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景观中的空间引导概念_第1页
探索景观中的空间引导概念_第2页
探索景观中的空间引导概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索景观中的空间引导概念作者: 摘要:本文在景观领域中提出了空间引导概念。通过对这一概念进行剖析,以及分析空间引 导概念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得到空间引导概念在景观处理中的意义。关键词:空间引导 概念 剖析 应用 意义This pape presented the space guide concept in the field in landscape .Th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actual space guide concept in the planning of using space in

2、 the landscape concept get lead in the processing of significance.引言在缤纷多彩的景观世界里,存在着很多充满生气的空间。生物在此嬉戏、活动、生存,使 得这些空间是生物流、能量流的聚集中心。冥冥之中仿佛是有种魔力促成此种生境,同时让 景观中的各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空间引导概念正是在研究这一情景下提出的。空间引导概念景观空间具有的某种有利条件(如地形、食物等等)促使生物产生向此空间或在此空间 里运动、生存的形式称为空间引导。空间引导的类型分类3.1分类原则及类型空间引导类型按引导空间的形态原则划分可分为廊道空间引导和区域空间引导。3.

3、2各类型引导空间基本模式廊道空间引导模式:1.线性廊道引导。线性廊道指边缘物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如道路、 树篱等等。道路具有很强的交通引导性和连接性,吸引大批人流在此空间内运动或者向此空 间运动。同时随着交通道路的迅猛发展,人流的集中、转运需求增加,交通道路交叉处形成 一系列的城市空间,如古时的邯郸城、今日的郑州。树篱可以为动物提供隐蔽场所,又可以 为其觅食提供方便。带状廊道空间引导。带状廊道是指具有丰富内部物种的内部环境的较宽条带,如大于 12m的树篱。研究表明(Baudry,1984),树篱廊道和物种多样性之间在树篱宽度为12m存 在明显阀值:312m,廊道宽度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接近

4、于零,而宽度大于12m的树篱, 森林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平均为狭隘的两倍以上。可以认为,就草本植物而言,树篱宽度小 于12m的为线性空间,大于12m的为带状廊道。由此可见,某些带状廊道空间具有空间引 导效应,引导物种在其间生存。河流廊道引导。很多鱼类具有洄游的习性,河流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吸引鱼类在此空 间或向此空间移动。区域空间引导模式:1边缘效应:景观中的边缘效应是指斑块部分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 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边缘区域由于其环境的丰富往往吸引了更多的生 物在此活动,如原始人长期生活的“满意生态环境”就具有明显的边界效应。这种环境都处 在山地与平原/盆地或河谷平原边缘带

5、上,边缘带的生物多样性为原始人提供丰富食物,同时又为原始人提供“瞭望-庇护”的便利性,方便原始人捕捉食物,躲避天敌。2风水学中的佳地:风水学中对阳宅和阴宅的选择遵循抽象的四圣兽模式,即“左青龙, 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符合此类条件的佳地往往成为中国人的人流集中场所和重要建 筑建设场所。空间引导概念在景观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4.1功能分区和景色分区功能分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强调功能分区,其目的是合理的组织人流开展各项活动,避免 相互干扰。往往在规划设计区域划定一定的区域空间把相似活动组织在一起,进而起到引导 人流在不同空间运动的作用。各功能区因为被赋予不同功能而产生吸引人流的特征进而成为 引导空

6、间。景色分区:景色分区与功能分区不同之处在于其划分准则是根据景色特征来划分。如一个 公园的分区按人对景区环境的感受效果来分可以分为开朗的景区、雄伟的景区、清静的景区、 幽深的景区。不同的景色区因其不同的空间感受吸引不同空间需求的人群。4.2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理论和大都市圈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最早出现在1918年的芬兰大赫尔辛基规划方 案中,在这个规划中,沙里宁广泛地研究了交通系统的组织,居住与工作的关系。他通过“对 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的组织方式使密集的城市 实行有机的疏散。前一种方式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生活和居住的条件,后一种方式

7、给整个 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效率。“有机疏散”理论不主张城市的连绵扩展,也反对城市功能的过 度集聚,建议通过城市功能的分化和重组,将高度集中的单中心结构转化为功能相对完整、 生活相对独立、空间相对分离的组团和多核结构(边经卫,2006)。世界各国广泛的卫星城、 新市镇都是建立在这类规划思想的基础上。在西方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关 于城市疏散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迅速发展。有机疏散理论提出的由单核心向多核心的转变即是利用多重平行空间分散城市中过度集 中的人群,起到空间引导的作用。从卫星城理论到大都市圈理论:雷梦恩温提出了卫星城市理论(1922年),卫星城是大城 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依附于

8、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与大城市 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卫星城是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要分散中 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随之其后的是大都市圈理论,国内很多学者 认为,城市群就是都市圈、都市区,并对此进行了定义。张京祥认为,都市圈指由一个或多 个核心城镇,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定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 与地区组成的圈层式结构。卫星城理论通过一中心城市、几附属城市的模式将人群疏散,起空间引导发展作用。都市 圈中各城市因其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定义的不同承担不同的功能而使产业聚集化,同样是空 间引导发展的体现,如沪宁杭都市圈、津京唐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5空间引导概念研究意义生态学意义:提出一种模式分散或集中生物群一一即创造有利空间(生境)进行引导。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