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秦儒家义利观_第1页
浅析先秦儒家义利观_第2页
浅析先秦儒家义利观_第3页
浅析先秦儒家义利观_第4页
浅析先秦儒家义利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先秦儒家义利观摘要:义利之辨一直是中国哲学史上各家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辩题,先秦儒家也提出了自己的义利观。虽然儒家主张“见利思义”,但并没有否定“利”的重要性,义对于利来说有一种正当优先性原则。在儒家看来义与利是合一的,只是利应该是正当的利,是合于义的利,儒家的义利观直到今天对我们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关键词:义利;孔子;孟子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辩题,自古以来义与利孰轻孰重,是义重于利还是利重于义,还是义利并重一直在中国哲学史上被人们争论不休,这是主要因为义与利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不可避免的话题。“中国历史上在孔子以前很早就有义和利这两个字,义表示人们行为的伦理范畴,利

2、表示人们生活的物质范畴”1244。就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儒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义利观,并且被后世大多数人所接受。一、儒家义利观的思想根源在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古代就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争论,比如道家的老子曾经提出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明确表示了要“绝义弃利”。墨子则认为义与利应该是绝对统一的,义与利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矛盾。朱熹曾经说过:“义利之说,乃儒家第一义”,可见义利观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提出了“仁”的思想,比如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就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论语中孔子对

3、“仁”的解释也有很多,比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把“仁”解释为爱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认为孝悌之道乃是“仁”的根本,又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仁”释为忠恕之道。既然孔子如此看重“仁”的地位,那么依此来解释儒家的义利观自然就会得出义重于利的结论,因为“仁”与“义”是相关的,儒家重“仁”自然重“义”。“仁是一种精神、境界和情怀,义就是行为的方式,所以他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离娄上告子上)由于仁是义的根据,而仁又因为是人道的本质规定而成为儒家的第一要义,成为人能够

4、与天道相合的精神特质,所以义这么被儒家看重就毫不奇怪了”225。二、义利之辨与义的优先性原则礼记中庸中说:“义者宜也”,“义”可以译做“正义”、“适宜”、“合理”、“恰当”等等,由此“义”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正当的合理性,而“利”则指的是利益、功利。在这个层面上来理解义和利的关系问题,则义相对于利有一种正当优先性原则,义应该是优先的也必须是优先的。孔子一生“罕言利”且主张要“见利思义”,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这里孔子并不是要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因为与“利”相对立的是“害”。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利”,而是在于君子“惟义是从”,小人“唯利是图”。君子并非不要“利”,

5、而是在君子看来,“义”是高于一切的,义与利相比起来,义应当也必须是优先于利的,义是第一位的,利是第二位的。如在论语里仁篇中孔子说道:“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什么一定可以或者不可以的成见,只是依从与义来行事。在论语宪问篇中:“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下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认为只有见到利益能想到大义,遇到危难能献出生命,相隔很久也不忘记诺言的人才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完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他

6、宁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不愿用违背道义的方式去改变贫穷。可见义与利相比,义在孔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对“义”同样是崇尚有嘉。孔子关于义与利的论述最著名的当属于和梁惠王的那次对话:“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者;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从这段话可以清楚地看出“义”是

7、先于“利”的,如果一个国家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义,那么这个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孔孟的义主利从论,义的优先性原则同样也是有针对性的,也是带有那个时代的特色的。当时国家处于诸侯交战的状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孔子为此而感到忧虑。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孔子特别提倡仁义。所以“从社会根源来说,儒学产生发展于存在着阶级对抗的私有制社会,社会经济关系中存在着对抗,决定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在那样的社会里,现实社会制度稳定存在,发展的要求,社会的整体利益,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利益。以义的形式表现的所谓社会公利实质上只是统治阶级的私利,而这种利益与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是对抗的。儒家要求以义节利,个人

8、私利服从社会公利,从社会稳定发展的要求来看,是必要的,合理的”3327。三、义利之辨与义利合一虽然我们说儒家在义利关系中把义看的重于利,但是并不是说儒家就要否定“利”,要“存天理,灭人欲”。“义”与“利”都是人和人类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只讲“义”而不讲“利”那么人和人类社会都会失去生存的依据,当然也就没有“义”可言了。相反如果只讲“利”而不讲“义”,那么就会造成物欲横流,社会同样也就不会存在了。儒家从孔子开始就已经开始注重“利”了,在论语尧曰篇中孔子回答子张关于治理国政的问题也提出了“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思想。到了孟子,在富民、养民的问题上则表现了比孔子还要深刻的思想。首先,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

9、物利的需求,认为这种物利的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孟子尽心下)既然物利是民众的自然需求,那么当政者就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认识到人活着就是要有需求的,人们如果没有一定的财用用来保障,就很难形成一种稳定的道德观念,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道德观念,就很容易“放辟邪侈”,违法乱纪,胡作非为,正如孟子自己所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梁惠王上)同样荀子也看

10、到了人未有不好利者,义与利乃人之所两有,他说:“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小用之者,先利而后义。”4263对于义与利的关系荀子也主张要:“义利兼顾”,“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利欲,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4712最后,关于义与利的问题,我们还应当关注其中存在着公利与私利,正当的利与不正当的利的区分问题。公利与私利关于利的问题,儒家区分了公利和私利的关系,虽然孔子一生“罕言利”,但他对利并不是一概的加以否定,他反对的只是私利,对于公利,国家的利益不但不反对,还积极地支持。公利就是大家的利益,为大

11、家的利益考虑是符合义的,是与义相统一的,因而公利是合理的。相反,对于私利来说,笔者认为还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区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绝对不能讲私利的,如果统治者带头讲私利,那么必定会上行下效,全国上下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人人都讲私利,那么就会造成国将不国的危险局面。所以,统治者只能讲公利,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而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则是可以讲私利的,因为就像前面所说的百姓如果没有一定的财用作为生存的保障,那么他们也必定不会讲“义”,从而就会违法乱纪。所以统治者一定要置民之产,“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

12、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矣。”(孟子梁惠王上)正当的利与不正当的利利包括正当的利与不正当的利,儒家虽然不否定利,但是不正当的利是绝对不可取的。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则更明确地提出不义之利“不苟得”。同时是否是正当的利还包括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获取利,如果为了利而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没有道德限制的手段,那么这样的利就是不可取的。富民与教民儒家主张老百姓应该有正当的利益,统治者应该“置民之产”,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物质利益的丰富,但是儒家并不认为物质生活充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就一定能自然的提高。所以,孟子提出,在尽量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教育使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总之义利之辨在中国哲学史上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儒家关于义利观的解读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则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