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板形控制方法课件_第1页
第二部分板形控制方法课件_第2页
第二部分板形控制方法课件_第3页
第二部分板形控制方法课件_第4页
第二部分板形控制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轧板形控制技术及应用东北大学网络技术培训课程主讲:龚殿尧dygong1976第二部分 板形控制方法板形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既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又注重实践经验。关于板形问题的研究,始于1960年代,MD Stone的弹性基础梁理论和液压弯辊的实用研究,是板形问题达到较大的突破。2. 板形控制技术的发展 2.1 板形控制的目的方法和手段 2.2 从工艺角度进行板形控制 2.3 从设备角度进行板形控制2.1.1 板形控制的目的四辊轧机热连轧带钢板形设定计算模型的目的是在带钢翘曲度极限允许范围内完成带钢在精轧机组内的比例凸度分配,采用精轧机组负荷分配、轧辊辊形设计、工作辊横移、工作辊弯辊等调

2、节手段,在满足带钢成品厚度精度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板形。 精轧机组内比例凸度分配示意图对于多数厚度规格而言,带钢的比例凸度在精轧机组内是上升而不是下降初始比例凸度目标比例凸度凸度仪所在位置板形控制的方法:在根据板形设定计算的结果,预先调整精轧机组各机架的轧制力、CVC横移位置、工作辊弯辊力等板形控制机构的基本参数,以使带钢达到预定的比例凸度。采用前馈控制,根据轧制力的变化,调整机架板形控制机构参数,保持辊缝形状和比例凸度在带钢全长的稳定性。通过反馈控制,根据平直度仪的实测数据,调整末机架板形控制机构(工作辊弯辊)的控制参数,实现平直度的动态控制。2.1.2 板形控制的方法2.1.3 板形控制的手

3、段从工艺角度出发通过优化负荷分配、优化板形控制参数以及建立合理有效的板形控制策略达到板形控制的目的。从设备角度出发发明新的板形控制手段和板形控制形式,建立新的辊形曲线和新式轧机。也包括提高板形相关仪表和设备的灵敏度和精度。二者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2.2 从工艺角度进行板形控制开发板形控制设定和控制系统 与精轧设定FSU相关联的板形控制系统 当负荷分配不能满足板形目标要求时,修改负荷分配 独立的板形控制系统; 进行板形控制机构基本值的设定和下发; 板形控制模型的参数优化 采用离线模型通过大量计算,结合现场实验,达到确定和优化板形控制参数的目的;第一种板形设定思路充分利用精轧机组内的凸度锥特性,在上

4、游机架完成带钢比例凸度的分配,在下游机架根据平直度良好条件,保持带钢比例凸度恒定。优点:有利于带钢平直度控制,充分考虑带钢变形特性缺点:因为机架间缺乏板凸度检测仪表,因此无法判断带钢在预定机架内是否达到预定凸度F6F5F4F3F2F1F6精轧机组内的凸度锥一般将F4作为上游机架的最后一架带钢横向流动系数是指以板中心为基准的带钢边部的纵向应变差与以板中心为基准的带钢边部的高向应变差的比值,与带钢宽度、厚度及硬度有关。 带钢横向流动系数带钢横向流动系数与带钢的宽厚比和带钢硬度有关,带钢的宽厚比越大,带钢横向流动系数越小;带钢硬度越大,带钢横向流动系数越大。如果带钢横向流动系数为1,表明带钢在该道次

5、的比例凸度变化完全表现为纵向应变差;如果带钢横向流动系数为0,表明带钢在该道次的比例凸度变化完全表现为横向应变差。 第二种板形设定思路在带钢满足极限翘曲条件即不发生翘曲的前提下,在精轧机组内完成带钢比例凸度的分配,所有机架都参与比例凸度的分配。优点:充分发挥各机架的能力,使板形设定失败的概率降到最低。缺点:模型计算复杂,容易在下游机架造成翘曲或造成潜在板形问题,板形问题经轧后冷却表现出来。2.3 从设备角度进行板形控制 平辊辊形的设计轧辊的横移轧辊的交叉2.3.1 平辊辊形的设计 在未使用新型轧辊的精轧机组,通过平辊辊形设计,达到设计各机架辊缝形状的目的。优点:投资少,见效快。缺点:辊缝基本形

6、状固定,如需针对更多钢种规格进行分别设定,则需增大投资,实际应用效果一般。2.3.2 轧辊的平移轧辊平移的目的: 扩大带钢凸度控制范围; 减少带钢横断面上的边部减薄; 重新分布轧辊的磨损。 采用轧辊横移的有HC轧机和CVC轧机等轧辊横移的形式双向支撑辊横移双向中间辊横移双向工作辊横移同向工作辊横移日立公司日立制造石川岛播磨重工飞利浦 瓦伦 美国美国专利日本专利日本专利美国专利 HC轧机HC轧机及板凸度和平直度控制方法因为HC轧机多用于冷轧带钢生产,因此在此仅简单提到 CVC轧机CVC轧机与传统轧机的比较德国SMS西马克连续可变凸度技术工作辊上下辊身呈S形两个辊的S形互相倒置180度辊缝形状关于辊缝中心点呈点对称分布3次CVC曲线 5次CVC曲线CVC轧机圆周速度差与工作辊直径的关系带辊形的工作辊一二三 带辊形的工作辊2.3.3 轧辊交叉支撑辊交叉工作辊交叉支撑辊和工作辊平行同时交叉 pair cross通过轧辊交叉改变辊缝形状,距离轧辊中心距离越远,辊缝越大轧辊交叉形式的效率比较 实用PC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相对滑动消耗能量轴向力问题跑偏问题带钢边部斜方形问题2.3.4 VC支撑辊1-液体腔 2-辊套 3-旋转接头 4-心轴 5-液体通道VC支撑辊与弯辊系统结合,用于校正复杂的平直度缺陷轧辊可膨胀轧辊的设计形式复杂,可实现多种目的,不一一列举2.3.5 轧辊在线研磨1研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