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函数的奇偶性)_第1页
教学设计(函数的奇偶性)_第2页
教学设计(函数的奇偶性)_第3页
教学设计(函数的奇偶性)_第4页
教学设计(函数的奇偶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函数奇偶性探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A版)第一章第三节。函数奇偶性是研究函数的一个重要策略,因此成为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它的研究也为今后幂函数、三角函数的性质等后续内容的深入起着铺垫的作用 ;奇偶性的教学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能力方面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充满着数学方法论的渗透教育,同时又是数学美的集中体现。二、学生学习况情分析1、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对于研究函数的性质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他们尚不知函数奇偶性,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图形的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对图象的特殊对称性早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方面

2、,学生懂得了由形象到具体,然后再由具体到一般的科学处理方法,具备一定数学研究方法的感性认识;三、设计思想.函数及其图象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即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持久的好奇心。 我们知道,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以往的函数的学习大多只关注到图象的作用,这其实只是借助了图象的直观性,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函数,是片面的。 本节课, 力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 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的研究方法,以便能

3、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下两点:( 1)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图像和性质;2、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过程与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判断、 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2、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

4、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2、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2、掌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类型和方法,并探索其中简单的规律。教学难点:1 、对奇偶性定义的理解;2、较复杂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及函数奇偶性的某些应用。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约3分钟)师:下面的图片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在我们所学过的函 数中,你有遇到具有相同性质的函数吗?请举例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公布事先准备的数据:都是对称

5、图形,还有很多图形,例如: 足球、篮球等等!函数就有x 0或y 0等等。【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很多的对称图形,以及常见的图像是对称的函数师:大家能否估计一下会有多少对称图形。教师公布事先估算的数据:对了,有无数的对称图形。【设计意图:依据了教材,来源于生活,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自觉 联系已学函数图像,为下一步对概念的理性认识做好铺垫。】师:(1)函数y x2和y=|x|有什么共同特征?(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X-3-2-10122y x941014X-3-2-1012y x321012通过学生熟悉的的图像,用列表描点法作出函数 y X2和y IX的图象,并 归纳出

6、一般性质 根据所列的表和学生所作的图象,让学生对比观察 得出偶函数 的定义及偶函数的特点。【设计意图:以学生们熟悉的函数为切入点,尽量做到从直观入手,顺应 同学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自行发现偶函数的定义由来】(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师:其实,在上述的图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东西,通过比较 y X2与 y |x,思考其中的共同点。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问题逐个给出):(约3分钟)1、图象具有什么特点?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根据表格的规律,能写出x=3时两个函数对应值吗?3、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教师补充:这时我们就说函数y f x x2在定义域内是偶函数

7、。4、能否利用这一规律补全函数图像?已知函数y=f(x)的图象是关于y轴对称的.如图,是函数y=f(x)在x轴右边的图象,通过以上的分析补全函数图像。【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提问,实现学生从 图形语言”到 文字语言”到 符 号语言”认识函数的奇偶性,实现 形”到 数”的转换。另外,对 任意性”的理解, 设计了问题4,达到步步深入,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引导学生观察,由上述函数中,比较第一象限与第二象限的值。师:图象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 你能通过1个、2个甚至于若干个点 来说明图象是关于y轴对称的吗?(引导学生能理解偶函数中规律必须为每个 点都满足,进而在总结偶函数定义时加深对 任意一点

8、”的理解)让学生讨论并给出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约6分钟).一般的,对于函数f x内的每一个x都有f x f x成立,则称这个 函数叫做偶函数。.一般的,对于函数f x内的每一个x都有f x f x成立,则称这个 函数叫做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则称这个函数具有奇偶性。注:若函数f x具有奇偶性。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2、fx fx与 fx f x必有一个成立。3、f x 0 ,则称f x为既奇且偶函数。4、若f x为奇函数,则其函数图像关于远点对称;反之,若 f x的图像 关于原点对称,则其为奇函数。若 f x为偶函数,则其图像关于y轴对称;反 之,若f x的图像关于y轴对

9、称,则其为偶函数。5、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f 0 0。6、若f x与g x为I的奇函数,则f x g x也为奇函数。f x g x为偶函 . .f x .数,若g x 0 ,则也为偶函数。若 f x与g x为I的偶函数,则f x g xg x也为偶函数。7、若f x为I的奇函数,g x为I的偶函数,则f x g x不能判断奇偶性;f xf x g x为奇函数,若 g x 0,则也为前函数。右 f x与g x为I的偶函g x数。【学情预设:若学生从教科书中已经看到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教师可以 问,为什么要求f x f x是偶函数,f x f x是奇函数,其中的联系 是什么?】【设计意图:

10、通过例题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判断函数奇偶性,进一步巩固 对定义的理解.1接下来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明确了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能否写出一两个奇函数或者偶函数?教师也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解析式让学生判断,如 f(x)x4; ,f(x) x5; , y2x 。【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只是关注函数图像是否对称,而不考虑解析式是否满足上述条件。 】【 设计意图: 运用新工具解决旧知识未能解决的问题, 体会新知识的作用,巩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分组活动,合作学习(约8分钟)师: 好, 下面我们就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函数奇偶性进行研究。让学生分为两大组, 一组从解析式的角度入手 (不画图) 研究函

11、数奇偶性,一组借助作图工具的操作从图象的角度入手研究函数奇偶性;每一大组再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建议 4人一小组);每组都将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或成果写出来以便交流。【 学情预设:考虑到各组的水平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巡视,对个别组可做适当的指导。 】【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更可加深对所得到结论的理解。 】交流、总结(约1012分钟)师:下面我们开一个成果展示会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关注各组的研究情况, 此时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并对比从两个角度入手研究的结果。教师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发现、 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点评或要求学生分析。【学情预设

12、:首先选一从解析式的角度研究的小组上台汇报;对于从图象的角度研究的,可先选没对底数进行分类的小组上台汇报;问其它小组有没不同的看法,上台补充,让学生对函数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哪个方法 对函数奇偶性的认识更深。】【设计意图: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通过这 个活动,让学生知道研究一个具体的函数可以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图象 角度研究能直观的看出函数的一些性质,而具体的性质还是要通过对解析式的 论证。让学生上台汇报研究成果,让学生有种成就感,同时还可训练其对数 学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其数学素养。】师生共同总结函数的奇偶性的图象和性质,教师可以边总结边板书。(三)巩固训练

13、、提升总结 (约8分钟)1、给出函数解析式判断其奇偶性:【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27 o Current Document .f (x) x2 2 x| 1 ;.f (x)二,x x 0 ;xx 3解:f(x)函数的定义域是(,),f (x)x22 x1 , f(x) ( x)2 2 x 1 x2 2 x 1 f (x),.f (x)x22 x1 为偶函数。(法2图象法):画出函数 f(x) x2 2 x 1的图象如下:由函数f (x) x2 2 x 1的图象可知,f (x) x2 2x 1为偶函数。说明:解答题要用定

14、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选择题、填 空题可用图象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解:由0,得 xC(8, 3 U (3, +8).x 3V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故是非奇非偶函数.【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的理解。】师:根据本题,你能说出确定一个函数的奇偶性需要什么条件吗?师:从方程思想来看,求函数的奇偶性就是确定底数,因此只要一个条 件,即布列一个方程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底数是确定函数的奇偶性的要素,同时向学 生渗透方程的思想。】2、抽象函数判断其奇偶性:【例4】 已知函数f(x)(x R且x 0),对任意的非零实数x1,x2,恒有f(x1 x2) f(x1) f(x2)

15、,判断函数 f (x)(x R且 x 0)的奇偶性。解:函数的定义域为(,0)U(0,),令 xix2 1,得 f(1) 0,令 x1x21,则 2f( 1)f (1) ,f ( 1) 0,取 xi 1 , x2x,得 f ( x) f (1)f(x), f( x)f (x),故函数f(x)(x R且x 0)为偶函数。3、函数奇偶性的应用:(1).求字母的值:2【例5】已知函数f(x) ax-1(a,b,c Z)是奇函数,又f (1) 2, f (2) 3, bx c求a , b ,c的值.解:由 f( x) f(x)得bx c (bx c) , : c 0。4a 12b又 f(1) 2 得a

16、 1 2b ,而 f(2) 3 得一a一 3,4a 1a 1又 a Z , a 0或 a 1 .1若a 0,则b Z ,应舍去;若a 1,则b 1 Z b=1 C Z. 2a 1, b 1, c 0。说明:本题从函数的奇偶性入手,利用函数的思想(建立方程或不等式,组成混合组),使问题得解.有时也可用特殊值,如 f 1 f 1 ,得c =0o.解不等式:【例6】若f x是偶函数,当x 0,)时,f x x 1,求f x 10的解集。分析: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轴对称,可先作出f x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画图可知f x 0的解集为 x| 1 x 1 ,. f x 10的解集为x|0 x2.答

17、案:x|0 xQ : f( x)=( x)(1+x), f(x)= x(1+x).f(x)=x(1+x).答案:B.提示:可运用定义,逐个验算.答案:D.解析:设 xv0, WJ x0,f(x)是奇函数,:f(x)= f( x尸一(x)2 2( x) =-x2 2x.x2 2x (x 0) f (x)2(),即 f(x)= x (|x|2),故答案:B 。x 2x (x 0)二、填空题1.斛析:je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故 a 1 = 2a, a ,3又对于f(x)有f( x)=f(x)恒成立,:b=0.答案:,0。3111.斛析:特值法:: f(-1)=- f(1) , -1 a(- a), a

18、 。2 1 121121答案:1。2.解析:整体思想:f(-5)=a(-5)7- b(-5)+2=17 = (a 57 5b)= 15,f(5)=a 57- b 5+2= - 15+2= - 13. 答案:一13三、解答题8.解:由 x=lnf(x)得 f(x)=ex.1 x x 二(e e )2一 1 -G(x)2 f(x)-1V V又6( x) 1(ex ex)21-(ex e x) G( x), : G(x)为奇函数 29.证明:令x y 0,有f 02f 0 2f2 0f 00,f 01令 x 0, f y f y2f 0 f y 2f yf x是偶函数.归纳:赋值法(代入特殊值)在处

19、理一般函数问题时经常用到“加310.解:: f (x) g (x)x 3. f( x) g( x)上函数f(x)是偶函数,函数g(x)是奇函数, . f( x) f(x)g( x) g(x),;上式化为f(x)g (x) 一,联立组成的方程组得 x 39 f(x)x3xR,x 3) g(x) J(x R,x 3)。11.分析:问题的结构特征启发我们设法利用奇偶性来解解:令g x x5 ax3 bx ,则g x是奇函数,于是 f 2 g 28,:g(-2)=18. f 2 g 28 g 2 8263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函数奇偶性有什么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只是把函数奇偶

20、性的性质总结一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对函数奇偶性研究的学习,即怎么研究一个函数奇偶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再一次复习对函数奇偶性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也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 , 让学生体会本课的研究方法 ,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总结本节课中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强调各种研究数学的方法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才能融会贯通。 】4作业:课本59 页习题 2 1A 组第 5 题。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改变了以往常见的函数研究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 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 不仅仅是通过对比总结得到函数的奇偶性的性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函数的研究方法, 以便能

21、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教师可以真正做到 “授之以渔 ”而非 “授之以鱼 ”。2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 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 部分学生还能自觉得运用这些数学思 想方法去分析、思考问题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高中化学的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贯穿了本章内容的始终。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平衡的知识, 在必修二的学习中, 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等基础知识,从溶解平衡过渡到化学平衡,教师需

22、要做好架桥连接工作;此外,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讲解时需要不断补充基础知识。三 、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二)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3、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

23、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科平衡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 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四 、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我们学过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但是化学反应还要考虑能否进行到底,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也即是我们要研究的化学平衡问题。 板书 第三节 化学平衡必修课本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其实在初中、高一接触到的溶液、溶解度也存在这个限度问题,下面我们转入有关的探索。1、饱和溶

24、液的可逆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没有!以蔗糖溶解于水为例,当温度一定时,溶液达到饱和之后,溶液中蔗糖分子离 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的速率与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在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的速 率相等。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了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溶解、结晶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固体溶质结晶溶液中的溶质过程的可逆性是了解过程限度的基础,过程的限度取决于过程可逆性的大小。对溶解 平衡的认识有助于对化学平衡的认识。因为溶解平衡的许多特点在化学平衡中都可以

25、 找到。溶解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一种。溶解的过程具有可逆性,因此化学平 衡状态所研究的反应也具有可逆性。板书一、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注意: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例题分析在容而为1L的密闭容器里,加和H2O(g), CO=电1)码开始时 C(CO)、C(H2O)最大,C(CO2)、C(H 2)=0随着反应的进行,C(CO)、C(H2O)逐渐减小C(CO2)、C(H2)逐渐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进行到一定程度,总有那么一刻,正反应速率和逆反

26、应速率的大小不再变化,且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这时,CO、H2O的消耗量等于 CO2、H2反应生成的CO、H2O的量,反应仍在进行,但是四种物质的浓度均保持不变,达到动态平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重要概念 一化学平衡状态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一)定义: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质量、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二)化学平衡构成条件:(1)、反应物和生成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保持不变;(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质量、质量分数、浓度、体积分数)保持

27、不变。前提条件:可逆反应实质: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请同学们来归纳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学生讨论、归纳板书(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可逆反应(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正、V逆不为O(3)等:V正二丫逆(4)定: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百分含量(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质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保持 不变。(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重要题型: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例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西)+辿(。0及1)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A,同时生成3nmolBA、B、C的浓度不再变化A、B、C的分子数比为1:3:2【例2】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Ffg)相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P和S的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