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堂中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_第1页
浅谈科学课堂中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_第2页
浅谈科学课堂中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_第3页
浅谈科学课堂中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科学课堂中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厦门市吕岭小学 林莉莉近年来, 世界上很多国家, 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科学教育工作者, 十分重视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知识的推衍、 规则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概念。 学生在概念学习中既学习了知识, 又培养了能力, 而且把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最新的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第三部分就给我们指出了纲要性的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下而上的,从贴近生活, 贴近兴趣, 贴近儿童的浅而寓意深的举例着手, 自然地进入各具体概念细目,并由此逐渐理解、掌握核心概念。”一、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那样可任

2、由教师随心所欲地画上理想的笔墨。 在开始科学学习活动前, 学生已经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探索及研究,并且他们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一定的间接经验及对自然界的独特的思考, 这些就是学生的前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前概念是影响科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是新科学概念建构的基础。 科学学习不是简单地将新信息装入一个新的容器中, 而是在学生已有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理解, 只有学生的前概念充分参与的科学学习才会更有效。( 1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出问题,鼓励并激发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猜想和解释,在必要的时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质疑和辩论。例如:声音的产生教材设计第一个环节 “用哪些

3、方法可以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 ”,并要求学生吧制造声音的方法记录下来,于是学生开始通过各种各样方法制造声音。这个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把前概念(日常概念)完全展示出来。( 2 )在课堂或课下专门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回答,以此获得学生的前概念。例如:肥沃的土壤为了解学生是否知道表层土的颜色、 肥力与动植物腐烂的遗体有关, 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 先带学生观察表层土以及学校对面工地被挖掘开的下层土, 让学生说出这两种土的颜色(黑灰色/红色) 想想看 “为什么表层土的颜色颜色是那样的? ”(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学生答案归纳起来有:太阳晒的(生活中太 阳会晒黑皮肤)、车碾压的、种菜施肥的、雨水浇的、

4、草吸收二氧化碳排入土里 等,就是没有人想到动植物腐烂造成的。二、提供材料,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梳理科学概念。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的科学概念,都是人类经过漫长的科学探索已被认识 和证实的。学生要在一个较短的时段里掌握一个科学概念, 必须亲身经历以探究 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切实有效地顺利进行, 就必须为学生设 计提供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有结构的材料有利于缩短学生探究的历程,降低探 究的难度,为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创造有利条件, 让他们比较容易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获取新知。如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时,让学生回忆喝糖水的经历,许多学生都知 道“溶解”这个词语,于是教师让学生具体说说是怎样理解

5、“溶解”的。其实学 生还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表述还是很模糊的,让学生说的目的就是暴露学生 的“前概念”水平,然后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 科学概念。教学时通过把食盐、沙子放入水中,观察食盐、沙子在水里的变化,并搅拌, 思考: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 没有溶解? (我们看不到食盐的颗粒了,但是还能看到沙的颗粒。)初步知道 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像沙子在水里那样还能 看见颗粒的就是没有溶解。随后,出示面粉,面粉在水里的情况显然不同于食盐和沙子在水里的情况, 面粉这个材料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一面粉到底是溶

6、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 呢?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便引发了认知冲突,然后 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实验后学生有可能针对沉淀与否的问题再次出 现争议,教师就顺势继续引导,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 另一个新方法一一过滤,通过讲解过滤装置,吸引学生目光,演示食盐、沙怎样 过滤。请学生猜测过滤纸上会留下什么,结果溶解的食盐没有被分离,而不溶解 的沙被分离开,那么如果面粉被分离开,说明它不溶解于水。学生有了判断方法, 又知道怎么过滤,接下来学生分组做过滤面粉、食盐、沙子混合液的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最后的交流也指向溶解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溶解从原来的“说不清楚”

7、到能够说出主要特点,这正是本课教学所期望的。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巩固核心概念已有教学经验表明,当学生刚刚形成一个新的科学概念时,这个概念在其认 知结构中往往是孤立的,很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生经过有效的自 主探究,主动转变错误的前概念建立新的科学概念以后, 教师要设置一定的教学 环节帮助学生迁移新概念、巩固新概念,并将新概念系统化。在科学课堂教学中, 在主体探究活动完成后,最好要安排探究拓展活动,以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 用新概念来解释、推测等。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教学活动的最后,学生已初步建立了 “空气要占 据一定的空间”的科学概念后,教师就可以安排最后的探究拓展活动:

8、教师出示一个瓶口套着瘪气球的大塑料瓶, 在塑料瓶的侧面打一个学生难以 观察到的小孔。师:老师这儿的塑料瓶上套了一个气球,你们有办法吹大瓶中的气球吗?(一学生上讲台来吹气球,教师用手指堵住小孔,结果学生用尽力也几乎吹 不大气球)师:为什么瓶中的气球吹不大?生:因为瓶子里有空气,瓶子的空间被里面的空气占据了。生:气球如果吹大了也要占据瓶子的空间, 瓶子的空间不会再变大了,所以 气球就吹不大了。师:是吗,大家都这样认为吗?好请你再吹一次气球, 注意要用和刚才差不 多大的力来吹。(同一个学生来吹气球,教师暗地里将堵住小孔的手指松开, 结果气球在瓶 子里被吹大了)师:你刚才用的力和第一次相比怎样大?生:

9、好像还没上次用的力大,但是吹起来却很轻松。师:大家想过其中是什么原因吗?生:会不会是瓶子里的空气跑掉了?师:那就让他再吹一次,找一找空气是否跑掉了。(学生再一次吹,教师故意将瓶上的小孔露出来对着下面的学生)生:我看到了瓶上原来有一个小孔。师:是的,我在瓶上打了一个小洞。那第一次为什么吹不大气球。生:一定是老师用手堵住了洞口。师:那请这个同学自己将洞口堵住,看是否能吹大气球。(学生堵住小孔后吹气球,气球吹不大)师:看来真是这个小孔在作怪。为什么堵住小孔和不堵住小孔产生的结果不 同呢?生:因为堵住了小孔,瓶里空气跑不了,占据着瓶子空间,气球吹不大。小 孔不堵住,吹气球时原来瓶里的空气从小孔中跑掉了,所以气球就可以吹大。通过这一充满趣味性探究拓展活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