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备课的圭臬_第1页
课程标准备课的圭臬_第2页
课程标准备课的圭臬_第3页
课程标准备课的圭臬_第4页
课程标准备课的圭臬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新课标教师备课的圭臬 河南省鹤壁市湘江小学 一、语文课该做什么?常听到有人说:如今,专家、名家越来越多、教学欲改欲烈,反倒不知道该怎样教语文课了。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没那么复杂,就三件事:读书、写字、作文。这三件事做好了,语文不好也难。”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上学”就是去“念书”了。可见,语文教学中,阅读冠于其他任务之首,阅读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大部头、更是我们每天都在做却总也做不明白的难题。 那么,阅读教学又是什么呢?二、阅读教学是什么? 打量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真正该做的是什么?在语文教育的路途中,我们一路跋涉、也一路困惑着:我们从注重研究“课文说了什么 ”到强调和关注“课文是

2、怎么说的”,由“教内容”向“教言语形式”过渡,由引导孩子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到“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也是语文教育界,阅读教学应该“指向内容”还是 “指向写作”的争论。对于指向内容的阅读课,我们并不陌生,似乎,阅读教学,就要把文本放到放大镜下解剖分析,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对课文精微细致解读的案例,也许,现在我们乐此不疲。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以管建刚最为突出,他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以写作作为阅读本位。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把握阅读教学呢?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看来,阅读教学既不能一味地解读文本,也不能功利性地认为“阅读就是写作

3、”,而要在理解赏析文本中借鉴吸收,以文为例,学以致用。 李振村老师认为解读了文本、吸取了方法还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他说“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体现在对这门学科的情感和态度上,如果母语不能在童稚的心灵播下对母语的深深迷恋,不能让学生成为母语的粉丝,那么,他们在语文技巧层面无论达到多高的水平,还是没有抓住根本!”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经常看到,随着语文学习的时间越来越久,孩子们上语文课的兴趣越来越淡,甚至,有高年级的孩子直言不讳地说“最烦上语文课,一点意思都没有!”一旦能少上一节语文课,他们就禁不住欢呼是啊,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怀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学生

4、喜欢、有兴趣的前提下,指导他们正确读书、个性理解文本,引导他们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词语、遣词造句、具备写作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 理清了思路,我们才可能用心地阅读,有目的地阅读、有效地阅读。三、怎样开展阅读教学备课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什么”先于“怎么教”,也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也是很多年轻教师的最困惑的地方,是体现一位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地方。语文新课标是我们备课中永远的的圭臬。我认为首先要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体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兴趣性和实践性。前者是“教什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的宗旨,后者是“怎样教”“如何让学生快乐学”的灵魂。洗尽阅读教学的铅

5、华,脱去语文课摇曳多姿的彩裙,我们发现发现这几个字:目标落实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方法注重情趣与实践性。除此之外,再无他物。这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的备课活动也必将围绕这四方面进行。 1、树立正确教材观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载体,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利用教材呢?孙双金老师说我们应该平视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正确地借鉴利用。我们要保持精神的独立,不要被过多的专家讲话、领导指示、参考书籍等条条框框禁锢,不敢越雷池一步,解放思想,自由思想才是创新、创造的前提!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借鉴教参但不盲从,真正把培养孩子的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作为

6、永恒不变的主题。我认为在备课之前,先不要参考任何资料,自己反复研读文本,大声朗读、默默细读,充分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确定其“情感目标”,体现语文人性;结合教材特点、课标要求定位本课要让学生借鉴利用哪些知识、学会哪些语文能力?从而确定其“知识能力目标”,体现语文工具性。目标已定,从文中选择筛选,看哪些是最能突显目标的内容,这些便是重点研读内容,尽可能选择既能彰显人文性又能体现工具性的内容。然后,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必要时可以合理剪裁取舍文本,使教学重点更突出,学习更有效。2、确定教学目标,锁定重点研读内容取于人文性和工具性。具体而言,如何创新利用教材,准确科

7、学地确定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呢?它不是仅仅抄抄参考书而已!它的来源可有以下依据:(1)、能直接指向文本主旨思想、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内容是重点内容。古人说:文以载道,就是指文本的人文性。学完课文,得让学生明白文章讲了什么事、明白了什么道理、体会到了什么情感、感受到了什么品质,抓住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白文章主旨。比如:学了桂林山水,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那么,文中哪些内容最能使学生达到这种认识和情感?这些重点词句便是我们的重点内容,比如文章的2、3段。(2)、文本中对学习语言文字最有借鉴和利用价值的内容,应作为重点内容品读学习,这便是语文课程的工

8、具性所体现。比如,哪些句段语句优美、词汇丰富、运用准确、写法巧妙学生需要,这便是重要学习内容。在桂林山水一课中,作者每段都用了对比手法,先总后分的格式,具体描写山水时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还准确运用词语,比如:无暇翡翠、奇峰罗列、危峰兀立,都是传神之笔。这些词语的理解积累,这些句子的借鉴背诵,这些写作方法的学习模仿,便是重点训练内容。(3)、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取舍内容。同样是指向目标的重点内容,我们也不可能都重点研习,因为,课堂上的学习对孩子来说也只是个例子,所以选择最经典的例子,要留下大量的时间让他们练习借鉴,形成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取舍内容,比如,桂林山水一课,2、3段同样

9、的写法,我们得看学生更钟情于哪一段的内容,对于身在鹤壁淇河边的孩子们来说,对水更熟悉一些,他们会对第二段的文本进的更深一些,课后,结合家乡淇水的仿写练习会更有帮助,那么,我会把第二段作为一个重点内容,精心设计知识点、情感点和写作点。(4)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的选择,要立足于每个学段的课标要求。如果说,在小学高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出的人文性更浓厚些,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程工具性的落实更明显些。在具体备课中,我们结合语文新课标对应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比如:在小学(12年级)的课标中 “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中,凸显了以下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10、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应语文新课标要求,我在语文s版第四册我能行的识字教学中,我是通过这样的设计落实新课标精神的:(1、在学生自学交流的基础上,我为了培养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兴趣,结合“与”的甲骨文本义讲故事: 先出示: 师:猜猜,这个字是谁? 生:与。 师:猜得很对!看一看,“”多像一把勺子啊!又出示“”,师:你看,勺子里流淌着美味的羹汤。当你遇到美味时,舀一勺给别人,学会与人分享,多好啊!接着出示“”。(2、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我在教学“之”的书写时,这样讲故事:师:“之”字笔画虽少,却最难写,也难住了我国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一次,当他看到

11、水面上凫水的白鹅,突然有了灵感,明白了如何写好“之”。出示图片: 之 师:猜一猜,他发现了什么?生:他发现“之”的 “丶”像鹅的头,“乛”就像鹅扬起的脖子,平捺多像鹅浮在水面的身子。师:你像王羲之一样会观察!你也能做书法家!王曦之的笔下,“之”各有各的神韵,请大家欣赏出示:王羲之书法作品中“之”的不同写法。(3、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化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大重任。书写规范化历来是我们教学中亟需完善的一个内容。因为教学中教师的弱化、忽视,使孩子们对汉字书写缺乏兴趣,有时,他们连字的基本结构布局特点都不明白,这需要语文教师在生字教学中认真备课,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们发现每个字的字形特点、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生字学习,我分为两个层次来学习:“之”、“与”、“允”单独处理,渗透汉字文化之美,从字本义说起明字理,写好字。余下的“注、视、球、跃、准”都是左右结构,都是熟字加偏旁的字,学生有自学的能力,我在他们自学的基础上点拨:师:这些字宝宝要坐火车去旅行,你会根据他们字形特点,安排他们到不同的车厢吗?字分类。(出示生字:用不同色块染出字占格特点,便于孩子发现字形结构特点,也使他们能感知结构之美。)生:我会让“注、视、球、跃、准”这几个字坐在一列而车厢,我发现,他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窄右边宽。师:对,偏旁在左,一般会左窄右宽。小小列车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