据传染病传染性的强弱、传播途径的不同和传染期的长短收住 相应隔离病室。隔离分为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及昆虫 隔离等。隔离的同时要作好消毒工作护理:病室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新鲜,使病人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 良好的基础与临床护理是治疗的基础,加强体克、出血、昏迷、抽风、窒息、呼 吸衰竭、循环障碍等专项特殊护理,对降低病死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 要意义。饮食:保证一定热量的供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 等,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对进食困难的病人需喂食、鼻饲或静脉补给必要的营养
13、素。病原或特效疗法:使用化学制剂、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血清等进行 相应治疗,更快地控制病情及彻底治愈病人。对症治疗:降温:对高热病人可用头部放置冰袋、酒精擦浴、温水灌肠等物理疗法, 亦可针刺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位,超高热病人可用亚冬眠疗法,必要时使用肾 上腺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高热、呕吐、腹泻、大汗、多尿等所致失 水、失盐、酸中毒等,通过口服及静脉输注液体及时补充纠正。镇静、止惊:因高热、脑缺氧、脑水肿、脑疝等发生的惊厥或抽风,应 立即采用降温、给予镇静药物或脱水剂等处理。心功能不全:应给予强心药、改善血循环、纠正与解除引起心功能不全 的诸因素。微循环障碍:补充血容量、纠正酸
14、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呼吸衰竭: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呼吸兴奋药、 人工呼吸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治疗。传染病的预防原则针对三环节管理传染源:我国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和乙类,强调必须报告、转 诊和随访。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霍乱、鼠疫(强制管理);乙类传染病:麻疹等(严格管理,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 按甲类传染病处理);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监测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及特异性被动免疫。(十)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
15、(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 隔离。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鼠疫一、概述: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以鼠蚤为媒介传播,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我国 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多种啮齿类动物,人间鼠疫的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鼠疫患者最为重要。传播途径:经鼠蚤传播:通过“鼠一蚤一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接触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流行特征:(1)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鼠间感染长期持续存在,随时对人类构成威胁。(2)明显的季节性:多发夏秋季节。(3)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性: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为主,野外作
16、业 者是高危人群。三、临床表现:(一)腺鼠疫:最常见的类型,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 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二)肺鼠疫:起病急骤,寒颤高热,发展迅速,具有严重中毒症状。(三)败血症型鼠疫:此型最凶险,又称暴发型鼠疫。(四)其它少见类型:如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疫、肠鼠疫、扁桃 体鼠疫等。四、诊断:(一)流行病学史:起病前10日曾到过疫区或有接触可疑动物或患者史。(二)临床表现:有下列表现之一应高度怀疑鼠疫: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迅速衰竭。咳嗽、胸痛、血性痰、呼吸急促、紫绀,症状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急性淋巴结炎,发展迅速,因局部剧痛而采取强迫体位。(三
17、)实验室:是确定本病最重要的依据。从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痰中检出鼠疫杆 菌,或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五、治疗原则:链霉素是首选。【思考题】鼠疫的病原及传染源各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鼠疫临床上分哪几型?最常见的是哪型?其临床特点如何?最凶险的是哪型?鼠疫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确诊?【选择题】关于鼠疫下列概念正确的是:曾是甲类传染病,现已绝迹仍是甲类传染病,但可在24h之后报告甲类传染病之首,应立即报告是乙类传染病,但应按甲类处理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关系是: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无关人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鼠间鼠疫之后鼠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人间鼠疫之后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流行几乎同时发生关于
18、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概念正确的是是外来性传染病,我国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由于家鼠也能传染,故没有季节性人群大多易感,所以无性别年龄之分夏秋季多发,男性、野外作业者多见鼠疫杆菌的特点是: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鞭毛和芽孢,能运动革兰阴性杆菌,只产生内毒素抵抗力较强,既耐寒又耐热革兰阴性杆菌,既产生内毒素又产生外毒素关于腺鼠疫下列概念错误的是:腺鼠疫淋巴结可以挤压尽早排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答案】选择题:1.C2. B 3. D 4. D 5. A霍乱一、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之一。二、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带
19、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传播途径:(1)粪一口途径传播(2)生活接触传播(3)苍蝇传播(4)水(5)食物流行特征: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典型霍乱病程分为三期。(一)泻吐期(二)脱水期(三)反应恢复期:极少数病人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 为“暴发”或“干性霍乱”。临床根据脱水程度将霍乱分为轻、中、重型临床表现轻型中型重型脱水(体重)5%以下5-10%10%以上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 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
20、及肌肉痉挛(特 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 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二)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霍乱流行期间疫区内,凡有典型症状,虽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它原因可查者;在病原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的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 诊断轻型患者。六、治疗原则: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补液是治疗本 病最关键的环节。七、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6天,隔日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无细菌培养条件,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陪护者
21、与病人同时采便,二次阴性时与治愈病人同时出院。【思考题】霍乱的病原菌及传染源各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简述典型霍乱病程分几期?霍乱患者的临床分型有几种?简述霍乱的确诊标准?【选择题】霍乱的潜伏期是:1-7 天 B.1-3 天 C.3-5 天 D.7-9 天有极少数的霍乱病人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轻型霍乱B.中型霍乱 C.重症霍乱 D. “暴发型”或“干性”霍乱霍乱在我国流行高峰时期多在:5-11 月 B.8-12 月 C.7-10 月 D.3-8 月治疗霍乱患者在无细菌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多久可以解除隔离?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6天 B.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3天C.隔离患者至症状
22、消失10天D.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15天治疗霍乱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A.补液 B.补盐 C.抗病毒治疗D.使用抗菌药物【答案】选择题:1.B2.D3.C4.D 5.A艾滋病一、流行病学传染源:感染HIV的人是唯一传染源,包括AIDS患者和无症状的HIV感染 者。传播途径:(1)性传播 (2)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3)母婴传播二、临床表现:急性期: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一段时 间称为窗口期。无症状期持续淋巴结肿大期临床期(艾滋病期)三、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防止被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临床操作、处理污物时避免自己的伤口接触患者的
23、血液和体液;如不慎刺伤划伤,应立即用清水清洗伤口,轻挤伤口,用碘酒、酒精消毒, 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后续处理。【思考题】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哪些?怎样进行艾滋病的预防?【选择题】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神经系统B.肌肉系统C.骨骼系统D.免疫系统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A.性传播B.静脉吸毒C.输血D.母婴传播感染HIV后到体内出现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A.窗口期B.持续淋巴结肿大期C.艾滋病期 D.急性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有:A.防止污染过的针头刺伤B.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C. 一旦刺伤立即清洗,碘酒消毒D.以上都是【答案】选择题:1.D2.B3.A4.D传染
24、性非典型肺炎一、概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特指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 切接触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规定SARS属于乙类传染病, 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发生呼吸衰竭时传染性最强。(二)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近距离接触传播。三、临床表现:(一)潜伏期:在两周之内,通常为26-10天。(二)临床症状:发热及相关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C,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 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乏力。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可有胸闷,严重者逐渐出现呼 吸困难。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
25、道症状。重症 患者可发生肝、肾、心等脏器受累的表现。四、影像学:(一)磨玻璃密度影(二)肺实变影五、医学观察病例:近2周内有与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表现者,应在自 接触之日起医学隔离观察2周。【思考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什么?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有哪三类症状?【选择题】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SARS冠状病毒(SARS-CoV)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可存 活10天56C加热90分钟,75C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75%乙醇5分 钟病毒失去活力
2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症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A.15-20 天 B.2-10 天 C.20-30 天 D.30-60 天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D.蚊虫叮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 理?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答案】选择题:1.C2.B3.
27、B4.A5.A肺结核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痰涂片检查找到结核菌的肺结核患者(涂阳病人)是主要的传 染源。(二)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积极发现和治愈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是当今结核病控制最有效、最符合 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即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简称DOTS策略)。各级政府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承诺。利用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以发现更多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对所有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进行正规治疗与管理,每次服药都要 在医护人员的直接面视下服用。各地、各级要建立持续不间断的免费抗结核药物供应系统。建立结核病的登记、报告和评价的监测系统。三、诊断:细
28、菌学检查:痰菌检查是确定传染性和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痰结核菌阳性 可确诊为肺结核。四、结核病分类:(一)原发性肺结核(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三)继发性肺结核(四)结核性胸膜炎(五)其它肺外结核五、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思考题】请简述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五个要素?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选择题】肺结核病:A.是遗传性疾病B.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C.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D.不是传染病肺结核可疑症状:A.头痛、高热、嗓子痛B.胸腹部痛、腹胀、吃不下饭C.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D.肥胖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的简便有效方法:A.查痰 B.查血 C.查尿 D.心电图肺结
29、核主要通过:A.握手接触传染B.经血液传染C.传染性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的飞沫传染D.吃饭传播肺结核人管理不善可导致:A.容易产生大量的复治病例B.大量的耐药病例C.使该地区的结核病患病率居高不下D.以上都是【答案】选择题: 1.B2.C3.A4.C5.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概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畜共患急性传 染病。全球首例人类禽流感发生于1997年5月的香港,是一名3岁儿童。目前 已知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有H5N1、H7N7和H9N2三种。人感染高致病 性禽流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流感样症状,小儿和老人易并发肺炎,部分严重 病例
30、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发展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二、病原学:H5N1血清亚型属于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或带病毒禽类。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四、临床表现:潜伏期为7天,一般为1-3天。五、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乙类传染病, 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思考题】禽类发生禽流感疫情时,人类因接触病禽只是极少数被感染,为什么还要引 起如此高度的重视?简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诊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选择题】全世界第一例人禽流
31、感病例在何年何地确诊?1999年在香港 B.1997年在香港 C.1999年在中国 D.2003年在越南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A.消化道 B.呼吸道 C.皮肤 D.血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 理?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以下哪项不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目的?A.预防再次感染B.抑制病毒复制C.减轻病情D.缩短病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在哪个季节?A.春夏 B.夏秋 C.冬春 D.秋冬【答
32、案】选择题:1.B2.B3.A4.A5.C流行性出血热一、概述: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 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呈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二、流行病学:主要是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三、诊断:(一)突然原因不明的高热,可伴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胃肠道、类肝炎症状。(二)注意观察出血热特有的三红征及三痛征。(三)血常规出现PLT下降,异淋细胞,白细胞上升。(四)肾损害发生极早。(五)早期行肾脏B超检查。(六)密切观察临床经过。(七)特异性抗体检测。【思考题】试述早期诊
33、断要点?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要点是哪些?【选择题】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A.细菌 B.立克次体C.汉坦病毒D.螺旋体 E.原虫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A.家鼠 B.黑线姬鼠 C.红背鼠 D.棕背鼠 E.豚鼠流行性出血热最易侵犯的器官是:A.脑 B.肝 C.肺 D.肾 E.脾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主要原因是:小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肌损伤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继发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于病程的:A.4-6天 B.6-8天 C. 一星期内D.2-3病日E.多尿期以前【答案】选择题:1.C2.
34、B3.D4.A5.A流行性乙型脑炎一、概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 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 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状等为特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猪为主要传染源。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国内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蚊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 主。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多为高度 散发,多为10岁以下的儿童。流行地区:乙脑绝大多数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三、临床分型:乙脑可分为4型,轻型、普通型(中型)、重型、极重型(暴发 型)。四、鉴别诊断:中
35、毒型痢疾的脑型: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肠 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脑脊液无 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血乙脑抗体阴性,可与乙脑相区别。五、治疗原则:治疗重点是把三关:即高热、惊厥与呼吸衰竭。八、 预防:1.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2.消灭蚊子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思考题】乙脑的概念与特点有哪些?乙脑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选择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是:A.病毒8.细菌C.螺旋体D.蠕虫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接触传播D. 蚊虫传播乙脑
36、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A.高热B.肺炎C.惊厥D.中枢性呼吸衰竭根据病情轻重,进行乙脑分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 睾反射消失,偶有抽搐,体温常在40C左右,病程约为10天,多无恢复期 症状,是哪种类型?A.轻型 B.普通型(中型)C.重型 D.极重型(暴发型)【答案】选择题:1. A 2.D3.D4.B5.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概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 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呼吸道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流行特征:3-4月为高峰期。三、临床表现
37、:临床分型:普通型(90%)、暴发型(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轻型 (非典型型)和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普通型: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暴发型:休克型流脑:起病急,高热寒战,全身毒血症状加重,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广 泛,且融合伴中心坏死,休克;合并DIC,多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无异 常。四、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学检查:(1)涂片:取皮肤淤点处的组织液或离心沉淀后的脑脊液做涂片染色,见G 双球菌。(2)培养:取血或脑脊液,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培养。(3)脑脊液检查:病初或暴发型败血症,脑脊液仅表现为压力增高。典型的 流脑脑膜炎期呈化脑改变。
38、(4)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凝集试验、ELISA法等进 行抗原检测,主要用于早期诊断。五、治疗:暴发型流脑的治疗:病原治疗:青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静脉滴注,首剂加倍。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脑水肿治疗:20%甘露醇快速静滴;惊厥者可予安定;呼吸衰竭者,可行气 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抑制炎症反应治疗: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抗凝治疗:凡疑有DIC,早期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病情好转后既可停药。【思考题】简述什么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脑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简述普通型流脑的治疗?【选择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A.脑膜炎双球菌 B
39、.肺炎双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D.结核杆菌流脑的传播途径是:A.密切接触传播B.间接传播C.呼吸道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D.消化道传播起病急,高热寒战,全身毒血症状加重。皮肤粘膜淤点淤斑广泛,且融合 伴中心坏死,休克,合并DIC。多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是哪种 类型流脑的临床表现?A.普通型流脑B.暴发休克型流脑 C.暴发脑膜脑炎型流脑D.轻型流脑普通型流脑占临床发病的比率为:A.90%B.70%C.50%D.30%高热、毒血症持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颅压升高,有脑膜的炎症表现, 是哪一期?A.前驱期 B.败血症期C.脑膜炎期D.恢复期【答案】选择题:1.A2.C3.B4.A5.
40、C麻疹一、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乙类传染病之一。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三、临床表现:典型的麻疹发病可以分为3期。前驱期: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同时可伴有厌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 症状。在发病的2-3天时,在90%的病人中口腔粘膜上可发现粘膜疹(科 氏斑)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出疹期:麻疹多数在发病的第4天左右出疹,出疹的顺序:先由耳后、发 根、逐渐发展到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皮疹 的特点是:充血性的斑疹和丘疹,疹间的皮肤正常,大约2-5天皮疹出齐, 可以融合成片。恢复期:发热开始消退,症状减轻,按
41、出疹的顺序皮疹也消退,并可以出 现小的脱屑或留下褐色的色素斑。四、诊断:多有明显的麻疹密切接触史;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的卡他症状;早期在口腔粘膜发现科氏斑;发热第四天左右出疹以及皮疹的特点;实验室检查血清抗体或分离病毒。五、治疗:一般治疗:呼吸道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 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长5天。对症支持治疗:高热者可用小剂量退热药;忌用强退热剂及冰水、酒精等 擦浴,以免影响皮疹透发。治疗肺炎、喉炎、心功能不全、脑炎等并发症。六、预防控制:免疫接种:儿童满8个月时基础免疫,接种1剂麻疹减毒活疫苗;1岁半 时可复种1剂;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同年龄的职
42、 高、技校中专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外地新生分别加强免疫1剂。对于麻疹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 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思考题】麻疹的概念?试述典型麻疹的前驱期表现?试述麻疹皮疹的特点?【选择题】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 心。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 心。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 肢。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 根。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C.呕
43、吐与腹泻 D. 口腔粘膜斑(科氏斑)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A.少去公共场所B.隔离检疫C.注射麻疹预防针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 白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 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 病的临床特点?A.麻疹 B.风疹C.幼儿急疹D.猩红热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斑 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 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A.麻疹 B.风疹C.幼儿急疹D.猩红热【答案】选择题:1.A2.D3.
44、C4.C5.D流行性腮腺炎一、病原学:腮腺炎病毒是一种核糖核酸病毒。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发病前3天至腮腺肿胀后9天均有高度传染性)和隐性感 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流行以冬春季节多见。三、临床表现:涎腺炎:多见腮腺炎,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随后腮腺肿大, 局部发热不红,不化脓,两侧肿大不对称,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触之柔 韧且有触痛,进食时疼痛加重,大约4-5天逐渐消退。脑膜脑炎:可发生在腮腺肿大之前6天或腮腺肿大同时或肿大之后2周。胰腺炎或睾丸炎。四、鉴别诊断: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
45、显,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 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 细胞明显增高。淋巴结炎: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 前区,可发现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组织有炎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 粒细胞明显增高。五、治疗:治疗要点:隔离,卧床休息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 酸性食物,流质饮食;中药清热解毒,局部外敷;不用抗生素;重症病人或 并发脑膜炎者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男性睾丸炎时可加用己烯雌酚。【思考题】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流行性腮腺炎与化脓性腮腺炎鉴别诊断的要点是什么?流行性腮腺炎与淋巴结炎鉴别诊断的要点是什么?【选择题】流行性腮腺
46、炎表现为:呈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掖。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关于流行性腮腺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很强B.腮腺炎病毒仅存在于人体中C.婴儿没有先天性被动免疫D.男性睾丸炎时可加用抗菌素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 可挤出脓掖,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 粒细胞明显增高,鉴别诊断是:A.流行性腮腺炎B.化脓性腮腺炎C.淋巴结炎D.症状性腮腺肿大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中,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基 肾上腺素等可致腮腺肿大,
47、其特点为对称性,无肿痛感,触之较软,组织检 查主要为脂肪变性,鉴别诊断是:A.流行性腮腺炎B.化脓性腮腺炎 C.淋巴结炎D.症状性腮腺炎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可活动,可发现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 关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疥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鉴别诊断是:流行性腮腺炎B.化脓性腮腺炎 C.淋巴结炎D.症状性腮腺炎【答案】选择题:1.A2.B3.B4.D5.C细菌性痢疾一、概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痢 疾杆菌引起,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二、流行病学:传染源:
48、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 菌痢为重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粪一一口途径。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 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 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夏秋两季多见。三、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急性典型菌痢:起病急,畏寒、发热,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 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量多,继则呈粘液或黏 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 痛明显,少数患者发生继发性休克。急性非典型菌痢: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
49、少,粘液多, 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急性中毒型菌痢:此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突然高热起病,肠道症状 不明显,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分为休克型(周围 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三)慢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慢性菌痢。分为以下三 型:急性发作型;2.迁延型;3.隐匿型;四、治疗:(一)急性菌痢的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退热、补液。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糖皮质激素。病原治疗:哇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等。中毒性菌痢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控制高热与惊厥、循环衰竭的治疗、防治 脑水肿与呼吸衰竭等。(二)慢性菌痢的治疗:寻找诱因,对症
50、处理。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不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五、预防: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直至粪便培养隔日一次,连续 2-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没有大便培养条件的地方,病人要治疗10天到两周以后解除隔离。【思考题】痢疾杆菌分为哪四群?急性典型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预防菌痢?【选择题】哪一项不是急性菌痢的传染源?菌痢患者 B.痢疾杆菌带菌者C.苍蝇 D.慢性隐匿型菌痢患者急性菌痢患者的腹痛常出现在哪个部位?右上腹 B.右下腹 C.左上腹 D.左下腹下面哪一项不是慢性菌痢的临床类型?急性发作型 B.迁延型 C.隐匿型 D.逍遥型急性菌痢一般不会出现下列哪项并发症?A.肠穿孔 B.败
51、血症 C.溶血尿毒综合征(HUS)D.关节炎急性菌痢的病原治疗,不能选用哪类抗菌药物?A.氟硅诺酮类 B.氨基糖甙类 C.三代头孢菌素 D.万古霉素【答案】选择题:1.C2.D3.D4.A5.D伤寒一、基本概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感染而发生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 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 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伤寒患者及带菌者。全病程均有传染性,以病程第2-4周传染性最 大。传播途径:粪一一口途径。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流行特征:以夏秋季最多。散发性,多由于与轻型病人或慢性带菌者经常接触而引
52、起。流行性,多见于水型或食物型传播。三、病理改变: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 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镜检的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嗜细胞为主的细胞侵 润,可见胞质内含有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称为 “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四、临床表现与分型:(一)临床分期初期:相当于病程第一周。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伴有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1)高热:体温转为稽留高热;(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工科表情淡漠,重者可有檐妄、昏迷;(3)玫瑰疹: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末于前胸、腹部出现淡红色丘
53、疹, 称为玫瑰疹,直径达2-4mm,压之退色,散在分布,一般数个至十数个,多在2-4日内消退;相对缓脉;肝脾肿大;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腹胀、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但 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警惕。恢复期: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仍需注意进食少渣饮食。临床分型:普通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五、实验室检查:常规化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可减少;嗜酸粒细 胞减少或消失。细菌学检查:血培养:发病第一周血培养阳性率可达80%以上,以后阳性率下降;骨髓培养:全病程均可获较高的阳性率,第一周可
54、高达90%,且较少受抗菌药物的影响;粪培养:在第3-5周时阳性率较高;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一般从病程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六、治疗: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卧床休息;无渣饮食。对症治疗:高热:适当应用物理降温,慎用解热镇痛药,以免虚脱。便秘: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泄剂。腹泻:可用收敛药,忌用鸦片制剂。腹胀:禁用新思的明类药物。抗菌治疗:哇诺酮类抗菌剂:已成为治疗伤寒的首选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儿童或孕妇。氯霉素。七、预防:患者:隔离期应自发病日起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有条件者应作粪便培养,如连续2
55、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带菌者:对托儿所、饮食行业等工作人员以及伤寒恢复期病人均应作定 期检查,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并给予彻底治疗。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副伤寒一、副伤寒甲、乙: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类似。热程较伤寒短,毒血症较轻,但肠道症状 则较显著。皮疹出现较早,且数量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肠出血、肠穿 孔等并发症少见。二、副伤寒丙:伤寒型、胃肠炎型、脓毒血症型。【思考题】伤寒杆菌的哪些特点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有关?典型伤寒的4期表现是什么?伤寒的治疗可以选择哪些抗生素?【选择题】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肠穿孔 B.肠出血 C.中毒性肝炎 D.胆囊炎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56、?高热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以免高热惊厥;便秘时可使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腹泻时可使用鸦片制剂;腹胀时可使用新思的明类药物减轻症状;伤寒患者在病程第3周哪些培养方法阳性率更高?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粪培养 D.胆汁培养与伤寒相比,下面哪一项不是副伤寒甲、乙的特点?A.起病更徐缓B.急性胃肠炎表现常更严重C.热程更短D.不易复发和再燃伤寒患者的腹痛常出现在哪个部位?A.右上腹 B.右下腹 C.左上腹 D.左下腹【答案】选择题:1.A2.B3.C4.D 5B乙型肝炎一、临床表现与诊断:诊断慢性肝炎期有四个临床特征:乙肝五项: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病毒学标志(HBV DNA):
57、 HBV DNA 105 拷贝/ml;肝功能监测:转氨酶(ALT)异常;肝脏组织学检查:慢性肝炎的病理损伤改变。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一般分为三期:免疫耐受期、慢性肝炎期、病毒抑制期二、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和拉米腹夫定;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存在的问题:只能抑制病毒,不能清除病毒,需 长期应用,可能发生耐药,停药过早或不坚持治疗可导致疾病复发。三、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的途径:母婴传播(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血液传 播和体液传播。母婴传播阻断的措施:婚前检查:发现乙肝准妈妈和准爸爸;产前检查:对大三阳妈妈进行产前干预;产中保护:避免产程中交叉感染;产后免疫: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
58、球蛋白;产后保护:尽量避免母乳喂养。【思考题】简述诊断慢性肝炎期有哪些临床特征?简述抗病毒治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选择题】乙肝“大三阳”是指下列哪三种抗原、抗体阳性: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体(抗HBs)C.e抗原(HbeAg)D. e抗体(抗HBe)E.核心抗原(HbcAg)F.核心抗体(抗HBc)乙肝“小三阳”是指哪三种抗原、抗体阳性: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体(抗HBs) C.e抗原(HbeAg)D. e抗体(抗HBe)E.核心抗原(HbcAg)F.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基因DNA是检测的重要指标,当大于多少拷贝/ml时表示病毒复 制活跃。A. 103
59、B. 104 C. 105D. 106保肝药物治疗的适应症是哪些?出现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肝脏组织学检查发现病理损伤改变【答案】选择题:1.A C F 2.A D F 3.C4.A B C狂犬病一、概述: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蓄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 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乙类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 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而危及生命。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为带狂犬病毒动物。主要为病犬。我国主要传染源为病犬;传播途径:经带病毒动物咬伤为主要传播途径,含病毒气溶胶可经呼吸道 传播。人被犬咬伤后的发生率为15-30%。头面部、颈、手处被咬伤者,创口深而 大者,咬伤后没有及时正确处理伤口者及未能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者发病机率 大。三、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不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四、临床分期:前驱期、兴奋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蒸馏式中药煎煮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基于职业怀疑视角的审计失败案例研究》
- 2024-2030年中国橡胶抗氧剂MBZ行业发展趋势与产销需求预测报告
- 2024年企业全职员工聘用协议范本
- 培养员工的问题解决能力考核试卷
- 2024至2030年中国炊事车用炉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劈开砖购销协议
- 制鞋企业的人才培养与绩效管理考核试卷
- 广告与个体心理学的研究考核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机房空调市场趋势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新能源汽车简介PPT课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 无砟轨道底座板首件施工总结(最新)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案(全册)
- 东风10DD内燃调车机车中修技术要求
- 小学美术第16课-画音乐ppt课件
- SMT钢网管理规范
- 合伙人股权期权激励制度
- 在全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 导师带徒活动实施办法
-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轻重题汇总
- 科普知识讲座(火箭)PPT精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