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27/27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重难点第一章 课文目录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知识疏理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边界、异同、特色、联系)二、区域空间结构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形成:是区域自然、
2、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2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地域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区别地域围大小大小产业活动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项目形状结论农业面状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三、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概念:三次产业与其部的比例关系。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
3、质等。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2产业结构的差异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部构成等。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反之,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第一产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二、三产业人口比重大产业分布特
4、点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经济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特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对外经济联系对外经济联系较少对外经济联系加强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态破坏主要是环境污染主要是环境污染四、区域发展阶段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与区域发展的趋势1常用指标常用指标:人均国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区域类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3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
5、衡低水平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恶性循环高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生产总值很少中等高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比重大,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加速第三产业超第二产业,向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区域空间结构部差异小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速度,部差异大差异逐渐缩小,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区域发展状态低水平均衡状态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五、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
6、、对外开放程度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地带西部中部东部围(省级行政单位,暂不含港澳台)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宁、甘(陇)、青、新等10个黑、吉、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辽、冀、京、津、鲁、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划分依据自然条件较差较优越优越经济基础薄弱较薄弱雄厚发展水平低较低较高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较低高(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较高科技教育水平较低较高发展机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
7、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2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西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重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工业结构“南轻北重,东轻西重”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地带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较快工业产值较低较高工业结构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8、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较低较高城市综合实力较低较高城市密度较小较大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时间较晚较早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较高外资吸收能力较弱较强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自然因素地形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气候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
9、展极为不利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低高科技、教育和文化低高对外开放程度低高经济因素发展基础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交通运输状况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其他因素地理区
10、位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民族心理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国际化程度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南方与北方通常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_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常绿阔叶林与热带季雨林土壤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
11、粮基地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工业生产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为主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较早,开发程度高西部大开发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的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市)以与中部地带的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自治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延边朝鲜族自治
12、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10+2+3)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地理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政府政策扶植;社会环境优良;西部有潜在的广阔市场。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意义(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3)扩大国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六、区域经济联
13、系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和形成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区域经济合作一般在国家的主导下进行,或者是通过地方政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1)向的保护性:在区域经济集团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外向的竞争性:某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经济集团相抗衡,提高本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类型: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世
14、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投资加大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二、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中国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南水北调规划出“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意义: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线路西线中线东线调水源地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
15、长江下游附近线路走向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以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上自流到京津利用大运河提水北送,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然后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一路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至、威海。可调水量较小较大大源地水质最好较好差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形复杂,工程量大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现有配套设施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较好,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好,有京杭大运河与沿线湖泊可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16、连接起来,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二)西气东输主体工程:塔里木盆地的轮南的天然气输送至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站场最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管道工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能源紧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
17、境,极大程度上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省区基建、商运等的发展潜力,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东部地区各省市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极大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三)西电东送含义:开发、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和、
18、等地区。原因: 1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意义:会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量大、周期长,对调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影响。以煤炭为例: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地面发生沉降、产业层次偏低调入区:大气污染、废渣处理三、产业转移(一)沿海企业向地的迁移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公用事业费用等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导致产业转移,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也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二)产业向大陆转移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机电
19、、IT、化工等行业加速产业化步伐(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三)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地区便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在边远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部达到平衡。(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产业转移同样会给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地理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
20、区域的地理环境;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和扩散。项目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发展阶段低级阶段工业规模较小对环境的破坏不大重化工阶段工业规模迅速扩大“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高科技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环境的不理影响又趋于减小区域产业发展过程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过渡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缩小产业地域分布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要点提炼、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的概念(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式、围或界线,其部的特
21、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区域的基本特征(b)基本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是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类型(a)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一般,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类型: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和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c)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
22、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就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这些产业和事物的变化也是引起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与其影响因素(a)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与其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a)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以传
23、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a)人均国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生产总值也不高,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区域空间结构简单,区经济差异小,中心城市缺乏,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工业化的阶段工业化的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部集聚作
24、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为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区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已较高,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和通讯基本形成网络。区域部的发展差异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东、中、西差异我国三大经济地
25、带的划分(a)围:东部(辽冀京津沪浙闽粤桂)、中部(黑吉晋豫皖鄂湘赣)、西部(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图示(c)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以重型产业为主,其中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快,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60;企业形式多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城镇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化进程慢;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4;以传统工业为主体;城镇分布密度较小;城市化水平较
26、低工业化进程慢;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0;以传统工业为主体;城镇分布密度小;城市化水平低对外开放开放时间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吸引外资能力较强开放时间较晚,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科技教育水平较高较低发展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b) 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大,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
27、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海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与东部沿海地区。8、南方和北方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a)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是针对东部季风区而言的,其分界线是岭淮河一线。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与发展方向(b)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 区域 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阔叶林与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钙质土、黑土红壤、砖红壤社会
28、经济条件农业产业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工业产业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为主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发较早,开放程度高限制因素与发展方向: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不够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水土流失严重,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加快
29、渤海湾地区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领域,治理环境,加快产业的升级改造,协调好人地关系9、西部大开发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围与意义(b)围:包括、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2002年末有人口约3.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6%。湘西、延边三个自治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意义: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东、西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有效地扩大需,增强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
30、拉动;有利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改变生态环境,为全国特别是东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10、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b)成效与意义:对口帮扶成效明显;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加大;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双赢”,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共同发展。1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b)我国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
31、具体方案与图示(c)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引水向北,途经鄂、豫、冀、鲁、津、京7个省市,供水至华北、西北地区。 东线:从长江下游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等河道作为主干线进入。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东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开渠输水,途经、,终点。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为、和6省区提供灌溉、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促进西北陆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黄土高生态环境。拓展提示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具有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可促进工农牧业
32、生产和经济发展,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具有为工业、居民、农业供水,防洪,排涝等经济效益;利于回升地下水位、保护生物多样化、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西气东输工程:主体工程是自塔里木盆地轮南出发,由西向东经、,终点到市。沿途将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并跨越黄河、长江、淮河等江河,全长4000多千米。工程总投资预计高达1200亿元,输气量最终达到200亿立方米/年。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市、省、省以与沿线的省、省等供应天然气。拓展提示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可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
33、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西电东送北通道:将“三西”(即西部、)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道: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流水电送往华中、华东和以与。道:南部通道以开发、的水电为主,并以开发等火电为补充,向等东部地区送电。拓展提示西电东送的意义:可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为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并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调入区与资源调配中所涉与的有关区域的地理环
34、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进行工程建设时,要评估工程对涉与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对不利的影响要采取工程或技术手段加以克服。南水北调:输出区可能出现水资源紧,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输入区获得水资源,改善当地水文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会在北方地区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西气东输:输出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和综合使用,改善产业结构,但管道的建设易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输入区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局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西电东送:输出区加快电力开发和输电线路建设,发展区域经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水电站建设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坑口火力
35、电站易加剧环境污染;输入区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12、产业转移我国产业转移到基本特点(b)沿海企业向地转移:因环境、资源问题,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中国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为寻求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而进行的产业转移;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进行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b)产业转移促进了被转移地区的资源的开发,被转移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促进了产业的更新和升级,推动了被转移地区经济的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
36、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人地关系趋向紧。区域产业发展在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阶段以后,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才可能逐步减轻。拓展提示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可以看出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次转移第二次转移时间改革开放初20世纪90年代转移方向由向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转向邻近地区转移产业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原因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参与国际分工珠江三角洲相对发达,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影响环境污染加重环境质量好转章节测试地理必修3第一章复习试题命题: 王亚勇 审题:高二学科组其他成员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 )区域经济一体
37、化 经济全球化 世界政治多极化 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A、 B、 C、 D、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3题:2图中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读图7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46题。4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M城市代表 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N城市代表 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A. B. C. D.5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留的正确叙述是 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
38、源丰富 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 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A. B. C. D.6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我国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东尧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 劳动成本 土地成本 科技成本 原料成本A. B. C. D.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710题:7、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地区的自然带分别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热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A、 B、 C、 D、8、西气东输工程管道线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相交:( )A、湘黔线、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 B、包兰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C、京包线
39、、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 D、兰新线、陇海线、浙赣线、京广线9、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A、促进东部地区改变能源结构 B、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C、有效改善大气环境 D、有利于带动东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0、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A、沿线地区的再就业问题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微笑曲线”(右下图)是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回答1112题。11在工业生产上下游的各环节中,跨国公
40、司最先考虑掌握的两个环节是加工制造 设备和材料产品研发 产品品牌A. B. C. D. 12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母国外纷纷投资设立研发(R&D)中心,其主要目的是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调整产品、工艺和原材料以适应国外市场A. B. C. D.13、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14、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
41、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15、下列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的是:(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采矿业16.读图我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A. B. C. D.17.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A.乌鲁木齐、
42、B.、C.、 D.、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制造商之一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在建立分部。据此回答1819题。18.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其主要因素是A知识与技术 B市场 C交通 D生产协作19.微软仅用了20年时间完成了汽车行业、钢铁工业近百年的财富积累,其主要原因A管理优势 B经营优势 C知识与技术 D市场优势20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A生态环境好,草场广布 B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C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方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21、下表是2001年我国M、N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根据区域特征的理论判断,M、N两个省区可能是:省区稻谷小麦甘
43、蔗甜菜M242.41.557.5N156.742.318.2A、 B 、C、 D、22.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的界限一定是明显的 B.区域部具有差异性 C.区域之间是彼此独立的 D.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23.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资金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A. B. C. D. 24.市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A.东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 C.西部经济地带 D.过渡性经济地带25.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
44、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26、下列关于图3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7.读我国南水北调图(下页左上图),回答(1)由图中输水的目的地可知,我国水资源紧的地区是、。进行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造成上述地区用水紧的自然原主要;人为原因是(2)水利专家们论证后提出了让东线工程的北上江水经大型涵洞在黄河河床下通过的设想。从地理角度看,政府最终采纳这项建议而否定了从河面跨越方案的主要由是28、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右上)图,回答:(1)该管线
45、通过了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次跨越了黄河干流。(2)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A、沿线地区的再就业问题 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3)图中管线的建设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是( )A、变西部地区的自然优势为资源优势 B、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等企业的发展、解决西部地区的能源紧问题 D、对沿线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29、读我国西电东输略图,回答:(12分)(1)我国常规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煤炭主要分布在地区,水能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分布在、中南、西北地区。(2)A线工程是将、等省区的火电送
46、到地区;B线工程是将地区的(能源名称)输往沪宁杭地区;C线工程是将流域的水力资源输往三角洲地区。(3)图中三线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4)A、B、C工程的实施,对能源的输入地的积极意义是;对能源的输出地的积极意义是。参考答案:1-5AACCB 6-10BDBCC 11-15DDCCA 1620ADBCB 2125ADBCA 26C27(1)华北 西北 地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南方有余,北方不足,华北地处半湿润区域,降水少,河流少,水量不足;北方工农业生产较发达,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2)黄河在以下为“地上河”,如果从河床上跨越,需要将水提得更高,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和
47、不稳定性。28、(1)二 三 3 (2) C (3)C29、(1)华北(北方) 西南 中南 西北 (2)、(京津唐) 三峡 水电 珠江 珠江 (3)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的消费量很大,但能源资源短缺 (4)为输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证,同时能减轻输入地的大气污染,并能减轻部分铁路运输的负担 促进输出地的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交流互动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必修三复习提纲一)来源:亮云录入人:亮云发布时间:2010-1-20 17:29:56一、区域的含义:关于区域的含义,可以采用网络式的的复习方法。二、区域差异从空间的角度阐述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典型案例
48、:人教版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2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完善区域比较的要素(建模)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等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等水文补给类型、水量大小、汛期、是否有结冰期、含沙量、季节变化等植被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高低等自然资源资源类型、主要分布区、数量、组合等人文环境特征经济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结构、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耕地类型等工业工业区、工业部门、工业特点等人口、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等资源、能源资源类型、主要分布区等3其他案例:(可选择一、两个进行验证比较)鲁教版:日本
49、和英国(1)自然环境的比较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差异不大,大部分地处温带,气候比较湿润。差异性:日本英国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北大西洋暖流与盛行西风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的三分之二,植物种类多样。森林覆盖率约占领土的九分之一,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流之间分水岭不高,大
50、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2)经济发展的比较农业生产相似性:在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渔业资源丰富差异性:日本英国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水稻、小麦、大豆高产值园艺业畜牧业畜禽饲养为住放牧和饲养并存工业生产:相似性:工业发达,占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岛国多港湾的优势发展工业差异性:日本英国工业部门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工业布局“临海型”特点(太平洋沿岸)“资源型”(煤炭产区、油田)思考:日本为了减少对国际市场原料和燃料的依赖,采取了什么措施?办法之一:技术立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办法之二:工业向国外转移,利用国外资源和劳动力(3)总结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晚
51、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与其布局高新技术在世界上占突出地位。“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湘教版:我国东、中、西差异与我国南北方差异(1)东中西发展差异:a.发展速度差异国民生产总值差异b.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西部地区,农业经济还占有较大比重。c.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d.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2)我国南方与北方差异(针对东部地区而言,通常以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
52、、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与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与热带季雨林土壤黄土、黑土红壤、砖红壤自然资源森林、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工业生产重工业和能源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迅猛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更高交通运输水陆交通较便利比北方地区水陆交通更加便利,海运更加发达对外开放较高高4补充:探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这部分容涉与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重要原理,实质是从区域的角度梳理高中必修一、必修二的相关地理特
53、征的形成原因。总体思路如下:地理成因分析思路案例选择地形成因力作用、外力作用等(鲁教版)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气候成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人教版)长江三角洲地区亚热带气候的成因、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差异的原因(略)(鲁教版)日本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日本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原因(略)英国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盛行风、洋流等水文成因地形、气候(鲁教版)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流河、水量少、出现夏汛的原因:远离海洋、气候干旱、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植被成因影响植被最主导的因素是气候因素(湘教版)我国南方地区多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
54、雨林的成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略)社会经济因素(略)(人教版)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的成因:雨季较短,降水较南方少;冬季气温低,热量不足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略)经济因素(略)(人教版)松嫩平原形成重化工业基地的原因: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鲁教版)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区位条件:国原料和燃料缺乏,市场狭小,需要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进口原料、燃料,出口产品三、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从时间的角度认识在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典型案例:鲁教版、湘教版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期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制约较少,人类对环境影响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扩大,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转型阶段(存在问题)资源问题煤炭资源出现枯竭经济问题经济增长缓慢,带来高失业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范文脚手架合同
- 施工分包合同范本
- 个人贷款还款协议文本
- 有关知识产权担保协议
- 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协议
- 房产赠与合同说明
- 商品转让协议书2024年版
- 旅行社与旅游策划公司合作合同
- 下岗协议书范本
- 简单楼房出租合同
- (高清版)JTGT 5190-2019 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 2024年计算机软考(初级)网络管理员考试题库大全(含真题等)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4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和答案
- 2024年3月青少年软件编程Scratch图形化等级考试试卷一级真题(含答案)
- 2024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国开一体化平台01588《西方行政学说》章节自测(1-23)试题及答案
- 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及阐释
- 抖音短视频营销广告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 齐鲁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统计学分析报告及统计学分章作业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