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第10课梨园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一)_第1页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第10课梨园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一)_第2页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第10课梨园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0 课 梨园春秋、选择题1 先秦时期天子或诸侯重视“傩”的主要原因是:A 避邪消灾,驱逐恶魔B 奢侈享乐,声色犬马C确保社稷兴衰存亡D 受民间风俗的影响 C2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A 政治因素B宗教巫术C经济因素D文化艺人的创作发源于民间的”傩”逐渐被国家礼仪所吸收是在:A. 原始社会B. 先秦时期 C. 两汉时期 D. 唐朝以下关于傩的表述正确的是:在举行傩的活动时, 由巫师扮成神灵进行歌舞, 通过娱神祈求神灵保佑汉代时傩仪很盛行唐代时人们不再进行傩仪随着宗教色彩 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AB C D 南戏主要流行于:泉州 温州 广州 福州A、 B 、 C、 D、

2、.徽班进京后能在北京扎根,最终形成这一新剧种,主要因素有:北京进京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 皇室喜好京剧艺术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清政府定京剧为“国剧”A、 B 、 C、 D、7下列关于南戏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戏是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B 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C南戏的体制比较自由D 南戏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北方地区兴起的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原因是: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元杂剧的昌盛A、 B、 C、 D、京剧是吸收了下列哪些剧种融合而成的?徽剧汉剧昆曲梆子腔A、B、 C、 D、10下列对南戏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元代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B、主要在民间流行C体制

3、比较自由 D、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11下列戏剧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傩、杂剧、徽调、南剧 B、傩、徽调、杂剧、南剧C傩、南剧、杂剧、徽调 D、傩、南剧、徽调、杂剧 12关于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宋代南戏主要是官府的有关机关创作B、南戏主要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的政治面貌C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元杂剧也主要出现在南方13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互相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杜具一格的新剧种 - 京剧。 200 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 内

4、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 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14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B .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C.得到朝廷统治者的推崇D .其他剧种的衰落.东京梦华录 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 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材料中的瓦是:学校 D. 旅舍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元杂剧将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A. 贸易场所B. 娱乐场所 C. 元杂剧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D.元杂剧创作人才辈出 B.17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

5、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 200 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 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18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A.政治因素 B .文化因素C .经济因素 D .满足市民要求19在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有:北京成为四方艺人的聚集中心北京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清朝皇室贵族、 官员的欣赏爱好 闭关政策使民族戏曲剧种得到发展A、 B 、 C 、 D 、20京剧中行当分四大类:生、旦、

6、净、丑,角色归类的标准是:A、依据各剧种流传的习惯B 、依照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C依据儒家传统道德的标准 D、依照剧情的要求不断变化二、非选择题21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 执着探索, 大胆革新创造,构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创造舞台艺术形象既丰富多彩, 又用法严谨, 使之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京剧作为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 在于虚实结合, 最大限度的超脱了舞台空间和实践的限制,已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

7、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无锡文唱”见佳,所有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艺术大花圈里,不愧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材料二:清初,京师梨园的昆腔与京腔(又称高腔)并盛。乾隆四十四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浪楼一句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乾隆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 逐渐吸收了京、 秦二腔独擅梨园, 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 汉合流, 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 皮簧戏由 此而的名。据材料一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依据材料二说出京剧艺术融合吸收了哪些剧种和腔调?京

8、剧艺术的形成有什么意义?第二单元课课练参考答案第 7 课:汉字与书法一、单项选择题: 1 BCABA 6 ACDAA 11 BBDDA 16 DBCCC二、非选择题:21、答案:起源:新石器时代( 2 分);书法名家及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代表名家是王羲之,其书法虚玄灵动;( 2 分)隋唐时张旭、怀素的书法表现出狂放不羁( 2 分);颜真卿、柳公权则注重规范法度;( 2 分)宋代有宋四家等,其书法有意无法( 2 分)明代有祝枝山、文徵明等,其书法强调个性化( 2 分)清代有包世臣、康有为等,其书法表现出力挽颓风、矫枉过正的特色( 2 分) 第 10 课 梨园春秋一、单项选择题: 1 CBBCB 6 ABCAA 11 CCDBB 16 CDAAB 二、非选择题:21、答案、1)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暴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2)原来的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