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_T 522-2018 有机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高清-可复制)_第1页
DB36_T 522-2018 有机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高清-可复制)_第2页
DB36_T 522-2018 有机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高清-可复制)_第3页
DB36_T 522-2018 有机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高清-可复制)_第4页
DB36_T 522-2018 有机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高清-可复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67.080.20B 30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5222018代替 DB36/T 522-2007有机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Organic food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ginger2018 - 11 - 28 发布2019 - 06 - 01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6/T 5222018DB36/T 5222018III目次 HYPERLINK l _bookmark0 前言II HYPERLINK l _bookmark1 范围1 HYPERLINK l _bookmark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H

2、YPERLINK l _bookmark3 环境条件要求1 HYPERLINK l _bookmark4 品种选择2 HYPERLINK l _bookmark5 种姜的选择与处理2 HYPERLINK l _bookmark6 整地播种2 HYPERLINK l _bookmark7 覆盖、遮荫与培土3 HYPERLINK l _bookmark8 灌溉3 HYPERLINK l _bookmark9 施肥4 HYPERLINK l _bookmark10 草害控制4 HYPERLINK l _bookmark11 病虫害预防4 HYPERLINK l _bookmark12 采收与留种、包

3、装与贮运6 HYPERLINK l _bookmark13 质量控制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T 522-2007,与DB36/T 522-2007有机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第三章修改成环境条件要求,对第三章进行调整,删除 3.1 定义;删除第四章轮作,其余章节顺延修改;种源要求调整为 5.1 章节,形态要求调整为 5.2 章节;第十四章采收贮运修改为采收与留种,包装与贮运两个章节;对质量控制章节修改为参照 GB/T 19630.4 规定执行。本标准由宜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万载农业局、万载县

4、科技局、万载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巢红专、朱业斌、刘向众、辛会英、辛建庆、杨荣。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 522-2007。DB36/T 5222018DB36/T 5222018 PAGE 7 PAGE 6有机食品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范围本规程按我国相关机构的有机认证标准,规定了有机生姜生产环境条件要求、品种选择、种姜的选择与处理、整地播种、覆盖遮荫与培土、灌溉、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留种与包装贮运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有机生姜的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5、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GB/T 19630.3 有机产品 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环境条件要求气候条件平均气温5.813,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无霜期在200d左右,年有效积温30003500,年日照时数在2500h以上,年降雨量700mm以上。环境条件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物等。且符合以下要求:灌溉用水水质必须符合 GB 5084 规定。大

6、气环境达到 GB 3095 规定。土壤质量符合 GB 15618 规定。宜选择缓坡或山脚下的较荫凉地块,有利于生姜生长。土壤条件具有三年的有机土壤转换期,前三年未种过姜科植物;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有机质含量2%, 碱解氮90mg/kg、速效磷10 mg/kg、速效钾100 mg/kg,符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三级以上标准,土层深度要求在40cm以上;土壤pH值在57之间,地下水位1.0m以下。缓冲带在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地块不受污染。转换常规生姜田地成为有机生姜田地需要经过转换。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本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常

7、规生姜田地的转换期一般为 3y。但已经在按本生产技术规程管理或种植的生姜田地,或荒芜的生姜田地如能提供真实的书面证明材料和生产技术档案,则可以缩短转换期。已认证的有机生姜田地一旦改为常规生产方式,则需要经过转换才有可能重新获得有机认证。品种选择选择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生姜品种。种姜的选择与处理种源要求姜种应是有机来源的种姜,在得不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 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姜,但需要有获得有机种子的计划。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的生姜品种。种姜选择肥大、饱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未干缩、未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姜芽位于上部和外侧的姜块

8、作为种姜。种姜消毒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晴天,将姜种晾晒2d3d(白天晒,晚上收),至姜皮发白发亮,以杀菌消毒。在播种前,再用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浸种20min,然后用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封伤口,有效地阻止病虫害通过种姜传播。催芽在室内建一长方形池或堆,池(堆)底及四周铺一层 10cm 厚的干谷糠,将姜种平放入池,一层姜种一层谷糠,一般 2 层3 层,并盖上草帘,使温度保持在 2230,10 d12d,幼芽萌发,催芽至0.5cm1.5cm 结束。掰种将催芽种姜掰分成40g60g左右的姜块,每个姜块上留一个短壮芽,其余的芽全部去除。整地播种整地翻地10月份11月份作物收获后,进行冬耕深翻20cm30

9、cm。次年2月下旬3月上旬土壤解冻后,细耙1遍2遍,并结合翻地施入基肥。作畦地面整平耙细后,依周围环境地势和有利于生姜生长的方向作畦,畦面宽120cm,沟宽30cm,沟深30cm左右。开沟播种前按株行距17cm40cm开沟,沟深20cm30cm。播种时间:在5cm地温稳定在16以上,10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就可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密度每667m2栽6000株7000株,每块姜种为40g60g,用种量在300kg左右。播种方法按行距开种植沟,在种植沟一侧放一层稻草,稻草上施入一层腐熟农家肥(翻地时不施基肥,此时每667 m2施优质厩肥3000 kg5000kg)。另一侧放入一排种姜,

10、使种芽一律向上。然后覆一层约2cm 3cm厚的细土。覆盖、遮荫与培土覆盖播种后7d内进行。在畦面盖一层约3cm5cm厚的稻草、麦秸、杂草或其它秸秆,以防杂草生长。所覆盖的稻草必须是来自有机体系内部或经过有机认证的。遮荫当生姜出苗达50%时,及时进行姜田遮荫。可采用木(竹)竿搭成2m高拱棚架,扣上遮光率为30% 的遮阳网。8月下旬及时拆除。抹芽为了调控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当植株长至一定高度,生长出 2 个以上芽头时,要及时进行抹芽,保留 2 个芽,其余全部抹除。培土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结合人工除草和施肥进行培土。每隔15d20d培土一次,共培土3次4次, 逐渐将播种沟变成垄,防止根茎露出地

11、面。灌溉播种后覆盖前浇透两遍水,一般出苗前不再浇水,待姜芽 70%出土后再浇水,并根据天气情况及土壤水分状况灵活掌握。在姜苗 70%出土后,根据实际情况浇水。夏季浇水以早晚为宜,切忌中午浇水。土壤温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5%左右为宜。注意雨后及时排水,浇水和雨后及时松土。立秋前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视墒情每 4d5d 浇一次水,做好排水防涝,始终保持土壤的湿度状态。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80%为宜。为保证生姜收获时少粘泥土,便于储存,可在收获前 3d4d 浇一次水。施肥基肥结合秋冬深翻地,均匀撒施于姜田,随翻地施入土壤。可用种类经有机认证机构评估许可的饼肥、腐熟的厩肥、堆肥

12、、磷矿粉、商品有机肥等。每667 m2施腐熟人、畜优质厩肥3000kg5000kg,磷矿粉50kg75kg,草木灰100kg150kg。追肥苗期在6月上、中旬,姜苗高30cm左右,发生1个3个分枝时,每667m2施腐熟人、畜粪尿300kg400kg 或沼液肥1500kg2000kg。生长期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时,每667 m2施入腐熟饼肥75kg或有机认证机构评估许可的商品有机肥100kg150kg、草木灰150kg。根茎膨大期根据成品姜原料要求的收获时间,可施可不施。在 10 上旬前收获的不施;在 11 月底收获的要施。在9 月上中旬姜苗具有6 个8 个分枝时,每667m

13、2 施腐熟人畜粪尿150kg200kg,沼液肥300kg400kg、草木灰 100kg。草害控制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姜田覆草之前进行;6、7、8月份,视田间杂草程度适时进行2次3次;9月上、中旬,结合施根茎膨大肥进行。中耕除草通过精耕细作,适时中耕、压草养地、诱草早发、腐熟沤制农家肥料、适当密植、中耕除草等多种农业栽培措施清除田间杂草。要求中耕深度在10cm左右,不宜过深,若遇苗期雨水较多,应在雨后进行中耕除草2次3次,除草不伤害生姜植株。病虫害预防原则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综合防治为基础,综合农艺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源农药防治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孳生而有

14、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各类病虫所造成的损失。方法农业防治精选良种选用优质、抗病、丰产的良种。轮作换茬选择有较少共同天敌的作物轮作。间作套种在生姜田内及周边地区间作套种玉米,紫苏、薄荷等高杆作物起到遮荫保湿作用。深耕整地生姜收获结束后,结合施用基肥,进行姜田深翻晒土、冬闲冻垡,以杀死病菌和越冬虫卵。田间清耕2、3月份生姜种植前,或11月份收获后,将田间的作物残株、枯枝烂叶及杂草去除干净,集中烧毁。土壤消毒4月上、中旬生姜播种前,结合播种前整地每亩均匀撒施100kg熟石灰。物理防治灯光诱杀5月份9月份生长季节,每2ha4ha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害虫。插黄板每6

15、67m2插黄板20块,15d20d换一次,诱杀蚜虫。人工捕捉拔除病虫为害株,集中销毁。使用防虫网、田间洒硅藻土粉刺破软体动物的表皮而杀死害虫。生物防治通过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如绒茧蜂、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蜘蛛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姜田中的玉米螟、蚜虫等害虫的发生。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性天敌,经过人工培养生产形成生物制剂,用于直接防治害虫。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药剂预防允许使用有机认证机构的评估许可的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投入品等按GB/T 19630.1执行。采收与留种、包装与贮运采收采收时间9月中、下旬至1

16、0月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根茎已经充分老熟时,选择晴天进行收获。采收方法将生姜整株刨出,抖落根茎上的泥土,然后自基部将茎干用刀削掉,清除须根和肉质根。采收用具按照GB/T 19630.3要求盛装。留种留种时间与方法选无病害、高燥、肥沃的田块设专门的留种田,种植方法同前,采收时间控制在11月中旬前全部采收完。选择健壮、饱满、无病虫害的姜块作种姜,贮藏方法与12.4贮藏相同。包装包装物上应标明有机标志、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地块编号、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包装容器应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不能用塑料制品。贮藏贮藏窖规格深2m,宽1.2m,根据贮姜量定,窖底略斜。贮藏方法在池中每隔50cm80cm竖一根竹筒,竹筒只留顶节不打通,在顶节下打孔。之后在池底从较高端开始竖排姜块,每排一层,加盖一层湿润细沙,直至距地面50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