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庄河七中201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辽宁大连庄河七中201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辽宁大连庄河七中201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辽宁大连庄河七中201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辽宁大连庄河七中2012017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七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11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14为多选题,至少有两个 答案符合题意) TOC o 1-5 h z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2nm B. 2mm C. 2cm D. 2dm.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音调B.频率C.响度 D.音调及响度.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实验中误差不可避免,只能采取措施尽量减小误差D.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TOC

2、 o 1-5 h z .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 高”指音调的是()A.引亢高歌”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湖岸B.湖水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是2: 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 2,则两车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 2: 3 B. 3: 4C, 4: 3 D. 1 : 3.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

3、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电子琴能模仿小号、双簧管、钢琴等多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衡量模仿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 似程度的物理量是()A.音调B.响度C.音色 D.速度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A37mABDABC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D14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10.如图是用厚

4、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11.坐在汽车里的乘客17m D34m B17m C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4 劫了吗?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0s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二、填空作图题(15-23每题2分,每空1分,24题2分,共20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618910 cm.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 得最快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 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今赛后甲乙丙成绩/s13.6

5、13.513.7.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 具有能量”或 传递信息”)的 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 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填 音调”或响度”).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 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 声音的不同.(均选填 响度“、音调和音色”).凭声音,也能识别是哪个熟悉的人在说话,这是由于讲话时每个人的不同.唱歌有高音、中音、低音的唱法,这取决于与声音振动频率有关的 特性.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

6、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2)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乙.某同学对同一长度进行 4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7.12cm, 17.13cm, 17.15cm, 17.52cm,其中错 误的结果是,此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 .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一位初二的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 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 变化关系的v-t

7、图象.Ji0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自己实际灌一次开水, 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 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 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个人,不同速度下的 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 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 S1);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 动距离S2).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已知:停车距离S=S|+S2 )请你解释:为什么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四、计算题(

8、30分,每题10分).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纳”),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收到反射回的信号,请计算沉船处的深度.在施工中经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 96cm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 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燃导火线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 前跑到离爆炸地点至少500m以外的安全地区?.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I所示, 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运行时 刻表如表n所小.表I: 2526次

9、普通列车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7: 2408: 2611: 30发车时间06: 3507: 2608: 28里程/km084165300表H: D412次动车组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9: 5110: 3211 : 45发车时间09: 1509: 5310: 34里程/km084165300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526次普通列车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五、实验探究题(共16分,其中30题4分,每空1分;31题8分,每空1分;32题4分,每空2分.).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10、1)这个现象说明可以传播声音.(2)泡沫球的作用是.(3)加大敲打的力度发现泡沫球弹起的更高,响度会 (增大或减少).(4)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弹起.(选填 能”或 不能).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 大、小”).(3)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0时间t/s246平均速度v/ (m/s)0.15(4)分析表中数据,小

11、车全程是做 运动(填 匀速”或 变速”),原因是.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和粗细相同的条件 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长度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好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 确,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条件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回积/mm2A钢200.5B钢400.5C钢600.5D铜200.5E尼龙丝200.5(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是否有关,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是否有关,她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发现A材料的音调

12、高于B材料,B材料的音调高于C材料,她能得出的结论是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七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 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11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14为多选题,至少有两个 答案符合题意).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 2nm B. 2mm C. 2cm D. 2d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根据我们对于硬币和长度单位的了解来作答.要求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物体长度具有初步的估测能力.【解答】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cm左右.故选C.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13、A.音调B.频率C.响度 D.音调及响度【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 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 和结构有关.【解答】解:该题中老师觉得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即想让他说话声音大一些,故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响度.故选:C.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实验中误差不可避免,只能采取措施尽量减小误差D.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物理实

14、验离不开物理量的测量,但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测量值和 真实值之间总是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误差.误差不同于错误,它不可避免,只能采取措施尽量减 小,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解答】解;A、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粗心大意等主观方面的原因所造成,所以可以避免.但误差是由于仪器、环境等客观原因所导致,所以不可避免,故 A错误;B、认真测量只能避免错误的出现,但不能避免误差,误差不可避免,故 B错误;C、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 C正确;D、采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只能尽量减小误差,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但不可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故选C.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 高”指音

15、调的是()A.引亢高歌”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考点】音调.【分析】音调是指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高低;我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解答】解:解:A、号|亢高歌”是提高声音的响度大小.故 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就是不敢高声说话,降低声音的响度交谈,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故B错误;C、请勿高声喧哗”就是不要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故 C错误;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难以唱上去.故 D正确.故选:D.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湖岸B.湖水C.游船

16、D.岸上的建筑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 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小刚和游船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小刚相对于游船是静止的.故A、B、D错误.故选C.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是2: 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 2,则两车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 2: 3 B. 3: 4C. 4: 3 D. 1: 3【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要判断时间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 v=1,由题目的路

17、程、速度之比来求时间之比.【解答】解:由v=汐,%则工豆=2=3/.t2 S2 S2v1 2X2 4v2故选B.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18、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答】解: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 A错误;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故 B正确;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C错误;D、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错误;故选B.电子琴能模仿小号、双簧管、钢琴等多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衡量模仿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程度的物理量是()A.音调B.响度C.音色 D.速度【考点】音色.【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

19、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如果要模仿乐器,就要让模仿声音的音色与乐器的音色相似; 故选C.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A.大于34m B.大于17m【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C.等于17m D,等于37m【分析】先算出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最短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J求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解答】解: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 0.1s,则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时间: t=2X0.1s=0.05由v=可得,人至少到高墙的距离:s=vt=340m/sX 0.05s=17m,即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

20、为17m.故选C.10.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 A不正确.B、刻度尺边缘与被测对象对齐,放正且重合,没有歪斜;尺的刻面紧也贴被测对象.测量方法得当,所以选项B正确;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 D不正确.故选B.11.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

21、是(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D.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图中问题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说法.【解答】A、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为参照物,所以 A选项是错误的.B、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所以B选项说法不对.C、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与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该选项正确.D、若都以地面为

22、参照物乘客与地面间的位置在变化,乘客是运动的,所以该选项说法与题意不相符合.故应选C.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些措施能减弱噪声()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 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

23、声,符合题意;故选ACD.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 音是能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此选项正确;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人在岸上说话

24、能够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此选项正确;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 通过钢管传来的,故此选项错误;D、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状态,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此选项正确. 故选ABD.1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0s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其次注意认

25、清横坐标和纵 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最后对照各个选项 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 4s,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4s8s内,两同学同时出发,甲和乙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 成正比,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B正确;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 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 C正确;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至ij 8s末行走了 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v甲二粤=1.25m/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至U 8s末行走了 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

26、:v乙=0.625m/s.故D错 t乙Ss误.故选ABC.二、填空作图题(15-23每题2分,每空1分,24题2分,共20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3.80cm .678910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C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 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 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由图

27、知,起始端在 6.00cm处,末端在9.80cm处,所以物体长度为 L=9.80cm- 6.00cm=3.80cm.故答案为:1mm; 3.80cm.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乙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路程 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今赛后甲乙丙成绩/s13.613.513.7【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三位同学进行的是百米赛跑,那么路程一定,根据他们所用的时间可以判断其速度的大小; 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解答】解:在路程相等(都是100米)的前提下,用时最少的跑的最快,故跑的最快的是乙

28、.这里的比较方法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时间.故答案为:乙;路程.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 (填 具有能量”或 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 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响度 (填 音 调”或晌度”).【考点】声与能量;响度;声与信息.【分析】声音的响度和物体的振幅有关,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平时可 以利用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来提高响度,如喊话时把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 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故答案为

29、:传递信息;响度.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均选填 响度”、音调和音色”).【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 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

30、响度,音调.凭声音,也能识别是哪个熟悉的人在说话,这是由于讲话时每个人的音色 不同.唱歌有高音、中音、低音的唱法,这取决于与声音振动频率有关的音调 特性.【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 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不同人说话时,发出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我们就是凭音色来识别是哪个熟悉的人在说话;声音的高度不同,是指音调不同,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故答案为:音色;音调.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真空不能传

31、声 :(2)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 乙 是噪声的波形.甲乙【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噪声是物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解答】解:(1)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噪声是物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图乙的波形不规则,图乙是噪声的波形.故答案为:(1)真空不能传声;(2)乙.某同学对同一长度进行 4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7.12cm, 17.13cm, 17.15cm, 17.52cm,其中错 误的结果是 17.52cm ,此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17.13cm .【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

32、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解答】解:比较四个测量结果可以看出:17.12cm, 17.13cm, 17.15cm虽然估读值不同,但准确值相同,者B是正确的;而17.52cm与其它三个的准确值不相同,所以此结果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L、12cmm,产/lQL=17.13cm.故答案为:17.52cm; 17.13cm.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3、.【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它的振动不易观察,可以通过观察泡沫球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当泡沫球 被弹起时,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解答】解:将悬线下的轻质小球紧靠正在发声的音叉,会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可以把音 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发声体在振动;故答案为:弹起,振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 cm 、一位初二的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 min【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和时间过程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时间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

34、答】解:(1)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2B铅笔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cm左右;(2)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跳动10次的时间在12s=0.2min左右.故答案为:(1) cm; (2) min. 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 变化关系的v-t图象.Ji v(m/s)t (台;0【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已知物体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任何时间段速度都一样;又由坐标知,横轴为时间,纵轴代表速度,所以图象为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线段.【解答】解:作图方法是:在横轴和

35、纵轴分别确定适当的时间、 速度标度,然后在纵轴的20m/s出作横轴的平行线 段.如下图:| v(in/s)犯- 20- .fi 1234三、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自己实际灌一次开水, 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是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觉察的.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受到振动、发出 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了,水越灌越 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图)【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此题是考查声音的三个特性

36、之一音调在生活中的应用;空气柱的长短影响着音调的高低,空 气柱的越长音调越低,反之,空气柱的越短音调越高.【解答】答:这是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觉察的.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 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了,水越灌越 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 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 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个人,不同速度下的 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 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 si);而从采取制

37、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 动距离S2).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已知:停 车距离s=si +S2 )请你解释:为什么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根据公式 S=Vt可知,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 更长.【解答】答:根据公式S=Vt可以看出,行驶的速度越大,反应距离 S1、制动距离S2也越长,导致停 车距离S=S+S2更大,所以更容易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四、计算题(30分,每题10分).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纳”),它的探

38、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收到反射回的信号,请计算沉船处的深度.【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回到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 速度公式求海底深度.【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沉船的时间:t=-1x 4s=2s,= v=-, t沉船的深度:s=vt=1500m/sX 2s=3000m.答:沉船的深度为3000m.28.在施工中经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 96cm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 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燃导火线以后,

39、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 前跑到离爆炸地点至少500m以外的安全地区?【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导火线的长度和燃烧速度,可以得到导火线燃烧所用时间;已知点火者奔跑的速度和安全距离,可以得到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用时间. 将导火线燃烧完需要的时间和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用 时间相比较就能得到答案.已知导火线的长度和燃烧速度,可以得到导火线燃烧所用时间;此时间也就是点燃者快跑的时间,已 知点火者奔跑的时间和速度,可以得到跑出的距离,将此距离与安全距离相比较就能得到答案.已知点火者奔跑的速度和安全距离, 可以得到点火者到达安全区的时间; 已知点火者到达安全区的时 间和导火线燃烧的速度

40、,可以得到点火者到达安全区导火线燃烧的长度. 点火者到达安全区导火线燃 烧的长度与导火线的总长度相比较也能得到答案.【解答】解:方法一: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ti= = .=120s0 0.8cm/ss? rhriiTi人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t2=, =-.=100s因为t2 500m所以能跑到方法三:人跑到安全地区所需时间t2=L=三工=100sV2 Bit/s经 100s 导火线燃烧的长度 L=0.8cm/sx 100s=80cm 96cm所以能到安全地区答:导火线燃烧完之前人能到达安全区.29 .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I所示, 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运行时

41、 刻表如表n所小.表I: 2526次普通列车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7: 2408: 2611: 30发车时间06: 3507: 2608: 28里程/km084165300表H: D412次动车组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9: 5110: 3211 : 45发车时间09: 1509: 5310: 34里程/km084165300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526次普通列车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已知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全程的时间,由表格总路程已知,根据公式v=

42、可求平均速度;(2)已知2526次普通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全程的时间,由表格总路程已 知,根据公式v=j可求平均速度.【解答】解:(1) 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ti=11: 45-9: 15=2.5h,D412次动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s=300km,平均速度 V1=-=7r=120km/h;1 1(2) 2526次普通列车由苏州驶往常州的时间 t2=08: 26- 07: 26=1h,路程为 S2=165km- 84km=81km;M.r s2 39km ”,小贝J V2=89km/h .12 In.答:(1) 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

43、20km/h;(2) 2526次普通列车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是 89km/h .五、实验探究题(共16分,其中30题4分,每空1分;31题8分,每空1分;32题4分,每空2分.)30.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1)这个现象说明 振动 可以传播声音.(2)泡沫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加大敲打的力度发现泡沫球弹起的更高,响度会 增大 (增大或减少).(4)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能 弹起.(选填 能或 不能).【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分析】(1)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 放大”;(3) (4)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的振动与介质无关.【解答】解:(1)当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所以发声的音叉应该在振动;(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用力敲音叉,音叉的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也变大.(4)物体的振动与介质无关,故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仍将弹起故答案为:(1)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增大;(4)能.3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