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结版5、渗流安全评价报告_第1页
7月22日结版5、渗流安全评价报告_第2页
7月22日结版5、渗流安全评价报告_第3页
7月22日结版5、渗流安全评价报告_第4页
7月22日结版5、渗流安全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省荆州市洈水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渗流安全评价(分之五)大学2016 年 5 月1 原渗流控制措施及评价1.1 原渗流控制措施洈水水库挡水坝由主坝、南副坝(4 座)、北副坝(10 座)组成。主坝为均质坝(北端靠山坡一段背水坡浸润线以上采用代料回填);北副坝中的洼副坝、茅屋湾副坝、学屋湾副坝为粘土心墙代料坝(坝壳代料由碎石夹土组成),其他各副坝为均质坝。根据资料记载及本次地质勘探试验成果:1.1.1 防渗体及代料主坝土料主要由壤土组成,干密度在 1.58t/m3 左右,含水量在 24.5%左右;坝基为粉质粘土,干密度在 1.29 t/m3 左右,含水量在 38.40%左右。代料坝部分由碎石夹土组成。洼

2、副坝顶、心墙顶部高程为98.00m,坝顶宽为5.00m,心墙顶宽为2.00m,底宽为 4.00m。心墙土料由粉质粘土组成,干密度在 1.63 t/m3 左右,含水量在 22.90%左右。茅屋湾副坝顶、心墙顶部高程为 97.00m,顶宽为 5.00m,心墙顶宽为 2.00m,底宽为 4.00m。心墙土料为粉质粘土,干密度在 1.63 t/m3 左右,含水量在 22.90%左右。学屋湾副坝顶、心墙顶部高程为 97.00m,顶宽为 5.00m,心墙顶宽为 2.00m,底宽为 4.00m。心墙土料为粉质粘土,干密度在 1.63 t/m3 左右,含水量在 22.90%左右。坝売代料均由碎石夹土组成。1.

3、1.2 反滤带北副坝中的洼、茅屋湾、学屋湾副坝为粘土心墙代料坝,其心墙迎水面、背水面均未设反滤带。北副坝中的花园坡副坝土料为粉质粘土,其干密度在 1.63t/m3 左右,含水量在 22.9023.10%之间其他副坝坝体土料成份为壤土,其干密度在 1.51.59 t/m3之间,含水量在 24.0024.70%之间。1.1.3 基础处理初建阶段,主坝施工时曾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清基处理(详见工程价报告有关章节)在河床段对老河槽刨出砂卵石层后进行回填,在靠近北岸有长45.00m 的砂卵石层未,合龙口仅把中心线上的砂卵石覆盖层局部清除后,在上面挖三条间距 10.00m、宽 2.003.00m、深 1.00

4、2.00m 的结合槽;对桩号 (0+4050-500)段,在其上开凿了一条宽 2.00m 深 0.801.50m 的结合槽,北边的砂卵石层,当时因渗水很猛,只清除了 20.00m40.00m 范围,还有深约 2.00m的砂卵石层未挖彻底。 段在桩号(0+0380-405)段,将其整坡在其上开凿三条宽 0.80m、深 0.50m 的结合槽,并将风化破碎处及裂缝处理在桩号(0+5000-510)段表层为粉质粘土,厚度大约 5.00m 左右,其下为砂卵石夹粘土,厚度约4.00m,下为泥质页岩,在其上抽槽底宽 1.00m、深 5.00m。其他各段清基一般刨除表土 0.30 田,粪窖、堰塘、房屋、竹园等

5、不限深度,清出老底为止;在中心线上抽槽一条,宽 2.00m,深 1.001.50m,对白蚁蚁穴没有进行翻挖。在续建阶段中,除进行表面处理外,对处理风化页岩采用挖结合槽,槽宽 1.001.50m、深 0.80I.00m,并将坝体和坝脚内暗沟、粪坑、漏水、白蚁、棺材、窑洞、树蔸等隐患均逐处挖除和对坝脚漏水处作导处理。南、北副坝的清基处理也和大坝同样进行,所有坟基、棺材和白蚁洞均作了翻挖。本次地质勘探成果表明,现主、副坝坝基仍存在厚度不等的强透水的砂砾石层和强风化页岩层。其中,主坝及北副坝基础条件。各坝坝基具体情况详见地质报告。1.1.4 坝体排水棱体主坝坝后设置了堆石排水棱体,南、北副坝未设置堆石

6、排水棱体。主坝下游河床部分设有堆石反滤坝,坝顶高程为69.00m,面宽为2.00m,上游坡比为1 :l.5、下游坡比为 1 3.00 反滤坝采用租砂、砾石、卵石天然混合级配,表层用块石砌筑在河滩部分(67.0m 高程以上)为平铺反滤层,其他部位作堆石反滤管导入反滤坝内;69.00m 高程以上、77.00m 高程以下设有表层排水。1.2 原渗流控制措施评价1.2.1 防渗体及代料北副坝中的洼副坝、茅屋湾副坝、学屋湾副坝的防渗体为粉质粘土心墙,按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的要求,心墙底部厚度不宜小于水头的 1/4,实际上:国茅屋湾副坝最大水头为 5.10,心地底宽 4.00m,

7、符合规范要求;国学屋湾副坝最大水头为 7.10m,心墙底宽 4.00m,符合规范要求;圆洼副坝最大水头为 12.00m,心地底宽 4.00m,符合规范要求;坝売代料均由碎石夹土组成,其渗透系数为 4.2 10-4cm/s,土体渗透性偏小,不符合规范要求。在其他各均质坝坝体中,除主坝(部分)、北副坝中的花园坡副坝土料为粉质粘土符合规范要求外,其余坝体均为壤土,其渗透系数 k=3.80 104 cm/s,基本符合规范要求。1.2.2 反滤带北副坝中的洼、茅屋湾、学屋湾副坝为粘土心墙代料坝,其心墙迎水面、背水面均未设反滤带,不符合规范要求。1.2.3 基础处理原施工资料记载及本次地质勘探成果和工程运

8、行实践表明,大坝在施工中虽进行过部分清基抽槽,但不彻底,现各坝坝基存在厚度不等的渗水通道(详见地质),不符合规范要求。1.2.4 排水设施主坝下游坝趾设置了堆石排水棱体,符合规范要求南、北副坝下游坝趾未设排水体,不符合规范要求。2 大坝运行中的渗流表现由于坝础处理不好,大坝在 1960 年按经济断面完成拦洪后,当年就出现了 4 处渗漏,1970 年库水位最高达 93.23m 时,主坝出现渗漏 42 处,南副坝出现渗漏共 13 处,北副坝 6 处,在老河槽左岸离坝脚 60m 出现渗漏 3 处。19751976 年虽对大坝进行了整险加固,但大坝渗漏问题并未彻底根治。1977 年主坝老河槽段(桩号

9、0+420)出现翻沙鼓水,目前主坝坝基漏水点多达 9处,平均渗漏量达 48.24m/d,北坝头背水坡加固培厚部分填料为泥质页岩己出现泥化现象。由于坝体填筑质量较差,下游坝坡散浸严重。近年来,在主坝桩号 0+350、 +1501+400 段、高程 77.0082.00m 处多次发生散浸现象,坝坡表面0有明显水流逸出。1999 年 6 月,北副坝在桩号 3+3003+375 段、高程 88.0093.00m 处出现外脱坡,长 75.00m,最大深度达 2.50m副坝当水位达 91.00m 以上时,下游坝坡出现大范围的散浸;学屋湾副坝药室漏水,平均渗漏量达 1.24m3 /d。2001 年 5 月,

10、南 1#副坝出现长 110.00m 的散浸带;南 2#副坝有集中渗漏,在桩号 1+250 断面、高程 91.0091.50m 处出现直径为 2.00m、深度 1.50m 的跌窝;在桩号 l+150 处因白蚁危害影响,有渗漏现象出现。2011 年对水库进行出险加固后,在运行观测中发现大坝的渗流状况是稳定的,大多数渗压计所反应的渗压水头基本符合一般渗流变化规律。防渗墙上游侧测值随库水位变化波动较大,防渗墙下游侧测值基本不随库水位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防渗墙的作用的很明显的。但是,部分测点存在同一观测横断面水头分布不符合规律的情况,也有部分渗压计测值明显低于下游水位的情况,或者高于上游库水位的情况。渗流

11、量各段测值随库水位变化呈现一定的年周期变化,各段测值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渗流量最大值出现时间与库水位大值出现时间有一定的滞后,也是符合一般渗流规律的。3 大坝渗流计算分析与评价3.1 渗流计算分析3.1.1 计算方法与工况本次选择了主坝四个断面、南副坝四个断面、北副坝九个断面共十七个断面进行渗流分析。渗流计算按平面稳定问题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完成,计算断面分别选取河床断面及(主坝)断面。计算工况,上游水位分别取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下游水位按相应断面取用。各断面计算工况、水位列于表 5.1。表 5.1 大坝各断面水位计算表大坝名称坝型校核洪水深(m)设计洪水深(m)坝底高程(m)主

12、坝0+430均质坝40.4740.0955.070+744均质坝33.5533.1761.991+050均质坝34.0933.7161.451+470均质坝23.2622.8872.28北一副坝(洼)心墙坝11.1410.7684.4北二副坝(茅屋湾)心墙坝7.086.788.46北三副坝(学屋湾)心墙坝5.545.1690北四副坝(花园坡)均质坝3.73.3291.81北五副坝(肖家祠)均质坝0.990.6194.55北六副坝()均质坝5.34.9290.24北七副坝(沟)均质坝2.081.793.46北八副坝(桃树湾)均质坝2.7152.33592.825北九副坝(杨竹园)均质坝-97.3

13、1北十副坝(陷马池)均质坝16.5316.1579.01南一副坝均质坝5.38590.16南二副坝均质坝5.495.1190.05南三副坝均质坝5.935.5589.61南四副坝均质坝5.044.6690.53.1.2 计算成果渗流计算成果见表 5.2,各计算工况等势线见附图 B。表 5.2 大坝各断面渗流计算成果表断面水位单宽渗流量渗透比降坝体心墙/防渗墙/搅拌桩备注坝名桩号计算值允许值计算值允许值主坝0+430正常蓄水位1.5660.310.486.2780防渗墙设计洪水位1.6890.316.78校核洪水位1.7310.326.870+744正常蓄水位1.1850.306.92设计洪水位

14、1.1420.347.11校核洪水位1.8030.336.691+050正常蓄水位1.0620.386.26设计洪水位1.3000.426.53校核洪水位1.3520.416.621+470正常蓄水位0.7080.41设计洪水位0.8470.41校核洪水位0.8670.46北一副坝正常蓄水位0.2380.290.331.003.00心墙设计洪水位0.2950.301.30校核洪水位0.3850.321.30北二副坝正常蓄水位0.2150.201.00设计洪水位0.8070.221.10校核洪水位0.9280.281.20北三副坝正常蓄水位0.6180.210.60设计洪水位0.6350.220

15、.62校核洪水位0.7600.280.64北四副坝正常蓄水位0.0070.100.50设计洪水位0.0260.30校核洪水位0.0330.30北五副坝设计洪水位0.0560.32校核洪水位0.1030.42北六副坝正常蓄水位0.0290.166.5050水泥土搅拌桩设计洪水位0.0380.257.00校核洪水位0.0410.327.20北七副坝设计洪水位0.0140.20校核洪水位0.0210.30北八副坝正常蓄水位0.0530.10设计洪水位0.1250.20校核洪水位0.1510.30北十副坝正常蓄水位0.1020.503.5050水泥土搅拌桩设计洪水位0.1230.504.00校核洪水位

16、0.0130.504.50南一副坝正常蓄水位0.0690.190.69设计洪水位0.1070.300.96校核洪水位0.1210.341.073.1.3 成果分析从各坝计算成果及等势线图可以看出:(1) 黏土心墙坝心墙作为大坝防渗,其应对坝体的防渗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心墙土料的透水性较大,其余坝壳代料的透水性相差不大,坝体透水性相对均匀,心墙防渗作用不明显。心墙,心墙底部与基础接触面的渗透比降均小于允许渗透比降,满足渗透稳定要求。(2) 均质坝从渗流的角度看,主坝、北副坝地质条件基本相同,坝基各透水性较强且较为均匀,等势线分布也较均匀,未见承压现象。其坝基在经过灌浆帷幕加固后,渗流现象也得到

17、了较大的改进,基本未见坝基渗漏现象。主坝,在经过混凝土防渗墙加固后,其防渗效果相比出险加固前有了明显改进,在 2003 年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所作的洈水水库大坝安全评价中,计算得出主坝(0+430)渗流量达到 34.89m3/dm。本次出险加固后复核计算中,洈水水库各大坝断面渗流量最大为主坝(0+430)渗流量为 2.26m3/dm,满足渗流规范要求。南副坝坝础下为厚约 10.00m 的粉质粘土层,其渗透系数为 410-6cm/s,隔渗条件较好,在其下为透水性较强的泥质砂卵石层和强风化页岩,计算表明,南副坝最大渗流量为 2.1m3/dm,最大渗透坡降为 0.45,均满足规范要求。断面水位单宽渗流量渗透比降坝体心墙/防渗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