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_第1页
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_第2页
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_第3页
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_第4页
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 z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何善蒙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课程前言则我们接下来讲第三讲,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我们说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个非常通俗的话,叫人是文化的动物,或者是说人是文化的产物,这个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的存在不是一个简单的肉体生命的存在,它必须是有文化的支撑的,这个文化的支撑,对于我们前面讨论来看,在中国传统里面,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传统社会当中的中国人存在的一个精神的支柱,或者说精神的家园,所以我们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者是传统社会当中人的精神家园。可是,到了1840年的时候,精神家园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因为社会的态势

2、发生了变化,从这个时候开场,我们的文化不再是以独特的,或者说不再只有一种价值存在了,它存在着另外一种挑战,所以接下来我们主要是说从近代的中国开展的历史当中来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样子一种非常纠结的关系。一、落后挨打与文化反思一落后挨打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落后挨打与文化反思。1840年,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来讲,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为呢.因为在1840年之前,我们说中国是什么.是天朝上国,然后其他的国家是什么.蛮夷小国,所以我们是礼仪之邦,其他人是野蛮民族,所以这个也是成为我们观念当中非常深刻的一个印象,其实孔夫子那个时候就开场说的夷夏之辨,夷就是所谓的蛮夷,夏是什么.夏就是中国、中华,所以

3、我们的文化当中,传统当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一个本位的意识,或者说是主体的意识,是以夏为主体,以中华为主体,所以这样的一种文化传统下面也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所以我们通常会讲说,我们是天朝上国。可是到了1840年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我们可能或者说我们不太会去关注那些蛮夷国家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国家终究发生了什么,或者是不屑于去关注,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世界好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其实从世界历史角度上来看,造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我们说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场,大家都是知道所谓的蒸汽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瓦特蒸汽机的创造,那就意味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也就是工业革命产生了,它

4、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是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从18世纪中期开场,逐渐在英国为代表的北欧欧洲国家,然后蔓延到了北美,这些国家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地实现了生产的突破,因为工业革命对于生产的突破来讲是具有非常标志性意义的,生产的开展是迅速地提升,迅速地提升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因为他们我们都知道,这个资源也好、资本也好,对于一个国家的开展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则现在我们实现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则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资本投入到这个生产当中来,可是我们国家里面呢.有限怎么样.向外扩,于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英国为首的国家,我们说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讲的西方的列强,因为他们都完

5、成了西方的工业革命了,所以他们就开场大规模地向亚非一些没有进展工业革命暂时还是处在比拟落后的,相当也是相对落后的一些开展过程当中的国家发起了殖民运动。殖民运动其实就意味着资本的扩和市场的扩大。因为对于资本和市场,对于近代工业社会来讲,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当然我们说殖民运动的前身可以再往前推,可以往15世纪左右新大陆的发现,但是从这个工业革命以后呢.就是这个过程更加迅速,更加迅速了然后中国当然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因为中国传统上叫地大物博,这样亚洲的强国在历史上当然是强国,所以更能够吸引西方列强的一个目光。所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实际上它就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以工业化、工业生产

6、为代表的西方的一个经济制度,开场对中国的开展形成一个现实的挑战。这个挑战当然对中国的社会来讲是一种非常悲壮的形式拉开帷幕的,因为我们知道它是用洋枪洋炮打进来的,然后打进来之后,我们说伴随着这个战争结果是中国的惨败,惨败之后就是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所以我们说,在*种意义上,我们也通常会把这个国家近代史叫做屈辱史,是屈辱,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老是受人家欺负,受人家欺负的根据在哪里,或者说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说我们落后,所以如果说这个近百年以来,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屈辱的历史的话,实际上它是以一个非常悲壮的形式诠释了什么,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然后在这种冲突中它说明了一个事实,

7、这个事实就是落后挨打。二文化反思则,既然这个国门通过洋枪洋炮被翻开了,然后在这个国家和为世界的比照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了极大的差距,则怎么办呢.怎么办就意味着要开场进展一种调整,一种变革,所以这个时候1840年前后具有很多有良知的,或者说有清醒的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就开场进展文化的反思,这个很有意义,很有意思,为什么说落后挨打以后中国知识分子首先所考虑的是文化的反思,这个也是我们传统之一,我们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展上可以看到,当我们文化也好,国家也好,面临着非常剧烈变革的时候,我们传统的知识分子通常所做的事情是什么,文化反思,也就是说,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首先会去反思我们的文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所以

8、这个时候也是一样的,他们首先要进展文化反思,这个在历史上你可以看到我们有很多反思的例子,比方说,清谈误国,后来的人才考虑说为什么晋南北朝的时候,历史则的混乱,老是被所谓的五胡十六国征服了,为什么.因为这些人都是清谈,所以说清谈误国,把国家的问题归结到文化上去了。还有非常著名的就是心学误国,也就是说明代末灭亡了,则明清之际的有很多知识分子开场烦反思了,我们为什么会输给满族呢.会输给清政府呢.原因在哪里.原因还是在文化,在文化上我们心学也就是理学从广义上讲是理学,也就是我们空谈心性,老是在那里讲心性、义理,所以我们就失败了。所以把社会出现的状态,变革出现的原因归结于文化的反思,这个是我们的传统,在

9、这个时候也是进展文化的反思。当然,文化反思其实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的意义是在于正视了文化的作用,正视了文化在历史过程当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所以这个时候一批非常有清醒意识的人就开场反思这个问题,反思我们为什么会落后,为什么会在近代面临着这样子一个非常为难的局面,所以这个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良知,责任感,因为我们传统里面也讲了这个视以国家天下为己任,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在1840年前后你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人,比方说林则*、比方说源,比方说龚自珍,龚自珍当然是最早了,我们在历史上号称他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这样一些人物的出现他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呀.想说明其实在落后挨打这个事实面前有更

10、深层次的问题在,就是文化上出问题了,换句话讲,既然文化上出问题了,就意味着我们要进展变革,要改革,要改变这样一种现实,所以龚自珍经常强调要改革,要改变这样落后的状态,因为它认为这个当时的社会是万马齐喑,所以他觉得是非常之剧烈地强调要有一种变革的精神。变革,通过变革来改变现实是文化反思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作用。二、中体西用还是全盘西化所以既然是变革,则要怎么变,如何去变,所以就涉及到我们第二个讲的问题,中体西用还是全盘西化。既然中国文化在与西方直接的冲突当中表现出来一败涂地这样的一个局面,这样的局面面对中国人来讲都是一个耻辱,也就是说,意味着从这个时候开场我们已经不是天朝上国了,我们跟西方列强相比

11、,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那怎么办呢.我们要学习西方,所以说反思的结果是要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意味着我们中国在近代这样的一种非常为难的局面当中被迫进入了现代化的历程,所以说换句话讲,我们是被西方人赶着进入了现代化历程,所以反思,反思了就是要付诸于实践,付诸于实践就意味着说我们要到西方学习,则学习什么呢.最直接的是什么.就是西方的科学技术,为什么.因为我们被西方打败的就是被西方所谓的坚船利炮所打败的,所以我们就是很直接地讲,西方人比我们厉害在哪里呢.就是它技术比拟兴旺,它的这个船造得比我们好,它的炮比拟厉害,所以我们要学它的这个技术,然后西方还有铁路、还有很多工厂,我们要学它的技术,这实际上就是第

12、一层次的,也是最直接的。所以你也是可以看到,在这个之后源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它叫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实现强国。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之下就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近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它所主的就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变革中国,这个著名的代表人物都是我们很熟悉的,在这个中央里面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对不对。然后地方上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大的比方说曾国藩,比方说鸿章等于这些人都是主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而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科学技术,学习技术,也就是通过技术的变革来到达富国强兵的目的,当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强兵,因为打仗打败首先是军备军事实

13、力的竞争,所以他们就开场仿造西方建立了很多的近代的军工业,比方说曾国藩在这个1861年就创立了军械所,这个是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工业,军工厂,它要干嘛就要生产现代化的装备来武装中国自己的力量。则这是一个层面,这个是强兵。然后还有富国,富国它建立了很多的机构,比方说1865年成立了江南制造局,然后同年又成立了金陵制造局,制造局这个名字就很明显说明是一种技术上的变革。技术上的变革还必须要带来文化理念,也就是说技术不够还要有科学,那要怎么办呢.要学科学就必须得对教育制度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这个机构产生了,就是说1861年清政府就设立了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叫总理衙门,总

14、理衙门是干嘛用的.就是用来跟西方来打交道,然后我们出现了同文馆,同文馆就是教育翻译人才,为什么要有翻译人才.就是我们把那些东西翻译进来就需要人才,所以同文馆就是变化了后来的并为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后来现在大学的前身,所以你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的制度引进过来,同文馆还有广方言馆等等,都是在这样的一种思潮下产生的一个结果,这样的产生的一个说明是什么.说明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场意识到了,我们必须要改变,所以我们不仅在国竞争了很多的变革,而且我们也派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留学生,这批学生是以国家层面派出去的,就是在1872年的时候组织了30个人,30个幼童年纪比拟年轻的,派到美国去学习,下面学习技术,希望通

15、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以技术来改变中国的国力,改变落后挨打的这样一种现状,但是文化在于这样的学习它的成效是如何的.这个是我们后面要讨论的。就洋务运动本身来看,它的根本立场是很明显的,就是中体西用,中体西用什么意思呀.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是什么.中学就是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别是以儒家为核心的现实的伦理制度。中学为体说明在洋务派看来,或者说在像鸿章、曾国藩这样一些人看来,中国制度本身是好的,就是我们的制度是好的,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问题在于技术不兴旺,所以我们要吸收西方的技术,就是以西方的技术为用所以叫中体西用,也就是说,我通过这样的努力希望通过对技术层面的引进,通过科技、技术、教育这

16、些东西的改变来到达富国强兵这样的一个目的。但问题是,这样的努力它的成效终究如何,历史给了洋务运动有了一个非常直接的甚至说是惨痛的一个结局,就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我们如果说我们洋务运动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开场,也就是1861年差不多就开场,则到1895年的时候大概经过了30年,我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花了30年的期间来学习西方的技术,在*种意义上也是有所成就的。比方说我们中法战争,子材死了以后就是中法战争,这个是唯一一次打胜仗,也就是说后来虽然签订了条约,但是这个条约也没有像其他的条约一样丧权辱国的,这也说明了有一定的成绩,但是真正的检验是什么呢.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当然我

17、们从历史上也知道,代表中国北洋水师,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当时是清政府完全是以西洋的技术来组建的中国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水师,它的装备也好,它的根底也好,包括它上面所有的人员配备都是现代化的,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比方说它的所有的建筑,都是毕业于船政学堂的,它所有的人员有很多都是有很都是我们前面讲的留学回来的,然后他所聘用的技术参谋全都是外国人,甚至他们在水师上面所有的命令指令都是用英文来发的,这个就是说在现在看来也是很先进的,也就是说学习西方确实是学习得比拟到位了,但是就是这样一支非常精炼的,看上去非常强大的北洋水师,因为它确实很强大,当时英国人就讲了,现在在东亚就三个人比拟厉害,中国、英国、俄国,这三

18、个国家的水师比拟厉害,根本没有提到日本,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支北洋水师在跟日本的战争当中全军覆没,当然我们说全军覆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非常深刻的原因,但是从技术层面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们这样的一种学习的方式没有产生直接的效果,换句话讲,没有能够到达它原先所制定的富国强兵的目的,不但没有强起来,反而被日本人羞辱了一番,所以这个时候对中国人来讲,这个境遇就更加的为难了。如果说鸦片战争开场以后,我们丧失的是世界强国的地位,或者说是世界中心地位的话,这个甲午战争是使得我们在东亚,在亚洲甚至是东亚的地位也没有了,所以有一种说法,我们从天朝上国变成东亚病夫了,所以这个对中国人来讲是非常耻辱的一

19、件事情,耻辱的背后就意味着更加深入地反思,这个反思是什么.就是说,这个证明洋务运动强调以技术或者说以中体西用这样的方式来进展中国的改革是有问题的。我们之所以会失败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有政治层面,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求政治的变革,所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到紧随着洋务运动之后就进展了维新变法。我们说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推行百日维新。百日维新以宣统帝来执行这样的一个变法,当时我们知道这个变法最后失败了,失败的理由在哪里.最后慈禧太后给它破坏一下,或者说慈禧太后比拟厉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百日维新的结果带来的是另外一个更加惨痛的结局,就是八国联军和义和团运动,这样子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采取以清政府自上而下的

20、一种改革的形式,就算是试图在政治上采用西方所谓制度的话也是行不通的。换句话讲,自上而下革命的道路,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路被堵死了,所以接下来的历史就告诉我们必须采取自下而上的革命。则在革命之前必须有文化和思想的一些推进,或者说用我们非常熟悉的话来讲,就是进入启蒙运动,所以这个时候西方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观念,甚至理念、甚至包括思想文化领域中所有的观念都被吸纳进来了,也意味着我们对西方的学习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全盘西化,不仅仅是以西方为用,而且是要以西方的东西作为我们的根本,因为这个是从历史和现实当中所得出来的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个时候开场,有非常强大的西化的思潮。比方说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废

21、除文言文,主白话文,非常强大的一个势头,这个势头非常迅速地在中国延伸出来,五四强调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个观念极大的在中国推移,特别是赛先生,也就是科学,科学的观念得到了极大的一个普及,所以我们说这个时候大家还有非常锋利的行为,比方说打倒孔家店,这个完全是要废除旧的文化,其实这个是全盘西化的,这个历史当中的一个缩影,但是这种缩影也是说明了一种历史上的,或者说在开展过程当中所必然出现的一种状态,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的近代历史上,由中体西用直接转为了全盘西化。全盘西化的历程就从这个时候开场,这个过程是必然的,是因为历史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打击,给我们以耻辱,所以我们最后走向了这样的一条道路,走上这样的一条

22、道路。但是问题是我们刚刚讲了,中国有着非常强大和非常悠久的文化传统。你说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这样的传统它不会表现出来吗.不会有其他的声音来反对这种西方思潮、西方的科技、西方的技术不断会用引用吗.当然有,也就是说在我们不断地强调要学习西方的同时,在历史上同样存在着另外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就是说强调中国的仁义制度,换句话讲,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这个在洋务运动的时候就有了,洋务运动的时候这个大学士倭仁,他就是开场强调,他说我们不能够学习那些东西,那些东西不好,会对人心会损害的,我们必须要用中国的仁义制度来抗衡它,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中国传统的文化来抗击这个现代化,而不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他们这些东

23、西都是雕虫小技而已,所以这个时候就开场你也可以看到,在历史开展过程当中,它的声音不是单向的,也有双向的,就是强调中国价值,中国传统意义的呼声一直没有断,比方说这个五四运动的时候大家都去提倡清文化对不对,但是也有很多人强调传统,比方说章太炎,他就强调要尊经,要读古书,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比方说这个新文化运动以后马上就产生了另外一种运动,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是整理国故,强调对中国传统的进展整理,就是用现代的观念理论去研究,来阐发它的现代意义,这些都说明什么.说明在西化或者是向西方学习强调现代精神的过程当中,同样有非常强烈的保持传统或者是坚持传统的这样一种力量,这样的一种呼声,而且这种呼声是从西

24、化或者说现代化的引进开场就伴随着中国的具体的历史进程。发生在这个中国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场非常著名的辩论,就能够代表这样的一种传统和现代化在中国历史进程过程当中非常冲突,或者是说非常纠结的一种现状,这个就是科学与玄学之争。三、科学与玄学之争所以我们接下来讲第三个问题,就是科学与玄学之争。这里科学就指的是我们从西方所引进过来的科学的观念,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玄学指的是什么.玄学不是狭义上的玄学,而是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更多的指的是儒家的传统,这样的一种争论就代表了或者说是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非常明显的表现,到了20世纪20年代左右,也就是五四运动之后,我们刚刚讲了五四

25、运动倡导德先生和赛先生,特别是这个赛先生深入人心,深入人心之后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科学主义的观念盛行,这个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科学万能,就是说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这样子引起了另外一些人的反对。胡适有一段话,可以非常明显地说明当时对科学的推崇,胡适讲近三十年以来,在中国有一个词特别流行,这个地位无上的尊崇,不管是赞成它的人还是反对它的人,或者说不太愿意承受它的人,都不敢明白的表示自己对这个词的反对,这个词是什么,就是科学。所以这个你可以看到科学思潮的兴盛。科学思潮的兴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代化,或者说像西方学习,全盘西化这样的一种思潮的占了主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提倡或者

26、宣扬也没有因此而消声灭迹。1923年2月份的时候,这个非常著名的一个学者,君劢,是大学的教授,他在清华大学做了一个演讲,这个演讲的题目叫人生观。他这个演讲讲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讨论了科学精神和人生观之间的一种冲突,他认为这两个东西是不同的,如何之不同,它说科学是什么.科学是客观的,人生观是主观的,这是一个差异。第二个差异是科学是受因果律支配的,我们说科学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的,也就是逻辑关系之上的,所以受因果律支配的。或者说人生观是受什么支配的呢.人生观是受自由意志支配的,因为人生是你自己的,人的行为是自由意志,这个是第二个差异。第三个差异在哪里.科学,科学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强调的是分析的方法,

27、也就是说逻辑的方法,但是人生观是什么.人生观是直觉的,就是靠你自己体会,我们传统就是这么讲,靠个人的体会,所以它的结论是什么.科学是不能够解决人生观问题的,对于人生观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以儒家为根底的这些传统的东西,对于人生观的文化是有非常大意义的。他这个演讲一出来以后就立刻遭到了反驳。在4月份的时候,我们说他在讲这个话的时候是在2月份,4月份的时候在中国近代科学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叫丁文江,他就写了一篇叫做玄学与科学这样的一篇文章来反驳君劢,他认为什么呢.他认为科学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科学可以决定人生观。换句话讲,他认为科学是最高的价值,他可以在人生观当中可以得到应用和表达,所

28、以这个是他根本的说法。他这个说法出来之后君劢马上就来跟他进展辩驳。辩驳结果我们说如果他们两个人玩玩就算了,这个在历史上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理论和现实的,特别是现实的意义太深刻了,所以这个时候几乎所有在20年代、30年代非常著名的人物比方说独秀、比方说胡适,比方说东荪,比方说我们后来的梁漱溟先生都参与了这样的论战,纷纷来阐述,要么主科学,要么主玄学,要么就是主现代的科学精神,要么主传统文化的价值。所以这个论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最后我们也不能够去讲说一定是科学战胜了人生观,还是玄学战胜了科学,但是这样的一个争论说明什么.说明在中国开展的近代的历史上,对于所谓的传统的价值和现代的价值的一个非常强烈的关注。这个关注如果说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它证明了是第一个现代化的价值是不可抗拒,也就是说现代化的进程是不可抗拒,但是现代化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了很多主传统文化意义的一些著名的学者,也积极地参与到了这样一个论争当中,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讨论来引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或者说更多的是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一种意义。虽然这个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争论本身很短暂,但是它所具有的意义,就像是我刚刚讲的,它的意义是非常得深刻的,它的深刻性就在于实际上它提示出我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说现代化是不是意味着对于传统的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