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1页
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2页
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3页
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4页
病理生理学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第一章 绪 论一.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对象:患病机体。 任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疾病时机 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 二.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 1.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 边缘学科及桥梁学科 2.是一门理论性、实验性较强的学科 3.是一门新兴的有发展前途的学科 正常人体 患病人体 临床形态结构 解剖、组胚 病理解剖学功能代谢 生理、生化 病理生理学各科疾病诊治 三、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动物实验 临床研究临床观察临床检查临床实验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流行病学研究体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2、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自发性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突变系的遗传疾病近交系的肿瘤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虚拟教学:动物保护(美国)模拟人(manikin): 高功能型 低功能型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倡导的实验病理学,即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1879年俄国喀山大学最早出现独立的病理生理学科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与展望20世纪50年代,我国诞生病理生理学科1985年成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Pathophysiology,CAP)发病机制的研究:四大生命科学难题:心脑血管疾病,

3、恶性肿瘤, 病毒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与展望转化医学 (translation medicine)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即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的科学证据基础上。临床医师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有效的循证医学、文献检索和评价,找到最适宜和最有力的证据,选择最佳的诊疗方法。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临床医学模式,是传统经验医学模式的变革。引进循证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纠正和淘汰过时的、凭经验医学得来的诊疗原则。

4、五.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1.疾病概论 2.基本病理过程 3.各系统病理过程 【疾病的细胞及分子病理改变】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系统病理生理学: 重要系统器官出现的常见而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教学内容 (44学时理论)绪论,疾病的概论-3脱水-2、水肿-2、钾代谢紊乱-2酸碱平衡紊乱-5缺氧-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休克-4缺血-再灌注损伤-3,应激-2,发热-2心力衰竭-4,呼吸衰竭-3肝性脑病-3,肾功能不全-4第二章 疾病概论(epitome of disease)一、疾病的概念: 1.健

5、康的概念: “生命质量”(QOL)亚健康健 康疾 病亚健康(subhealth)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CFS)CFS “三多三低”:主诉症状多,自我感觉不适多,疲劳多。 活力降低,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降低。亚健康的可能原因 工作学习负荷过重 心理应激 环境污染 生活习惯不良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 变大,孤独感。亚健康的表现 加强自我保健 开展体育锻炼 提高免疫功能 心理调节2. 疾病的概念:(disease) 指机体在病因作用下,因稳态(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出现的内环境紊乱,及一系列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人类认识疾病: 1

6、)从生物医学模式向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从人类疾病谱的改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从疾病与基因关系的深入研究 3. 病理过程: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 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4. 疾病与病理过程的关系?衰老和老化衰老(senescence): 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功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和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 表现:物质储备减少, 稳态调控失衡, 调节反应迟钝。 属病理性老化,强调增龄累积的退行性改变。老化(aging): 增龄性改变,属生理性变化。二.病因学(etiology)(一)病因学内容:1.病因: 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

7、疾病特征性的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 如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原因。2.条件(condition): 在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它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需的,也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 条件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地理、季节、社会因素等。如营养不良是结核病的条件。3.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 能够加强病因作用,从而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危险因素(risk factor):(二)分类: 外在病因:(1)生物性因素: (2)物理性因素: (3)化学性因素: (4)营养性因素: 内在病因:(5)遗传性因素: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8)

8、精神和心理、社会因素: 2.3.环境生态因素:4.营养性因素:5.遗传性因素:遗传性疾病遗传易感性 A. 遗传性疾病: 亲代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传给子代直接引起的疾病。 B.遗传易感性: 多基因病 (genetic predisposition) 指某些遗传缺陷或某种基因多态性变异型的 个体容易发生某种疾病的倾向。 遗传物质改变 + 环境条件 发病 如精神分裂症、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 蚕豆黄等。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红细胞内G6PD缺乏 6PG 6PG酸(GSSH) NADPH 胡豆、伯氨喹啉 (氧化作用) 红细胞内GSSH(还原型谷胱甘肽) 红细胞破裂 黄疸6.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唇

9、裂无脑儿7.免疫性因素:过敏反应(anaphylactic reaction)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所造成的疾病。8.精神、心理、社会及环境因素:三. 发病学 (pathogenesis) :(一)发病规律: 1. 自稳调节紊乱 2. 因果交替的规律 3. 损伤与抗损伤 4. 局部与整体自稳态失衡与调节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因果交替的规律:大出血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 毛细血管 大量开放微循环 淤血回心血量 锐减BP恶性循环恶性循环 (vicious circle)损伤与

10、抗损伤:损伤与抗损伤局部和整体 颅内感染败血症危险三角区疖内眦静脉上唇静脉下唇静脉面前静脉肾性骨病糖尿病尿毒症疖、痈(二)发病机制 (mechanism): 1.神经机制: 2.体液机制: 内分泌(endocrine) 旁分泌(paracrine) 自分泌(autocrine) 3.组织细胞机制: 4.分子机制: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DNA遗传性变异蛋白质异常 分子病类型: 1)酶缺陷: I型糖原沉积症 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 3)受体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重症肌无力 4)膜转运障碍: 胱氨酸尿症(cystinuria)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一)疾病经过一般

11、可分为四期:1. 潜伏期:2. 前驱期:3. 临床症状明显期:4. 转归期(prognosis) : (二)疾病的转归 (prognosis)康复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 完全康复 complete recovery 不完全康复 incomplete recovery 生理性死亡: 病理性死亡的原因: 1. 生命重要器官的不可逆的损伤。 2. 各器官系统之间发生严重的协调障碍。 3. 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极度衰竭。死亡经过: 濒死期: 临终状态,脑干以上N中枢功能丢失或深度抑制 临床死亡期:是复苏的关键,56分钟 延脑深度抑制、功能丧失, 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生物学死亡期: 死亡的最后

12、阶段,不可逆(三)脑死亡(brain death) 概念: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 标志着全脑机能的不可逆永久性丧失。脑死亡和植物状态(植物人)的区别?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 美国女植物人特里夏沃 死亡(death)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脑死亡(brain death) 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判断根据: 1. 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2. 自主呼吸停止,(经人工呼吸抢救15分钟不能恢复) 3. 瞳孔散大且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4. 颅神经反射消失 5. 脑电波消失 6. 脑血液循环停止脑死亡意义: 伦理与法律需要判断死亡时间 对复苏的概念更新 对器官移植有重要实践意义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临终关怀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方法的全方位服务与照顾,使病人在较为安详、平静中接纳死亡。指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频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用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