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教育名言1、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 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 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管子?弟子职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2、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 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大学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 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4、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 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
3、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 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子日:道其不行矣夫。中庸5、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 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中庸6、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 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 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 子,失诸正鹄,反求诸身。 中庸7、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
4、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 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8、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 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5、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 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之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 不穷。中庸10、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 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中庸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日:“念终始典于学。
6、”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12、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 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 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
7、,教之所由废也。 礼记?学记13、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 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14、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 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1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 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 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8、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 知,虽舍之可也。礼记?学记16、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 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礼记?学记17、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於学,则 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此六者不得於学,则君不能令於臣,父不能令於子,师不能 令於徒。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於其所不乐。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 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吕氏春
9、秋训徒18、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 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 其行,驱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 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难而悬之,妒而恶之;弟子去则冀终,居则不安,归则愧於父母 兄弟,出则惭於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也,此师徒相与异心也。人之情,恶异於己者,此 师徒相与造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 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 此则师徒同体。人之情,爱
10、同於己者,誉同於己者,助同於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 行也,从此生矣。吕氏春秋?诬徒19、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 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 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於贤者乎?故学士曰: 辩议不可不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 大议也。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吕氏春秋?用众20、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於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 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 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
11、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 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吕氏春秋?用众21、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 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言名以别矣。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 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 凡以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 为仁。春秋繁露?仁义法22、义者,谓宜在我者,宜在我者,而后可以称义,故言义者,合我与宜以为一言,
12、以此操之,义之为言我也,故曰:有为而得义者,谓之自得,有为而失义者,谓之自失;人 好义者,谓之自好,人不好义者,谓之不自好;以此参之,义我也明矣。是义与仁殊,仁谓 往,义谓来;仁大远,义大近;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仁主人,义主我也;故 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23、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之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 内谓之天性,止之外谓人事,事在性外,而性不得不成德。春秋繁露?深察名号24、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
13、。今 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未可 谓善,与目之瞑而觉,一概之比也。静心徐察之,其言可见矣。性而瞑之未觉,天所为也; 效天所为,为之起号,故谓之民。民之为言,固犹瞑也,随其名号,以入其理,则得之矣。 是正名号者于天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 情何?故圣人莫谓性善,累其名也。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 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穷论者无时受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25、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 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
14、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 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春秋繁露26、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度 制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 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春秋繁露27、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时蚤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 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春秋繁露28、智者见祸福远,其知利害蚤,物动而知其化,事兴而知其归,见始而知其终,言 之而无敢哗,立之而不可废,取之而不可舍,前后不相悖,终始
15、有类,思之而有复,及之而 不可厌,其言寡而足,约而喻,简而达,省而具,少而不可益,多而不可损,其动中伦,其 言当务,如是者,谓之智。 春秋繁露29、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 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新书?保傅30、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 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史记31、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法言32、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碧诸,有玉者错诸,不碧不错,焉攸用?碧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法言34、学以治之,思
16、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法言35、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法言36、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习是之胜非乎?於戏, 学者审其是而已矣! 或曰:“焉 知是而习之?”曰:“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法言37、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晞骥之马,亦骥之乘也。晞颜之人,亦颜之徒也。或曰:“颜徒易乎?”曰:“晞之则是。”曰:“昔颜尝晞夫子矣,正考甫尝晞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尝晞尹吉甫矣。不欲晞则已矣,如欲晞、孰御 焉?”法言38、或曰:“耕不获,猎不飨,耕猎乎?”曰:“耕道而得
17、道,猎德而得德,是获、飨已。吾不睹参辰之相比也,是以君子贵迁善。迁善者,圣人之徒与?”百川学海而至于海, 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法言39、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杼其义旨,损益其文句,而以上书奏记,或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好学勤力, 博闻强识,世间多有;著书表文,论说古今,万不耐一。然则著书表文,博通所能用之者也。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夫通人览见广博,不能掇以论说,此为匿生书主人,孔子所谓“诵 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者也,与彼草木不能伐采,一实
18、也。孔子得史记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复因史记者,眇思自出于胸中也。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 徒诵读,读诗讽戊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衍传书之意,出膏腴之辞,非俶傥之才, 不能任也。夫通览者,世间比有;着文者,历世希然。近世刘子政父子、扬子云、桓君山,其犹文、武、周公,并出一时也。其余直有,往往而然,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论衡40、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 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 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 者,不能
19、知也。论衡41。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不晓解之问,(迢)追 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论衡42、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 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
20、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 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 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颜氏家训43、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颜氏家训44、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
21、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 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巳来,宇宙 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颜氏家训45、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 颜,怡声下气,不惮劭劳,以致甘嫩,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 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 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
22、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 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蜩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 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 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 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 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税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 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
23、嗤诋,良由是乎!颜氏家训I46、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 如辘敌,恶之如鸣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 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 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颜氏家训47、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 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 矣。然人有坎堞,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
24、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 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 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 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 者也。颜氏家训48、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 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土大 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师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 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
25、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瑜、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 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 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 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 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 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 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 譬诸逝水。当博览机
26、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闲焉。颜 氏家训49、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 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 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颜氏家训50、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其蔚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 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 也,若不过
27、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 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51、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久良久良, 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远矣。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 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 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
28、;激而发之欲其清,固 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 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 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 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2、善教者藏其用,民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不善教者反此。民知所以教之之源, 而不诚化上之意。原教53、善教者浅于民心,而耳目无闻焉,以道扰民者也。不善教者施于民之耳目,而求 浅于心,以道强民者也。扰之为言,犹山薮之扰毛羽,川泽之扰鳞介也,岂有制哉?自然然 耳。强之为
29、言,其犹囿毛羽沼鳞介乎! 一失其制,脱然逝矣。噫!古之所以为古,无异焉, 由前而已矣;今之所以不为古,无异焉,由后而已矣。或曰:“法令诰戒不足以为教乎?”曰:法令诰戒,文也。吾云尔者,本也。失其本而求之文,吾不知其可也。原教54、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或谓:“圣人无知,则当不问之时,其犹木石乎?”曰:“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故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也。圣人无私无我,故功高天下而无一介累于其心,盖有一介存焉,未免乎私己也。” 张子曰:孟子于圣人,犹是麓者。正蒙55、于不贤者犹有所取者,观己所问何事,欲问耕则君子不如农夫,问织则君子不如 妇人,问夷狄不如问夷
30、人,问财利不如问商贾,但临时己所问学者,举一隅必数隅反。经学理窟56、求养之道,心只求是而已。盖心弘则是,不弘则不是,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 百物皆病。悟后心常弘,触理皆在吾术内,睹一物又敲点着此心,临一事又记念着此心,常 不为物所牵引去。视灯烛亦足以警道。大率因一事长一智,只为持得术博,凡物常不能出博大之中。经学理窟57、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 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 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时中则要博学素备。经学理窟5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 勉勉,至从心
31、所欲不蹦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经学理窟59、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经学理窟60、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 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经学理窟61、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 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 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 人乎。经学理窟62、人要明理,若止一物上明之,亦未济事,须是集众理,然后脱然自有悟处。二程63、或问:“进修之术何先?”曰:“
32、莫先于正心诚意。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 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 皆穷理也”。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 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集64、学原于思。二程集65、孔于教人,“不愤不启,不俳不发。盖不待愤俳而发,则知之不固;待愤俳而后发,则沛 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后为他说便好。初学者,须是且为他说,不然,非独佗不 晓,亦止人好问之心也。二程集66、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
33、书册,详缓看 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 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 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子童蒙须知6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白鹿洞书院揭示68、人做功课若不专一,东看西看,则此心先已散漫了,如何看得道理出。须是看论 语,专只看论语;看孟子,专只看孟子。读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全国卷Ⅲ:)含解析
- 辽宁科技学院《现代办公技术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植物生物技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经贸外语职业学院《国际经济地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大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一诊练习四化学试题含解析
- 模特聘用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按提成收入的协议书
- 电商运营分成合同二零二五年
- 委托独家中介房屋买卖服务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供应商业务连续性计划
- 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2024北京八十中初一(下)期中英语 (教师版)
-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设计策略探讨
- 全国应急救援技术竞赛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卷一
- 居住区规划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内容
- 体质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 《纪念刘和珍君》阅读题及答案
- 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