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我国能否引入英美法上的简易判决一肖建华 周伟提要: 美国法上的简易判决,是在当事人双方对案件要件事实不存在实质争议且一方当事人有权获得有利判决的条件下,法院做出的一种不经庭审的实体终局性判决。简易判决被美国从英国引入后,与美国的诉答程序、证据开示等制度严密结合,具有过滤案件、防止无益庭审等功能。虽然这项制度对我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鉴于目前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不完善以及事实认定方面有很大的任意性,暂时不宜引入该制度。简易判决(summary judgment,或译为即决判决)(兼指形成简易判决的程序)是英美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尤其在美国,简易判决已成为近些年联邦和地方法院为过滤案件
2、而大量适用的手段,甚至有观点称民事案件的联邦判例大局部是简易判决的产物1。这种判决方式及其程序,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第8版)的解释,指的是对于要件事实(material fact)不存在实质争点,且动议人有权将其主或者抗辩作为法律问题(a matter of law)(由法官进展裁判)而获得的判决。法庭根据诉答文书、动议以及当事人所举出的其他证据,来判断要件事实是存在实质争议还是仅仅存在法律问题争议。这一制度允许快速处理争议而无需经过庭审2。由于简易判决具有过滤案件、快速结案等优点,我国有观点主将其引入(注释1:主要参见章武生、严炎:论我国即决判决制度确实立,政法论坛2002年第6期;章武生著
3、:民事简易程序研究第七章三、即决判决制度的引进,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版;家东:论即决判决,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勇:构建我国即决判决制度的思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虞萍:即决判决制度研究,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燕平:论即决判决制度,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等。)。考虑到美国法上的简易判决也是移植而来,对我国的引入与否应当更具参考意义,因此本文仅就美国法上简易判决的具体容与实际运作进展仔细考察,希望以此为根底得出一个对我国当下而言尽可能妥当的结论。一、美国简易判决制度简评(一)什么是简易判决美国法上的简易判决移植自英国法。185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基廷法
4、案(Keatings Act),规定了适用于汇票法案的简易程序(Summary Procedure on Bills of E*change Act,1855),是为英美法上简易判决的滥觞3,4。1912年美国新泽西州引入简易判决程序4,此后其他州也纷纷引入简易判决,1938年联邦最高法院制定联邦民诉规则时在第56条规定了适用于所有联邦地区法院的简易判决制度。但是有所不同的是,英国法上的简易判决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审前识别意图拖延诉讼的虚假抗辩,而当前美国联邦法院的诉讼实践则更多的是用以识别缺乏足够证据而缺乏以进展陪审团审判的诉讼主以及因此在庭审中可能会承受指示裁决或者类似结果的当事人3,5。截
5、至2007年底,该第56条先后修改或改写了4次(注释2:这4次分别是1946年12月27日修正案(1948年3月19日生效)、1963年1月21日修正案(同年7月1日生效)、1987年3月2日修正案(同年8月1日生效)以及2007年4月30日修正案(同年12月1日生效)。)。2021年3月美国司法会议委员会(Judicial Conference mittee)关于程序规则的报告声称还将对该条进展修改6。根据联邦民诉规则咨询委员会(Rules Advisory mittee)的报告,2007年的改写(re-write),只是对原联邦民诉规则的表述文字作了改变,将以往不易理解的语言文字翻译(tr
6、anslate)成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字,并不触及条款的实质意义(注释3:有学者表示异议,认为,改写规则文字却不改变其含义是不可能的。参见Michael C.Dorf, Meet the New Federal Rules of Civi lProcedure: Same as theOld Rules writ. news. findlaw. /dorf/20070718. htm, l 2021年4月30日浏览。)。因此,对于简易程序的文本规,我们可以同时参考2007年改写前后的两个版本(注释4:如无特殊说明,文中引用联邦民诉规则条款序号是2007年改写后的新版本的条款序号。)。此外,美国作为
7、判例法国家,联邦民诉规则文本规定与法院司法实践之间也存有一定差异,应当同时研究美国的法律和规则的实际运作情况7,况且司法会议委员会之所以仍要继续修改简易判决的规则,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与实践中该规则的变化相一致6。因此,我们应结合联邦民诉规则和美国法院司法实践对简易判决加以考察。简易判决在引入初期,主要处理债务人不提出抗辩或不能证明债权债务存在事实争议的案件,以防止诉讼拖延并确保快速实现债权人的诉讼请求4。随后的实践中简易判决作用扩,只要案件不存在事实争议,法院均可适用以求快速结案4。适用简易判决的目的并不是由法官认定案件事实,而是由法官判断是否存在需要进展审理查明的事实争点8,从而确定需要经过庭
8、审的争点和不必经过庭审的争点,以防止无益的庭审。美国民事诉讼起诉阶段要求广泛,1938年联邦民诉规则实施以后,原告只需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即可启动诉讼程序,这一规定在便利当事人接近司法的同时,也使得大量不必要的案件涌入诉讼程序,增加了法院和陪审团的负担,因此必须有一个机制来排除一些简单且审判结果一目了然的案件9,从而简易判决过滤案件的功能得到扬。简易判决是对本案要件事实不存在实质争点的认定,是具有实质拘束力的判决,非经法定程序,不能加以推翻,因此它也是终结诉讼的一种方式。当事人如果对简易判决存有异议,可以依法提起上诉寻求救济。由于当事人要求简易判决的动议不仅可以就全案提出,也可以就案件局部事实和主
9、提出,如果法院就局部案件事实作出简易判决,则排除了此局部事实的庭审必要性,能够起到精简庭审过程或者更好地为庭审进展准备的作用;即使法院拒绝就该局部事实作出简易判决,当事人为了获得简易判决而进展的信息交换也可能在形成庭审辩论观点方面对双方当事人都有所帮助10。在此意义上,当事人甚至可以利用要求简易判决的动议来获知对方当事人的证据信息乃至于诉辩理由。在美国,当事人在案件争议标的额超过20美元的普通法诉讼中享有承受陪审团审判的宪法性权利。不过,主流观点认为简易判决因案件要件事实不存在实质争点而排除陪审团审理并不违宪。一方面,简易判决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民事案件,而并非所有民事案件的当事人都有权承受陪审
10、团审理,如原属衡平法性质的案件和当事人同意不采取陪审团审判的案件,这种案件本身就排除了这一宪法性权利;另一方面,法院在判断是否简易判决时不是替代陪审团对证据进展评价,而是判断是否存在需要由陪审团裁定的事实,如果存在,则驳回申请,进展陪审团审判,并不会侵犯任何承受陪审团庭审的权利10。亦即,简易判决可以被视为是对陪审团权力进展控制和限制的司法方法9,而并非对陪审团审判的替代。(二)简易判决制度的主要容联邦民诉规则对适用简易判决的案件围未作限制,实践中自1986年以来在联邦最高法院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案件适用简易判决且不作任何围限制1。有观点认为应当将简易判决的适用限制在一定围,不能无限制地鼓励扩
11、适用1。也有观点明确主,简易判决适用于只有一两个争点的小案件、合同案件、存在积极法律辩论的案件等三类案件是妥当的,因为这三类案件往往是事实简单、争点明确,就其作出的简易判决能终结整个案件;而那些存在精神状态争议、证人可信性争议的案件以及存在情况证据(circumstantial evidence)的案件,因其案件事实往往存有争议,无法仅仅通过简易判决予以解决11。通常,简易判决是法官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要求简易判决的动议作出的。当事人申请时可以提交也可以不提交支持其申请的宣誓述书,但为得到有利判决,动议方通常都要提交宣誓述书和其他证据以支持其申请,反对方也通常会提出证明案件庭审必要性的有关证据
12、。当事人不仅可以就全部主提出动议,也可以就局部主提出,在对损害数额存有实质争议时,还可以仅就责任分担提出。而且,当事人就全案提出动议却只有局部能够作出简易判决的,法院也应就此特定局部下判,有关事实在以后庭审中应被视为已被证明成立。而且,以未能述救济请求为由要求驳回起诉的动议和要求就诉答文书作出判决的动议,在一方当事人利用诉答文书以外的材料驳斥要件事实存在实质争议的主时,该两项动议必须被视为要求简易判决的动议,并对双方当事人提供合理时机提出与该申请有关的全部材料。此外,从美国法院实践来看,只要不利简易判决所针对的当事人受到明确告知,且有时机获取和提交可证明争议事实存在的证据、说明不应作出简易判决
13、,则缺乏正式申请并不应当阻止作出简易判决10,即法官在一定情况下可依职权作出简易判决。根据联邦民诉规则,当事人要求简易判决的动议应当在诉讼开场20天后提出,并在就该申请进展听审(hearing)之日10日以前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接到申请书后,可以在任何时间提出要求简易判决的动议并在听审之日前送达。即,简易判决的申请,既可以在证据披露(disclosure)和证据开示(discovery)之前提出,也可以在证据披露和开示之后、庭审之前提出。在证据披露和开示之前提出申请的往往是简单的案件,此时当事人未必能获得并提出足够的证据;而经过实质性的证据开示,当事人便往往能从对方当事人处获得证明案件
14、要件事实不存在实质争议的证据,从而有助于获得简易判决。因此,一般而言,只有当各方均有时机参与正式调查取证程序以收集支持他或她观点的证据时,才能提出简易判决申请10。根据2007年改写后的联邦民诉规则第56条(c)款的规定,当事人能够用以支持其主的证据,可以是在证据披露和开示程序中记录在案的任何材料,这就扩大了改写之前该款所列举的容。亦即,当事人不仅可以利用诉答文书(pleadings)、宣誓述书(affidavits)、庭外书面证言(depositions)、对质询书的答复(answers tointerrogatories)以及记录在案的成认(admissions onfile)来支持其要求
15、简易判决的动议,还可以使用在证据披露和开示中获得的其他所有证据和信息。简易判决的主要目的在于判断案件要件事实是否存在须经陪审团庭审的实质性争议。如果法官确信当事人所提交的材料足以作出简易判决,则无需就该动议进展听审,当事人也不存在就此要求听审的权利10;但假设法官认为有必要时,也可以召开听审。听审时,法官通常会听取口头辩论,然后进展评议11。无论是否经过听审,如果法官认为到达了作出简易判决的标准,则作出有利于一方的简易判决;未达标准则驳回申请。对于简易判决的标准,依照联邦民诉规则第56条(c)款的规定,当有证据证明案件的要件事实不存在实质争议,且申请人有权获得作为法律问题的判决时,法官应当作出
16、对申请方有利的简易判决。对有证据证明案件的要件事实不存在实质争议这一要求,由于所谓诉讼爆炸导致的积案压力和抵抗轻率诉讼的呼声,联邦最高法院在1986年对三件涉及简易判决动议案件(注释5:这三件案件分别是1986年3月26日作出判决的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诉顶点无线电公司案(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rp. v.Zenith Radio)、1986年6月25日同日作出判决的安德森等诉自由堂等案(Anderson et a.l v. Liberty Lobby,Inc.)和塞罗泰克斯公司诉卡特莱特案(Celote* Corp. v.Catrett)。)的判决中
17、改变了以往对动议方过于严格的要求,不仅鼓励将简易判决作为一个过滤装置以便更多地适用简易判决,而且放松了简易判决的标准12(注释6:美国学者史蒂文本和玛格瑞特(绮剑)伍所著的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从历史、文化、实务的角度的汉译本中对summary judgment一词使用即决判决这一译法,本文为求一致,在引用时改译为简易判决。),并在简易判决标准与案件证明责任(burden of proof)承当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最具代表性的塞罗泰克斯公司诉卡特莱特(Celote* Corp. v.Catrett)一案中,多数意见认为,在非动议方对案件要件事实承当证明责任时,动议方无需提出证据证明案件要件事
18、实缺乏实质争点,动议方的责任仅仅在于说明(showing),即向法院指出没有证据支持非动议方的诉讼主,如此即可获得简易判决13。在大多数案件中,庭审时承当证明责任者往往是非申请方当事人10,且往往就是原告12。为对抗简易判决动议,原告不仅必须在审前向法院证明其已具备满足其证明责任的充分证据,而且还须证明陪审团可以并必然作出对其有利的认定。于是有观点认为,这一改变意味着责任负担现在已通过强制在审判中承当证明责任的原告在案件早期提出证据而不相称地归于原告12,即以往由动议方(既可能是原告,也可能是被告)承当的责任负担,现在仅由原告(无论其是动议方还是非动议方)承当,这对原告显得颇为不利,确切地说,
19、是对承当案件要件事实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不利。不过,从联邦民诉规则第56条(f)款的规定来看,承当证明责任的非动议方在因特殊原因无法通过宣誓述书提供能证明其异议的关键事实时,也有时机促使法院拒绝简易判决动议。简易判决作出后,非动议方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但是根据美国法上的终局判决规则,只有当特定诉状中所涉及的全部争点在初审法院都最终得到了认定时才可以提起上诉10(注释7:但该终局判决规则也存在司法上例外和制定法上例外,参见美杰克H.弗兰德泰尔等著:民事诉讼法(第三版),夏登峻等译,夏登峻校,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版,第591601页。)。因此要区分两种情形:其一,当简易判决是针对全案作出的,此时
20、的简易判决是终局性的(final),可以提起上诉;其二,在局部简易判决场合,此时的简易判决就其性质而言是临时性的(interlocutory),只有在法官以无正当理由迟延判决为由作出明确的局部简易判决并明确登记其为终局判决时,方可提起上诉11。上诉审法院在审查时,也只是针对案件要件事实是否存在实质争议进展判断,对初审法官作出简易判决的理由进展审查,并不涉及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至于法官拒绝作出简易判决的场合,驳回申请说明案件要件事实存在实质性争议,需要对案件进展进一步的庭审,因此当事人即使不服法院的驳回,也不能提起上诉,而只能在全案审结且登录终局判决时,才可以提起上诉。此外,对于出于恶意或仅仅出于
21、拖延诉讼的目的而提交宣誓述书的当事人,联邦民诉规则专门规定了惩戒条款:法院应当命令提交宣誓述书的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支付对方因此支出的合理费用,并且可以判处任何一方的当事人和律师藐视法庭。(三)简易判决的制度支撑在美国,简易判决的引入、确立、开展,无不与美国外乡制度环境尤其是民事诉讼制度严密相关。从历史上看,美国法的根底是英国普通法,但是只有适合于美国的英国普通法才得到了适用14,简易判决被引入美国之初在不同的州即有不同修改以适应国情和州情(注释8:查理斯E.克拉克和查理斯U.塞姆诺在其1929年的论文简易判决里就从案件适用围有所不同的角度对英国及英国殖民地的简易判决、引入美国诸州的简易判决进了
22、分析讨论。参见CharlesE. Clark& CharlesU. Samenow,The Summary Judgment,38 Yale Law Journal423(1929).)。如今,联邦民诉规则的简易判决与诉答程序、证据披露和开示、对抗制、律师代理以及法官素质等更为关联。美国民事诉讼的诉答制度大致经过了普通法时期诉答、法典诉答(事实诉答)、告知诉答三个时期15(注释9:须注意的是,现今美国虽然联邦法院和大多数州法院均已采取了实质上一样的告知诉答,但还有不少州依然坚持原有的法典诉答表达方式,即使其程序体系的诸多其他方面已经与联邦规则保持一致。参见美杰克H.弗兰德泰尔等著:民事诉讼法(
23、第三版),夏登峻等译,夏登峻校,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版,第222223页。)。引入简易判决时已属法典诉答时期后期,随即很快便进入了以1938年联邦民诉规则的制定实施为标志的告知诉答时期。由于1938年联邦民诉规则对证据开示制度的规定,原为事实诉答所具有的形成争点、获得信息的功能就由证据开示制度来承当,诉答则仅仅具有向对方当事人通知请求并使对方当事人对此抗辩的功能15(注释10:另有观点则认为,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诉答程序的简化才催生了证据开示程序。参见波著,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版,第130131页。)。美国实施的是强制辩论制度,原告的起诉状必须写明法院有权管辖、原
24、告有权获得救济以及要求获得的救济形式等三方面容,如果起诉状不符合规定,被告可以向法院提出要求更确定的述的动议(motion for amoredefinite statement)、要求删除不当容的动议(motion to strike),甚至提出辩论前要求驳回起诉的动议(preanwser motion to dismiss)。被告则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向原告送达辩论状,且必须针对原告每一项主进展抗辩并成认或否认对方所提出的事实。如果被告在规定的期限没有提出辩论状,原告可以请求书记官或者法官就此作出缺席判决;如果辩论状不符合规定,原告也可以提出要求更确定的述的动议和要求删除不当容的动议。虽然与法典诉答相比,告知诉答几乎不含有具体的案件事实信息和证据信息,但正是由于诉答文书中必须对案件要件事实进展诉答、当事人有权通过各种动议展开对抗,因此双方当事人和法官才有条件在证据披露和开示之前判断案件要件事实是否存有实质争议。要求简易判决的动议虽然可以在证据披露和证据开示之前提出,但是由于当事人未必能获得和提出足够的证据,所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库安全告知合同范本
- 代购租赁合同范本
- 公司培训就业合同范本
- 先行赔付合同范本
- offer 合同范本英文
- 客户模具合同范本
- 中介上班租房合同范本
- 个人诊所合同范本模板
- 现代救险车市场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前景
- 社交媒体在电商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某山体滑坡综合治理工程监理规划
-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DataOps 实践指南 2.0白皮书
- 委托处置不良资产协议(三篇)
- 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
-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中职版劳动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 厨房用电安全知识
- 承德承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棒垒球训练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 2024四下语文四下课后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