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到模仿面上中学高一学生作文教学尝试_第1页
从发现到模仿面上中学高一学生作文教学尝试_第2页
从发现到模仿面上中学高一学生作文教学尝试_第3页
从发现到模仿面上中学高一学生作文教学尝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发现到模仿-面上中学高一学生作文教学尝试 【内容提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作为工具性及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比之前提高了许多,本文综合分析“新课标”对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与本校高一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从发现到模仿”这一教学流程作为本校高一学生作文技能培养教学的主要环节。 【关键词】写作发现模仿 一、从发现到模仿作文教学思路提出的背景 大背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及要求有非常明确的界定,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要求课程实施过程要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2、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从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来看,对于高中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也可以看作是“全面语文素养”最集中的体现。从高考语文试卷中那占着将近“半壁江山”的60分作文题(个别自主命题的省份的语文试卷作文题为70分),就可以看出作文作为语文素养考察的一个重要途径。诚然,作文不单可以反映学生的书写、遣词造句、语言运用的能力,更可集中反映学生思辨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的素养与内涵。写作是综合反映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现状: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怕写作文,

3、写作兴趣低迷的现状,具体到笔者所任教的中学,作为面上普通中学的学生,学生的平均语文素质不容乐观。学生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有:语言乏味、语句不通、地方口语严重、不懂写作技巧、学生怕写作文、字数常常不足、思想陈旧、材料单薄等问题。学生一听作文先是哀声一片,继而是抄袭应付,平时作文东拼西凑,当堂作文则平庸无华味如嚼蜡。这一切都反映了面上中学学生语文素养较低,缺乏语文学习方法,如果从一开始教学实施要求太高、自主力太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容易由于与学生实际学情差距太大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分析了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语文基本情况,学生所反应出来的写作问题(上文已有分析)产生的

4、主要原因是:1.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而是硬生生地把语文割裂开作为一门功课;2.学生没有培养写作技能的意识;3.有写作技能意识的学生却对技能的培养无从下手;4.由于长期学习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引发的畏惧心理降低了学生对作文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以上四个原因,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是第2、第3问题,使学生在写作技能有法可循并渐渐培养意识,继而提供自主探究写作乃至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对此,笔者采用了“从发现到模仿”这一教学模式作为本校高一学生作文教学的主要教学过程。 二、发现:写作意识的培养与技能的发现 “发现学习模式”是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率先倡导的教学模式,本文所提出的“

5、发现”即脱胎于此学习模式,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范文和佳作中蕴含的写作技能原理,发现文章形成的步骤,参与到写作过程中的构思与文章成型所经过的思考,以获取最直观的写作技能;激励学生运用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对所得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发展成为具有个性的写作思维。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方向引导,又要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 发现写作这一教学过程需要的环节有:教师的作用与

6、作为;写作发现的内容; (一)教师的作用与作为 写作意识的培养并不仅仅存在于作文课上,而是贯串整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整个语文课程实施过程,教师要具有敏锐的培养写作的意识。 教师的作用不是将现成的他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在写作发现意识培养中,教师能作的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看待,把自己原先存在的写作知识都去掉,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发现过程中,然后分析自己发现过程中需要的引导与存在的困难,以此作为引导学生发现过程的重要第一手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设置合理的环节解决可能存在的困难

7、,具体可有一些操作: 1.大作文观念的培养。写作意识的培养不单要贯串整个学习过程,还应该是贯串整个生活学习过程。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哪些看似与作文无关系而实际上仍能与写作挂钩的生活现象。 2.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发现。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探索发现的情境,激发兴趣,使之“乐于发现”、“能够发现”。 3.利用多种途径,提供必要的资料。认真分析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可能会碰上什么样的困难,做好多种准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将资料提供,清除学生“发现”的障碍。 4.利用推荐美文使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鉴赏获得直观的写作知识。 5.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发现技能的逐步发展。发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可以从引导型发现、

8、独立型发现发展。在发现式教学初期注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引导,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经验,逐步养成自主型发现。 (二)写作发现的内容 学生有了“发现”的意识后,要逐渐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内容: 1.发现写作材料。就学生怕写作、写作内容单薄的情况分析,学生主要是不清楚什么素材可以成为作文中的材料。在课文学习和佳作欣赏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材料来源于哪些素材。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厚重的生活积累与人生体悟是写作的基础,如讲授粤教版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关注社会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一点小小的发现成为“小题大做”的写作素材;欣赏一些优秀同龄人的佳作可以发现别人如何发现生活

9、中的小问题。 2.发现写作思路。每一篇范文或佳作都有其独特的、值得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参与到构思的行列,发现“学无定法”中的一些优秀示范。再将所发现的进行总结,对于面上中学高一学生,如果能发现并归纳写作中一些“总-分(-总)”、“记叙-议论抒情”等写作思路,也算是一种知识。 3.发现写作手法。发现写作手法是发现将材料和思路如何组合成为一篇具有艺术性的文章。“艺术本身不是一种目的,乃是思想或感情藉以表现的方法;但也因此可以看出作者之表现能力与艺术的手腕如何,要国语文(语文)又唤起别人的爱好心,总要有些艺术在里面,因为艺术史讲究修饰的”。在发现写作手法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章都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0、这些写作手法对于表现主旨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写作手法是如何形成的。 4.发现情感。“国语文(语文)为感情的出产品,作国语文就是叙述感情”。学生习作经常应缺乏情感或者情感表达过于主观,使人看了有无病呻吟之感。“国语文的情绪,这一句话,约略地讲,便是客观化的情绪”。在写作意识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范文中是如何将情感写得动人而使人产生共鸣。“个个的感情是瞬间的。但人类一般的感情,却有着共通点的”。 总之,培养学生发现写作的意识,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文写作的发现(实际是再发现)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辅助,自主发现写作材料、写作思路、写作手法、情感体现等内容,并通过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总结出符合自身个性

11、的写作技能。 三、模仿:从意识到实践 “学习,首先就是模仿,而模仿则必须要有榜样,模仿是为了实践”。写作不是空中楼阁,可以凭空出现,模仿也不是依葫芦画瓢完全照搬。本文所提出的模仿是就“发现”环节中所发现的写作技能,将其通过模仿方式运用到自身的写作实践中,从而形成自如运用名家写作技能的能力。叶圣陶曾经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我们不妨把这一观点看做是从发现到模仿的过程。 值得一题的是,模仿并不仅仅是就发现中所得写作知识进行模仿,而应该是一个可以灵活变通的过程。这便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所发现的知识提供合理、合适的模仿程序或流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也

12、就是教师所命的题是否能够及时合适地对学生所发现的知识进行模仿练习,使知识从发现的意识变成实践能力,另外,还有可能由于题材或主题的选取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小而决定学生对于本次所发现的技能地掌握程度,继而影响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所命的关于模仿的题目,应该是学生喜欢和关心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尤其是对于高一年级的面上中学的学生,以生活作为写作素材,可以使学生由于对该素材有亲身体验而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来。这一环节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关注的内容。 笔者认为教师应尽量地与学生沟通,认真发现学生的普遍的生活阅历,并敏感地发现学生所感兴趣的生活点,使之成

13、为学生模仿习作当中的生动题材。笔者认为模仿环节中可涉及的题材和环节有: 1.正面模仿。即对于“发现”过程中所获得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写作情感等以某一题材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在学习蜀道难生动的夸张修辞手法时,可以使学生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要求:(1)任选自己熟悉题材;(2)提供参考题材,中午放学铃声响起学生奔赴食堂的场面;学生在饭堂排队的场面;周末放假时校门口的人流与车队由于笔者所提供参考的题材都是学生每天深刻体会到的,甚至是深有感触的内容,因此在此次模仿练习中学生写出的夸张句子传神而生动,幽默风趣,其水平比试卷中某些命题作文要高出许多。而通过这一次练笔,学生加强了对生活素材的发现意识。

14、2.反面模仿。对于所发现的写作技巧可以进行适当的替换或者反其道而行,这对于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少男少女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如在欣赏2007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记住这一天时,针对文中关于“雨天对于悲伤情感的渲染烘托”这一段描写的发现探究,笔者在根据学生对于这一“老套”手法显出不屑神情时,及时确定模仿题材:“请模仿文中天气与情感的关系描写一段天气情况以体现人的情感:(1)请描写雨天,用于烘托渲染快乐、喜悦、悠闲等积极向上、愉快舒适的情感;(2)请描写太阳高照,用于烘托悲伤、痛苦等情感;(3)以上可二选一,鼓励二者皆尝试”。提出本模仿习作要求时,刚开始还担心难度对于学生有点大,但从学生上交的练习片段习作来看

15、,笔者的担忧是多余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尤其是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课题”比“满分作文”更有难度,产生了“比一比”、“我能行”的心理,对于要求都很认真地进行构思,尤其是要求(2),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比喻等手法来完成,上交了一次高水平的习作练习。 3.补充商榷模仿。这一模仿主要针对论述类文体,通过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与论点,由学生自由提出,或根据论点进行补充论证,或根据思路进行商榷推敲,或就论证方法进行补充丰富。总之形式可以多样,关键看学生的发现侧重点。 根据这一年来的模仿尝试,笔者发现,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模仿中灵活变换形式,提供学生熟悉的,甚至于熟悉得漠视的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技能地展现,从而引发学生写作兴趣地高涨,将所发现的知识自如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增强写作地自主探讨意识,提高自主模仿的能力。 结语:从发现到模仿这一使用于面上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笔者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一个尝试,从尝试前后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这一环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笔者投身教育第一线只有不到一年时间,所以正确、合理与否都不能断言,希望能得到您的批评指正。 注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