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有关共22张)课件_第1页
发展经济学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有关共22张)课件_第2页
发展经济学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有关共22张)课件_第3页
发展经济学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有关共22张)课件_第4页
发展经济学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有关共22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基础设施产业二、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类型四、基础设施的瓶颈第1页,共22页。一、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设施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和机构。1、基础设施产业包括:(1)交通运输;(2)水电供应;(3)三废处理等市政工程;(4)通讯;(5)能源供应;(6)园林绿化;(7)有形市场;(8)教育、科研和卫生等。第2页,共22页。2、基础设施的特点先行性和基础性不可贸易性技术上的不可分性准公共物品性(引起“搭便车”和“公地悲剧”)第3页,共22页。3、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战略意义(1)世银发展报告指出:世银专家英格拉姆:基础设施能力与经济产出同步增长,基

2、础设施存量增长1%,GDP就增长1%,各国皆如此。(2)中国经验数据证明:基础设施的经济性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相关系数为0.95,社会性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相关系数为0.861。(3)钱纳里:人均收入140-1120美元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对产出增长贡献由16%提高到30%,在发展初期和中期具有超前发展必然性。第4页,共22页。4、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1)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促进需求和就业。(2)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其他产业的经营成本,促进要素的集中。(3)促进人口和劳动力的集中。(4)促进了市场的集中和扩大。(5)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有利于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

3、第5页,共22页。二、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第6页,共22页。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一)平衡增长理论该理论产生于20实际40年代。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地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个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地得到发展,以此来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极端的”平衡增长 代表罗丹大推进理论2、“温和的”平衡增长 代表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3、“完善的”平衡增长 代表 斯特里顿按照产品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大小选择个部门的增长比率,并以温和的方式实现资源全面分配,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第7页,共22页。4、平衡增长理论的局限

4、性 平衡增长理论过分强调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各部门的平衡增长,从而具有局限性:(1)可利用资源一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竞争而不是互补,平衡增长受资源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限制;(2)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不是由于市场狭小的限制造成投资引诱不足,而是人均收入水平低和储蓄不足造成资金短缺或资本供给缺乏弹性;(3)缺乏可操作性第8页,共22页。(二)不平衡增长理论 赫尔希曼用 “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和“联系效应”理论,论述了如何实行不平衡增长。“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投资项目的决策,应该选择通过自身发展“引致”其他项目最快发展的投资项目。“联系效应”理论:在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某

5、种关系,决定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一个产业联系效应的大小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度量,弹性大表示联系效应大,弹性小表示联系效应小。一个国家在选择适当项目发展时,应该选择具有联系效应的项目,在具有联系效应的项目中要选择联系效应最大的项目。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第9页,共22页。工程项目不讲可行性研究,以可批性代替可行性。水、电的浪费,交通产业中的人员冗余。(3)钱纳里:人均收入140-1120美元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对产出增长贡献由16%提高到30%,在发展初期和中期具有超前发展必然性。第三,基础设施滞后于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

6、自为政。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1、基础设施应优先于直接生产性投资,超前发展。3、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准公共物品性(引起“搭便车”和“公地悲剧”)赫尔希曼用 “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和“联系效应”理代表 斯特里顿按照产品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大小选择个部门的增长比率,并以温和的方式实现资源全面分配,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3、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理论分析赫尔希曼把经济活动区分为社会间接资本(即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活动或者是直接性生产投资。社会间接资本过剩条件下的发展社会间接资本短缺条件下的发展(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二)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论第10页,共22页。(

7、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罗森斯坦-罗丹1、基础设施应优先于直接生产性投资,超前发展。2、基础设施存在供给的不可分性第11页,共22页。1、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的原因(1)基础设施是直接生产部门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2)基础设施是外在经济最重要的源泉,为厂商和社会各个部门带来种种便利,提高获利能力。(3)基础设施具有间接生产性,其最重要的产品是增加其它产业的投资机会。第12页,共22页。2、基础设施供给的不可分性(1)基础设施存在配置上的初始集聚性。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宏大、配套性强,必须同时建成才能发挥作用,因而一开始就需要有大量投资作为创始资本。例如,要建成一个水力发电站,不仅要整修河道、建筑水坝和水

8、库,而且需要建设电站建筑,购买电机设备,修筑公路,安装通讯设施,建造有关生活服务设施等等。第13页,共22页。(2)基础设施建设有较长酝酿期与直接生产部门比较,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资金难以在短时期内回收。以交通运输业为例,一般铁路线路的建设需要年时间,加上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往往需要年以上时间。大型运输网的建设则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第14页,共22页。(3)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进口或购买非贸易品,不能进口。基础设施产业必须优先于那些能更快地产生收益的、具有直接生产性的投资。发展中国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初期,必须集中精力,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于基础设施建设。第15页,共22页。1、基础设施的

9、滞后发展。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宏大、配套性强,必须同时建成才能发挥作用,因而一开始就需要有大量投资作为创始资本。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二)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论平衡增长理论过分强调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各部门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自为政。(2)中国经验数据证明:基础设施的经济性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相关系数为0.平衡增长,从而具有局限性:(3)基础设施具有间接生产性,其最重要的产品是增加其它产业的投资机会。(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社会间接资本过剩条件下的发展1、“极端的”平衡增长赫尔希曼把经济活动区分为社会间接资本(即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活动或者是直接性生产投资。例如,要建成一个水力发电站,不仅要整修河道

10、、建筑水坝和水库,而且需要建设电站建筑,购买电机设备,修筑公路,安装通讯设施,建造有关生活服务设施等等。基础设施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和机构。(4)促进了市场的集中和扩大。(二)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论赫希曼: 1、基础设施的滞后发展。由于资本短缺,发展中国家应该等到直接生产部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已形成的“压力”来促进基础设施的发展。在投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当暂时延迟对铁路、公路、通讯、电力、学校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集中资本投资于直接生产部门,以尽快地获得投资效益,增加产出和收入。然后利用直接生产部门先行发展所增加的收入及其所形成的“瓶颈”压力,扩大基础设

11、施投资,从而引诱基础设施发展起来。第16页,共22页。2、原因(1)减少风险:如果先确保工农业生产即使由于缺乏足够的交通运输和动力而需要加以补贴然后让随之而来的压力决定对社会间接资本的适当支出及其配置。(2)提高效益:先着手扩充直接生产活动,其生产成本很可能大幅度提高,参与直接生产活动者将会认识到通过社会间接资本设施的扩充,可能获得大量经济效益,其结果是扩充社会间接资本设施的压力将会发生作用,因而诱使采取这一顺序的下一个步骤。第17页,共22页。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类型从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活动的时序关系来看,存在五种基本形式:第一,基础设施超前于直接活动;英国第二,二者同步发展;发展中国

12、家很少采用第三,基础设施滞后于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中国和广大的 发展中国家第四,基础设施和直接生产活动交错发展,基础设施优先增长;发展中国家常见第五,基础设施和直接生产活动交错发展,直接生产活动优先增长;发展中国家也很常见从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来看,第一、二类型比较良好;第三、五种类型较差;第四种不容易把握。第18页,共22页。四、基础设施的瓶颈效应1、瓶颈效应的表现:(1)交通滞后。9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的铁路运力不足,国家每年损失产值4000亿元,减少利税500亿元; 电力供需缺口达25%以上,估计全国至少有1/4的生产能力因缺电闲置。(2)通讯滞后。中国与美国的对比。(3)能源短缺。(4)

13、市场建设滞后。第19页,共22页。2、基础设施投资存在的问题(1)公共财力不济、投资数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主要依靠国家投入。政府投资能力降低,而同时非国有经济在直接生产部门中的投资占相当高的比重,但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的比重很低。(2)公共投资效率低下。政府投资并不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缺乏提高效率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工程项目不讲可行性研究,以可批性代替可行性。(3)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自为政。(4)政府参与投资和经营,不利其履行维护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的只能,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解决方案: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政府没有必要独揽,可以广泛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第20页,共22页。3、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1)经营效益不佳,浪费严重。水、电的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