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考二氧化碳化学探究题_第1页
2007中考二氧化碳化学探究题_第2页
2007中考二氧化碳化学探究题_第3页
2007中考二氧化碳化学探究题_第4页
2007中考二氧化碳化学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7 中考化学探究题1下表列出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密度(gL)1.2931.4291.9770.771溶解性不易溶能溶极易溶已知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氨气:2NH4C1(固)+Ca(OH)2(固)=CaCl2+2NH3+2H2O。(1)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的装置,请在相关空格处。氧气二氧化碳氨气(2)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

2、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填序号)。(2) 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人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人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 ;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人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不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试根据下图装置填空或简答。(1)利用图中气体发生装置能够制备的常见气体有 (至少填写2种)。(2)写出制备(1)中所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制备所需气体前,经检验得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但加过

4、固体,盖上胶塞,滴下反应液后(如左图所示),试管内却无气泡出现。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都不变的基础上, (填操作方法)才能使右侧导管口出现气泡。4.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NO。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2O2=2NO2;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X。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 (2)若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O气体,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 是_

5、。(3)实验时在发生装置中可以观察到:铜片不断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4)该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还得知:NO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N能抗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并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和肿瘤细胞的扩散。综合分析和的信息,你得到的启示是(5)某化工厂准备生产Cu(NO3)2,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X; 方案二:2CuO22CuO , CuO2HNO3=Cu(NO3)2H2O。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_。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选择 此方案的另一条理由是_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

6、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领先行列。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超氧化钾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 + 2CO2 = K2CO3 + 302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02,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 作CO2发生装置。检验G中集气瓶内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在取出集气瓶后,用 检验。(2)已知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装置的作用是 。(3)为了除去O2中可能混有的CO2,F中可盛放过量 溶液。(4)有同学提出,上

7、述实验能生成氧气可能与CO2中混有的水蒸气有关。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屯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 。6.小明家有一件久置的铜器件,其表面有大量“铜绿”。某化学课外实验小组,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刮下的“铜绿”粉末,按下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它的成分。(1)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将“铜绿”粉末加入试管中 ;固定放有“铜绿”的试管时,试管口应 ;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样品应 (2)将“铜绿”分解产物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无水硫酸铜粉末变 ,说明“铜绿”中含 元素;澄清石灰水变 ,说明“铜绿”中含 元素。(3)试管中剩下的黑色粉末

8、,请你猜测它的成分,并设计简要实验证明你的猜测(提出2种猜想且方案简洁,现象、结论都正确者加1分)猜 想简要实验方案现 象结 论(4)根据“铜绿”分解产物,你猜想铜发生锈蚀的原因可能是铜和空气中的(填化学式) 反应生成。7.镁带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会产生一些灰白色固体(以下简称A样品)。为了弄清A样品的成分,小明、小亮、小红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与探究】小明:(见图1)用分析天平称取三份经砂纸打磨的镁带,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待燃烧产物冷却后,称重。相关数据见下表反应前镁带的质量反应的固体产物的质量第一次2.4046g3.8854g第二次2.4024g3.8839g第三次2.

9、4063g3.8857g分析:2.4024 g Mg在足量纯氧中燃烧,理论上应生成_g MgO。结合表中数据,可推断A样品中,除MgO外_(填“存在”或“不存在”)其他物质。小亮:(见图2)取少量A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出现白色沉淀,微热,发现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此气体是_ (填化学式)继续加足量水,仔细观察发现试管中除白色沉淀外,还有极少量的黑色不溶物。结合空气组成,小亮推测A样品应有MgO、_、_(填化学式)三种物质。小红:(见图3)先用足量的红磷做燃烧实验,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倒流入广口瓶中,倒流入的水的体积与广口瓶容积之比约为_,此时瓶中剩余气体

10、的主要成分为_(填化学式);关闭止水阀,取出连带橡皮塞的燃烧匙,迅速塞上备用橡皮塞,向燃烧匙中加入镁带并引燃,取下备用橡皮塞,将燃烧匙迅速插入瓶中,并将橡皮塞塞紧,发现镁带继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依然倒流入广口瓶中。小红的结论是_。【交流与思考】1、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假如镁带未用砂纸打磨,则会不会给他的分析结果带来影响?请简述理由。2、综合上述探究,尝试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方程式。3、若m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n克固体,则消耗O2的质量为_克。(此题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8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

11、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方法一方法二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 ;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注意按表中序号填写答案) ; ; ; 。9右图是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一瓶无色气体。几位同学对该气体猜测如下:小红认为该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应是氢气;小芬认为该集气瓶口向上放置,应是二氧化碳;小军认为既能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又向上放置,应是氧气。你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 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选择的观点是正确的(要求简述操作过程、现象和结论): A B C

12、1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A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_ _。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_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_后_。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试用最

13、简便的方法证实你的推测_氨气水加有酚酞的水11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里加热氯化铵(NH4C1)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室里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最好选用上图哪种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氨气? 按右图安装好装置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水挤人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黑色粉末 观察现象在试管中加热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12用实验证明一包黑色粉末是由氧化铜和炭粉混合而成的。甲、乙两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14、黑色粉末 观察现象足量盐酸充分振荡甲: 乙:试回答:甲方案中证明有氧化铜的实验依据是 ,证明有炭粉的实验依据是 。乙方案中证明有氧化铜的实验依据是 ,证明有炭粉的是实验依据是 以上两个方案中,你认为 同学的实验方案更好,理由是 。13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收集证据 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

15、“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结果。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反思与应用用结论填空: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14在今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 气体

16、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 移动。15取一片洗净晾干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不考虑其他杂质),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探究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成,请将有关内容记录在下表中。残留固体的成分探究的步骤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有氧化钙取残留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现象:结论:还可能有碳酸钙另取残留固体滴加足量盐酸。结论:方程式:结论:参考答案:1.(1)氧气二氧化碳氨气(说明:每种气体2分,共6分) (2)试管集气瓶2 (1) (2) 振荡对比 (3) 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3(1

17、)O2 H2 (填“CO2”或“NO2”或“SO2”或“H2S”等也给分,少填错填不给分)MnO2(2)2H2O2 =2H2O+O2 Zn +H2SO4 = ZnSO4 + H2(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或填“CaCO3+2HCl = CaCl2 + CO2 + H2O”)(3)旋紧胶塞4H2O B C 铜片表面有气泡放出,锥形瓶中有红棕色气体 两面性 方案二 产生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所消耗的稀硝酸少5. .A 带火星的木条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氢氧化钠 DE之间加气体干燥装置6(1)将导气管末端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试管稍微加热,或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手,导

18、气管末端形成水柱将试管平放用纸槽或药匙将粉末送入试管中 略向下倾斜移动酒精灯给试管来回预热,然后集中火焰在试管的药品下方加热(2)蓝,氢、氧(或H、O)浑浊,碳、氧(或C、O)(3)猜想简要实验方案现 象结 论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溶液显蓝色黑色粉末为氧化铜氧化铜和碳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溶液显蓝色,有黑色固体剩余黑色粉末为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4)氧气、水、二氧化碳740.040 存在; NH3 C Mg3N2 ; 1:5 N2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8.干冰(或固体CO2)。取少量雪状的物质置于容器中;该物质直接气化,没有液体留下;取少量雪状的物质放人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用燃着木条) 9.小军;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10烧杯,锥形瓶;A;2KMnO4 K2MnO4+MnO2+O2;移出导管,停止加热。B、C;CO2 或O2;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为CO2;若木条复燃,则为O2 112NH4C1+Ca(OH)2 = CaCl2+2NH3+2H2O;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气体的性质或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应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