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复习_第1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复习_第2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复习_第3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复习_第4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在金属性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 H2,排在H之后的金属与酸(除氧化性酸浓硫酸、 硝酸)不反应。金属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反应越激烈。 在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1.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 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实验观察的方法。.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钠跟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实验的探究,体验 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在归纳金属钠、铝的性质的过

2、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 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重点、难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一、金属的纯在及其通性1)绝大多数金属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这是因为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前三的元素是 、。金属的通性:、。液里置换出来。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鉴别两种外观相近的金属。如根据与等浓度的盐酸的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可以区分Mg和Zn。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

3、7.81 C,沸点为882.9 0;密度为1.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常温加热或点燃操作用镣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卜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向。(钠的存放)把一小块钠放到干锅里 加热,观察现象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表面在空气中 很快变暗。(原因)钠先融化成银白色小球, 然后燃烧,火焰呈黄色, 取后生成淡原/色固体生成物氧化钠,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2Na+O2=Na2O2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30.97g cm 。特别提醒:1) 新切开的金

4、属钠,切面为银白色,后边暗,是因为: 2)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都反应,所以钠要用石蜡或煤油封存。3)取用剩余的钠应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乱放2.铝与氧气的反应课本P48试验与探究现象原理空气中久置的铝箔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 化的铝不滴落铝表面的氧化膜 AI2O3熔点很高(比铝 局),包在铝表向,使液态铝M、滴落用砂纸处理后的铝箔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 化的铝不滴落发生反应 4AI+3O 2 2AI 2O3,生成的Al 2O3包在铝表向,使液态铝M、滴落金加元案原子的最外层电广数较少.财层电广看易失火.单丽注注会现出迷派件.当遇到仪化制时就会发生班化还瞭反应.因此.除能被一1n化外.金屈

5、还旋破短 僦等化件的物质所泣化.生成相应的融化物或硫化物补充习题:.钠在自然界里不能以 态存在,只能以 态存在,这是因为O.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反应,通常将钠保存在 里,以使钠与 、等隔绝。.钠可以把钛、错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这是由于钠具有 性。.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少量金属钠,最终的产物是()A.Na2CO3B.NaOHC.NazOD.Na2O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A.干冰灭火剂B.黄沙C.水D.泡沫灭火剂三、金属与酸与水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反映现象及解释2Na + 2H2。=2NaOH + Hb+现象解释那投入水后,浮在水表向钠熔化成光光的小球小球

6、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口忡反应后水溶液变红注意: 钠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灭火,需用傻覆盖 钠与水反应之前,需用滤纸擦净,防止钠与水反应放热而造成煤油燃烧钠在金属性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但是水溶液中不能置换出排在他后面的金 属,而是先与水反应,生成 NaOH在与盐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结论: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高温能与水蒸汽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 + 4H 20(g)高温 FeaO4+4H 2四、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实验操作铝与盐酸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现象试管中产生气泡,铝片逐渐 溶解:点燃的木

7、条放在试管 口时发出爆鸣声试管中产生气泡,铝片逐渐溶解: 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 鸣声有关化学方程式2AI+6HCI=2AICI 3+3H42AI+2NaOH+2H 2O=2NaAIO 2+3H 2 T2AI+2OH +2H2O=2AIO 2 +3H2 T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目标:.掌握 NaQ Na2Q、N*CO、NaHCO勺性质. 了解焰色反应及钾、钠化合物的检验.掌握AI2O3、Al (0H 3及人13+的性质. 了解 FeQ FezQ、F&Q、Fe (OH 2、Fe (OH 3、用途和性质.掌握Fe2、Fe3的检验重点、难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月

8、转化。一、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极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和水不起反应。常见的Na?。、K2O、BaO、CaO可和水作用,形成对应的碱。MgO不和冷水作用但和热水作用生成Mg(OH)2。【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 + H2O K2O + H2OBaO + H2O CaO + H2O 一MgO + H 2O 一研究过氧化钠的性质(与氧化钠比较).打开盛有Na2。、Na2O2试管的橡胶塞,分别加入少量水,观察现象并记录;.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Na2O的试管(1)和盛有Na2O2的试管(2)内,观察现象并记录;.分别向试管(1)、(2)所得溶液中加入无色的酚酗:试液

9、,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相应实验结论。实验现象: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试管壁温度升高 3、滴入酚酬:后溶液变红实验结论:1、Na2O2与水反应;2、放出热量;3同时有碱生成2虺化学方程式:Na2O2还可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2 Na2O2+2 CO2=2 Na2 CO3+ 02t2.NaQ N*Q的比较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色、态白色淡黄色与水反应Na2O+ H 2O= 2NaOH2 Na2O2+2 H2O=4NaOH+O 1与CO2反应Na2O+ CO 2= Na2 CO32 Na2O2+2 CO2=2 Na2 CO3+。2,用途强氧化

10、剂、漂白粉、供养剂3. NaCO、NaHCO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溶解性易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比碳酸钠小水溶液碱性强弱N*CO NaHCO和盐酸的作用和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和氯化钙溶液的作用热稳定性稳定,受热难邓军;但结晶碳酸 钠易风化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相互转化关系4.焰色反应在进行焰色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必:钳丝或铁、铭、馍、鸨丝等,他们必须在火焰上灼烧时无颜色,并且熔点高2)金属丝使用前必须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 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3)操作步骤可归纳为六个字:洗、烧、蘸、烧、洗、烧4)作用:鉴别钠、钾等金属

11、或其他离子,只能判断某种元素,而不能进一步确定 是单子、分子还是离子。注思1)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而不是单质或某种化合物的性质2)焰色反应可鉴别物质,这种鉴别物质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1)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熔点高,3)化学性质与酸反应:Al 2O+6l4=2Al 3+3 H2O与碱反应:Al 2O + 20H = 2AlO 2 - + H2O氢氧化铝【实验】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书本实验3-7)Al2(SO4)3 + 6 NH3 - H2O = 2 Al (OH) 3 J+3 (NH 4)2804可

12、溶性铝盐溶液和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他是一中白色胶状沉淀,性质a.白色胶状沉淀,不溶于水,有吸附作用b.两性【实验】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书本实验3-8)氢氧化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Al (OH) 3 + 3 HCl = AlCl 3 + 3 H2O 1离 子Al (OH) 3 + NaOH = NaAlO 2 + 2 H2O J 方程式两性氢氧化物:像 Al (OH) 3这样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 和水的氢氧化物。Al (OH) 3不稳定性:将 Al (OH) 3加热即可分解成为 ALO和水注意:Al 2O3只能与强酸强碱反应。所其以在制备氢氧化铝时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 钠

13、,氢氧化铝可中和过多的胃酸的作用,是因为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长生强烈刺激或腐蚀.铁的重要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化学式化合价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俗称铁红(赤铁矿)磁性氧化铁用途油漆、涂料与酸反应2)铁的氢氧化物Fe(OH) 2Fe(OH) 3颜色白色红褐色水溶性不溶不溶与酸反应Fe(OH)2 + HClFe(OH)3 + H 2SO制备转化4Fe(OH) 2 + O2 + 2H 2O = 4Fe(OH) 3注意:(1) FeSO溶液与NaOH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因为 Fe(OH)2被氧化(2)难溶性的金属氧化物受热易分解成相应价态的

14、金属氧化物和水3) 铁盐和亚铁盐(1)Fe3+的检验滴入KSCNFeCl2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FeCl3溶液溶液呈血红色(2)563+氧化性: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震荡,滴入KSCN液,滴加氯水加入现象反应方程式铁粉,KSCNm加入氯水,震荡结论:(3)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操作参阅书本P52)不加试剂加入明矶加入硫酸铁溶液2min5min原因分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整理教学目的1、认识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共性和差异2、理解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形成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3、提高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

15、、金属的物理性质归纳总结: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分析对比:由学生完成下表化学性质NaAlFe与Q反应常温下氧化成NaO点燃生成 NaaC2, Na保存在煤油中常温下氧化生成致密氧化膜,使得铝耐腐蚀,纯氧中可燃潮湿空气中腐蚀,纯氧中点燃生成Fe3Q与HO反应2Na+2H 2O=2NaOH+H 2 T受氧化膜阻碍3Fe + 4H 2O = = Fe3O4+4H 2与酸反应2Na+2H +=2Na +H2 T2Al +6

16、H+=2Al 3+3H 2 TFe+2H + = Fe2+H2 T与盐反应2Na+2H2O+Cu2+ =2Na+Cu(OH)2 J+H2 T2Al+3Cu 2+=2Al 3+3CuFe+Cu2+=Fe2+Cu与碱反应与水反应2Al + 2OH + 2H2O=2AlO 2一+3H 2f不反应金属活泼性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A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1、氧化物分析对比:由学生完成下表化学性质N*ONQAl 2QFezQ颜色状态白色粉末淡黄色粉末白色粉末红棕色粉末属性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钠盐和水生成盐氧气和水Al 2O3+6H+=2Al 3+3H2OFe2O3+6H+=2Fe3

17、+3H2O与碱反应与水反应与水反应Al 2O3+2OH -=2AlO 2-+H 2O不反应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Na2O+2H Q=4NaOH+O 2 T不反应不反应2、氢氧化物分析对比:由学生完成下表化学性质、NaOHAl(OH) 3Fe(OH)2Fe(OH)3属性碱性氢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碱性氢氧化物碱性氢氧化物与酸反应H+OH-=H2OAl(OH) 3+3H + =Al3+ +3H2OFe(OH) 2+2H+=Fe2+2H 2OFe(OH) 3+3H +=Fe3+3H 2O与碱反应不反应Al(OH) 3+OH-=AlO 2-+2H2O不反应不反应热稳定性稳定2Al(OH)3

18、=Al2O3+3H2O受热分解2Fe(OH/F62O3+3H2O还原性无还原性无还原性4Fe(OH)2+O2 +2HzO=4Fe(OH)3无还原性制备略Al3+3N比 HaO=Al(OH) 3Nhl+Fe2+2OH 三Fe(OH) 2 JFe3+ +3QH-=Fe(OH)3;用途化工原料脱色净水中和胃酸净水净水3、盐分析对比:由学生完成下表化学性质NaCONaHCOFeCl2FeCl3与酸反应CO32+2H+=CO2 仔H2。HCO 3 +H+=CO2T+H2。不反应不反应与碱反应不反应HCO3+OH =CO 3+H 2。Fe+ZOHFegH) 2 JFe3+3OH -=Fe(OH) 3 J氧化还原性无无2Fe2+Cl2=2Fe3+2C2Fe3+Fe=3Fe2+稳定性稳定2NaHCO 3=Na2CO3+CO2 件H 2O稳定稳定用途工业原料等中和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