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怀疑” “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 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

2、,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 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 有的放纸莺,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 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 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 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一一怀疑与学问。二、自主预习.背景资料顾颉刚(1893-1980 ),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3、哲学系。长期从事教 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 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程甄(y 1 ) 等如(pi)腐草为萤.(y mg)虚奈(w mg)自从(m eng)停滞(zh i )pf叠(zh e )f 便装(bi cn)y 折腾(zh e) 1 便宜(pi cn)l折本(sh e )(2)词语释义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 尚书,

4、倒不如没有尚书, 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一I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点拨交流】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点拨交流】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 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

5、服力更为增强。.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交流点拨】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梳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 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3 - 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 就信了。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6、基本条件。四、课堂小结从今天学习的这个部分,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明确了作者提出的论点,并学习了课文前三段。那么,在接下来的部分中, 作者又将如何论述自己的观点呢?接下来的学习将会告 诉大家答案。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提出了 “学则须疑”这个论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是如何进一步论证该论点的。二、合作探究(一)突破重难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交流点拨】 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层 (5):不论哪一本 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点拨交流】 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

7、必不可少的依 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 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铺石垫基, 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 动议 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 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 4 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点拨交流】 第一层 (开头到 “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 指出 “怀疑的精神” “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对于传说的话,不论

8、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 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第 5 段和第 4 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 为什么写了第4 段还写第 5 段, 是否可以去掉第5 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点拨交流】 第 4 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 5

9、 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 段,又写第 5 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交流点拨】第句提出论点,第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 学,第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第一 句举例论证论点。第 B11B13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 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 都墨守前人

10、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 进步了。” (二)探究论证方法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说说其作用。【交流点拨】 第 4 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 6 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 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很有说服力。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说说其作用。【交流点拨】 第 5 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

11、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 6 段的说理是:“对于别 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 件”。找出文中的对比论证。【交流点拨】 (1) 第 4 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2) 第 5 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12、,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3) 第 6 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 第 6 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13、,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 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三)探究语言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并举例说明。【交流点拨】 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 15 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14、,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 70 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作了准确而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了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

15、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 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三、课堂小结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的观点, 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值得我们学习。四、拓展延伸:搜集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交流点拨】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 张载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 张载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 董仲舒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中庸 )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