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助产教育发展及挑战课件_第1页
我国助产教育发展及挑战课件_第2页
我国助产教育发展及挑战课件_第3页
我国助产教育发展及挑战课件_第4页
我国助产教育发展及挑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助产教育发展及挑战我国助产教育发展及挑战我国助产教育发展及挑战第一篇我国助产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2第一篇我国助产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2 卫生部中国孕产妇和儿童生存策略研究 卫生部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生殖健康:青少年生殖健康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营养问题:喂养 出生缺陷咨询和预防孕产妇保健: 死亡率地区差异 剖宫产率我国妇幼卫生面临的挑战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人员的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策 略社会及医院对助产士的需求加大助产士缺口二胎开放全攻略建档成最大难题单独二胎首月:两千户申请 助产士紧缺(2014年05月05日 都市频道 第一现场)高档母婴中心、月子会所 应运而生 1助产士

2、数量少千人口仅0.03我国助产士队伍存在的问题卫生部全国助产技术人力资源现况调查分析报告(2011)5二、 助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没有助产士条例、行业规范及职责要求国际 对于助产士和普通护士有独立的注册系统 1.行业及 教育状况中国中国尚无独立的助产士注册体系在卫生系统没有助产士职称系列2学历低,助产技能下降86.4%为大专及以下推荐助产本科及以上教育观察项目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第三产程的处理253.710.71为头位分娩实施正确的手法接生353.670.51观察宫缩143.610.53利用产程图或类似记录工具追踪产程进展253.540.73胎心监护153.520.57估计母体失血量14

3、2.740.57六项助产技术现场观察情况卫生部全国助产技术人力资源现况调查分析报告(2011)卫计委“促进自然分娩” 基线调查报告(2011)73职责不分明产科护士=助产士?8 国际助产联盟()对助产士的定义:接受其所在国认可的正规的助产士教育,并且完成规定的助产学科的学习课程,获得必需的资格(如注册和/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书)从事助产士工作。助产士是负有责任的专业人员,在孕期、产时和产后与妇女进行合作,提供必需的支持、保健和建议,根据助产士的职责帮助分娩,为新生儿和婴儿提供保健。职责范围应该将产前教育和父母角色准备纳入,并且延伸到妇女健康、性健康或生殖健康,以及儿童保健。助产士的工作场所可以包

4、括家庭、社区、医院、诊所、学校和其它卫生单位。9助产士护士医生妇幼卫生生殖健康国际状况新西兰、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英国、瑞士、美国、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日本韩国新加坡10世界助产报告(2011)联合调查56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11 缺乏助产士职称和执业管理体系没有准入标准没有晋升体系助产教育体系不完善学校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助产士能力不足人员缺乏我国助产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助产专业在我国没有形成独立体系,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12研究目的通过回顾助产专业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影响助产专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探讨今后发展的方向13 步骤1 1步骤 2步骤 3文献回顾:相关文献、相关政策 知情人访谈

5、 圆桌会议研究方法和过程 形成政策建议步骤 414(一)起源时期(1928-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有关助产的行政法规法规名称公布时间公布机关助产士条例1928年7月9日内政部助产学校立案规则1928年12月教育部修正助产学制及课程暂定标准1928年12月教育部助产士考试规则1929年3月13日卫生部特种考试助产士考试条例1931年4月3日卫生部助产士暂行条例1940年8月8日行政院助产士法1943年9月30日国民政府15政策分析推动力内容背景进程婴儿死亡率极高,“富国保种”思想,国际发达国家已完成助产士和医生的地位之争规定了助产士准入、教育、发展等从助产士条例到助产士法杨崇瑞卫生部教育部

6、161949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及确立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 1951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1956国家卫生技术人员名称和职务晋升暂行条例(草案) 1979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条例(试行)(二)发展时期(1949-1979年)政策分析推动力内容背景进程百废待兴推行新法接生,改造旧式接产规定了助产士职责逐渐发展,50年代助产士培养最多周恩来邓颖超卫生部18(三)角色定位不清时期(1979年2008年) 1979年8月21日卫生政治部关于对当前卫生技术人员晋升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1979年2月23日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条例卫生技术人员根据业务性质,分为四类,包括医疗防疫人

7、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其它技术人员。助产士被列为医疗防疫人员。助产士晋升什么职称问题。可以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凡以助产或妇幼保健工作为主的可晋升医师,以从事护理工作为主的可晋升护师。19(四)从属护理时期(2008年至今)护士助产士2008年护士条例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医生助产教育萎缩助产士功能退化通过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历证书,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20政策分析推动力内容背景进程对护理事业重视对母婴健康重视 缺乏助产士相关政策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7年,开始起草护士条例2008年,颁布护士条例丧失了与护理同步发展的时机21政策分

8、析推动力内容背景进程母婴健康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国际社会对我国助产状况的关注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问题卫生与计生工作相结合现在正是发展助产专业政策的最佳时机!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卫计委22助产专业研讨会推动政策改革职业发展体系改革2013年11月15日 北京参会人员包括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8个相关司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社会资源保障部、教育部、国际组织代表、行业代表和专家,共计29人23国家行政法规助产政策助产教育知识和能力数量和质量职责和权利准入和执业助产士专业发展优质生殖健康服务建议的提供优质服务的框架体系Add YourText here建 议1. 建立助产士行业岗位 建立助产士执业

9、注册体系开展多层次助产教育,包括助产本科教育4. 建立助产士晋升体系25第二篇助产士核心能力建设与助产教育的新思路26分娩期助产操作公共卫生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新生儿保健产后保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生殖、母亲和新生儿护理 怀孕前少女和妇女,男孩和成年男性怀孕期 分娩期产褥期生育期间和生育后计划生育性健康流产后照顾产前照顾安全分娩产后照顾计划生育产前照护 安全分娩新生儿儿童(一直到5岁)生殖 和母亲健康新生儿和儿童健康 助产士角色功能产褥期照顾新生儿照顾儿童健康胎儿期1直接助产教育模式 (direct-entry )基于护理基础上的助产教育模式 (based-on nursing)护士-助产士培养模

10、式 (nurse-midwifery) 23目前国际上助产士培养的三种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1.直接助产教育模式起点为高中应届毕业生,不需完成护士培训助产专业课程之前先学习18个月基本医疗、护理知识通过34助产专业的学习(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相等),获得助产学士学位冰岛瑞士挪威英国2.基于护理基础上的助产教育模式学生已经完成基础护理教育对于普通的注册护士,学制为1-1.5年对于没有普通护士资质的人,教育和培训的时间需延长,在学习助产之前先要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爱沙尼亚芬兰3.护士-助产士培养模式护理与助产合在一起学习学制:4年半,学生取得护士-助产士双学位 以上三种助产教育模式说明大多

11、数国家助产已经成为独立的专业,具有独立且规范的课程设置。有管理委员会对助产课程、师资及教学设施进行统一的国家标准注册认证( N ,2002,2008; A, 2009)专业课程设置侧重于以妇女为中心的助产服务 ,毕业后的助产士可以在医院和社区提供高水平的独立自主的连续性照护。助产教育发展1950年国家医学教育分为高、中、初三级,取消助产高等教育,保留中专教育1980年卫生部提出在中级卫生学校开设和增加助产士专业,并规定了助产专业设置标准。1990年高等院校开设妇幼学系,涵盖部分助产内容2009年有78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助产大专教育2014年8所学校进行助产本科教育试点34 卫计委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指出: 必须强化助产高等教育,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的全日制助产教育课程研究助产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研究(2012年)助产大专教育课程体系研究(2012年)助产教育改革试点(2013年)36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的助产本科教育课程体系37全日制本科教育试点2014年卫计委选择北京市、天津市等7个省市为助产本科教育试点地区38在职继续教育湖南助产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全国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及基地建设39全国助产士培训基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分会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