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2022年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2022年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2022年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2022年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III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 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1综合说明 1.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1.1项目名称1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1.2项目类型仁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1.3项目建设规模1.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

2、ment 1.4项目区位臵和范围1.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1.5项目区地貌类型1.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1.6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使用权) 1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1.7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 1.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

3、nt 1.9项目预期目标2.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1.10项目工期2.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1.11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 2.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2项目背景3.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2.1项目所在县简况3.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2.2项目提出的缘由4. HYPERLINK l

4、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5.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3项目区概况7.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3.1自然条件7.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3.2自然资源条件 8.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3.3社会经济状况9.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5、 3.4自然灾害9. HYPERLINK l bookmark80 o Current Document 土地利用现状1.0 HYPERLINK l bookmark90 o Current Document 3.6基础设施条件1.2 HYPERLINK l bookmark100 o Current Document 4项目分析14 HYPERLINK l bookmark102 o Current Document 4.1项目区合法性分析 14 HYPERLINK l bookmark110 o Current Document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4 HYPERLINK l book

6、mark112 o Current Document 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15 HYPERLINK l bookmark118 o Current Document 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5 HYPERLINK l bookmark128 o Current Document 土地适宜性评价 1.9 HYPERLINK l bookmark138 o Current Document 4.6公众参与分析20 HYPERLINK l bookmark140 o Current Document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2 HYPERLINK l bookmark142 o Curren

7、t Document 5.1规划原则22 HYPERLINK l bookmark144 o Current Document 5.2规划方案比选22 HYPERLINK l bookmark154 o Current Document 5.3总体布局23 HYPERLINK l bookmark172 o Current Document 5.4建设内容28 HYPERLINK l bookmark186 o Current Document 5.5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42 HYPERLINK l bookmark188 o Current Document 6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45 HYP

8、ERLINK l bookmark190 o Current Document 6.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45 HYPERLINK l bookmark192 o Current Document 土地权属调整原则45 HYPERLINK l bookmark194 o Current Document 6.3权属调整程序 45 HYPERLINK l bookmark208 o Current Document 7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48 HYPERLINK l bookmark210 o Current Document 7.1实施措施48 HYPERLINK l bookmark218 o

9、 Current Document 7.2工程管理52 HYPERLINK l bookmark226 o Current Document 8施工组织设计54 HYPERLINK l bookmark228 o Current Document 8.1施工条件54 HYPERLINK l bookmark236 o Current Document 8.2天然建筑材料54iii HYPERLINK l bookmark242 o Current Document 8.3施工布臵54 HYPERLINK l bookmark244 o Current Document 8.4主要工程施工55

10、HYPERLINK l bookmark258 o Current Document 8.5施工进度58 HYPERLINK l bookmark264 o Current Document 9投资估算59 HYPERLINK l bookmark266 o Current Document 9.1编制说明59 HYPERLINK l bookmark272 o Current Document 9.2估算费用构成60 HYPERLINK l bookmark284 o Current Document 9.3资金筹措65 HYPERLINK l bookmark286 o Current D

11、ocument 9.4投资进度计划65 HYPERLINK l bookmark288 o Current Document 10效益分析67 HYPERLINK l bookmark290 o Current Document 10.1社会效益分析 67 HYPERLINK l bookmark292 o Current Document 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67 HYPERLINK l bookmark294 o Current Document 10.3经济效益分析67 HYPERLINK l bookmark304 o Current Document 10.4耕地质量等级

12、69 HYPERLINK l bookmark306 o Current Document 11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70 HYPERLINK l bookmark308 o Current Document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70 HYPERLINK l bookmark318 o Current Document 建议70 HYPERLINK l bookmark324 o Current Document 12附件7.2 HYPERLINK l bookmark326 o Current Document 12.1 附件 1 72 HYPERLINK l bookmark328 o

13、Current Document 12.1 附件 272 1综合说明1.1项目名称项目全称为:土地整治项目1.2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区级投资的补充耕地项目。1.3项目建设规模该项目建设规模为451.98hm2,其中包括荒草地448.52人后,农村道路1.93hm2,农田水利用地1.53hm2。1.4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涉及三个片区,其位臵如下:片1,大地坐标(西安80)范围,东经:118 39 35一 118 41 03,北纬:42 17 33.8一42 19 10。CF 市SS区片2区,大地坐标(西安80)范围,东经:118 08 39一 118 12 40,北纬:42 26 27.6一42

14、 29 40。片 3,大地坐标(西安 80)范围, 东经:118 57 14一 118 58 08,北纬:42 20 24一 42 21 05。1.5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微地貌为平原,整体地势是北咼南低(XXX片是南咼北低)。1.6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使用权)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使用权为全部承包给当地农民。 项目区土地 权属状况清晰,权属界线明显,不存在土地权属争议。项目受益主体为当地农民 群众,符合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 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对项目受益主体的规定。1.7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该项目XXXXXXXXXXX

15、,主要是对未利用地进行整理为耕地。整理后项 目区预计共新增耕地444.97hm新增耕地率为98.45%。其中:XXX片预计新 增耕地107.08hm ;片2预计新增耕地244.10hm2;片3预计新增耕地93.79hm24.52=63.28 万 m3。b)侧向补给水量项目区地下水补给的侧向补给条件比较好,项目区中部低势低洼,有很好的侧向补水潜力。另外项目区部分地块较平缓,可以起到有效拦蓄地表径流补给地 下水的作用。项目区的侧向补给区边界长度可达。侧向补给水量按照下式计算:W *=tKh 含 LsJs( 4.4.1-2)式中:W侧一侧向补给量,m3;T灌溉时段天数,项目区主要种植玉米和谷子,取3

16、65d;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根据相关资料选取0.85m/d;h含一补给区地下水含水层厚度,根据项目区机井柱状图,累积含水层30m;Ls补给区边界长度,49.7km;Js补给区内对应的水力坡度,0.003。经计算,项目区侧向补给水量为 W侧=365X).85 0X9.7 .003=138.77万m3。c)井灌回渗量(441-3)(4.4.1-4)采用井灌回渗系数法计算Q回渗=Q灌水量式中:井灌回渗补给量,万m ;Q灌水量灌溉用水量,项目区年灌溉水量131.48万m3;B回渗系数,为0.1。计算得 Q回渗=131.48 .1=13.15 万 m3d)地下水总补给量Q总补=Q降补+ Q径侧+

17、 Q河侧+ Q回渗 式中:Q径侧侧向径流补给量;Q可侧河道侧向补给量,忽略不计Q总补地下水总补给量。表341地下水总补给量单位:万m3降雨入渗补给量侧向补给量井灌回渗量合计63.28138.7713.15215.24.4.2灌溉设计标准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溉规模、灌水方法 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2-2000)的设计要求, 结合当地灌区多年实际经验,确定本项目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4.4.3需水量预测a)灌溉方式分析根据项目区灌溉水源分析,项目区主要利用机井提取地下水,从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角度出发,项目区农田灌溉应尽可能采取节水

18、灌溉方式。根据当地农业生产习惯和近几年CF市农业灌溉方式的探索经验,项目区农田适合采用管灌 的节水灌溉方式。b)需水量计算用水量分农作物需水、人畜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林业生态用水等部分。项 目区内无工业用水需求,人畜用水、 林业生态用水需水量极少,所以水量平衡计 算中不考虑人畜、工业及林业生态用水的需要,只考虑农作物需水。本项目区属于温带亚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和谷子为主。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1012 2000)中对作物设计灌溉保证率的要 求,确定本项目区内农作物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按照目前作物种植比例和本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结构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项目区土地

19、整理后农业用地以水浇地为主,拟定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为:玉米70%、谷子30%,复种指数1.0。项目区采用管灌方式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标准 选编(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要求,在管灌溉区灌溉水利 用系数可达0.9。根据项目区农作物生育期需水量的要求,见表443-1。表443-1农作物灌溉制度表作物名称种植比例灌溉定额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灌水天数(%)(m3 亩)(次)(m3/ 亩)(天)玉米702004504.21 5.515506.1 6.1212507.6 7.1512507.25 8.512谷子30190447.54.20 5.31547.56.1 6.1

20、21247.57.6 7.151247.57.25 8.512由表443-1可知,玉米设计灌溉定额 200 m3/亩,谷子的设计灌溉定额为 190m3/亩。规划后项目区玉米、谷子的种植比例分别为 70%、30%,所种植面积 分别为 311.48hn?( 4672.2亩)、133.49hnf( 2002.35亩)。详见表 443-2。表443-2农业需水量计算表种植作物种植比 例(%)耕地面 积(亩)种植面积(亩)灌溉定额(m3/亩)净灌溉 水量(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毛灌溉水量(万m3)玉米706674.554672.220093.4490103.82谷子306674.552002.35

21、19038.059042.27合计1006674.55131.4990146.092注:该项目实施后,耕地可达444.97hm,即6674.55亩。项目区年灌溉需水量为146.09万m3。4.4.4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通过以上计算,项目区年灌溉需水量146.09万 m3。项目区年可开采地下水215.2万 m3,可供水量大于年灌溉需水量,可以满足项目区农业用水的需要。同 时项目区农业用水实行用水许可证制度,凭证用水,按计量收费,符合当前水资源管理政策规定。4.5 土地适宜性评价4.5.1评价范围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的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

22、的基本依据。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应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全部土地和相应的各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评定。但是由于评价的工作量较大,为工作的需要,本项目重点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土地适宜性 评价。本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所针对的主要 用途是土地的宜农性,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范围为待整理耕地的后备资源(荒草地)。4.5.2评价方法评价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即在有关评价指标的分级中,以分级最低评价因 子的分级作为该评价单元的等级, 并在等级后加注其代号,作为其限制性因子类 型。具体:宜耕类分为一等地(Ai)、二等地(A2)和三等地(A3)三个等级, 不宜耕地用N表示,不再续分。当该评

23、价方法中出现 2个不宜耕地因子N时, 即视为不宜耕。主要技术要求参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 2003, 2003 8- 1 实施)。453评价因子的确定因该项目为补充耕地项目,主要是对项目区荒草地进行整理。选择温度条件、 水分条件、有效土层厚度、坡度、盐碱度、沙化状况、风害、生态退化可能性等 作为待整理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4.5.4评价分析a)温度条件:项目区全年平均气温为 1.2?,年极端最高气温 35.1?,年极 端最低气温-38.7?。10?的年有效积温为 1883.2?。项目区无霜期介于77117d, 终霜日为5月10日6月10日,初霜日为8月27日9月8日

24、。温度条件能满足 大田作物要求,无霜冻威胁,评价因子值为 A1。b)水分条件:项目区年平均降雨400mm,灌溉水源保证率75%,评价因子 值为A2。c)有效土层厚度:该区主要土壤多为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暗栗钙土,质地 为轻壤土或中壤土,土层平均厚度大于100cm。按耕地后备资源有效土层厚度限 制等级标准中母岩(质)为黄土性母质和易风化的泥质岩类的有效土层厚度标准, 评价因子值为Ai。d)坡度:片2主要是山地,坡度较大,XXX片和片3是缓坡地,地面坡度 TOC o 1-5 h z 小于6o按耕地后备资源坡度限制等级标准的规定,评价因子值为A2。e) 水文与排水条件:项目区地势平坦,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25、400mm,在一般年份不会发生洪涝灾害,若遇降雨丰富集中的年份,会引起季节性洪涝或季节性 积水,但通过采取措施,以上洪涝问题可加以改良,评价因子值为A2。f) 盐碱化程度:项目区无盐碱化,不需要改良,盐碱化评价因子值为Aiog) 沙化状况:项目区无沙化情况,沙化状况评价因子值为Aioh)风害:项目区虽有风害情况,但通过种植防护林等措施,可以较大减轻风害损失,风害综合评价因子值为 A2oi)生态退化可能性:项目区生态环境较好,当地群众十分珍惜每一寸耕地,农作物种植多采用生物肥料生产绿色农作物。后备耕地资源利用后不可能产生撂 荒等现象,土壤结构退化可能性很小。 项目区整理后主要种植玉米、 谷子等旱

26、地 作物,对周围区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会产生影响。综合评价生态退化可能性评价因子值为Aioj)待整理农用地评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 444.97hm2,通过项目的实施新 增耕地率达98.45%。在待整理农用地评价因子限制等级标准中评价因子值为 Aio 4.5.5评价结果综合分析以上评价因子值,i0个评价因子中6个因子为Ai, 4个为A2,不 存在限制性因子,后备耕地资源是适宜进行合理开发整理利用的。4.6公众参与分析整个项目的选择、规划方案的初步构想、可行性论证等始终遵循公众广泛 参与的原则。本项目关系到项目区内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规划 必须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决不

27、能违背群众的意愿,损害群众的利益, 要充分体 现土地整理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项目的确定、 论证和规 划过程中,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给予了大力配合和支持, 项目区所在乡村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积极提出土地整理的建议和想法, 并表示愿意配合项目工 程做好地块重划、权属调整等工作。 当地群众急切盼望政府通过项目建设, 改善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 为确定整理类型和范围,曾广泛 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把握项目区三个乡镇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 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政策和决策

28、的科学性。深入宣传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增进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整理, 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 地整理的民主形式,奠定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本土地整理项目在进行方案规划时遵循如下原则: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b)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c)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布局;e)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合理,便于操作;f)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g)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5.2规划方案比选本次规划方案从技术可行性和效益评价两个方面

29、进行比选,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设计人员在方案初拟阶段提出了多套方案,具体方案内容和比选结果如下:土地利用布局方案方案(1):调整现有土地利用布局形式,尽可能使耕地集中连片,田块面积尽量大。 方案(2):结合原有田块布局情况,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比选依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农作物对土壤构成、土层厚度的要求;当地 群众现在种植不同作物的收入情况;水资源状况;每一灌溉区域可分配水量等因素。比选分析过程:项目区主要耕地类型为旱田,原有耕地全部包产到每一个农户手中, 经过农民多年精心种植,土壤肥力已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打乱原有耕地布局形式,一味 追求耕地连片和田块面积,势必打破原有已经熟化的田块

30、,影响未来几年的农业生产效 果。综合以上分析将采用方案(2)。土地平整方案方案(1):平整项目区内全部土地,使项目区内耕地达到同一高程,便于灌溉和机 械化作业。方案(2):选择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田块平整,对原地面高程相差较小、坡度基本 一致的田块不进行平整。比选依据:地形条件;施工难度;投资规模;现在农民农业生产状况等因素。比选分析过程:项目区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在项目区边界附近分布着少部分低山 丘陵,考虑到项目区实际地形地势特点,大部分土地平整度较好,地势较为平坦,但整 体地势存在一定高差,若将整个项目区作为一个平整单元进行土方平整,工程量过大, 且会破坏原有已熟化的耕作层,得不偿失。故选取

31、方案(2)。5.2.3灌水方案方案(1):井灌区采用管道进行节水灌溉。方案(2):井灌区采用明渠灌溉。比选依据:作物种植情况;当地气候条件;投资情况和后期管护情况。比选分析过程:灌溉方式取决于项目区种植结构,项目区内主要种植旱作物,其对 水温要求不高, 按照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规定,当利用地下水灌溉时,为充分利用 水资源,减少输水损失,从而减少提水量,相应降低抽水费用,一般需采用管道输水。 结合项目区地形及作物种植结构,灌溉方式采用地埋低压管道输水,配合移动软管进行 灌水。项目区故选取方案(1)。5.2.4道路工程方案方案(1):利用现有骨干道路,平整修复现有破损田间道和生产路,使其与原有骨 干道

32、路形成网络状的道路布局。方案(2):利用现有骨干道路,适当增加田间路比例,减少不必要的生产路数量, 控制生产路占地比例,提高土地的耕地化程度。比选依据:现有道路利用状况;各级道路的利用效率以及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比选分析过程:项目区由经山线、111省道作为主要对外交通通道,在项目涉及到 的每个村都有主要田间路和零散的生产路。虽然道路总体占地比例不大,但是级别构成 不合理,田间路少,生产路多,且生产路利用程度较低。故本次规划将新建田间路,并 整修原有田间路;归并原来不合理的生产路。故将采用以上两种方案结合的形式。5.3总体布局5.3.1 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是指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

33、源、社会经济条件,对项目区 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优化组合,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总体功能。根据本土地整理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结合项目区的自身特点,项目区的土地利用布局从 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增加耕地有效面积;b)控制农用地的生态过程,建立良性循环的农田生态系统;c)控制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d)结合项目区水资源条件和土地适宜性,综合分析比较。综上所述,本项目土地利用调整结果如下:项目区内耕地均为荒草地,在本项目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后,灌溉水源有保障,可 调整为水浇地。原有未利用地在经过整理开发后将与其周边原有的田块组成新的耕作田 块。总体上项目区仍将遵循原有的种植方式,以种植旱作物做为

34、主要的土地利用结构形 式。532耕作田块布局耕作田块是田间作业、轮作、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田块的规模、长度、宽 度、方向、形状等基本要素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灌溉渠系、防护林带、田间道路 等作用的发挥以及生产效率和管理的便利性。田块布局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 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风要求,便于经营管理。总上所述,耕作田块布局情况如下:a)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方向的布臵应保证耕地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选 用南北向。对于部分灌溉区域由于水利工程布臵等条件限制,田块布臵方向将有适当调 整。b)耕作田块长度适宜的田块长度有利于提高机械作业

35、效率和合理的组织田间生产,有利于组织灌水和平整土地。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耕作田块长度以末级固定渠道要求的适宜长 度及控制的面积来确定田块的长度。田块长度尽量做到不小于450m。c)耕作田块宽度考虑耕作田块面积、机械作业、灌溉排水以及防止风害等要求,以及地形、地貌 的限制,田块宽度一般为200m左右。d)耕作田块形状为了给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创造良好条件,田块形状要求外形规整,长边与短边 交角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为好。项目区地形条件复杂,自然边界(河流、沟谷、山等)较 多,可将自然边界规划为地块的短边,采用自然边界的实际曲线,这样既不影响机械作 业又不浪费土地。并且耕作田块的边界,要结合沟、渠、

36、路及其他自然边界,不能人为 割裂,随意确定。e)耕作田块内部规划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特征及土壤质量要求,对耕作田块内部进一步设计。 灌溉方式采用低压管道灌溉,对地形要求不高,只对部分地块进行了土地平整,平整田 块总面积为188.97hm2,挖填方基本平衡,均为30.90万m3。533作物种植结构设计在征求当地农业部门和项目所在乡镇以及当地群众的意见后,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种植习惯、水土资源、劳动力等条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确 定项目仍将遵循原有的种植方式,以种植玉米、谷子等旱地作物为主。534井灌工程布局本项目机井的平面布臵将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状况,并

37、与地形、 提水机械、原有机井和作物种植等情况综合考虑,保证在任何时间灌溉工作都能正常的 运行,在多年运行中取水量不减少,取水条件不恶化。本项目设计单井出水量为80m3/h, 根据单井出水量和项目区作物种植情况(种植旱地作物),确定机井间距在400m左右, 单井控制灌溉面积300亩左右。项目区内共布臵新机井 21眼,其中XXX片布臵机井5 眼,片2布臵机井12眼,片3布臵机井4眼。机井一般靠路相间布臵在相对高处,以 方便管理并满足井距要求。井位将与地下水流方向垂直,机井采用方形布臵的形式。为 避免日后利用机井进行灌溉产生用水纠纷,单井控制区域将尽量不跨越行政村界,保持 单井在一个行政单位内的完整

38、性。与机井工程配套的输配电工程将充分利用原有线路的 负荷承载能力,对于新布臵的变压器,将沿主要田间道路布设,负荷中心将成放射状, 力求电器线路布局的经济合理。535田间灌溉管道布置结合当地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 根据GB 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和 TD/T1001-2000土地整理项目规 划设计规范,通过工程措施,确定项目区作物灌溉保证率为 75%。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地块大小、地块形状、作物种植方向等条件,以每眼机井为 单位,管网多布臵成“ E”形或“ H”形,每眼井井房至控制阀间设 DN160钢管一段, 控制阀后接DN160P

39、VC干管,在干管上接DN110PVC支管,支管首端安装DN110进水 阀,支管间距100m,给水栓间距50m,为放空管道,每个支管末端设泄水井 1座。本次农田水利工程的布局见具体规划图、单体图册。536田间道路工程布局农村道路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农民生 活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等多个方面的需求。本项目区基本属平原地貌,已有经山线、111省道为骨干道路,但其他田间道路破 损比较严重,等级低下。本次规划道路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原有田间路和生产路进行维 修,同时新建部分田间路和生产路,尽量减少占地,以方便农民下地和生产资料的运输。XXX片、片2面积较大,布设的道路较多,

40、XXX面积较小,规划的道路较少,项目规划后,对项目区内道路进行统计编号,结果见表536:表5.3.6田间道路工程明细表项目 区片 区编号名称长度(m)路基宽(m)路面宽(m)路面结构型式备注XXX片-一-田间道共1条1田间道1127854泥结碎石路面厚 20cm维修-二二生产路共8条1生产路1533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2生产路2327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3生产路3351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 路面厚10cm新建4生产路4481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5生产路5296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6生产路69902

41、.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7生产路7791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8生产路8426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维修田间道小计127854泥结碎石路面厚 20cm维修新建生产路小计2665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维修生产路小计1530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项目 区片区编号名称长度(m)路基宽(m)路面宽(m)路面结构型式备注片2-一-田间道共1条1田间道113954泥结碎石路面厚 20cm新建-二二生产路共13条1生产路1638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2生产路23702.62泥

42、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3生产路3396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 路面厚10cm新建4生产路4290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 路面厚10cm新建5生产路5147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6生产路6339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7生产路7492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8生产路8365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9生产路9717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10生产路10701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11生产路11481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 路

43、面厚10cm新建12生产路12459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13生产路13412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维修田间道小计13954泥结碎石路面厚 20cm维修新建生产路小计3047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维修生产路小计2760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片3-一-田间道共2条1田间道189854泥结碎石路面厚 20cm维修2田间道2111554泥结碎石路面厚 20cm维修-二二生产路共2条1生产路1807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2生产路2995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维修田间道小计201354

44、泥结碎石路面厚 20cm维修维修生产路小计1802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项目维修田间道小计343054泥结碎石路面厚 20cm维修项目 区片区编号名称长度(m)路基宽(m)路面宽(m)路面结构型式备注区合 计新建生产路小计57122.62素土路基厚20cm,泥结碎石路面厚10cm新建维修生产路小计60922.62泥结碎石路面厚 10cm维修说明:XXX片田间道1中间段因横过冲沟而设过水路面。项目区内生产路将结合田块布局和农田水利工程布局情况布设,连接田间道和田块之间,方便农民耕作生产。田间道路工程的布局具体见规划图、单体图册。537其他工程布局项目区内其他工程主要为农田防护林工程

45、,项目区内原有部分护路林、护沟林,本 此规划结合当地群众对农田防护林布设的意见,在项目区内布臵防护林带,道路一侧种 植2行乔木,乔木株、行距均为2m,共栽植杨树8765株。具体布局情况见规划图。538节水措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行节水灌溉方式和 节水技术,对农业蓄水、输水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干、支两级输水管道均采用 PVC管道,可减少水量沿途损 失,较大的提高水利用系数。平整后的土地,地面起伏降低,田间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 也将起到明显的节水灌溉效果。5.4建设内容5.4.1 土地平整内容土地平整工程是进行农业机

46、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的实施基础,目 的是要达到便于机械化耕作,发挥机械效率,提高耕地质量,灌水方便均匀,利于压盐、 排水、改良土壤等,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需要。平整地块。根据项目区地形特点,为了减小土方运距,节约投资,土地平整时采用以一个耕作田块为单元进行局部平整。XXX片10个田块(田块110);片2 (田块 6、22、23、24、25、26)。土方计算。田块土方计算采用散点法,计算步骤如下:田面高程设计项目区田块内地形起伏不大,变化较为均匀,所以确定采用散点法计算田面高程及挖填土方量。田面平均高程计算公式为(541-1)1Ha已 H2Hn式中:Ha田面平均高程(m)

47、;Hi实测点高程(m), i=1 , 2,n; n实测点数。2)平均挖填深度计算挖、填平均深度计算公式:平均挖深平均填高式中:he平均挖深,(m)Z (He Ha) heLZ (Ha Hf) hf-m(541-2)(541-3)Ha田面设计高程,(m);He大于Ha的高程值,(m);hf平均填咼,(m);Hf小于Ha的高程值,(m);L大于Ha的高程值的点数; m小于Ha的高程值的点数。根据以上公式,分别计算各平整单元的的平均挖填深度。3)挖填方面积计算根据挖填平衡的原则,推求挖填方面积。计算公式挖方面积:填方面积:A cAah fh eh fA f A aheh eh f(541-4)(54

48、1-5)式中:Ac挖方面积,(m2);Af 填方面积,(m2);Aa 测量地块总面积,(m2); hf 平均填高,(m);he平均挖深,(m);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各平整单元挖填方面积。4)挖填方量计算挖填方量计算公式挖方量:Vc 二 Ac hc(5.4.1-6)填方量:VfAf hf(5.4.1-7)将各值分别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挖方量 Vc、填方量Vf。平整田块总面积为188.97hm2,挖填方基本平衡,均为 30.90万m3,如表5.4.1表5.4.1 土方平整工程量统计表片区名规划田块编号平整区面积挖方量填方量备注hm23 m3 mXXX片*11463481432914329内部平衡2

49、1530512146921469内部平衡3658091407214072内部平衡43367933633363内部平衡5766571833218332内部平衡6651881235912359内部平衡76981435423542内部平衡82049612977729777内部平衡9859001065010650内部平衡101699912291522915内部平衡小计1071398150809150809内部平衡片261132682056420564内部平衡222139173450234502内部平衡231441703163631636内部平衡241234072867628676内部平衡*251522

50、032582525825内部平衡*26713691701317013内部平衡小计818334158217158217内部平衡项目区合计1889732309026309026内部平衡注:表中带有 “ * ”的田块为典型地块。542灌溉排水工程542.1设计标准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渠规模、灌水方法以及经 济效益等因素,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2-2000)的设计要求,结合当地灌 区多年实际经验,确定本项目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5.4.2.2灌溉工程设计项目区内主要种植玉米、谷子等旱作物。a)灌溉水源项目区的灌溉水源为地下水,区域的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决定了

51、项目区内地下水的 形成、运移和赋存。项目区地下水含水层厚度一般为20m40m,地面至动水位为20.00m,静水位为10.00m,根据项目区现有成井数据,确定井深在 70m左右,单井出 水量设计为80m3/h。b)灌溉方式通过灌溉水源分析,项目区采用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按照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规定,当利用地下水灌溉时,为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输水损失,从而减少提水量,相 应降低抽水费用,一般需采用管道输水。结合项目区地形及作物种植结构,灌溉方式采 用地埋低压管道输水,配合移动软管进行灌水。c)灌水定额的确定设计灌水定额采用下面公式计算:ym 设二 10 H : II: :(-空)厶水(5.4.2.2

52、-1)式中:m设一设计灌水定额(mm);H计划湿润层深度(cm), 般大田作物取4060 (cm);:田间持水率(%);1 土壤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取田间持水量的75%;匕一土壤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下限,取田间持水量的45%;土一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t/ m3);水一水容重(t/ m3)。这里以玉米为典型作物进行计算。计划湿润层深度h取60cm,根据项目区土壤特点,值在25%40%,取中间值 32%;、取75%,:2取45%; 土在1.3931.41 X0t/m3之间,取中值 1.39 103/m3 ;水为 1.0 103/m3o 贝U:1 39 汇103、m设=10 60 3

53、2% (75%-45%)亍=80.06mm (约合 53.38m3亩)1.0 10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设计净灌水定额为55m3/亩。单井控制灌溉面积的确定根据机井技术规范,单井控制灌溉面积按下式确定:F。=Q ta T2(1 - J/m2( 5.4.2.2-2)式中:F。一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亩;3Q 单井出水量,取80m/h;t3 灌溉期间每天开机时间,取22h;T2 每次轮灌期天数,取12d;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90;1 干扰抽水的水量削减系数,取 0.05;m2 每次综合平均灌水定额,m2 = 55m3/亩。计算得 F。= 8022X12X).91 (1 0.05) /55=33

54、2 (亩),即 22.13hm,机井采用梅 花形布臵的形式。井距确定L。=258 F0 =25.8 、 332 =470m(5.4.2.2-3)井数确定采用单井控制灌溉面积法,计算如下:N 二 F4(5.4.2.2-4)F 0式中:F4 规划区内灌溉面积;N 规划区需要打井数。经计算,灌溉面积451.98hm,需打机井20.4眼。根据项目区情况,共打机井 21 眼(XXX片5眼,片212眼,片34眼)。井型、井深确定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本次设计采用混凝土管井。井深根 据项目区所在位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要打到主要含水层,出水量满足单井设 计要求。项目区地下水含水层厚

55、度一般为 20m40m,地面至动水位为20.00m,静水位 为10.00m,根据项目区现有成井数据,确定井深在70m左右,单井出水量设计为80m3/h。h)井孔井孔直径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地的需水量、水泵的规格、型号、井管 的规格材质及填砾层的厚度而定,设计确定井孔直径为506mm。i)管井设计根据项目区周边现有机井设计资料,确定打井深度在70m左右,井壁管采用直径300mm钢管,其中滤水管长55m,实管15m,井底部放5米实管作为沉淀管。滤水管 外焊缠丝(1层耐腐蚀镀锌铁丝)外包尼龙丝网,周围回填滤料,滤料颗粒直径与滤水 管孔隙尺寸相适应,井上部10m用含砂量不大于5%的粘土封闭井

56、口,在井口上部修建 C20混凝土井台,并用井盖封闭。j)过滤材料的选用1)滤料规格及填充厚度正确的选择滤料规格是减少涌砂,取得最大出水量的保证。滤料直径D50按照下式进行计算:D50=8d50(5.2-4)式中:D50过筛累计重量为50%时的滤料直径,mm;d50 过筛累计重量为50%时的含水砂层粒径,mm。经计算,滤料直径为5mm。根据以往成井经验,填充厚度设计为100mm。2)滤料的形状及材质为提高透水性和阻挡砂砾的能力,滤料的形状采用浑圆状。滤料的材质选用坚硬、不易被溶解的硅质砾石。机井布臵及断面图分别见项目区规划图及单体工程设计图。5.4.2.3管道系统设计a)流量确定根据工程布臵情况

57、,以单井出水量作为干管设计流量,灌溉过程采用轮灌,根据作 物灌溉制度,每次灌溉开启2条支管。b)输水管径的选择管径计算公式:(54231)式中:D 管径,m;Q 管道流量,m3/s;本规划单井出水量80m3/h; 管道经济流速,1.2m/s。每眼井管道分干、支两级,同时工作的支管数按2条计算,单井出水量80m3/h,则干管流量为单井出水量,支管流量为单井出水量的一半。即干、支管流量分别为Q 干=80/3600=0.0222m3/sQ 支=40/3600=0.0111m/s,计算得D干4 0.02223.14 1.24Q支支二=0.154m硬塑料管经济流速选择1.01.5 m/s,初选1.2m/

58、s进行计算。4 .0111=0.11m3.14 1.2D选定干管PVC管径取 160支管PVC管径取 110管道埋深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统计,冻土期为 10月上旬到第二年的5月上旬,最大冻土层 深为1.8m。如果管道埋深完全避开冻土层,采用最大冻深作为管道埋深,则管槽土方挖 填量、管网水头损失较大,日后维修也不方便。由于管网系统仅用于农业灌溉,灌溉时 间根据作物生长需要适时供水,项目区作物一年种植一季,生长期为410月,该段时间也为非冻期,不存在冻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管道埋深只需考虑生产要求取 0.8米, 同时为防止土壤的冻融变化而破坏管道,每个支管末端或支管最低处设泄水井1座,以便在冰冻之前

59、将管内水排空,避免在冰冻时使管道破裂,保证管道正常运行。5.4.2.4水泵扬程计算及泵型选择a)沿程水头损失hf =fLQm/db(5.4.2.4-1)式中:hf 沿程水头损失,m;5f管材摩阻系数,取为0.948 X0 ;L 管道长度;Q流量,干管为80m3/h,支管为40m3/h;d管内径,干管为152mm,支管为103.2mm;m流量指数,取1.77;b管径指数,取4.77;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给水栓局部工作水头hp=2.0m泵型选择水泵的设计扬程:H 八 hf hjh hp h0(542.4-2)式中:H 水泵设计扬程,m;hf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之和;x hj 管道

60、局部水头损失之和;h 典型地面与水泵出水口高差;hp 给水栓工作水头,2.0m;h0 地下水动水位距地面咼差,20m;表5.4.2.4水泵选型表片区名井编 号nr干管水损(m)支管 水损(m)局部 水损(m)咼差(m)出水口工 作水 头(m)动水 位(m)水泵 设计 扬程(m)水泵型号电机 功率(kW)XXX片井12.953.060.602.0020.0028.61250QJ80-40/215井26.786.961.372.0020.0037.11250QJ80-40/215井34.446.431.0912.002.0020.0045.95250QJ80-60/322井47.39:8.8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