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PPT 39页)_第1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PPT 39页)_第2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PPT 39页)_第3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PPT 39页)_第4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PPT 3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第1页,共39页。目 录1先秦散文两汉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2345元明清散文第2页,共39页。 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与诗歌、小说、戏剧共同装点着我们璀璨光彩的文学殿堂第3页,共39页。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包括经、传、史书在内,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第4页,共39页。先秦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起点卜辞(殷商、巫师)尚书(商周、史官)历史散文(记事)(春秋战国 哲学家、史学家)诸子散文(说理)第5页,共39页。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只是编年的大事记

2、,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中的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它的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世称“春秋三传”。第6页,共39页。总结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记叙文。后代散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以上两种形式都有密切联系。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已不可掩抑,在叙事写人、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后世良好的先导。第7页,共39页。先秦诸子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代表:儒家有论语、孟

3、子、荀子; 道家有老子、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第8页,共39页。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子曰:“;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是以谓之文也。”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第9页,共39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4、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第10页,共39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第11页,共39页。文风方面 论语言简意赅 墨子讲究逻辑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5、鲁迅评价: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第12页,共39页。汉代散文政论文 :贾谊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史记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元23)共 229年的断代历史。 第13页,共39页。年代派系作者特色关键索引西汉汉代史传文司马迁人物描写:准确到位,采用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的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精确生动,文气流畅疏朗,曲折自如。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与气势。鲁迅评价: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再现历史画面。人物描写与结构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语言对唐宋古文运动及桐城派有巨大影响。第14页,共39页。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班固笔法精密,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有不少优秀的篇章。第15页,共39页。汉代政论文 两汉政论文的发展颇为迅速。政论文的功利性和时效性,决定了它与时代需要、社会风气,特别是与士人心态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 文人喜借题发挥,以史为鉴而述治国方略, 东汉后期文人常径遂直陈,横议朝政以痛斥时弊,文风刚劲质朴。第16页,共39页。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

7、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耳者,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厉,碝石碔玞。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芎藭昌蒲,茳蓠麋芜,诸柘巴苴。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卑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莲藕觚卢、菴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第17页,共39页。汉赋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

8、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第18页,共39页。魏晋南北朝散文特征: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赋)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东晋 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 鲍照第19页,共39页。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20页,共39页。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第21页,共39页。总结从总体看,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兴盛的时代,散文并不发达,代表这一时期散文成就的是一些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而这些著作,其文风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骈文的影响,其中比较突

10、出的有几部著作,即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以及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第22页,共39页。辞赋:曹植 洛神赋向秀 思旧赋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江淹别赋恨赋 庾信哀江南赋小园赋第23页,共39页。唐宋散文一方面扬六朝余波,有讲究辞采的骈文另一方面革六朝旧习,有散行流畅的古文 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第24页,共39页。唐承六朝和隋之后,骈体文盛行的局面一开始还没有多大改变,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和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可算骈文中的双壁。其中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更是传诵不衰。骈体文在形式上过分束缚使文章的

11、抒情、叙事、说理等多种功能受到很大的伤害,从政教需要来看,骈体文显得不切实用。第25页,共39页。古文运动背景:一 文学因素:魏晋以来骈体文盛行,其內容空洞,远离实际。二 社会因素:中唐之后国勢日渐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复大唐国风、重振国家势力,于是从古代的思想、文学中找出可以改变当时社会的精神价值-儒家思想与先秦两汉散文。古文:与骈文相对而言的,更为实用、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第26页,共39页。古文运动中唐时期,伴随着政治变革,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相对立。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

12、几百年来骈文的统治地位。这次文体革新被称为唐代古文运动。第27页,共39页。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第28页,共39页。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13、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29页,共39页。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合,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明白如话。第30页,共39页。 唐宋的散文是在先秦两汉散文和六朝散文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各类文章丰富多彩,艺术水平也超越现代。八大家的散文成为元明清三代学习的楷模。总结第31页,共39页。唐宋散文韩愈师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 柳宗元封建论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 欧阳修朋党论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与高司谏书秋声赋丰乐亭记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石钟山记赤壁赋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苏洵六国论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14、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曾巩墨池记第32页,共39页。元明清散文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 明代的散文取材较为广泛,后期散文的表现手法也较为多样,尤其是晚明小品文。清代散文,包括古文和骈文。 小品文 具体指篇幅短小精悍,格调清新自然,抒写性灵,情趣盎然的散文。第33页,共39页。 初期宋濂、刘基 中期有归有光 晚期的张岱 “桐城派” 方苞、姚鼐 注重“义理”和“考据” 等。 在“桐城派”极盛时期,文学主张和写作倾向与“桐城派” 不同的有袁枚、沈复等人袁枚提倡“性灵”,反对模古。明清第34页,共39页。鸦片战争时期龚自珍直接继承和发扬先秦诸子百家散文无所拘忌的创造精神,突破一般记事和议论模式,自由大胆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情感,开创了经世散文的新风,标志着清代散文的转折。代表作品:病梅馆记(反对摧残自然生机、追求个性解放)第35页,共39页。鸦片战争时期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变法维新,冲击桐城派。梁启超创立的新文体散文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