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阳市群众秧歌活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_第1页
浅析沈阳市群众秧歌活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_第2页
浅析沈阳市群众秧歌活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_第3页
浅析沈阳市群众秧歌活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_第4页
浅析沈阳市群众秧歌活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沈阳市群众秧歌活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论文关键词:秧歌活动;认识;动机;功能论文摘要:通过对沈阳市秧歌活动的研究,说明沈阳秧歌活动再度兴起的原因、参与者的构成特点及秧歌的功能等。研究结果说明:沈阳秧歌活动,中老年活动者是主体,秧歌活动者对秧歌活动的健身、防并治并娱乐、协调人际关系等多元性功能的认识较高。建议在人口稠密的沈阳市,针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缺乏的条件,应提倡开展秧歌活动,使其成为群众健身的有效手段。我国秧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代,秧歌就已成为人们宗教祭祀活动的内容之一。秧歌在我国北方兴起,并开展为现今的东北、河北、山东、陕西四大分支。据史料记载,东北秧歌流传至今至少已有三百年的历

2、史。20世纪80年代,秧歌在沈阳自发地蓬勃兴盛起来,已成为当地具有广泛群众根底的群众娱乐健身活动形式。笔者以体育社会学视角对沈阳群众秧歌活动进展研究,探究沈阳群众秧歌活动兴起的原因、秧歌活动者的构成特点、秧歌活动的功能以及人们对秧歌活动的认识等,为更好地开展群众健身活动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在沈阳五个城区的部分秧歌队中随机抽取了500名秧歌活动者为调查对象,其中大东区120名、沈河区100名、和平区100名、皇姑区100名、铁西区80名。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社会学、文化学、人口学、老年学、社会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专著及相关文献。1.2.2问卷调查法根

3、据研究的需要,问卷设计主要由参加秧歌活动者的构成特点、参加活动的动机、对秧歌的认识、秧歌的功能、人们对秧歌的态度等指标组成。并对间卷进展了信度与效度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科研要求。问卷发放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间卷466份,有效回收率93.20%。1.2.3数理统计采用irsftexel对调查数理进展统计处理。2、研究结果与分析2.1沈阳秧歌活动者的构成2.1.1年龄特点现今秧歌活动遍布沈城,经常参与者近十万人。笔者对秧歌活动者进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说明,沈阳群众秧歌活动者中老年人居多,特别是老年人比例较大,45岁以下者仅占3.86%,45-54岁占10.30%,而5

4、5岁以上的活动者高达85.84%(表1),可见老龄人口是秧歌活动的主体。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程度的不断改善,人的寿命普遍延长,导致社会老龄人口增多。对于老龄人口而言,当他们分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他们需要在自己居住的社区中结识新的交往对象,需要以一种轻松愉快又能表现自我的生活方式来保持和进步自身的安康程度,寻求一种适宜自己年龄特点的活动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秧歌活动以端新的相貌展如今人们的面前。2.1.2文化构造在沈阳秧歌活动中,初中以下学历者扮演着主要角色。秧歌起源于民间,属于一种通俗文化.参与秧歌活动不需要特殊的修养和准备,好学易懂,因此他们选择了秧歌,这与他

5、们的审美观点、欣赏标准和受教育的程度相吻合。当然,在现代秧歌活动中,存在一定比例文化程度较高的参与者(表2)。一方面说明本来是农业文明产物的秧歌在沈城兴起,已被沈城人们所承受,文化程度较高的参与者对其认同;另一方面说明现代秧歌已经摆脱了旧有的娱乐活动的形式,而演变为集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形式。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秧歌活动的实用价值,即健身娱乐价值,这不能不说是各行各业的人们能参加秧歌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2.1.3经济状况调查结果说明(表3),参加秧歌活动者绝大多数为工薪阶层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1000元的仅为8.58%,500-999元的为18.88%,300-499元的为46.36%,300元

6、以下的占总体的26.18%。就目前而言,秧歌活动者生活程度一般及贫困者居多。秧歌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运动形式,因此他们选择了秧歌活动。2.1.4安康状况当人们进入老年阶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许多秧歌活动者参加秧歌活动的动机就是为了锻炼身体、防病治玻通过调查(表4)说明秧歌活动具有健身、防并治病的作用。在秧歌活动者中,参加秧歌活动前体弱和患病者分别为9.87%和23.61,如今为8.16%和16.09,这不能不说明是参加秧歌活动使他们的身体安康状况得到改善。就这一结果而言,至少说秧歌活动是促进他们安康的因素之一。2.2袂歌活动者参加袂歌活动的动机20世纪80年代初,秧歌在沈

7、阳再度兴起是以健身为实用目的的。即使到了今天,秧歌队伍大多数人也是为了锻炼身体而参加秧歌活动的(表5)。大多数活动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具有安康的身体尤为重要。在人生的夕阳之时更好地享受人生,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产生了以前不曾有过的安康保健意识。事实说明,秧歌活动能锻炼身体、治愈疾玻据介绍“舞蹈治疗学在一些兴隆国家正方兴未艾,这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新兴学科。秧歌活动在沈阳得以广泛开展,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动因起了关键的作用。秧歌活动能强身健体、防病治病,这不仅是个逻辑推理.也确实是个有目共睹的事实。2.3袂歌活动者对袂歌的认识秧歌经历漫长历史的磨砺,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展示给当代的人们。秧歌在不同的历

8、史时期.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秧歌的认识也发生着变化(表6)。这已说明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的转变,沈阳秧歌已经实现了从旧有的民俗舞蹈向群众健身的转化。秧歌本来是深受农民喜欢的民族民间艺术,进入都市人生活之中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健身、娱乐等多元功能。2.4袂歌活动的功能2.4.1健身功能对于秧歌活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理论活动中大多数人已达成共识。秧歌活动是一种在乐曲的伴奏下对人体全身同时作用的运动。舞者按照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全身各部位的运动方向、速度、幅度、力度也不同,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健身效应,尤其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和肌肉、呼吸

9、和血液循环系统具有良好的作用。有研究说明,秧歌活动可以使中老年人血液中的t,tg和ldl降低,减少脂肪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改善心血管机能,可以使中老年人的hdl-g升高,有效减少心血管系统的发病率。据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医院的研究资料显示:优美悦耳的音乐可使机体分泌一种对身体安康有益的生物化学能,该物质不仅可以消除体内各器官大部分有毒物质,而且还能把人体各生理功能调节到最正确状态,从而进步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能和耐力。秧歌活动者通过完成不同的动作、肢体语言尽情地宣泄。由于手足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进步心脏的血液供应,防止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所以可以实现秧歌活动的延年益寿成效。2.4.2交际功能众

10、所周知,老年人社会活动减少,生活圈相对变小,他们渴望社会交往来填补闲暇时间带来的孤寂。秧歌活动者中老年人居多,多属同龄人,他们彼此易于理解,容易产生共同的感受而形成比较亲密的关系,因此秧歌活动便成为了他们赖以交流思想、情感的最正确选择,成为他们社会交往的主要活动方式,使他们体验到了个体与群体的本不可缺少的联络。他们重新寻到了这种联络,在生活中再次寻找到乐趣。2.4.3娱乐功能秧歌作为一种民族艺术.它诱人的魅力在于自娱和娱人的特性。它使舞者自我情感得以表露,让人的思维得以引申。古今史学家都认为舞蹈是随着生命的出现而产生的。秧歌虽然动作简单.却能反映舞者的复杂情感。舞者伴随快慢、强弱、流畅和起伏的

11、音乐节奏.自然地产生“情动于中,而形子外的情绪。通过秧歌活动不仅可以表达人的情感的内在冲动,而且可以展示其愉快和美的心境。秧歌活动的娱乐性将为更多的人们所承受。2.4.4文化交流功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老龄人口的文化程度较低。进入老龄阶段以后,接触社会的几率减小,这使他们的知识面变的更加狭窄.信息闭塞,而秧歌活动是舞者获得各种信息、掌握知识的最正确途径。2.4.5自我展示功能在沈城每天的清晨和黄昏,在公园、广尝街头巷尾。人们都能见到参加秧歌活动的人群,一把彩扇、一块方巾、一身彩服,在鼓乐曲的衬托下,舞动身姿,在群体活动中尽情地展示自我。每个人都需要归属于群体之中,人需要别人理解自己,得到社会的

12、成认。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什么年龄阶段,人都希望把自己的认识传播给别人;同样也需要理解社会与别人,需要从社会中得到自身精神上所缺少的东西。秧歌活动为活动者提供了显示自己气质、风度和个性的条件,使舞者乐在其中。2.5袂歌活动的特点作为健身娱乐的秧歌活动深受沈阳群众喜欢的原因之一是秧歌活动本身的特点。秧歌活动是一个整体上非常有序,个体的自由度又比较大的程式系统。秧歌活动的场景是极其程式化的,参与者必须遵循这个程式,按一定有序的运作方式运动,它是一个主客观认同的过程。在整体之下,个体的自由度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在场景的流动变化中,参与者身着各式彩服,在乐曲的衬托下,显示出宏伟的气势。此外,沈城秧歌活动属于自发的群众健身娱乐活动,参与者在理论中认识到了秧歌活动对健身、防并治病的良好成效,认同秧歌是一种较好的娱乐形式。由于他们对运动和医学的科学知识理解的不多,在活动中仅凭借自身的感觉来判断负荷的大小,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标准,所以无法对秧歌的实际成效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是亟待解决的间题。3、结论与建议3.1结论1)沈阳秧歌活动是健身和娱乐融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群众体育活动之一。2)沈阳秧歌有深沉的社会基矗人们对健身和娱乐活动的需要,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多,是沈阳秧歌活动兴起和持续开展的主要原因。3)沈阳秧歌活动队伍中老龄人口、工薪阶层的活动者是秧歌活动的主体。4)活动者参加活动的动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