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停车场深基坑监测方案(36页)_第1页
地下停车场深基坑监测方案(36页)_第2页
地下停车场深基坑监测方案(36页)_第3页
地下停车场深基坑监测方案(36页)_第4页
地下停车场深基坑监测方案(3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下停车场深基坑监测方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11404364 一、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311404364 h 8 HYPERLINK l _Toc311404365 1. 工程简况 PAGEREF _Toc311404365 h 8 HYPERLINK l _Toc311404366 2. 周边环境 PAGEREF _Toc311404366 h 9 HYPERLINK l _Toc311404367 3.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PAGEREF _Toc311404367 h 12 HYPERLINK l _Toc31140436

2、8 4. 基坑等级 PAGEREF _Toc311404368 h 14 HYPERLINK l _Toc311404369 二、监测主要内容 PAGEREF _Toc311404369 h 14 HYPERLINK l _Toc311404370 1. 监测目的和原则 PAGEREF _Toc311404370 h 14 HYPERLINK l _Toc311404371 2. 监测重点 PAGEREF _Toc311404371 h 16 HYPERLINK l _Toc311404372 3. 监测内容 PAGEREF _Toc311404372 h 16 HYPERLINK l _To

3、c311404373 三、测点布设 PAGEREF _Toc311404373 h 17 HYPERLINK l _Toc311404374 1. 围护(墙)体测斜孔布设 PAGEREF _Toc311404374 h 17 HYPERLINK l _Toc311404375 2. 围护墙顶沉降、位移测点布设 PAGEREF _Toc311404375 h 17 HYPERLINK l _Toc311404376 3. 支撑轴力布设 PAGEREF _Toc311404376 h 18 HYPERLINK l _Toc311404377 4. 立柱隆沉测点布设 PAGEREF _Toc3114

4、04377 h 19 HYPERLINK l _Toc311404378 5. 坑内、外水位(潜水)监测孔布设 PAGEREF _Toc311404378 h 20 HYPERLINK l _Toc311404379 6. 坑外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 PAGEREF _Toc311404379 h 20 HYPERLINK l _Toc311404380 7. 坑外管线沉降位移监测点布设 PAGEREF _Toc311404380 h 21 HYPERLINK l _Toc311404381 8. 基坑监测点布置情况汇总表 PAGEREF _Toc311404381 h 21 HYPERLINK

5、l _Toc311404382 9. 监测设备安装顺序 PAGEREF _Toc311404382 h 22 HYPERLINK l _Toc311404383 10. 监测点验收 PAGEREF _Toc311404383 h 22 HYPERLINK l _Toc311404384 四、监测频率安排 PAGEREF _Toc311404384 h 22 HYPERLINK l _Toc311404385 1. 监测频率设置依据 PAGEREF _Toc311404385 h 22 HYPERLINK l _Toc311404386 2. 监测频率设置说明 PAGEREF _Toc31140

6、4386 h 23 HYPERLINK l _Toc311404387 五、变形警戒值的确定 PAGEREF _Toc311404387 h 24 HYPERLINK l _Toc311404388 六、监测技术方法和质量要求 PAGEREF _Toc311404388 h 24 HYPERLINK l _Toc311404389 1. 监测技术方法 PAGEREF _Toc311404389 h 24 HYPERLINK l _Toc311404390 2. 监测技术要求 PAGEREF _Toc311404390 h 29 HYPERLINK l _Toc311404391 七、监测资料提

7、交 PAGEREF _Toc311404391 h 30 HYPERLINK l _Toc311404392 八、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 PAGEREF _Toc311404392 h 32 HYPERLINK l _Toc311404393 1. 监测项目现场管理组织 PAGEREF _Toc311404393 h 32 HYPERLINK l _Toc311404394 2. 施工进度、工期安排 PAGEREF _Toc311404394 h 33 HYPERLINK l _Toc311404395 3. 质量管理措施 PAGEREF _Toc311404395 h 33 HYPERLINK

8、l _Toc311404396 九、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PAGEREF _Toc311404396 h 34 HYPERLINK l _Toc311404397 十、监测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PAGEREF _Toc311404397 h 36 HYPERLINK l _Toc311404398 十一、附表、附图 PAGEREF _Toc311404398 h 37 HYPERLINK l _Toc311404399 1. 投入的仪器、设备 PAGEREF _Toc311404399 h 37 HYPERLINK l _Toc311404400 2. 监测项目组人员一览表 PAGEREF _Toc

9、311404400 h 37 HYPERLINK l _Toc311404401 3监测主要人员简况表 PAGEREF _Toc311404401 h 38 HYPERLINK l _Toc311404402 4投标人业绩 PAGEREF _Toc311404402 h 39 HYPERLINK l _Toc311404403 5近年相关主要项目业绩一览表 PAGEREF _Toc311404403 h 40 HYPERLINK l _Toc311404404 6企业资质证书 PAGEREF _Toc311404404 h 41 HYPERLINK l _Toc311404405 7相关人员资

10、格证书 PAGEREF _Toc311404405 h 44 HYPERLINK l _Toc311404406 8. 监测布点平面图 PAGEREF _Toc311404406 h 44一、工程概况1. 工程简况中国(上海)XX视听基地(XXX项目)地块位于上海市XX区XXX区内XX路,XX路XX口的东面,XX东路的西面。在区位上,基地位于XX科学园区的东侧。总体规划占地约220亩,规划总面积约450000平方米,总用地约145528平方米。该工程分为A、B两区,其中A区分为南北两块(简称A南区、A北区),A南区有3幢7层研发楼、1幢8层研发楼,A北区有1幢7层科研楼和1幢8层研发楼;B区有

11、2幢15F层商业办公楼、1幢9F立体车库、1幢9F培训中心、3F的裙房。A区及B区西侧区域均有二层地下车库,B区东侧区域有三层地下车库(含一层地下夹层)。本次基坑围护施工对象为地下两层或三层停车库。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00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设计方案,场地整平后天然地面绝对标高按4.40m考虑,即相对标高-1.60m,A区基坑开挖深度为8.89.4m,B区西侧基坑开挖深度为10.0510.35m,B区东侧基坑开挖深度为11.0512.25m,集水井、电梯井等深坑落深1.01.5m,消防集水井落深2.9m。本工程基坑呈近似扇形,基坑面积约为82743m2,周长1354m。基坑

12、围护结构及加固方式: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局部达12.25m,基坑开挖面积大,周围环境一般。根据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综合本工程的地质及周边环境情况,基坑围护按二级基坑进行设计。基坑围护结构采用桩径750、900mm的钻孔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有效桩长15.9 23.4m;基坑周圈防渗止水帷幕采用850 mm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掺量20%,桩长1214.5m;局部坑底采用700 mm二轴搅拌桩加固,水泥掺量13%,加固深度为坑底以下4 m。支撑系统:本工程竖向在南北两端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中心标高为-5.6m(相对标高)。支撑平面布置采用十字对撑结合边桁架的形式,局部区域设置斜

13、撑,砼强度等级为C30;在基坑的其他部位支撑采用609钢管斜抛撑,支撑截面尺寸及材料见下表。2. 周边环境本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江川东路以西、紫月路与紫星路以东地块内,周边环境情况如下:本工程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示意图见下图1和图2: 本工程位置 图2 本工程周边环境示意图东侧:本园区东侧为弧形 路,B区基坑开挖面距离用地红线8492 m,红线内侧为园区内后期待建研发楼,目前为空地。西侧:临近园区内部道路,其中西北侧为 路,基坑开挖面距离用地红线和围墙13.314.6m;西南侧为 路,基坑开挖面距离用地红线和围墙17.523.1m。西侧中部 和 交汇处,基坑开挖面距红线6.1m,距围墙和道路边线

14、1758m。 本工程西南侧基坑开挖面外为待建的虹梅南路越江隧道, 基坑开挖面距离隧道控制线最小距离 为6.1m,距隧道东线最小距离为18.7m,距隧道西线最小距离为48.1m。隧道直径为14.5m,在本工程区域内隧道顶绝对标高为-22.0-28.5m,埋深26.633.1m。 从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了解,该隧道的施工工况为东线(距本工程近段)盾构施工方向从黄 浦江南侧向北施工,施工至本工程区域的时间在2013年08月以后;西线(距本工程远段)盾构施工方向从黄浦江北侧向南施工,施工至本工程区域的时间在2012年08月以后。根据施工计划,本工程2012年08月以前地下室已施工出地面, 因此本工程基

15、坑开挖不考 虑对隧道影响。园区内部的紫月路和紫星路现状见下图3和图4: 南侧:133研发楼基坑开挖面距红线2.310m,红线外为 路绿化带,基坑开挖面距今后围墙25.129.6m,南侧 路现状见图5。北侧:128研发楼基坑开挖面距红线9.510.2m,红线外为 路绿化带,基坑开挖面距 今后围墙29.330.2m,北侧 现状见图6。 图5 图6 周边道路下内部及市政管线如下: 管 线管径(或根数)埋深(m)距基坑距离(m)备注路天然气D1093.7816.1中压乙烯D3002.5831.1路乙烯D3002.5845.3路供电1根3.9626.3中压配水D5003.5432.3注:紫月路下天然气管

16、施工期间暂定使用,其他管线距基坑边距离均在三倍开挖深度外。 3.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上海位于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处,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构成及特性分述如下:1 层杂填土:普遍分布;以灰黄色粘性土为主,夹少量小石子;土质松散。 2 层浜土:局部分布;灰黑色,饱和,流塑;具臭味;含有机质、腐植物、贝壳碎屑、石子 等杂物。 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局部缺失;湿很湿,可塑软塑,压缩性中等;含云母、氧化 铁斑点,铁锰质结核;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稍光滑。 层灰色淤泥

17、质粉质粘土:普遍分布;饱和,流塑,压缩性高等;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 团块状粉土;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稍光滑。层灰色淤泥质粘土:普遍分布;饱和,流塑,压缩性高等;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土,局部夹贝壳碎屑;无摇震反应;土质均匀;韧性高,干强度高,光滑。 1 层灰色粉质粘土:普遍分布;层位较稳定;很湿,软塑,压缩性高等;含云母、有机质、 半腐植物及泥钙质结核;土质较均匀;无摇震反应;韧性高,干强度高,光滑。 3-1 层灰色粉质粘土:在古河道切割区域分布;层位变化大;很湿,软塑,压缩性高等中 等;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状粉土,从上至下逐渐增多,局部较集中;无摇震反应;韧性中 等,干

18、强度中等,稍光滑。 3-2 层灰色粉砂夹粘性土:在古河道切割区域分布;层位变化大;饱和,中密,压缩性中等; 含云母,夹薄层状粘性土;摇振反应迅速;低韧性,低干强度,无光泽。2) 地下水该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和地面蒸发,并与附近河流有一定水力联系。本次勘察期间,实测取土孔内的稳定水位埋深在0.982.60m之间,相应标高为1.653.33m。根据上海岩土规范,上海地区常年平均地下水位埋深为0.500.70m,低水位埋深为1.50m。拟建场地内对本工程有影响的承压水为第层土中赋存的承压水。观测期间测得的第层承压水水头稳定埋深约为6.757.73m

19、。第层承压水水头在观测期间变化曲线如图7、图8。图7 GC-B1观测孔第层承压水水头埋深-时间关系曲线图8 GC-B2观测孔第层承压水水头埋深-时间关系曲线3) 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现有勘探孔揭露,A南区基坑轮廓线上有一处暗浜分布,暗浜宽6.0m,另在基坑范围内的G-A13、G-A14、C-A21孔也揭遇了暗浜,暗浜浜底最大深2.50m,浜填土以灰黑色淤泥为主,含大量有机质,具异味,因上述3只勘探孔均在基坑范围内,基坑施工时该3处的暗浜将均被挖除。4. 基坑等级结合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周边环境等级及地基复杂程度综合考虑,本基坑等级设计为二级。二、监测主要内容1. 监测目的和原则工程进行信息化施工,通

20、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汇总各项监测信息,可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指导施工,采取各项施工措施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在基坑围护、开挖施工中,要保证基坑、管线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按基坑设计、施工方法及基坑施工规范对监测的要求,进行监测项目的设置。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具体情况,本监测方案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 根据设计要求,基坑监测按二级基坑变形控制,监测范围确定为基坑本体及二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环境(地下管线、地表等)。2) 监测内容及监测点的布设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应能满足全面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变形、环境变化情况,使施工单位能随时了

21、解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调控施工步序及节奏,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3) 施工中加强监测和保护重点对象。除了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保护措施外,监控其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变形控制效果)是监测的主要任务。4) 监测实施中采用的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保障工程施工阶段的正常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5)监测人员安排除应保障正常工作外,还应该充分考虑突发应急状态下的人员配置。6) 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满足现场施工进度、工况及特殊工况要求。7) 基坑监测周期与地下工程施工周期相同,环境监测周期应与环境最终变形稳定周期一致。8) 监测

22、工作执行的相关规范、规程、标准和文件:序号名 称备 注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0820074基坑工程设计规程(上海市)DG/TJ086120105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DGJ081120106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上海市)DG/TJ08200120067本工程有关设计及招标文件2. 监测重点根据本工程施工安排和环境条件,信息化监测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内容:1) 本基坑开挖较深,其本身的安全监测是本工程的重点;2) 基坑周围重要的市政管线其变形监测亦是本工程的重点。3.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设置取决于工程本身的规模

23、、施工方法、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及常规监测方式,本着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遵守工程施工的规律,合理设置监测内容。基坑开挖是土体卸荷产生应力释放的过程,也是一个应力重分布的过程,它引起围护体的巨大变形巨大。这种变形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但是,这种变形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的施工措施结合“时空效应”理论的信息反馈技术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将变形控制在允许的程度。因此,有效、准确、及时的施工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关键。针对该工程设计要求及施工条件,总体设置以下监测内容:1) 围护体位移(测斜)监测2) 围护墙顶沉降与位移监测3) 支撑轴力监测4) 立柱隆沉监测5) 坑内、外地下水位(潜水)变化监测6)

24、坑外地表沉降监测7) 坑外各种管线沉降与位移监测三、测点布设1. 围护(墙)体测斜孔布设围护体测斜是对基坑开挖阶段围护体向坑内方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基坑变形的动态信息。根据各种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监测点布置间距宜为20 m -50 m,中间及阳角部位宜布置监测点,每侧边监测点至少设置1个,对于基坑中部,特别是基坑宽度较大、开挖较深、受力集中区域,应予以加密。测斜孔深度必须与围护体深度一致,无效量测深度不得大于2 m,否则应在地墙迎土面补设测点。本工程拟在基坑周围布设28个测斜孔,孔深16 m -24 m,测点编号为:Cx1Cx28,具体位置详见监测平面布点示意图,在钻孔灌注桩内埋设测

25、斜管方法如下:在钢筋笼内绑扎高强度PVC测斜管,管长与钢筋笼长度一致。测斜管外径为70mm,管体与钢筋笼主筋绑扎牢,管内一对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测斜仪探头滑轮)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端管口用专用盖子封好,接头部位用胶水、胶带密封,钢筋笼吊装完后,立即注入清水,防止泥浆浸入,并做好测点保护。 测斜管 测斜仪埋设时间:与围护桩施工同步。2. 围护墙顶沉降、位移测点布设由于测斜所反映的墙体位移是相对于墙顶(或者墙底)为不动点的相对位移,故尚须测出墙顶的绝对位移,两者相比较才能得出墙体向坑内方向各点的绝对位移。因而,设立墙顶位移监测点应与墙体测斜孔位置相对应。将监测点埋设于压顶梁顶,同时兼做墙顶沉降

26、点,监测点布置间距宜为20 m -30 m。本工程拟设墙顶沉降、位移监测点各60点,测点编号为:QL1QL60,具体位置详见监测平面布点示意图。埋设时间:与围护墙压顶梁混凝土浇筑同步,同时做好测斜管接出地面工作。3. 支撑轴力布设围护墙外侧的侧向土压力由围护墙及支撑体系所承担,当实际支撑轴力与支撑在平衡状态下应能承担的轴力(设计值)不一致时,将可能引起围护体系变形过大或支撑体系失稳。为了监控基坑施工期间支撑的内力状态,需设置支撑轴力监测点。为确保基坑安全,监测点宜布置在支撑受力较大、较复杂的支撑上,一般沿基坑纵向每2组测斜孔距离设1组支撑轴力监测断面,该施工区域共布设了16组轴力监测断面,其测

27、试元件选用钢弦式传感器,量程按设计最大值的1.5倍选用,并提供标定合格证书等资料,其安装方法如下: 在钢筋砼支撑轴力布设钢弦式钢筋应力计(见下图片)来监测支撑受力:安装前进行无荷载条件下的初始频率测定,与标定资料对比,满足要求后才能用于安装。钢筋计在混凝土钢筋绑扎完后进行安装,将钢筋应力计焊在距离整个支撑长度的1/21/3处混凝土支撑的主筋上(注意:焊接钢筋应力计的主筋必须截断),导线用50的PVC塑料管引出到外面,在混凝土浇捣时派专人看管,确保测点成活,砼浇筑7天后(或者砼强度达7080%)才能测量初始频率。在钢管支撑中布设钢弦式轴力计(见下图片)的方法监测支撑受力:轴力计一般设置在支撑端部

28、的活络头侧,X型外壳钢托架与活络头贴角全部围焊,防止轴力计偏移支撑中心,维持支撑的稳定性,见示意图。(注意:初始频率必须在整个支撑预加力前测出)测量时采用频率计,通过加低电压测出测试元件的振弦频率,与率定表比较换算,然后计算出整根支撑的受力。本施工区域共设置支撑轴力监测16组断面,合计轴力计10只、钢筋计24只,测点编号为:ZL1ZL16,具体位置详见监测平面布点示意图。埋设时间:与支撑施工安装同步。4. 立柱隆沉测点布设立柱对支撑体系起到一定的支承和约束作用,其隆沉将直接影响支撑体系的安全,亦应加强对其的隆沉监测。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施工栈桥下的立柱上,且数量不得少于立柱总数的10%,本

29、工程拟布设49点立柱隆沉监测点,测点编号为:Lz1Lz49,具体位置详见监测平面布点示意图。埋设时间:第一道支撑施工开始埋设。5. 坑内、外水位(潜水)监测孔布设坑内水位监测孔主要是监测坑内降水效果;坑外水位监测孔主要对围护结构的止水状态进行监控,以防止围护结构渗漏水引起坑外大量水土向坑内流失。水位管采用钻孔方式埋设:在围护体外侧2m处,用100型钻机钻孔,钻孔完成后,清除泥浆,将f50mm的PVC水位管吊放入钻好的孔内(管顶应高出地面),在孔四周的空隙下部回填中砂,上部约4m的深度内回填粘土,并将管顶用盖子封好。水位管下部还需设进水孔,用滤网布包裹住,以利于水渗透,坑内水位观测孔由降水单位按

30、规范埋设及保护。测量时采用电子感应式水位计,水位计探头遇水后接通电路,启动峰鸣器及警示灯, 观测人员记录水位计标尺刻度数据。拟在围护体外侧周围布置14个水位监测孔,每孔12m深;在基坑内布置10个水位监测孔(由降水单位按规范埋设及保护),共设置24孔,测点编号为:Sw1Sw24,具体位置详见监测平面布点示意图。埋设时间:在基坑内开始降水前1周完成。6. 坑外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地表沉降是基坑施工最基本的监测项目,它最能直接反映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将钢筋或木桩埋入围护体外的土体中,深度约0.6米,露出地面,顶部焊上测钉(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则在地面布设间接点)。本工程拟在沿基坑边缘设地表沉降测点1

31、4条断面,每条断面四个测点分别距离围护桩中心2.5m、5m、10m、15m,测点编号为:D1-1D14-4,总计56点,具体位置详见监测平面布点示意图。埋设时间:顶部卸载平台硬化后1周埋设。7. 坑外管线沉降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周围市政道路上主要有电力、上水、通信、雨水、污水、乙烯等管线,管线呈集中不同埋深排列,因此沉降监测点布设于具有代表性、施工影响较大的管线上,以及施工的出入口,采取直接和间接布点相结合,测点间距1020米不等。管线监测点条件许可时宜采用直接点,对于暴露在地面上的管线,直接在管线上作标记,对于地下管线,直接用12mm(或16mm)钢筋箍在管线上焊接牢固,并引接到地面,且地表

32、1.5m深度范围内用110mmPVC塑料管保护(在有条件下实施)。如采用间接测量,将钢筋插入管线附近的土体中,深度与管线埋置深度相当,头部焊接圆头测标,本工程拟在沿基坑周围布设49个测点,测点编号为:电力(DL1DL25)、上水(Ss1Ss12)、电信(Dx1Dx12),具体位置详见监测平面布点示意图。埋设时间:工程开始施工前2周埋设。备注:由于受施工现场各种条件的限制,以上测点位置、数量及埋设方法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具体情况与设计、监理、施工协商解决。8. 基坑监测点布置情况汇总表序号项 目测点数量测点构成安 装1围护墙顶沉降位移各60点沉降标人工埋设2围护体测斜孔30孔测斜管64

33、8m 绑扎或钻孔3支撑轴力16组断面应力计24只,轴力计10只焊 接4立柱隆沉49点沉降标人工埋设5基坑内外水位24孔水位管168 m (每孔深12m)钻 孔6坑外地表沉降56点沉降标人工埋设7坑外管线沉降位移109点通信管38点,电力管45点,上水26点人工埋设*.上述监测点(孔)数量实施时根据现场情况可作相应调整。9. 监测设备安装顺序各监测设备仪器的安装随基坑工程施工步序而开展,基本按如下顺序进行:1) 先期布设管线沉降点。2) 围护墙施工时,同步安装墙体内的测斜管。3) 围护体及坑内外加固施工后,钻孔埋设坑外的水位管监测点。4) 顶部卸载平台硬化后,围护墙顶的圈梁浇捣时,同步埋设墙顶的

34、位移测点、地表沉降测点,并做好测斜管的保护工作,进行初始值的测取工作。5) 基坑开挖前,应测出各测试项目的初始值。6)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时,同步安装钢筋计,混凝土浇注后7天,测出初读数。7)钢支撑施工时,同步安装轴力计,每根支撑预加力前,需完成轴力测试仪器的安装工作,并测出初读数。设备安装好后,应做好标记,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提高测点的成活率。10. 监测点验收所有测点的埋设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形成台帐,所有测点的初值必须复核,用于监测工作检查和复检。四、监测频率安排1. 监测频率设置依据根据二级基坑监测时间间隔要求,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的进度相结合,根据工况合理安排监测时间间隔,做到既经济

35、又安全。根据以往同类工程的经验,拟定监测频率见下表 (最终监测频率须与设计、总包、业主、监理及有关部门协商后确定)。监测内容监 测 频 率桩基及围护施工坑内降水基坑开挖底板浇筑后支撑拆除期间围护顶部变形监测/1次/1天2次/周1次/1天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监测/1次/1天2次/周1次/1天支撑轴力监测/1次/1天2次/周1次/1天立柱桩垂直位移监测/1次/1天2次/周1次/1天坑外管线监测2次/周2次/周1次/1天2次/周1次/1天坑外水位观测/2次/周1次/1天2次/周1次/1天 说明 1、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大小进行适当调整。 3、

36、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加密。4、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2. 监测频率设置说明监测工作布置的基本原则是在确保施工安全,本着“经济、合理、可靠”的原则下安排监测进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监测预警系统。1) 基坑预降水阶段,应在降水前一周完成水位观测孔、连续墙顶变形点的埋设,并测定初始值,观测项目为各种管线、水位观测,测量频率为23次/周。2)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土体应力场的变化,围护墙深部将向坑内位移,势必引起周边地表、地下管线的沉降,尤其是当基坑开挖至坑底垫层浇注前这一时间段内,整个围护体处于最不利受力状态,变形速率也会增大。特殊情况如监测数据有异常或突变

37、,变化速率偏大等,适当加密监测频率,直至跟踪监测。3) 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各监测项目观测频率为23次/周,支撑拆除阶段1次/天。五、变形警戒值的确定依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变形警戒值数据参考如下:序号监测内容变化速率(mm/d)累计变化量报警(mm)1墙顶位移3连续2d以上最大452墙体测斜3连续2d以上最大503支撑轴力70%设计值4坑外水位30010005坑内水位标高不低于坑底下1 m6立柱隆沉3307地表土体隆沉3508坑外管线沉降310 mm,相邻两点差大于8 mm六、监测技术方法和质量要求1. 监测技术方法1)沉降测量(围护墙顶、立柱、管线等)在施工区域外60100米不受影响处各设置3

38、个稳固水准点,作为监测基准点,并与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联测,纳入施工网控制系统,且每个月复测一次。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永久水准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基准网按照国家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参照下表: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DS1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0.512注:n为测站数外业观测使用WILD NA2自动安平水准仪往返实施作业。观测措施: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观测前对水准仪及配套因瓦尺进行全面检验。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

39、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下表:标尺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视线长度20m以上视线长度20m以下因瓦DS150m2.0m3.0m0.5m0.3m测站观测限差见下表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0.4mm0.6mm3.0mm1.0mm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垂直位移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进行

40、内业平差计算。内业计算采用NASEW3.0平差软件按间接平差法进行严密平差计算,高程成果取位至0.01mm。垂直沉降监测测量时按国家等水准测量规范各限差要求进行测量,闭合差或附合差小于0.5毫米,n为测站数。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间联测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测定(至少测量2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采用NA2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加GPM3平行板测微器来进行观测。计算公式如下:hi=hi-hi-1hi=(h1+h2+ +hi)hi 本次沉降量 hi 本次测

41、量标高 hi-1 上次测量标高 hi 本次累计沉降量 NA2+GPM3仪器:莱卡NA2精密水准仪,国产铟钢尺; 精度:0.3mm。2) 水平位移测量 采用轴线投影法:在某条管线或围护边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全站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该条管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全站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 若监测点不具备轴线投影条件,可采用坐标法:在某条管线或围护边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用全站仪测出其坐标,以A为站点,B为定向点

42、,测得各监测点的初始坐标X、Y,监测点本次X、Y值与初始X0、Y0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计算公式如下: Xi=Xi-Xi-1 Yi=Yi-Yi-1 vi=(Xi2+Yi2) vi=(v1+v2+ +vi) GTS-601 vi本次位移量 Xi、Yi 本次测量值 Xi-1、Yi-1 上次测量值 vi 累计位移量仪器:拓普康GTS-601全站仪;精度: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3mm+2ppm。3) 围护体测斜管内由测斜探头滑轮沿测斜套管内壁导槽(与基坑边线垂直)渐渐下放至管底,配以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自下而上每1米(或0.5m)测定该点偏角值,然后将探头旋转180度,在同一导槽内再测量一次,

43、合起来为一测回,由此通过叠加推算各点的位移值。每个测斜管每测点的初始值,为测斜管埋设稳定后并在开挖前取2测回观测的平均值。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为其累计水平位移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本次位移量。 测试原理见下图:计算公式:式中:Xi 为i深度的累计位移(计算结果精确至0.1mm)Xi 为i深度的本次读数(mm) Xi0 为i深度的初始读数(mm) Aj为仪器在0方向的读数; Bj为仪器在180方向上的读数; C为探头标定系数 L为探头长度(mm) j为倾角 仪器: CX-06A型测斜仪;量程: 53;分辨率:0.02mm。 地下水位量测水位管管口高程可用水准仪测得,管口顶部至管

44、内水位的高差由钢尺水位计测出,由此计算水位高程。各孔水位高程的初始值在观测管埋设稳定后并在基坑开挖前作两次测定,取平均值为其初始值。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值为其累计变化量,本次与前次测得之值的差值为其本次变化量。仪器:NS-30水位计;量程:50m;分辨率:1mm。5) 支撑轴力量测埋设的各应变计,出厂时厂方均提供其受力率定系数表,测量时,用配套ZXY1型频率计连接各应力计导线,测出各应变计频率,通过相关计算换算成轴力或者应力。传感器埋设前需检查其无受力状态时频率f0,当其与出厂标定频率f0在误差范围内时方可采用。应在使用前分两次测定初始读数,取平均值为其初始值fj0。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值

45、为其累计变化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其本次变化量。仪器:ZXY1型频率计,精度0.1Hz。2. 监测技术要求 测量基准点的选择:在远离施工区(大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的稳定区域各设立3个水准基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水准测量控制网,与业主单位提供的水准高程点进行联测,确定其水准高程。为确保测量的精度,整个沉降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位移采取单向定位测量方法。2) 监测仪器的检校:NA2水准仪、GTS-601、CX-06A各类量测仪器的送检和自检均达到合格要求。每天工作开始前检查标尺水泡、仪器气泡,发现异常应停止工作检查仪器,改正合格后方可施工。水准仪i角不得大于15。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不大于0.15m

46、m。3) 测量要求:沉降观测参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站的设置视线长度不得大于50m,前后视距差不得大于2m。任意一测站上的视距差累计值不得大于 3m。4) 测量精度(误差数值均以绝对值计):(1)高程测量误差0.5mm。(2)测斜误差0.1mm/500mm。(3)墙顶水平位移测量误差1mm。(4)支撑轴力、应力测量误差1%FS。(5)地下水位测量误差5.0mm。七、监测资料提交监测数据的提交分日报表、阶段报告和最终报告。(1)日报表根据每日的监测数据向业主、施工、监理提交监测报表(如有电子文档需要,可提供电子报表),在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接近、超过警戒值时,为确保监测的时效性,野外数据采集完

47、后1小时内首先向业主或监理进行口头报告,随后提交书面报告,日报表主要内容包括:测量项目、测点编号、观测日期、天气情况测量值、本次变化值、累计变化值主要工况简单分析、说明和建议在必要时提供相关分析曲线图(2)阶段报告根据各个施工阶段的不同监测项目,可按业主要求提交阶段报告,阶段报告主要内容有:测量项目本阶段主要天气情况具有代表的监测点分析情况相关分析曲线图本阶段主要工况相关监测数据分析在必要时提供相关分析曲线图(3)最终监测报告监测报告主要内容有:施工工况情况(开挖情况、地质情况、围护结构形式及布置等)监测项目及所有监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监测成果(包括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48、监测结果处理过程曲线、相应工况、天气情况、周围环境情况等)监测期间采取的相关措施及效果监测结果以及分析评价监测成果监测成果主要内容有:水平位移成果,提交下列成果资料水平位移成果表观测点平面位置图水平位移曲线图有关荷载、温度、位移值相关曲线图变形分析等沉降(竖向位移)成果,提交下列成果资料沉降位移成果表观测点平面位置图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有关荷载、温度、沉降量相关曲线图相邻影响曲线图变形分析等地下水位观测成果,提交下列成果资料观测孔位置图孔口高程地下水位-时间变化曲线地下水位变化分析等全部工程结束后两周内提交总结报告。八、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监测是施工的眼睛,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为

49、保证真实、及时、准确地做好监测数据预报工作,监测人员首先要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主动、积极、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1. 监测项目现场管理组织我公司长期从事上海市政建设工程及社会建设项目的施工监测工作,有市政建设工程施工监测的业绩和大量实际工作经验,并聘请了部分知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对重大监测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监测项目现场管理框架图2. 施工进度、工期安排 合同签订后,项目监测人员进驻现场,结合工程进度,全面安排监测工作。在围护墙施工、基坑加固过程中,我监测单位将全力配合施工单位,结合施工进度,埋设监测点,进行周边建筑的监测;在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中,我院监测人员将

50、全部进驻工地,适时监测,直至施工完毕。监测工期:桩基及围护体施工至工程0.00,预计总施工工期8个月,有效总监测天数137日历天,其中桩基及围护体施工22天(施工2.5月),挖土至底板施工结束90天(施工3月),地下结构施工(包括支撑拆除)27天(施工2.5月)。3. 质量管理措施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公司、项目管理部、项目小组三级质量管理,项目配备有经验、有专业技能的组织管理者,做到快速、准确、及时提供监测信息。2) 有效的工作程序: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从现场数据的采集、工况信息收集、数据综合分析、检核,形成成果报告,报告送达,远程监控传输。3) 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监测信息的准

51、确获得只是工作的一个部分,还必须将获得的重要监测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单位,以便综合分析,为快速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主要是与相关单位建立一一对应的信息互递,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及时进行沟通。指定专人负责,做到资料交接清楚。4) 技术保障:监测方案需报业主、监理单位进行评审通过后才可执行。监测过程中,从测点埋设、原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检核、成果提交等所有过程严格执行本院监测工作操作程序,严格遵守国家及上海市的各项技术规程、规范。5) 仪器保障: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完全满足工程监测精度要求,并经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检定。6) 现场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进场开展监测工作前,院主管领导对项目部所有成员进行技术交底。

52、7) 监测报表提交前,需经现场监测人员自检,项目负责人复检,检核无误方可提交。8) 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质量自检,公司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抽检。同时接受现场业主、监理的一切监督。9) 准时参加工地各项会议,积极加强与各参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监测现场所有来往文件按规范格式作好书面签发记录。九、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参加总包建立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现场监督、指导,项目经理具体负责实施。)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及总公司工程部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企业安全生产制度,项目人员熟知本人应尽的安全职责义务和应承担

53、的责任。)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加强文明施工,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由公司安全负责人及项目安全负责人对全体项目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对新工人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和应变能力。贯彻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和“十项”安全技术措施,并针对工程工况的特点对各工况下的分项安全进行技术交底,定期参加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例会。落实下一步计划,杜绝安全隐患。) 坚持持证上岗制度,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坚持执行“安全讲评”制度。上岗前由班组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上岗时班组安全员进行上岗巡回检查和认真做好上岗记录,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讲评工作。) 落实消防安全

54、、参加工地消防组织机构,落实安全防火检查制度。对火险隐患要及时整改,并作好记录,对违反防火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制度,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重点防火制度。)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每天上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工地负责人和专业人员解决,发现违章作业的人和事,应按公司和项目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与施工技术交底同时进行,项目部技术交底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安全技术措施,明确关键部位,安全生产的重点操作及注意事项,凡参加施工人员不论是管理人员或是班组长,施工员一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均应签

55、字备查。十、监测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本监测工作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1基坑本工程开挖深度较深,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基坑围护体系的监测,平时注意汇总分析各项监测数据,防止基坑围护体系产生较大变形。2周边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雨季:加强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必要时增设监测点。围护渗漏:加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渗漏处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地面裂缝:加强对裂缝处沉降监测、裂缝附近管线安全监测和巡视。建筑物变形:当出现变形异常时及时通知,并加大监测频率,或者增加其它监测手段。监测数据持续报警:加强监测频率,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现场24小时监测值班人员,根据现场情

56、况,配备2组以上监测人员。为现场监测提供多套监测仪器,保证监测、测量工作的需要。公司组织应急监测队伍,为现场抢险服务及时汇总分析各项监测数据,并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十一、附表、附图1. 投入的仪器、设备名 称型号规格数 量精度产 权备 注水准仪NA2 10.3自有徕卡全站仪GTS-60111自有托普康测斜仪CX-06A10.1/500自有北京航天频率计ZXY110.1Hz自有金坛水位计NS-3011自有南瑞计算机、打印机1自有.2. 监测项目组人员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专业拟在本项目中担任的角色监测工程师(注册)证号或其他从业资格证号监测简历及所获荣誉情况男42高工测绘项目负责GG-156男24中专技术员男23测量员男37测量员男40测量员SCE0001523监测主要人员简况表姓名年龄42性别男专业探矿工程职称高级工程师监测工程师(注册)证号或其它从业资格证号GG-156监测简历及所获荣誉情况1993-2001在成都从事岩土工程施工2001-今在上海从事工程测量、监测完成主要测量项目:XX隧道(浦东段)监测苏州XX市政道路测量 外高桥港外四期配套工程测量XX路(XX路-XX大道)市政测量 XX开发区市政道路测量XX生物医药基地市政配套道路测量 XX路(XX路-XX路)测量XX路(X路X路)测量 XX路(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