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案例版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课件_第1页
社会医学案例版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课件_第2页
社会医学案例版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课件_第3页
社会医学案例版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课件_第4页
社会医学案例版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 弱势群体的社会医学1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医学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全面发展 模仿性想象仍占主导地位 社会化的丰富性促使儿童个性和社会性有了新的发展 情感 进一步发展 性心理发育开始萌发 2(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增强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 人际关系出现变化 情感发展日益丰富、稳定,独立意向显著,具有闭锁性 性意识的逐渐成熟,促使青少年的性意识急剧发展 3二、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一)儿童青少年的患病特点1婴幼儿期: 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 寄生虫病 小儿佝偻病 营养不良2学龄前期: 感

2、染性疾病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龋齿 沙眼等发病有所增加3学龄期: 呼吸系统和消化道疾病 蛔虫感染 沙眼 视力不良 龋齿率 意外事故4青春期: 月经异常 痤疮 风湿病 肾炎 肝炎 结核病 胃病 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4(二)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和死亡原因 1儿童青少年死亡率 年龄别(组)死亡率表示 2死因分析 死因构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社会经济水平高、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低的国家,主要死因为意外死亡、先天异常、恶性肿瘤等。 反之,则以感染性疾病为主。 中国的大城市呈现与发达国家类似的死因顺位,但在边远、落后的农村仍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为主要死因。 5三、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社会因素(一)社会经

3、济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生活作息制度 (四)体育锻炼 6四、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卫生保健措施 (一)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保健 1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 2建立卫生措施 3建立安定而愉快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4改变对儿童有害的教育方式 5开展心理行为指导 7(二)学校健康教育传播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提供各种训练机会,帮助受教育者确立有利于机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预防各种心理卫生问题,促进心理发展。开展青春期教育提高学生卫生科学知识水平,提高生长发育水平,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随

4、着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逐年提高。改变学生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常见病的患病率及各种危险因素8 第二节 妇女社会医学 一、妇女健康问题 (一)青春期 (二)生育期 (三)更年期 (四)老年期 9二、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 (一)就业 (二)文化习俗 (三)地域 (四)妇女受教育程度 (五)经济因素 (六)社会地位 10三、妇女的社会卫生保健措施(一)明确妇女保健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 提高产科质量 定期进行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普治 开展妇女保健咨询工作,以达到宣教的目的(二)坚持妇女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 (三)加强妇女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四)建立健全妇女卫

5、生信息系统 (五)提高妇女的地位和权力 (六)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妇女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1 第三节 老年社会医学一、人口老龄化(一)老化的概念 指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的变化 联合国提出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者,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者为老年人。 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年满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年满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则标志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老年型。 12(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第一阶段(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

6、加快。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13第二阶段(20212050 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 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 到2023年,预计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人,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 到2050年,预计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把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1.78%。14第三阶段(2051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到2051年,中国老年人

7、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人,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15(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老龄化发展迅速 3地区发展不平衡 4城乡倒置显著 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6中国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 7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16(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1老龄化将使劳动力资源减少 2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上升 3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加大 4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 17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一)两周患病率状况 (二)慢

8、性病患病状况 (三)日常生活能力 (四)心理、社会健康状况 18三、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的支持理解 (二)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 (三)生活方式 (四)经济收入 (五)家庭生活 19四、老年人的社会卫生保健措施 (一)提高对健康老龄化的认识 (二)加强城乡老年人医疗保障 (三)发展老年医疗卫生服务 (四)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五)开展老年社区卫生服务 (六)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20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医学一、概 述(一)残疾的概念及分类1 残疾(disability) : 指人的身心功能缺陷,包括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缺、活动障碍、体内器官功能不全、精神和行为异

9、常、智能缺陷等。212残疾的分类 WHO关于缺损、残疾和残障的国际分类法将残疾根据残疾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类:(1)缺损:缺损是指由于损伤、疾病或发育上的缺陷,造成身体组织或功能不同程度的缺损,身体、精神和智力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对独立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生活上仍能自理。(2)残疾:当缺损严重至不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行动、语言交流)时,称为残疾。(3)残障:由于残疾程度严重,心身功能严重障碍,不但个人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影响到参加社会活动和工作,称为残障。22 (二) 残疾人的概念和特点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由于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从

10、而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以正常的方式从事某种个人或社会工作能力的人。我国残疾人群的特点:残疾人群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城乡现残率差异明显残疾人年龄差异大多数残疾人为中度残疾23 (三)残疾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1年龄:与全国人口年龄构成相比,老年残疾人所占比重较大。 2性别:男性与女性比为106.42 :100 3文化程度:由于生理、心理及人体结构等方面的缺陷,使得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方面较健全人有更多的困难。 (四)残疾人地区分布特征 农村多于城市和城镇 24二、影响残疾人健康的社会因素(一)经济来源及就业情况(二)家庭与婚姻(三)社会环境(四)立法三、残疾人社会卫生状况的主要评价指标 得到不同程度医疗康复

11、的残疾人数 残疾人就业率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解决温饱人数 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人数25四、残疾人的社会卫生保健措施(一)残疾人保健的目标和策略1WHO对残疾问题的主要策略方针 在卫生部门内外,通过采取减少缺损发生的各种措施来预防残疾。如果出现缺损,应采取措施减轻缺损的严重程度,或推迟伤残和残障的发生 根据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积极开展康复治疗。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康复服务,能为残疾人提供最基本的保健,要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262我国残疾人工作的目标 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使残疾人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享有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履

12、行公民义务,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 27 (二)残疾的预防措施1一级预防努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群卫生状况,提供合理营养与食物结构,提高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推行优生教育和围生期保健服务,注意妊娠期营养和避免药物滥用普遍实行儿童预防接种,减少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遗症通过公共教育、安全措施和立法,减少家庭、交通、职业、暴力等事故发生注意精神卫生,开展心理保健咨询服务提倡自我保健。282二级预防 提供适当药物,积极治疗各种可能导致伤残的疾病提供最基本的外科治疗在有可能造成伤残的阶段尽快提供治疗。3三级预防 通过家庭或各种形式康复机构的作业训练,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加

13、社会活动的能力对盲聋哑人、智力迟钝者和肢体残疾者,应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提供小学、中学或其他特殊教育,有条件的应当给予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职业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能力评价,并做出最合适的就业安排提供合适的假肢、矫形支配装备,以弥补特殊需要者的感官缺陷,提高生活能力。29 (三)残疾人康复服务 1专业康复 2家庭康复 3社区康复 4社会康复 30 第五节 流动人口社会医学一、概 述(一)流动人口的概念 是指人们在没有改变原居住地户口的情况下,到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从事务工、经商、社会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但排除了旅游、上学、访友、探亲、从军等情形。 31谁为外来工健康埋单?目前中国有1600万家企业存

14、在有毒有害作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近2亿,而进城务工人员占其中的大多数,他们干着其他人不愿意干的活,成为职业病高发的人群。一些用工企业往往不为这些进城务工人员购买职业病保险,这等于是将风险转嫁给农民,转嫁给社会 。32(二)流动人口的特征 1规模特征 2年龄结构 3性别结构 4文化结构 5就业结构 6家庭结构 7经济基础 8政治地位 9生活条件 33(三)流动人口发展趋势 2005年,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为14735 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 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 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 。 全国人口流动的数量在未来几

15、年还会有所增长。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国家发展中西部经济的政策,本地城镇能更多地解决当地人口就业问题。 寻找就业机会的流动人口省内的迁移会进一步增加,跨省流动会有所减少。34二、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一)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 2呼吸道传染病 3虫媒传染病 4性传播疾病 (二)妇幼卫生 1妇女健康 2儿童健康 3职业病 4心理健康 5社会健康 35三、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因素(一)经济因素 (二)文化因素 (三)行为因素 (四)社会融合 四、流动人口的社会卫生保健措施 (一)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二)提供相应的保健服务1健康教育 2传染病的健康保健 3职业病的健康保健 4妇幼健康与计划生育 (三)完

16、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四)开展疾病监测、加大卫生监督力度36 第六节 其它弱势群体社会医学一、下岗失业者(一)概述 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 狭义的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下岗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水平降低营养健康状况差医疗需要高但可及性低的循环之中37(二)下岗失业者基本情况1规模 到2003 年, 我国登记的失业率高达4.3% , 失业人数达800 万; 国企下岗职工总数虽有所下降, 但绝对数依然很大。382特征 下岗人员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占25%。 从行业分

17、布看,主要集中在煤炭、纺织、机械、军工等困难行业。 下岗失业群体集中在36-50岁之间,技能水平较低的下岗人员平均年龄为39岁。 下岗人员以女性居多,比例一般在60% 左右。 文化程度越低,下岗机率越大。 同时下岗职工大都肩负着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的家庭重任;加上近年来住房、子女上学、医疗费用的增加,使他们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39 3发展趋势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在给予一次性安置补偿的条件下,领取安置费的下岗职工与原有企业终止劳动关系,或者完全取消下岗这一制度,被解雇裁减的职工将直接按照失业人员对待,由自己重新社会化就业。 目前,国家为解决下岗职工的问题,已出台了就业等相关政策。我

18、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大量的隐性失业显性化; 科技发展,技术进步,使失业作为一种客观现象长期存在。 失业人群会进入一个失业就业的动态循环中。40(三)下岗失业者的健康问题 1下岗失业者的健康状况 1993、1998、2003年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无业失业者与管理者的两周的标准化患病率之差依次为:-0.93%、1.74%、3.48%,呈扩大趋势。 用两周每百患者的卧床天数表示两周患病的严重程度,无业失业者每百患者的卧床天数是163天,而调查劳动力人口每百患者的卧床天数114天; 不考虑离退休特殊人群,无业失业者的慢性病患病率最高为19.74%,而调查劳动力人口慢性病患病发生率是14.

19、63%。 41 2下岗失业者的主要健康问题 (1)心理健康问题:失业压力是导致失业人员出现失业综合症的重要导火索。失业者中的大多数人在经济、工作、生活、精神等种种压力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学研究表明,失业容易使人心情抑郁,悲观失望,精神疲惫。在一个有关心理咨询顾客的就业状况研究中表明,精神医生的病人中有64.7% 是失业人员,心理学者的病人中有80.5%是失业人员。国外学者Price等针对中国的下岗和失业所做的研究也表明了下岗和失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确实下降,尽管心理健康下降的水平有所差别。(2)生理健康问题:失业压力引起的症状表现为一系列反应,如:普通条件下的头痛、睡眠紊乱、焦虑和消

20、沉;行为怪异、个人情感上的冷漠和不满;婚姻和家庭不和甚至解体以及嗜酒吸毒的不健康行为方式。国外有学者发现有潜在饮酒问题的人在失业后增加了饮酒量。同时,有调查表明,8.3%和35.6%的吸毒者是下岗职工和无业者。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是疾病或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42 二、低保贫困人群(一)概述 WHO在微观经济、健康和发展的报告中认为:贫困不仅仅是低收入,还是一种对物质生活必需品、资源占有的匮乏状态。 泛美卫生组织(PAHO)认为贫困就是: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或没有能力购买人的基本需求所需的最低限的商品和服务。 衡量贫困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确定贫困线,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人口即为贫困人口。 国际社会

21、用于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很多,如世界银行以每人每日1美元作为最低水平的国际标准,收入低于此限者即划为贫困人口。 我国的低保人群是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的贫困人群,包括城市低保人群和农村低保人群。43(二)低保人群的基本情况1.规模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按全国平均保障线每人每月170元计算,2006年我国城市低保人群已达2240.9万余人。 同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3个省份部署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的低保对象已达到1509万人。442特征 城市低保人群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是三类人员: 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二、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在职人员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