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流程说明_第1页
1-2 流程说明_第2页
1-2 流程说明_第3页
1-2 流程说明_第4页
1-2 流程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JXHG 10001.3-2009Q/JXHG 10001.3-20091- PAGE 10 1- PAGE 9 变换及冷却装置工艺手册1 范围本手册规定了变换及冷却装置的开车、停车和日常维护。本手册适用于指导变换及冷却装置的开车、停车、日常维护和特殊程序等工作。2.工艺流程2.1概述变换及冷却装置的作用是在催化剂载体上使粗煤气中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发生变换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合成氨装置提供所需要的原料氢气。由于后系统两洗装置对变换气进料温度较低,所以设置有冷却装置,通过换热器间接换热将变换气冷却到40后送入两洗装置。本变换装置催化剂采用全低水(水蒸汽)气(干气)比耐硫变换催化剂,具有

2、能耗低、抗反硫化、适用于低硫煤气化工艺的特点。变换及冷却装置工艺流程简图见图2.1:图2.1 变换及冷却工艺流程简图变换及冷却装置进出工艺气工艺设计参数见表2.1:表2.1 变换及冷却工艺设计参数 物 料项 目进口粗煤气工艺指标出口变换气工艺指标m3/h(标况)V%(湿基)m3/h(标况)V%(湿基)N230051.55730041.311H2O4074821.1084800.209H24097621.22611810951.519CO8038641.64132301.409CO2129426.7048997139.246CH4128636.663128565.608CnHm9360.4859

3、340.407NH33460.1791020.044HCN600.031580.025HCL70.00370.003H2S2030.1052120.093COS170.00930.002TAR360.01900.000OIL2700.1401130.049BTX2210.1141690.074Phenols310.01620.001总计193046100.000229253100.000温度,169.640压力,MPa(a)3.893.552.2 工艺流程说明2.2.1 气路流程制气装置送来的粗煤气通过管路PG61101-500-600B1引入界区,设计流量19.3万m3/h(标况、湿基),温

4、度169.6,压力3.79MPag。粗煤气进入界区后先进入两个并联的文丘里洗涤器E61101A/B,在洗涤器中,粗煤气被来自煤气水分离界区的高压煤气水喷射洗涤,进一步去除粗煤气中含有的焦油、煤尘、固体颗粒等杂质。在满负荷(100%)运行时,两台文丘里洗涤器E61101A/B同时运行,进气量各占50%。当装置在50%负荷运行时,需要停用其中一台文丘里洗涤器E61101A或E61101B。如果不停用,由于粗煤气流量大幅度减少,在文丘里洗涤器E61101A/B喉部不能获得喷射洗涤流速,文丘里洗涤器E61101A/B的洗涤作用不明显,粗煤气中焦油和煤尘等杂质将被带入变换催化剂床层,造成床层阻力降快速上

5、升,同时由于焦油等附着在催化剂的表面,也会使变换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大大降低,催化剂使用寿命变短。经过文丘里洗涤器E61101A/B洗涤后的粗煤气进入洗涤分离器F61101A/B进行气液分离,分离下来的含尘煤气水经液位调节阀LV61101/02后返回到煤气水分离进行处理,洗涤分离器F61101A/B液位正常控制在58.8%,低报警值为30%,高报警值为90%。从洗涤分离器F61101A/B顶部出来的水/气比约为0.26、温度TI61102为166、流量FRQ61101为190767m3/h(标况)饱和粗煤气进入到气气换热器C61101管程,与来自第二变换炉D61102出口的温度为380变换气进行换

6、热,通过换热将粗煤气温度TIC61103升至200(催化剂使用末期230)。为了控制换热器出口粗煤气的温度TIC61103,在气气换热器C61101壳程设有温度调节旁路阀TV61103,通过调节进入壳程的变换气量来控制粗煤气出口温度,旁路调节阀设计调节能力为50%变换气量,在气气换热器C61101壳侧还设置有一个手动的全流通量旁路,在温控阀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手动进行调节。经换热后温度升至200的粗煤气进入两个并联脱尘槽F61102A/B中,利用脱尘槽中装填的的吸附剂将粗煤气中的煤尘、焦油等杂质再次进行脱除,降低粗煤气中杂质的含量。脱尘槽F61102A/B正常为一开一备,每台脱尘槽装填6.1m3体

7、积QXB-1吸附剂,设计床层阻力降PDI61105/61108为0.02MPa。在备用脱尘槽F61102A或F61102B投入运行前,床层要用升温氮气预热到200。从脱尘槽F61102A/B底部出来的粗煤气从第一变换炉D61101顶部进入,自上而下通过变换炉催化剂床层,在床层上发生变换反应。第一变换炉D61101进出口工艺气的设计参数(干基)见表2.2:表2.2 第一变换炉进出口工艺气设计参数序号项目单位进气参数出气参数变换率(%)1N2%(V)1.97 1.67 2H2%(V)26.93 38.05 3CO%(V)52.82 29.55 344CO2%(V)8.49 22.43 5CH4%(

8、V)8.45 7.16 6CnHm%(V)0.61 0.52 7其他%(V)0.720.61 第一变换炉D61101采用轴流式双床层结构,内部装填35.9m3 QDB-04-01催化剂,催化剂床层设计阻力降PDI6111550kPa。在床层内部安装有三根热电偶,每根热电偶上有三个测量点,用于测量床层不同深度和不同截面上温度,以此反应变换炉工况的好坏。三根热电偶上温度检测点为第一根TI61111/12/13、第二根TI61114/15/16、第三根TI61117/61118/61118,其中TI61111具有报警功能,高报警值440,高高报警值450。第一变换炉D61101进口和出口设置温度检测

9、点和压力测量点,用来监测变换炉进出口温度和床层阻力降。第一变换炉进口压力PI61113为3.76MPa(g),温度TI61110为200230;出口变换气压力PI61114为3.71MPag,温度TI61120为382;变换炉床层阻力降PDI61115等于进口压力PI61113和出口压力PI61114测量值相减计算得到。出第一变换炉D61101的变换气先进入到第一淬冷器Z61101,在淬冷器中被雾化后的中压锅炉水激冷冷却,锅炉水本身变为蒸汽,这样提高变换气中水气比,以满足第二变换炉对水气比的要求。激冷用中压锅炉水的设计参数为压力5.6MPa(g)、温度130、流量25.15m3/h。激冷后变换

10、气温度TIC61122控制在195 ,通过温控阀TV61122调整进入淬冷器的锅炉水流量进行控制。第一淬冷器Z61101底部设置温度报警检测点TIA61121,当TIA61121165时报警被触发,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工况,检查确认淬冷器是否带水。出第一淬冷器Z61101变换气再进入第一混合器L61101,在混合器L61101中,用来自中压蒸汽管网的中压过热蒸汽进行升温,并通过温控阀TV61123调整进入混合器L61101的中压过热蒸汽,控制第二变换炉入口温度TIC61123在200(催化剂使用末期230)。第一混合器L61101使用中压蒸汽设计参数为压力5.0MPag、温度454、流量34150

11、Kg/h。出第一混合器L61101的变换气温度为200、水气比为0.37,接着进入到第二变换炉D61102,自上而下通过变换炉催化剂床层,在床层上发生变换反应。第二变换炉D61102进出口变换气的工艺设计参数(干基)见表2.3:表2.3 第二变换炉进出口工艺气设计参数序号项目单位进气参数出气参数变换率(%)1N2%(V)1.67 1.38 2H2%(V)38.05 48.79 3CO%(V)29.55 7.08 714CO2%(V)22.43 35.88 5CH4%(V)7.16 5.92 6CnHm%(V)0.52 0.43 7其他%(V)0.61 0.51 第二变换炉D61102采用轴流式

12、单床层结构,内部装填69.5m3 QDB-04-01催化剂,催化剂床层设计阻力降PDI6111970KPa。在床层内部安装有三根热电偶,每根热电偶上有三个测量点,用于测量床层不同深度和不同截面上温度,以此来反应变换炉工况的好坏。三根热电偶上温度检测点为第一根TI61124/25/26、第二根TI61127/28/29、第三根TI61130/61131/61132,其中TI61124具有报警功能,设计高报警值430,高高报警值440。第二变换炉D61102进口和出口都设置温度检测点和压力测量点,用来监测变换炉进出口温度和床层阻力降。第二变换炉D61102进口压力PI61117为3.71 MPag

13、,温度TIC61123为200230;出口变换气压力PI61118为3.64MPag,温度TI61133为380;变换炉床层阻力降PDI61119等于进口压力PI61117和出口压力PI61118测量值相减计算得到。出第二变换炉D61102的变换气先进入到气气换热器C61101壳程作为热源,把进入第一变换炉D61101的粗煤气进行预热,然后与气气换热器C61101旁路变换气混合在一起进入第二淬冷器Z61102,混合后变换气温度TI61134为330。在淬冷器Z61102中变换气被雾化后的中压锅炉水激冷冷却,锅炉水本身变为蒸汽,这样提高变换气中水气比,以满足第三变换炉对水气比的要求。激冷用中压锅

14、炉水与第一淬冷器Z61101使用的锅炉水来源一致,设计淬冷流量为22.05m3/h。激冷后变换气温度TIC61136控制在180190,通过温控阀TV61136调整进入淬冷器Z61102的锅炉水流量进行控制。第二淬冷器Z61102底部设置温度报警检测点TIA61135,当TIA61135175时报警被触发,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工况,检查确认淬冷器是否带水。出第二淬冷器Z61102变换气再进入第二混合器L61102,在混合器L61102中,用来自中压蒸汽管网的中压过热蒸汽进行升温,并通过温控阀TV61137调整进入混合器L61102的中压过热蒸汽,控制第三变换炉入口温度TIC61137在220(催化

15、剂使用末期230)。第二混合器L61102使用中压蒸汽设计参数为压力5.0MPag、温度454、流量8000Kg/h。出第二混合器L61102的变换气温度为220、水气比为0.23,接着进入到第三变换炉D61103,自上而下通过变换炉催化剂床层,在床层上发生变换反应。第三变换炉D61103进出口变换气的工艺设计参数(干基)见表2.4:表2.4 第三变换炉进出口工艺气设计参数序号项目单位进气参数出气参数变换率(%)1N2%(V)1.38 1.31 2H2%(V)48.79 51.51 3CO%(V)7.08 1.41 794CO2%(V)35.88 39.28 5CH4%(V)5.92 5.61

16、 6CnHm%(V)0.43 0.41 7其他%(V)0.51 0.48 第三变换炉D61103采用轴流式单床层结构,内部装填69.5m3 QDB-04-02催化剂,催化剂床层设计阻力降PDI6112470KPa。在床层内部安装有三根热电偶,每根热电偶上有三个测量点,用于测量床层不同深度和不同截面上温度,以此来反应变换炉工况的好坏。三根热电偶上温度检测点为第一根TR61138/39/40、第二根TR61141/42/43、第三根TR61144/61145/61146,其中TR61138具有报警功能,设计高报警值330,高高报警值350。第三变换炉D61103进口和出口都设置温度检测点和压力测量

17、点,用来监测变换炉进出口温度和床层阻力降。第三变换炉D61103进口压力PI61122为3.62 MPag,温度TIC61137为220230;出口变换气压力PI61123为3.55MPag,温度TI61147为262;变换炉床层阻力降PDI61124等于进口压力PI61122和出口压力PI61123测量值相减计算得到。出第三变换炉D61103的变换气送出界区前先进入变换气冷却单元进行冷却,依次通过冷却单元的卧式废热锅炉C61102,洗涤水预热器C61103,脱盐水换热器C61104,第一终冷器C61105、第二终冷器C6006和分离器F61103。变换气经过冷却装置时全部走换热器的的管程。在

18、卧式废热锅炉C61102中,变换气把来自低压锅炉水管网的的低压锅炉水(1.7MPag、130、18.75 m3/h)加热副产低压蒸汽,副产0.7MPag、170的低压蒸汽经管道LS61101上压力调节阀PV61131后并入低压蒸汽管网,变换气自身温度TI61149降为180。废热锅炉C61102壳程设有液位调节阀LV61103,通过液位LICA61103高低来控制进入到卧式废热锅炉C61102的低压锅炉水量。在洗涤水预热器C61103中,变换气把来自煤气水分离工段作为变换文丘里洗涤器E61101洗涤煤气水的高压煤气水预热,变换气自身温度TI61150被冷却到170,在进洗涤水预热器C61103

19、的变换气进口设有旁路阀,此旁路可以用于调节高压煤气水出口温度TI61155在160。在脱盐水换热器C61104中,变换气把来自冷凝水站的冷凝液、煤气水分离工段的脱盐水、除氧站送来的脱盐水进行预热,三股水混合后的工艺设计参数为压力0.6MPag、温度45、流量437.4 m3/h。为了得到更广的温度调节范围,增加系统温度调节的灵活操作性,在脱盐水换热器C61104管程的进口设一温控阀TV61159调节旁路,通过调整进入管程变换气量来控制脱盐水出口温度TI61159在120,经过脱盐水换热器C61104后变换气自身温度TI61151降为110。在第一终冷器C61105和第二终冷器C6006中,变换

20、气被来自循环水单元的循环冷却水(0.45MPag、28)冷却,出第一终冷器C61105温度TI61152为75,第二终冷器C6006温度TI61152为40。最后变换气进入到变换分离器F61103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变换气送往界外低温甲醇洗工段。出变换界区的变换气设计温度TI61153为40、压力PI61127为3.5MPag、流量229252m3/h(标况),在变换气出界区管线PG61124上设有在线分析仪表AI61101,用于监测变换气一氧化碳的含量,设计值为1.5%(v),当出口变换气一氧化碳含量达2.5%(v)时高报警被触发,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工况调整。在变换及冷却装置导气阶段,通过压

21、力控制阀PV61127控制整个系统的压力稳定,升压和降压阶段也可以通过此阀控制升降压的速率,防止催化剂床层压力波动过大导致催化剂粉碎,强度降低。2.2.2 高压冲洗煤气水/工艺冷凝液从煤气水分离工段来的高压冲洗煤气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文丘里洗涤器的洗涤水,一部分作为冷却装置的喷淋水。设置喷淋水是因为变换气降温后,变换气中还含有的焦油,以及气体中碳酸铵等会部分析出,附着在换热器的管程上,引起换热器的堵塞和腐蚀。从煤气水分离工段送来的高压煤气水经管线HGW61101送入界区内,设计压力PI61128为4.5MPag、设计温度TI61154为133、设计流量60m3/h。经界区阀进入洗涤水预热器

22、C61103壳程,与管程变换气进行逆流间接换热,出口温度TI61155提高到160后从洗涤水预热器C61103壳程上部出来,送入到文丘里洗涤器E61101A/B的上部作为粗煤气的喷射洗涤水,每台文丘里洗涤器E61101A/B洗涤水量设计值FI61102/03为26.4 m3/h,洗涤后煤气水流入洗涤分离器F61101A/B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煤气水在洗涤分离器底部收集,经液位调节阀LV61101/61102控制后通过管线LGW61101返回到煤气水分离工段进行分离处理。洗涤分离器F61101A/B液位控制报警LICA61101/02正常控制值为58.8%,低报警值为30%,高报警值为90%

23、。另一部分煤气水由管线HGW61104经界区阀送入界区内,设计压力PI61135为4.5MPag、设计温度TI61160为80、设计流量FI61112为20.6m3/h。送入界区后并列喷入洗涤水预热器C61103、脱盐水预热器C61104、第一终冷器C61105、第二终冷器C61106的管程顶部,防止在换热器中发生油污和碳酸铵结晶堵塞。洗涤煤气水与换热器内由于变换气温度降低产生的冷凝液水一起收集在换热器底部,由安装在换热器底部出水管线上的液位调节阀LV61104/61105/61106/61107排放到冷凝水总管,与变换气分离器F61103分离下来的煤气水汇合在一起经管线LGW61103送到煤

24、气水分离工段,变换气分离器F61103的液位由液位调节阀LV61108进行控制。洗涤水预热器C61103底部液位显示控制报警LICA61104正常控制值60%,低报警值30%,高报警值80%。脱盐水预热器C61104底部液位显示控制报警LICA61105正常控制值50%,低报警值30%,高报警值90%。第一终冷器C61105底部液位显示控制报警LICA61106正常控制值60%,低报警值30%,高报警值80%。第二终冷器C61106底部液位显示控制报警LICA61107正常控制值64.5%,低报警值30%,高报警值80%。变换气分离器F61103底部液位显示控制报警LICA61108正常控制值

25、64.5%,低报警值30%,高报警值80%。2.2.3 脱盐水来自冷凝液站的冷凝液、来自煤气水分离的脱盐水、来自除氧站的脱盐水经管道LC61101 /DEW61102 /DEW61101从各自界区阀进入变换及冷却界区,进入界区后三股来水混合为一股,混合后温度TI61154为45、压力PI61133为0.6MPag、流量FI61111为437.4m3/h。混合后进入到脱盐水换热器C61104壳程底部与管程3.53MPag、180的变换气逆流换热,温度TI61159升到120后从脱盐水换热器C61104壳程上部出来经管线DEW61103送到除氧站。为了控制脱盐水出界区温度TIC61159在120,

26、在脱盐水换热器C61104管程入口设置温控旁路,通过温控阀TV61159调节进入管程的变换气的流量来控制脱盐水出口温度TIC61159。2.2.4 循环冷却水从污循环界区送来的循环水经上水管线CWS61101送入界区,设计压力PI61136/38为0.45 MPag、设计温度TI61161/61163为28。进入界区后分为两股,一股进入第一终冷器C61105壳程,一股进入第二终冷器C61106壳程,与管程变换气110/75进行逆流换热,换热后从C61105/C61106的壳程上部出来汇合后经回水管线CWR61101送回循环水回水管网,循环水设计回水压力PI 61137/44为0.44 MPag

27、,设计回水温度TI61162/64为38。2.2.5 中压锅炉水来自锅炉房的中压锅炉水5.6MPag,130经管线MBW61101送入界区后分成两股:一股设计流量FI61106为25.15m3/h锅炉水经温度调节阀TV61122调节流量后喷入第一淬冷器Z61101上部,将从第一淬冷器顶部进入的压力3.69MPag、温度410变换气激冷到195,同时高速高温变换气将中压锅炉水雾化并汽化,一方面降低变换气温度,另一方面提高变换气中的水/气比,未汽化的微量锅炉水在第一淬冷器Z61101底部收集,定期就地排放。另一股设计流量FI61107为22.05m3/h锅炉水经温度调节阀TV61136调节流量后喷

28、入第二淬冷器Z61102上部,将从淬冷器顶部进入压力3.61MPag、温度330的变换气激冷到210,同时高速高温变换气将中压锅炉水雾化并汽化,一方面降低变换气温度,另一方面提高变换气中的水/气比,未汽化的微量锅炉水在第二淬冷器Z61102底部收集,定期就地排放。2.2.6 低压锅炉水来自锅炉房的压力PI 61129为1.7MPag、温度TI 61156为130、流量FI61110为18.75t/h低压锅炉水经液位调节阀LV61103控制流量后进入废热锅炉C61102壳程,与来自第三变换炉D61103的变换气进行换热,产生0.7MPag、170的低压蒸汽经压力调节阀PV61131调节压力后进入

29、低压蒸汽管网。液位调节阀LV61103控制卧式废热锅炉C61102液位LICA61103正常值为83.3%,低报警值为78%,高报警值为95%。压力调节阀PV61131控制卧式废热锅炉C61102壳程压力PICA61131为0.7 MPag,高报警值为0.8 MPag。2.2.7中压、低压蒸汽来自中压蒸汽管网的温度TI61108为454、压力PI 61110为5.0MPag中压蒸汽经中压蒸汽管MUS61101送至界区,经界区阀送入界区后分成两股:一股不经减压阀作为两混合器L61101和L61102的加温蒸汽,送入第一混合器L61101的中压蒸汽流量FI61108为34150 kg/h,通过温控

30、阀TV61123控制后进入混合器,控制混合器L61101出口温度TIC61123在200230;送入第二混合器L61102的中压蒸汽流量FI61109为8000 kg/h,通过温控阀TV61137控制后进入混合器,控制混合器L61102出口温度TIC61137在220230;这两部分的中压蒸汽的作用都是调整进入变换炉的变换气的入口温度和水气比。另一股中压蒸汽经手控减压阀HV61101后变成压力PIA61111为0.65MPag 、温度TI 61109为434的低压过热蒸汽,一部分作为变换炉D61102/D61103/D61101催化剂再生加热使用,另一部分从氮气加热器C61107的管程顶部进入

31、与壳程的低压氮气逆流换热,经换热后的压力PI 61143为0.6 MPag ,温度TI 61166为270低压过热蒸汽从氮气加热器C61107的底部出来经管线LUS61106进入低压过热蒸汽管网。减压后的低压过热蒸汽的压力PIA61111设置高报警,当压力达到0.8 MPag时高报警,当压力达到0.9 MPag时高高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调整参数。减压后的作为催化剂再生使用低压过热蒸汽流量通过流量计FI61104检测,设计值为25300 kg/h。2.2.8硫化新装或再生后的催化剂要从氧化态变到硫化态,才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需要对催化剂进行硫化。本装置采用CS2加粗煤气在床温升大于200以上时通

32、入催化剂床层进行硫化,各变换炉的硫化单独进行,只有当一台变换炉硫化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台变换炉的硫化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明整个硫化过程都必须采取这样的方式,一些准备工作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以节省硫化时间,如床层氮气升温就能一起进行。外购的液态CS2用软管注入已氮气置换合格的CS2储槽F61104中,用从顶部进入的压力PI61141为0.35 MPag低压氮气将CS2从储槽F61104底部压出,经手动流量控制阀HV61106控制流量FI61115进入到硫化管线与升温氮气和硫化所配的粗煤气(流量FI61114为20000 m3/h)一起进入到三个变换炉D61101/D61102/61103的顶部,在自上

33、而下穿过催化剂床层的过程中与催化剂发生硫化反应,将催化剂从氧化态还原到硫化态,使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三台变换炉D61101/D61102/61103硫化后的硫化废气汇合后送到硫化气放空管线FBG61101,经该管线上手动压力调节阀HV61103控制后送到全厂火炬系统焚烧,硫化时HIC61103控制硫化废气放空压力PI61140为0.2 MPag。在正常导气过程中,通过HIC61103可以控制变换系统压力PI61138为3.5 MPa(g),当压力PI61138达到3.7 MPa(g)时,压力高报警被激活,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调整系统压力。在硫化前需要对催化剂床层进行升温,升温介质采用来自空分装置的

34、低压氮气,设计压力PI61141为0.35MPa(g)、设计温度TI61163为40、设计流量FI61114为20000m3/h(标况)。氮气进入界区后通过手动调节阀HIC61104控制进入氮气加热器C61107壳程,在换热器中与0.65MPa(g)、434低压过热蒸汽进行换热,加热后温度TI61164为350的氮气从第一变换炉D61101入口进入,沿着流程对三台变化炉进行串联升温,床层升温速度控制小于50/h。升温后的氮气从第三变化炉D61103底部排出进入硫化气放空管线,经该管线上手动压力调节阀HV61103控制放空压力PI61140为0.2 MPag送到火炬放空。当三台变化炉D61101

35、/D61102/61103的各个床层温度检测点温度都大于200,通入适量的粗煤气进行配氢,保证氮气和粗煤气混合物中氢气浓度大于20%。配氢合格后,进行配硫。根据硫化各阶段需要的H2S浓度,计算需要配入的CS2流量。2.2.9 空气再生本装置三台变换炉再生按照单台再生模式进行,只有当一台变换炉再生完成后才进行下一变换炉的再生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明整个硫化过程都必须采取这样的方式,一些准备工作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以节省再生时间,如床层蒸汽升温就能一起进行。再生采用过热蒸汽配入少量空气方法。从空分界区送来的压力PI61112为0.75MPag、温度40、流量FI61105为300-2500 m3/h(标

36、况)装置空气经管线PA61101送入界区,经手动流量控制阀HV61102与中压蒸汽手动减压阀HV61101来的0.65MPag、434低压过热蒸汽混合后进入各变换炉底部,同时通过两手动控制阀HV61102和HV61101来控制加入的空气和蒸汽混合气流量,并控制混合气温度在300。混合气自下往上的穿过各变换炉床层,借助空气中的氧气将催化剂从硫化态氧化成氧化态,同时放出热量,同时也将附着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焦油和碳粉等物质在高温下除去,这一过程也称烧炭,产生的再生废气从各变换炉顶部出来,汇合至再生废气管线WAG61101后送往气化炉高点就地放空。在通入空气进行再生前,通过向床层通入434低压过热蒸汽进

37、行吹除升温,确保床层各点的温度达到350以上,同时将附着在催化剂上的焦油进行软化,便于再生烧碳顺利进行。在通入蒸汽前,如果床层温度低于200,必须使用氮气对床层进行升温,以确保床层各点的温度大于200。2.2.10 仪表空气流程仪表空气来自空分装置或者事故仪表空压站,经管道LA61101送入界区。2.2.11 低压氮气流程低压氮气来自空分界区,经管线LN61101送到界区,经界区阀进入界区内,其温度TI61163为40,压力PI61141为0.35MPag,进入界区后分为三股:一股氮气经管线LN61102从粗煤气入口阀后进入系统,作为装置开停车时的置换、吹扫氮气或用于催化剂保护氮气,另一股氮气

38、流量FI61113约为20000m3/h(标况),经手动流量调节阀HV61104控制后进入到氮气加热器C61107壳程底部,与从氮气加热器C61107顶部管程来的低压过热蒸汽逆流间接换热后,从壳程顶部出来分别进入各变换炉顶部,其作用有三点:一是可以作为硫化时升温氮气,二是可以作为装置停车时降温氮气,三是在硫化时与液态CS2、粗煤气混合送到三个变换炉D61101/D61102/61103床层的顶部做为硫化气体。第三股氮气去CS2储槽F61104作为硫化设备或管线的置换、吹扫或用于储槽F61104加压,将CS2压入硫化管线。2.2.12氮气升温/催化剂冷却流程 1) 催化剂氮气升温流程:从空分界区来的温度TI61163为40,压力PI61141为0.35MPag、流量FI61113为20000m3/h(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