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研究生课程(kchng)考查试卷课程名称: 油气田开发(kif)地质学 课程(kchng)编号: G201020 课程性质: 学位课 任课教师: 王 炯 学生姓名: 罗玲玲 学 号: 2013201028 学 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领域年级: 石油研2013 上课时间: 第3周 至 第10周 卷面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诚信(chn xn)考试承诺书我是 石油(shyu)与天然气工程 学院(xuyun) 油气田开发 专业(领域) 2013 级的研究生。倡导严谨规范的学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是每位科研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2、是提高科研水平的必然要求。我郑重承诺以下事项: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维护科学诚信。 2.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引证他人研究成果须实事求是。 3.严格遵守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写作、引文和注释规范。 4.不捏造、篡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实验数据。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已加标注。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相关责任。 承诺人: 年 月 日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8126779 1概述(i sh) 地震技术(jsh)在非常规油气中的运
3、用摘要(zhiyo):地震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勘探能力与精度得到(d do)了大大的提高且地震技术应用已经从传统的勘探领域进入到开发领域。主要的地震技术包括:四维(时间推移)地震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和成像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井间地震技术、AVO技术、地震属性技术、深度域成像技术等。地震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可以运用二维勘探技术识别煤层构造和断层、AVO分析技术识别煤层裂缝、AVO与方位AVO技术研究煤层气含气性和渗透性等。关键词:地震技术、非常规油气、煤层气1.概 述1.1地球物理勘探我国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非常规油气资源量远远多于常规油气资源量
4、。非常规油气通常情况下是指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不能用传统的技术开发的油气资源。通常非常规石油资源量包括非常规石油资源和份常规天然气资源。非常规油只要是指致密砂岩油、致密灰岩油、重(稠)油、油砂油、页岩油等,非常规气主要是指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水合物等。近年来非常规油气的资源量在油气资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勘探规模逐渐扩大,勘探技术不断提高。常用的石油勘探方法主要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方法、地化法、钻井法等,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物性依据不同,地球物理勘探有不同的勘探方法。以岩石的密度差为依据,用重力仪器测量由它引起的重力场变化的方法,称之为重力勘探;以岩石磁性不
5、同为依据,用各种磁力仪器测量由它引起的磁场变化的方法,称之为磁法勘探;以岩石的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为依据,用各种电法仪器测量由它引起的电场变化方法,称之为电法勘探;以岩石不同弹性为依据,用地震仪测量由它引起的的地震波各参数的不同勘探方法,称之为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指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别,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dzh)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物探,Geophysical prospecting)方法。1.2地震勘探的原理(yunl)及方法地震波传播所遵循(zn xn)的规律和几何光学及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
6、弹性界面是将发生反射、折射和投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探方法,其中以反射波勘探法为主。反射波是在靠近震源不同位置上观测从震源到不同弹性界面再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动,如图1所示。研究不同反射界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可以解决地下岩层的产状、结构甚至于岩性等问题。图1.1 地震反射波示意图以图1.2为例简单说明反射地震勘探确定地下弹性界面空间位置的原理。在地表附近某地一点人工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就会向下传播,当遇到两种地层分界面1就会发生反射,再向下传播遇到岩层的分界面2也会发生反射。在地面上用精密的仪器把来至各个地层分界面反射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情况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地震波从地面开始向下传播
7、时刻和从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到达地面的时刻,得出地震波从地面向下传播到达地层分界面又反射回地面的总时间t0。再利用别的方法测定出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V,运用H=1/2(Vt0公式得出地层分界面的深度H。图 1.2地震(dzhn)勘探示意图1.3 地震(dzhn)技术的作用地震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勘探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且地震技术应用已经从传统的勘探领域进入到开发大领域,成为成为勘探圈闭(qun b)、构造发育特征研究、岩性、裂缝和流体识别及储层精细描述的主导技术。地震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能量问题。2、地下界面的复杂性问题偏移归位3、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的对应
8、关系问题4、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及油气检测5、精细的构造解释、油藏描述、储层预测6、开发地震解释(四维地震、油藏监测)2 地震(dzhn)技术地震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勘探能力与精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且地震技术应用已经从传统的勘探领域进入到开发领域,地震已成为勘探圈闭、构造发育特征研究、岩性、裂缝和流体识别(shbi)及储层精细描述的主导技术。现阶段主要的地震技术包括(boku): 四维(时间推移)地震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和成像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井间地震技术、AVO技术、地震属性技术、深度域成像技术等。下面将对几种技术做详细的描述。2.1四维地震技术时移地震又称为地震油藏监测或者四维地
9、震,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时间段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组成。与所有其他石油地震勘探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四维地震技术是通过多次重复采集的地震数据,经过互均化处理和解释来反映油气藏的动态变化。主要应用在油气藏监测与管理中,是一种新兴的现代油气藏管理与监测技术,在油气藏动态描述与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运用领域:(1)寻找死油气区,部署加密井和扩边井井位,以及帮助老井重新作业;(2)监测注入流体动向,如水、蒸汽、CO2等流体的流动,以此为依据调整注采关系,优化油藏管理 根据 BP/SHELL 公司在 Foinaven 油田的应用效果统计:1984 年前,应用 2D 地震技术,油气采收率为 25
10、% 30%;1984 1995 年期间,3D 地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采收率达到 40% 50%;1996 年以来,应用 4D 地震技术,采收率可达到 65% 70% 因此,从技术角度看,四维地震技术是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国外,该技术已进入应用阶段,在国内,目前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因此,应该把握机遇,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缩小与国外油气勘探开发水平的差距,提高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储量动用的水平。2.1.1 四维地震技术原理四维地震技术是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时间内对所研究的油气藏进行多次重复采集地震数据,试图通过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的变化来反映油气藏的变化,从而获得油气藏流体的规模
11、、性质、类型(一般与开采有关)等方面变化后的差异性地震信息。其特点是在相同的系统背景下,研究人工开采前后油气藏内部流体重新分布的情况,从整体上监测流体的运动趋势。 图2.1 三维地震(dzhn)图 图2.2 四维(s wi)地震图2.1.2 四维地震(dzhn)技术优点及影响因素四维地震技术相对于三维地震提高了对研究油气藏静态的鉴别能力,扩大了我们对油气藏动态方面的检测视野。四维地震的主要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储层非均质性的分辨率;2. 监测地下目的层油藏的变化,其中包括:流体运动,压力变化,裂缝变化等油藏信息;3. 提高对油藏模型的认知能力;4. 确定剩余油位置;5. 帮助对油藏的
12、管理和井的规划。常规的三维地震中,影响地震反射率的因素有岩石类型、孔隙度、吸收率、深度、密度、构造条件等,但在四维地震中,影响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是流体类型和成分、应力状态、压力条件及温度等,而岩石类型、孔隙度、吸收率、深度、密度、构造条件等因素就变为相对固定的常量。2.1.3 四维地震技术与现有(xin yu)油气预测手段之间的比较左图为美国墨西哥湾地区Eugene Island 区块LF砂层顶部由测井数据解释的水(蓝色),油(绿色)和气(红色)分布图。右图为四维地震预测的油气水边界(binji)和剩余油(绿色)气(红色)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维地震技术解释的油水分布和油气水边界均比测井数据解
13、释的油气水分布范围更小更准确。综上所述,四维地震技术其实是一种差异性分析技术,并综合地震岩石物理和油藏工程(gngchng)等多学科资料,监测油气藏内部流体的变化,达到动态监测油气藏的目的。图2.3 测井数据(shj)解释图 图2.4 四维地震(dzhn)技术解释图2.2 叠前深度偏移(pin y)成像技术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是属于偏移技术的一直,偏移技术按构造复杂程度和平面上速度差异可以分为四种:(1)叠后时间偏移,运用在构造简单,横向上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2)叠后深度偏移,运用于构造简单,横向上速度变化大的情况;(3)叠前时间偏移,运用于构造复杂,横向上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4)叠前深度
14、偏移,运用于构造复杂,横向上速度变化大的情况。图2.5 偏移(pin y)成像方法的选取图在复杂构造或横向(hn xin)变速情况下,时间域处理无法正确地揭示(jish)深度-速度场信息,时间偏移不能正确处理速度界面产生的绕射,从而导致同相轴的错位和不聚焦,以至不能产生正确反映反射层位置的成像,甚至有时根本得不到反射信号的成像。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能够对非常复杂的数据进行信号的成像,可以修正陡倾地层和速度变化产生的地下图像的畸形,主要原因是常规时间域处理的步骤有损于有效信号,叠前深度偏移可做弯曲射线的校正,能使反射能量聚焦,正确确定同相轴的空间位置。2.2.1 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原理对于叠前
15、深度偏移成像技术的原理我们一般采用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原理。在深度域假设某点(x,y,z) 为这个反射点的一个输出点。为了得到该点的反射输出,需要在该点(x,y,z) 周围输入相当数量的输入道,经过该点的反射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不同的检波器。从震源经反射点返回到检波器的旅行时间等于从震源到反射点的旅行时加上反射点到检波器的旅行时。 因此为了获取该反射点偏移后的图像,首先我们要计算出旅行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将输入道振幅偏移到输出深度点道的位置上,所有输入道都重复这个过程,最后将深度点的振幅进行累加求和。如果确实是一个强反射点,并且速度正确的话,这些振幅就会同相叠加,相互加强,得到一个聚焦很好的强
16、能量输出,否则就会相互抵消,得到一个弱振幅输出。克希霍夫偏移程序可应用于大角度倾斜层和剧烈横向速度变化(binhu)的情况。同时还较好地顾及了介质的曲界面、强折射面对地震波射线的折射效应它在层状介质模型(mxng)下的三维深度域偏移计算公式为:式中x和y为地面(dmin)上的座标;z为深度;t为偏移场在点(x1,y1,z1)上的双程旅行时;r=为z轴与连接(x1,y1,z1)点和(x,y,z=0)点的直线间的夹角。2.2.2 叠前叠前深度偏移主要解决的问题常规叠加是建立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上的,是以双曲线时距关系 为基础的。叠前深度偏移是试图重新找回叠加过程中丢失的信息,取消常规叠加处理中的假设
17、条件,提高地震成像的质量。叠前叠前深度偏移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断层阴影; (2)逆掩断层(3)复杂断块; (4)高倾角构造(5)盐丘; (6)盐下构造(7)基底构造; (8)礁体(9 )近地表问题; (l0)复杂速度场 (11)低幅度构造; (12)高速层下的弱反射(13)浮动基准面; (14)水底不规则2.2.3 叠前深度偏移与叠后深度偏移效果比较左图为叠后深度偏移图,右图为叠前深度偏移图。对两张图进行比较,右图明显比左图清晰,左图在“V”型断层下方已经没有的信号,而右图在“V”型断层下方信号明显。从左图看,在地震剖面上还有一条大断层(黑色线),边界轮廓不清晰,在右图中的地震剖面中不仅
18、能看到有一条大断层,还有两条次生断层,且边界轮廓清晰。图2.6 叠后深度(shnd)偏移 图2.7 叠前深度(shnd)偏移2.3 AVO 技术(jsh)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技术用于研究地震反射振幅随炮点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即炮检距(或入射角)的变化特征来探讨反射系数响应随炮检距(或入射角)的变化, 进而确定反射界面上覆、下伏介质的岩性特征及物性参数。2.3.1 AVO技术发展历史70年代“亮点”技术的出现,使地震烃类检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应用“亮点”技术进行烃类检测时,需要去伪存真。80年代初,Ostrander(1982)首先提出利用反
19、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识别“亮点”型含气砂岩。虽然理论上早已预示反射系随入射角变化与岩性参数有关,1955年Koefoed就指出:“不久的将来,利用反射系数曲线的形态分析岩性是可能的”,但直到60年代,地震多次覆盖和数字技术的出现,才使得这种技术成为可能。然而,由于水平叠加技术对地震信噪比的改善取得巨大成功,掩盖(yngi)人们对AVO信息(xnx)的注意力,以往几乎没有人注意到AVO的潜力(qinl)。Ostrander的工作标志着实用AVO技术的出现,激起人们对AVO现象的极大兴趣。 Shuey(1985)对Zoeppritz的P波反射系数进行简化,提出一种抛物线形式的表达,这使得AVO属性分
20、析和零炮检距剖面的提取得到广泛应用。1985年,郑晓东在国内首先提出非零炮检距地震资料的正演和反演,并把AVO信息应用于“暗点”型气层的识别和检测。Smith(1987)等提出用加权叠加方法估计流体因子和检测气层。为了充分挖掘AVO信息的潜力,不少作者研究用AVO属性(斜率和截距)交汇图识别岩性和油气的方法,并提出AVO烃类检测因子。 为了避免AVO公式复杂性,不少作者对Zoeppritz方程进行简化,不同的近似表达强调AVO分析的不同侧面。国内郑晓东提出一种奇偶幂级数形式的近似公式,把前人的近似公式统一起来,使岩性参数分离和波型转换变得更为容易,并提出一种更一般的弹性参数反演方法后AVO反演
21、(Post AVO Inversion)。 随着AVO应用的深入,人们也注意到利用双参数的AVO反演(P波速度变化量和S波速度变换量,或P剖面和S剖面)有时无法区分低含气饱和度和高含气饱和度的气层,Kabir建议用密度差异作为含气饱和度的指示因子,Sidmore等也用密度参数变化量区分不同含气饱和度的气层。此外,人们还利用三维AVO信息检测裂缝,利用三维AVO属性体提高烃类检测的能力。2.3.2 AVO技术原理AVO 即振幅与偏移距的关系,它是用来分析叠前地震资料的振幅特征以获得地下岩石和流体信息的一项重要技术。AVO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地震波反射振幅与入射角有关。当地震波遇到一个界面时,部分能
22、量返回地表,另一部分透射到界面以下。反射波的振幅与界面的反射系数成正比。当地震波非垂直入射时,部分能量转化为横波。转化的能量与反射的能量由下列参数确定:Vp 纵波(zn b)穿过地层界面时的速度变化 Vs 横波穿过地层界面(jimin)时的速度变化 地层界面(jimin)两侧的密度差 入射角。入射角越大,转化为横波速度的能量就会越多。当垂直入射(=0)时,反射系数为R()=f(Vp,Vs, ) 此时不发生能量转化。Zoeppritz方程描述了地震反射率与入射角(炮检距)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公式,一般不易求解。在该项目的AVO处理中使用了Zoeppritz方程的两个近似式,一个是Aki Ric
23、hards公式,另一个是Shuey公式。反射界面转换纵波反射纵波入射波图2.8 基本模型Aki Richards公式 (1)根据泥岩基线公式(Mudrock line relation),Vs=1Vp+0 (2)或Greenberg Castagna 公式(gngsh)Vs=2 Vp2+1Vp+0 (3)可以得到Vs/Vp。这样Aki Richards反演问题(wnt)就变成了求解/、Vp/Vp、Vs/Vs三个弹性(tnxng)变量。原则上,直接求解/、Vp/Vp、Vs/Vs是可能的,但考虑到解方程时矩阵的稳定性、有限的孔径、噪声和不完全的振幅恢复等原因,/是不稳定的。因此,在实际的求解中将(
24、1)式进一步简化。用*Vp/Vp代替/,(1)式可简化为, (4)这样反演问题就变成了求解两个变量Vp/Vp和Vs/Vs。表2.1 基于Aki Richards近似的AVO属性反射率意义P-Wave Impedance ReflectivityP波阻抗变化率:S-Wave Impedance ReflectivityS波阻抗变化率:P-Wave Velocity ReflectivityP波速度变化率:Vp/VpS-Wave Velocity ReflectivityS波速度变化率:Vs/VsPseudo-Poisson Reflectivity伪泊松比变化率:Fluid Factor流体因子
25、:表2.2 基于Shuey近似的AVO属性反射率意义Normal Incidence ReflectivityNI或R0,入射角为零时的反射系数,所以又称零炮检距剖面Gradient (G)梯度剖面Sign(NI)*GRNI与梯度(GR)的乘积剖面Poisson Reflectivity泊松比变化率:R0+G(Verm & Hiltman, 1995)Lambda*Rho Reflectivity变化率:Mu*Rho Reflectivity变化率:Elastic Impedance Reflectivity弹性波阻抗变化率:应用Shuey公式计算,Shuey公式(gngsh) (5)对于一个
26、小的入射角,G表示相对于炮检距的反射率。尽管这个关系是对Zoeppritz方程很不准确的近似(jn s),但在描述AVO异常方面常常是有效的。对于常规的叠加剖面,每一道的振幅值是所有(suyu)炮检距道集振幅值的平均,而这种平均损失了包含在炮检距中的相对振幅信息。对于R(0)道,AVO数据是计算垂直入射的振幅,因此与叠加剖面相对,R(0)是比较好的零炮检距剖面。在Shuey公式中,系数G是直接与弹性参数相关的参数。在Vs/Vp变化剧烈的地方都显示出绝对值高的G,或者说G绝对值高的点都是在Vs/Vp变化剧烈的地方。因为岩石孔隙中的气体会强烈影响Vs/Vp的比值(Ostrander,1984)。梯
27、度剖面常常对这类含气储层有明显的指示。Near Normal Angle Stack,近角叠加;Wide Angle Stack,远角叠加。Medium Angle Stack,中等角度叠加。远角度、中等(zhngdng)角度、近角度的大小由用户自己来定义。2.3.3 AVO分析方法在地球(dqi)物理学中,将观测数据和地球物理模型参数联系(linx)起来的数学表达式叫地球物理模型,而地球物理学中反演理论的目的就是根据观测数据求取相应的地球物理模型。为此,首先必须确定观测数据和地球物理模型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使地球物理工作者既可以根据给定的模型参数计算相应的观测数据(这一过程称为正演),又可以
28、根据观测数据求取地球物理模型的参数(这一过程称为反演)。地震岩性和流体分析方法通常包括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建立在叠后地震资料基础上的地震属性和地震振幅分析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垂直入射理论,结合地质、测井和叠后地震资料,分析叠后地震信息(包括叠后地震振幅和地震属性)与岩性和油气的关系,通过叠后正演模拟和叠后地震反演,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第二种是建立在叠前地震资料基础上的地震属性和地震振幅分析方法,其理论基础是非垂直入射理论,常用Zoeppritz方程描述,结合地质、测井和叠前地震资料,分析叠前地震信息随偏移距变化与岩性和油气的关系,通过叠前正演模拟和叠前地震反演,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这种
29、思路通常称为AVO分析,广义AVO分析的关键是分析地震属性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地质含义。AVO分析的基本方法可分为AVO正演方法和AVO反演方法两类。 AVO正演方法AVO正演方法是利用模型正演模拟AVO现象,结合研究区的油藏特征,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油、气、水及特殊岩性体的AVO特征,建立相应的AVO检测标志,在实际地震记录中直接识别岩性及油气,如果对储层的孔隙度与地震岩性参数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还可定性判断孔隙发育带。因此,正演方法一般用于定性的油藏描述。(1)非零偏移距地震模型非零偏移距地震模型通常用波动方程或Zoeppritz方程模拟。对于层状介质,常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建立不同偏移距的地震
30、记录,分析不同岩性组合的AVO特征,有助于直接识别岩性和油气。图2.9 单界面(jimin)AVO响应上图为单一界面(jimin)的AVO响应,当密度(md)p和纵波速度v尸由上至下递增时,地震响应呈正极性反射(a)和(b),当泊松比。由上至下呈递增时,AVO呈增加趋势(a);当泊松比。由上至下递减时,AVO呈减少趋势(b)。当密度p和纵波速度v,由上至下递减时,地震响应呈负极性反射(c)和(d),当泊松比口由上至下呈递增时,AVO绝对值呈减少现象(d);当泊松比口由上至下递减时,AVO绝对值呈增加现象(c)。当上下介质密度和纵波速度关系相同,垂直入射反射振幅关系也相同(a)和(b)或(c)和
31、(d),但是,振幅随入射角变化因上下介质泊松比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当介质的密度、纵波速度和泊松比由上至下同时递增或递减时(a)和(d),AVO呈增加趋势,但极性相反;当介质的密度和纵波速度与泊松比由上至下不同时递增或递减时(b)和(c),AVO呈减少趋势,但极性相反;这说明AVO现象比垂直入射有更高的岩性识别能力。(2)流体替代通过流体替代模型可以计算不同流体饱和度岩石的弹性参数,建立岩石流体性质和地震响应特征的联系,这是进行AVO分析的基础。图2.9为不同含油和含气饱和度砂岩的密度,含气砂岩和含油砂岩的密度均随饱和度增加而增加,饱和度100时,两者的密度相等,但是,当饱和度比较小时,含气砂
32、岩密度明显低于含油砂岩,所以可以运用密度来区分饱和度的高低。气层和油层的饱和度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导致油层相对高泊松比,气层相对低泊松比现象。图2.10 含气和含油饱和度对砂岩密度(md)的影响(3)烃类检测及特殊(tsh)岩性体识别烃类指示(zhsh)解释中常常存在多解性,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同岩性之间的弹性特征有一个叠合的范围,即同时有多个地质模型可以与一个烃类指示特征相吻合,这就是烃类指示解释中涉及的地质模型不确定性分量;二是观测到的地震烃类指示响应不完全与地下反射层特征有关,即观测到的烃类指示值与用地下弹性特征计算出的真实的反射系数是不相同的,这两个值之间的差别就是烃类指示解释中涉及的
33、测量不确定性分量。 AVO反演方法(1)AVO加权叠加反演反演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模型,在AvO反演中,zoeppritz方程是将观测得到的地震振幅和速度、密度等参数联系在一起的最基础的模型。AVO加权叠加反演方法是根据动校正后的共反射(fnsh)点道集上出现的AVO信息来估算反射界面两侧地层参数相对变化率的。该方法利用了简化的ZoePpritz方程中与入射角有关的反射系数与地层参数的变化率成线性的假设前提,这个(zh ge)假设使地层(dcng)参数的变化率可以用线性最小平方来估算,它相当于动校正后的CMP道集中各道的加权叠加,故又称为加权叠加反演。在AVO反演中加权叠加技术占有一定的位置
34、,事实上,自1987年Smith和Gidiow利用加权叠加对叠前地震资料上的振幅与炮检距(AVO)信息进行线性反演以来,加权叠加反演一直是AVO参数反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和其它反演方法相比,该法具有快速、简单和稳定(无局部极小)的优点,因此本文采用加权叠加方法进行多种属性参数的反演,将叠前地震资料转换为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不同参数的变化率信息。(2)AVO叠前同时反演多角度/多偏移距部分叠加数据体的同时反演(AVo/AVA约束稀疏脉冲同时反演)以应用于弹性反演或者波阻抗反演的常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为基础。同时反演根据选择的弹性参数配置,对不同角度或者偏移距叠加后的多个地震数据体同时进行联立求解,生成纵波阻抗、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等岩石弹性参数。对于每个叠加道集数据应用相同的褶积模型,并且应用Knott一zoeppritz方程或者Aki一死chards近似方法,确定适合每个叠加道集数据的反射系数。同时反演应用与单道集数据体反演相同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引擎,但是在目标函数中有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制作内容、制作周期与投资回报6篇
- 二零二四年度云计算数据中心运营服务合同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 第六章 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运用教学技巧
- 2024年度旅游服务与旅行社代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商业广场广告位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建筑行业风险管理与保险合同3篇
- 2024年度居民小区供暖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形象授权合同(服装品牌)2篇
- 狼性文化的团队培训课件
-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护理
- 部编版(2024秋)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阅读-7.两件宝课件
- 2025届湖南省新课标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电力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4.3《课间》 (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5年中考作文试题预测及范文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文献学》期末考试题库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六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GB/T 44312-2024巡检机器人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 福建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17篇(含答案)(2003-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