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赏析翻译_第1页
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赏析翻译_第2页
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赏析翻译_第3页
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赏析翻译_第4页
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赏析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小桥前新竹招客唐代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诉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闲吟声未已,幽玩心 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这是一首关于: 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 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 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 题下加小序点明主 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 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 讽喻之意,

2、取得怵目惊心的 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 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洒食的丰盛, 结句却写 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 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 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 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从而 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 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 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 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

3、活 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 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 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 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即以宋人 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 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 于乐天忠州之作也。”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 诗的影响轨迹。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 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

4、,以儒家仁政 为主, 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中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 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 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 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 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 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 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 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 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 继承了诗经 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 弊端的功能。他在 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 则。与元

5、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 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 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硬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 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轶事典故 爱恋湘灵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 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一一徐州符离。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 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 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 马的玩伴。到白

6、居易 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 诗名为邻 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贞元十四年,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 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 闺夜和长相思。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 经过17年的相处和 8年的相恋,感情已 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 虑过结蜡问题。但 是湘灵担心她家 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 恳 切愿望。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 亲要求与湘灵结焙,但被封

7、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无奈,便 怀着极其痛 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 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 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蜡,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 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 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蜡姻无望了,但他 们深厚的爱 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 结蜡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 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 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蜡, 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 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 贬江州途中

8、,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 头痛哭了 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 未结蜡。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 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 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 满回洛京途中,看到 变换旧村邻而 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樊素小蛮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 坛,次开 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 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

9、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 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 而返。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 请宾客,有时在船 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 时,就拉 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 为止。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 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 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 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 除九天的疲劳。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 以妓乐诗洒放纵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从

10、他的 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 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栗本事 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 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人形容美女 说樱桃嘴、小蛮腰或 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 过来的。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 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 们跟着自己吃苦。 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 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 都不忍离去。樊素感 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檄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 十年,中揄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 愦。即骆 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

11、将 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 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 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 雎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缶,我与 尔归醉乡去来。”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 小楼中,媚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 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 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 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 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 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

12、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 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 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 过。家酿名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洒作诗道:”开坛泻解中,玉液黄 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 四肢。”。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 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 传。心瞩洛阳贞元十五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贞元二十年二月,白居易任校 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长庆四年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 满,不想去长安,打 算

13、回洛阳隐居。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 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买 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不久白居易又奉 召出任苏州刺史。宝历二年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太和元年,他奉使到洛阳,与 皇甫铺、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太和三年,白居易 57岁,罢刑部侍郎,以太 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 老。正象他自己所 说:“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著名 诗 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 诗人之首。会昌二年,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 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 “香山居士” “醉吟先生”。

14、他做官30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 记 老百姓的疾苦。他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 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 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白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 临终前 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 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 滩”。太和六年七月,白居易把自己 为元稹撰墓志的钱,捐献给僧人修正香山寺,使 香山寺面貌一新。开成元年,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65卷,共诗文3255篇。藏于洛阳圣善 寺钵塔院,为后人研究唐代的社会情况和 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他留 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就有800多首。如洛城 东花下作中的“记 得归诗章,花多

15、属洛阳”。柳枝词八首中的“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 桥”。在白居易的笔下,人 们了解了洛阳的美容,对洛阳更加热爱。正如唐代诗人 徐凝在诗中写的“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会昌四年春,白居易已73岁了,他还到赵村观赏杏花,写了游 赵村杏花 诗。会昌五年,白居易和在洛阳的6位年过70的朋友,组成7老会。后来95岁 的僧人如满和136岁的李元爽,也参加了 7老会,号称“九志图”。他们饮酒赋 诗,在诗坛上传为佳话。会昌六年八月,白居易与世 长辞。临终前,他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 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龙门东山琵琶峰 上。人们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伟大诗

16、人,在琵琶峰上对其墓加以扩建,建成了 “白 园”。整个白园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布局结合地形,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依山 筑房建亭,高低错落。西湖白堤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整治。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 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这种情况使西湖不能 尽到最大的效用,造成 农用和民用的水源都 发生问题。白居易是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 彻底治 理西湖这一工程提到议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 绩之一,就是在西湖 东北 岸一带筑成捍湖大提,有效地蓄水泄洪,保 证农田有水灌溉,人民有水喝。这个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离任前的两个月

17、得以竣工。824年三月,白居易亲自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 这篇碑记就成为关于西 湖水利的重要历史文献。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提,人 们就称它为“白公堤”,表达 了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当然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 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 烦。例如,当时有些人对筑堤设 闸、决放湖水来灌溉农田的举措十分担心,而且提出了反 对意见,白居易对此一一 作出了解释与批驳。并且,白居易也 对湖堤筑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与放湖水灌 农田的 实际功能作了细密的测算。当然,最后捍湖大堤的建造是十分成功的。到明代,白公堤仍然存在,它不 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而且还是当时杭州一条热 闹繁荣的交通要道。只可惜白公堤的原址今

18、天已 经不复存在了。人们游览西湖,就 以白堤为白公堤的替身,来寄托 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之情。当然,其 实我们今天 说的白堤并不是白居易建造的白公堤。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前后三年, 实际时间仅20个月。在这 不算长的时间里,白公却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杭州这个山明水秀的城市,三面 环山,山泉淙淙不竭,又有周 边三十里的西湖, 蓄着一湖淡水,按 说水源还是相当充裕的。但是在唐代,居民的 饮水却大成问题。原来,杭州濒临钱塘江,由于受钱塘江咸潮的长期侵蚀,地下水又咸又苦,根 本不能喝。唐代的杭州范 围比今天要小得多。城中居民大多住在井 边,取井水饮用, 而井水却

19、是咸苦的,到西湖取水 还有一段距离,到四周山中溪 涧取水,路途更远。 居民为解决日常引用水问题,往往跑来跑去,浪 费时间又浪费力气。第一位浚六井,解决 饮水问题的官员是李泌。李泌所始建的六井,不是从地表 向下深挖而取地下水的井,而是引西湖水通过管道到一定位置而蓄水的井,类似于 蓄水池,其水源就是西湖。只要西湖水不干涸,城内井中就淡水不竭,居民 们就可 免除远途取水疲于奔波之苦。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距李泌建造六井已 经四十年。这时,地下引水管道已常 常淤塞,水流不 畅,影响了城内六井的供水。白居易 发现了这个问题,决心继续李 泌这一利民业绩,彻底治理西湖,疏通六井。他在 823年秋天到824年春

20、天,亲 自主持并完成了西湖水的 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长安居大不易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 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 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何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白居易,字乐天,自称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先是山西太原人, 后来又迁居到陕西韩城,最后定居在 陕西下郢。据说白居易刚生下来才两个月, 奶妈抱着他,并指着家里的 书让他看,他虽然口不能言,但心里却早已 认识“之”、“无”二字了。所以后来人 们在谦逊地称说自己所识别的东西不多抑或知识有限时, 便往往会用上这典故,说是“略识之无”。稍微长大了,白居易尤其喜

21、 欢读书,而 且他的记忆力之好极为惊人,凡是他过目的书,就没有不把它 紧紧记在了脑子里的。 而他诗文里所透露出来的非凡才 华,便更是让人吃惊不已了。诗才已经不同凡响的白居易,在16岁那年便只身来到了京城 长安。他闻名去 拜访当时掌管编纂国史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著作郎顾况,以便请顾老前辈对 自己的诗作进行亲切指点。而苏州人顾况却是一个自视甚高、很少对他人有所推许 的著名诗人,尽管他家门口车水马龙,来拜访和求教的人很多。那天傍晚,仆人就 要掌灯开饭了; 一个行色匆匆的小青年竟在此 时此刻递上了他自己的名刺,并在他 诗稿的封面署上“白居易”这三个工整的楷体字。因频繁接待来访客人业已有些疲惫了的顾

22、老诗人,一眼瞥见“白居易”三字, 遂禁不住大笑起来:“呵呵,好大的口气!要知道,京城 长安现在米价高得很,平 时就是想居住下来也挺不容易呀,更何况居然要想白白居住!”说完,他趁家人 还没有把饭菜摆上桌来的当儿,便漫不经心地浏览起白居易呈给他的诗稿。一打开扉 页,里头第一首就是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五律。当他看到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眼睛蓦然一亮,顾老诗人就再 也不能移开目光了。可以想 见,此时他固然已不敢再漫不 经心了。他一手捻着他那 把略已花白的胡 须,一手紧握着诗稿,转而细细地品味起来,并不 时点了点头。然 后他又腾出了那只轻捋胡子的手拍案叫 绝道:”能写出如此之好的诗句,要想在

23、长 安居住下来,又有何困 难可言哉!老夫刚才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的啊! ”这是顾老诗人欣赏白居易该诗中野草所蕴涵着的顽强生命力,纵然在历经野火 焚烧之后,但它一经那春风吹拂,它便又生机勃勃地 绽出嫩芽,并开始生 长和迅速 繁衍起来了。作 为一个人,难道就不应该像这株莽原上的野草一样,在逆境中顽强 斗争,以期倔强地生存下来吗?而这,该是多么需要精细观察和深刻领悟呀!不用 说,这正是作为诗人所必备的良好素质,所以顾老诗人不禁为眼前这位天才少年所 深深折服了。接下来,得到了老 诗人顾况的大力赞扬和多方介绍,少年白居易的诗名顿时便 传遍了整个京城。但非常 遗憾,由于白居易还没能得到更为强有力的引荐,

24、虽然在 长安居住了三年,他却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出路,于是只得黯然离开了。直到德 宗贞元十六年,他才以高科考取 进士,此后便踏上了仕途。再就是他的 诗名不但在 全国知名,到处流传着他许多杰出的作品,而且他的 诗名还传到了鸡林国,也就是 现在的朝鲜。可见,顾老诗人当年并没有看错白居易。按:然据白居易与元九 书则称七、八个月也。20世纪许多选本亦 据唐才子传仅仅选录该诗前四句,要知道 这并不科学;而且,它也是 对白居易 诗作的肆意阉割。至于其颔联,乃系是流水对的构句方式,同时它还使用了 “隔句 拗救”这作诗技巧。人物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 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 家

25、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 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 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 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 刺史李消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 别驾,为躲避徐州战舌L,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 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 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 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 整屋 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 虞卿

26、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 归下郢。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 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 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 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 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 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 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 事的直接,曾令唐 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 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 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 劝谏宪宗广开言路。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 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 事。其后白居易又被 诽谤:

27、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 诗,有害名教。遂以此 为理由贬为江州司马。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 简至江 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 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 处被称为三游洞。在忠州任 职的时间,白居 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 为“东坡”。10同年冬,被任命为忠 州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 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 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可 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 贬谪的主因,很可 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

28、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 转折点:在此之前 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 渐渐转向 “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 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 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 的僧人交游。任职苏杭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 诰。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 绯 色朝服,。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 不被采用,于是 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 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 阳,在

29、洛阳履道里 购宅。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职, 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 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 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 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 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 一笔官俸留在州 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 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 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 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 书多焚烧散失, 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

30、有 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 为 白公堤。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 时称为“白沙堤”, 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 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 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 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 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 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 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 “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晚年生活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828年,转 任刑部侍郎,封晋阳 县男。829年

31、春,因病改授与太子 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 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 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 免河南尹,再任太子 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 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 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 “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 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 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

32、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 观。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 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 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 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 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 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 士,为僧如满之弟子。洛阳安逝武宗会昌六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 75岁,赠尚书右仆射, 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 诗悼念他说:“缀玉联 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 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 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

33、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 集,共有七十一卷。主要成就官场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 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29岁时中进 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整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 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 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 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 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 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 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 赞善大夫。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 杀,武元 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 保持镇静,不

34、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 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 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 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 贬为江州司 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 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 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 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 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 诰、中书舍人等。但

35、当时朝中很乱,大臣 问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 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 年,白居易被任命 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 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 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 议,发动民工加高湖 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 钱塘、盐官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 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 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 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 历年间杭州刺史李 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

36、俗性、 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 书中, 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 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 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 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 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 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 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 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 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 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 矣。俾

37、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 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 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 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 闻之 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 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

38、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 极致。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补察时政。所以他 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 忌讳”,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 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 得天子知”。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 趋向休明。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

39、得最成功的作品,其 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 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 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 现 事件,但却把事件 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 结构全篇, 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 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 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 这种在乐声摹 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 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 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 起,情随事迁,使 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 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 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 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 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 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 其中透露的凄楚、感 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 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藏书故事贞元十六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参与整理国家藏 书。后擢翰 林学士。元和十年 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迁刑部尚 书。武宗时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 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有卓著的贡献。在 整理集贤院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