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_第1页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_第2页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_第3页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_第4页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文地质图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地形:根据剖面图可知A-A地势先缓慢上升,升至最高点后急剧下降、在3.4km处出现断层,随后持续上升至砂岩、片岩及片麻岩接触处又一断层,走向由东至西,最后上升至最高地势;主要汇水区域集中在右半部分水岭两边,汇水原因可能是大气降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其他含水层的互相补给和对地表水的补给。降水特征:主要集中在六月、七月,降水量从一月份到六月份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其中六月最多,十二月最少。气温特征: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水文:水系不太发育,分布不太集中,有些松散

2、,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少,喝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外围流量小于中间地带;河流沿盆地边缘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它的分水岭也发育于盆地边缘,发育在第四系水系上分布最广,在灰岩地区地下水汇势常形成较大溶洞,且该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有各向异性,页岩和细砂岩因透水性能差,该区域水系分布少,构造对地表水的发育和中断起决定性作用;由该图可知,正北方向构造对河流起中断作用,形成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图正南方向构造对地表水的起源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的流向由东到西。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该地区从上往下一次为石炭纪片岩及片麻岩、二叠纪砂砾岩、第四系砂岩、侏罗纪石灰岩、石炭纪砂岩,它们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中片

3、岩及片麻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构造:该地区西部有一背斜,中部偏东有一向斜,西部的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偏东部的向斜核部为侏罗纪砂岩及页岩。两旁为二叠纪石灰岩和石炭纪砂岩。东部地区有断层,走向为东南,分布在石炭纪,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断层会影响岩溶的发育,地质勘探孔的分布,以及泉的分布,断层外及其旁边泉分布较多。东部地区的断层上盘为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下盘为AAD片麻岩和片岩,由A-A水文地质剖面图知上盘下移,为正断层,西南边断层为同沉积断层。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岩层含水性:.岩

4、性:第四纪,岩层有砂砾岩组成,裂隙张开,钻孔单位流量为3.1LS1m1,为强含水层。晚侏罗世,由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组成,裂隙闭合,泉流量为0,岩层含水性差。中侏罗世,岩石为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1LSim_1,泉流量为2.3LSi,岩层含水性好。早侏罗世,由页岩和距离底部15m处夹厚35m的可采煤层组成,裂隙闭合,为隔水层。二叠纪,岩性为纯质石灰岩,岩溶发育,随构造发育,泉流量569LS-1,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9LS-1m-i,含水性差异性大。石炭纪,为页岩夹薄层砂岩,裂隙闭合,泉流量为0.14LS-i,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7LS-im-i。前泥盆纪,为片麻岩及片岩

5、,构造裂隙闭合,发育风化裂隙,泉流量为0.18LS-i,钻孔单位流水量为0,岩层含水性中等。b裂隙发育特征:裂隙张开,形成含水层,如在中侏罗世中的长石石英砂岩,石炭纪中的页岩夹薄层灰岩,裂隙较为发育;裂隙闭合不易形成含水层而成为弱含水层,如晚侏罗世中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和早侏罗世中的页岩夹煤层,裂隙不发育。C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发育,使得岩层极易透过给出水并给出相当数量的水,易形成含水层;反之,无岩溶发育则不容易形成含水层。如二叠纪泥质石灰岩,石炭纪页岩夹薄层砂岩发育较少,不易形成含水层,而岩溶在AAD和D地层出的断层附近呈线状分布可能由断层控制其成因,而在P地层中的分布大致和向斜轴部平行呈带

6、状分布,可能由褶皱控制其成因,岩溶地区的河系多呈季节性河流,河流全面补给来源为岩溶水。d泉的出露位置主要是第四系和石炭系与早侏罗世相交处,少量存在于前泥盆系,其中分布于石炭系早侏罗世为下降泉,第四系和前泥盆系出现的主要为上升泉;泉的出露受断层和河流分布影响,少量出现于古风化壳和变质岩区,第四系泉的流量为200LS-i,晚侏罗世泉的流量基本上为0,中侏罗世泉的流量为2.3LS-i,早侏罗世泉的流量也基本接近于0;其中中侏罗世夹在早侏罗世与晚侏罗世之间为承压水层,其排泄方式以上升泉的方式排出,二叠系因为灰岩区岩溶发育较强,其泉涌量较大,为569LS-i,且分布极不均匀;石炭系因为有裂隙存在其泉为上

7、升泉,且因为灰岩夹薄层,所以泉的涌出量较低为0.14LS-i;前泥盆系主要是变质岩区,因发育风化裂隙,其泉的形式主要是下降泉,泉涌量为0.32LS-i。e第四系冲积物钻孔单位涌水量为3.1LS-im-i,而晚侏罗世因岩性和透水性能较差、无钻孔,推测为0LS-im-i;中侏罗世其岩性较好,且发育裂隙,钻孔刚好打到裂隙通道,涌水量为0.11LS-im-i;早侏罗世因为岩性比较致密,所以钻孔涌水量几乎为零,岩溶地区因发育岩溶且钻孔恰好能打到小的岩溶通道,其涌水量为0.9LS-im-i;石炭系为页岩夹薄层砂岩,其砂岩岩性好,钻孔涌水量为0.7LS-im-i;前泥盆系因为是变质岩,所以岩石致密,为隔水层

8、,但又因为未存在分化裂隙,可含少量水,无需在此钻孔,钻孔单位涌水量为零。各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各含水层的出露分布特征:由图可知,二叠系(P)为纯质石灰岩,出露范围较大,岩溶发育,是本地区主要含水层,中侏罗世(J2)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形成较薄的含水层;其中,区中第四系(Q)、二叠系(P)中的含水层主要以泉的形式出露,前者主要沿河流分布,后者沿其与上侏罗统(J3)岩层界线分布;其它含水层则没有出露。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命名: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的性质,可将泉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大类;图中显示共有17处泉,东王村附近的泉主要为下降泉,主要分布在下侏罗统(J1)地层中,为溢流泉,地下是由砂岩和砂

9、砾岩构成,含有丰富的地下水,以潜水为主,编号为12、13的泉为上升泉,分布在断层地带,为断层泉;在断层地区冒出的水量,主要是来源于地下承压水在静水压力下溢流出的泉水。二叠系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二叠系纯质石灰岩出露范围较大,岩溶发育,为本地区主要含水层,水质从东向西二叠系氯化物浓度增高,矿化度明显增大,水温略有升高。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比该地区全年平均气温稍高约17C,从该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知中侏罗统含水层中有硫酸根离子,为中矿化度水,但随其深度增加,矿化度有一定减少。因3号钻孔中出现了较多的低矿化度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总的来说该

10、地区含水层中的水为中矿化度水。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含水层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早侏罗世合晚侏罗世的渗透性能差,中侏罗世的渗透性能比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好,侏罗系岩层主要侧向径流排泄的河流,二叠纪岩层透水性能好,尤其是在盆地边缘,即与AGD相交地区,岩溶发育强烈,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和石炭系向其侧向流入,形成补给的岩溶通道。径流条件:地表水径流主要与地形有关,构造也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在第四纪底层中以潜水的形式流动,在二叠纪岩层中以岩溶通道径流,水体总势在该地区的西部排泄,石炭岩区和砾岩区径流强度大。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断层为南北走向,断层的倾角在85左右,倾向为西,上盘为石炭系页岩夹薄层砂岩,下盘为AGD片麻岩和片岩,为正断层,断层北方用石炭系向二叠系侧向流入,由于该断层导致的结果,南部有河流的发源,所以该断层是导水断层,有利于将水汇集到向斜地区。增加含水层补给范围和补给水量,尤其是对侏罗系和二叠系的含水层补给。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由该地区是处于亚热、热带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在1260.4mm,在6、7月份降水量为最多,平均气温为16.5C,东王村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为4559L/Sm,二叠纪的补给量为2000L/Sm。本次课程设计中对调查区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清楚认识了该区的水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