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药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药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药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159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电针药组和手术药组。电针组采用电化学疗法治疗,电针药组采用电化学疗法并给予中药治疗,手术药组采用切除内异病灶的方法并给予中药治疗。治疗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血清CA125含量。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血清CA125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的总有效率(P0.05),且复发率低于其余各组的复发率(P0.0

2、5)。术前均行B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 等检查正常,所有患者6个月内未用过激素,肝肾功能正常。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表1 患者一般资料 1.2 诊疗标准 参照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990年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制定:渐进性痛经;经期少腹、腰骶部不适,进行性加剧;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月经前后附件包块有明显大小的变化(未用抗炎治疗),或超证实为肿块包膜较厚,其内为减弱的液性暗区和光点;B超见子宫均匀增大或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子宫前后壁弥漫且

3、不对称增厚,或结节样增厚但无包膜;经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证实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凡有、点之1项和、之1项,即可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3 治疗方法 1.3.1 电针组治疗方法 采用局麻或局麻和静脉麻醉结合,常规消毒后,取16或18套管针距肿瘤边缘23处经皮穿刺入病灶内,拔出针芯,将铂金电极针沿套管平行于病灶纵轴进入并贯穿整个病灶,针距5mm,调整留置的套管位置,保护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分阴阳极连接电极针到电化学治疗仪,接通电源。治疗电流80120mA,电压812V,依病灶大小计算治疗电量,约100(库仑)/cm2。治疗中可见病灶内生成的气体及坏死组织液体自套管针尾部流出,达到预定电量后停

4、止,拔除电极针及套管。术后口服抗菌素3天。 1.3.2 电针药组治疗方法 电针药组接受同电针组相同的治法,并于手术后采用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中药处方为:丹参20 g、炒赤芍15 g、川芎15 g、灸香附20 g、元胡20 g、桂枝15 g、红花30 g、桃仁15 g、牛膝15g,丹皮15 g。随症加减,有炎症且瘀血较重者加夏枯草、益母草、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皂角刺;腹痛者予全虫、水蛭、蜈蚣;肝郁气滞者加丹栀逍遥散;寒湿凝滞者加温经汤。水煎服用,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3个月。 1.3.3 手术药组治疗方法 手术组采用局麻或局麻结合静脉麻醉用电刀分离并切除内异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切除

5、范围超出病灶边界平均5mm,缝合组织缺损后关闭腹壁。术后口服抗生素3天,并于手术后给予中药治疗,给药方法同电针药组。 1.4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990年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制定。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超检查治疗前后同时期的对比)。有效:症状减轻; 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缩小(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超检查治疗前后同时的对比)。无效: 主要症状无变化; 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复发: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下腹痛,或B超再次发现包块。 1.5 观察方

6、法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后妇科超检查盆腔包块变化情况(月经干净后同时期检查对比);治疗前后于月经周期第51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测血清CA125含量。随访612个月。疼痛程度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 s表示,采用SPSS 13 统计分析软件,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同组用药前后比较用非参数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电针组和电针药组手术时间1139min,平均21.5min, 术后即能自主行动,无发热反应,术后病灶局部皮下轻度紫色淤斑,触之质软,轻度压痛,1周后变硬

7、,触痛逐渐消失。手术药组手术时间2880min,平均58.4min,新增手术疤痕5080mm,平均54.2mm。21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症状,术后住院17d。 2.2 临床疗效比较 各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全部病例手术后月经期病灶疼痛消失,病灶去除。电针药组总用效率为94.3,与其余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药组和电针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疗效比较见表2。随访12个月,电针组的复发率高于手术药组复发率,手术药组复发率高于电针药组复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果见表3。表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表3 复发

8、情况表注:* 与电针药组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血清CA125含量变化比较 各组治疗后CA125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4。表4 治疗前后血清CA125含量变化比较注: * 与治疗前比较,P0.01。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往治疗上主要采用切除病灶的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中药治疗等。常规的手术治疗 复发率较高,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化学药物大多属激素类,长期应用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为解决这些问题,本院采用电化学疗法联合中药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以期降低复发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9、电化学疗法是一种肿瘤微创疗法。治疗时将特制的铂金电极置入肿瘤内,通过直流电的电离、电解及电凝作用破坏肿瘤细胞,造成非手术切除性去除肿瘤的效果,其具有创伤小、保留脏器功能,减少瘢痕和畸形造成外观损害的优势。本观察结果显示,实施电针疗法的患者较实施普通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评分值低,且复发率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痛经”、“症瘕”、“不孕症”等范畴,其病理特征是“血瘀”,因此中医的治则主要是活血化瘀止痛。据近代药理研究报道,活血化瘀药能够使瘀血吸收、粘连软化、包块缩小,从而改善症状4。 本院采用电化学治疗法与中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电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手术药组和单纯电针组

10、,且疼痛评分和复发率也较低。这可能是由于电化学疗法微创的特点使创口较小和对肿瘤细胞的破环较为全面,且所用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所致。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还测定了CA125含量。CA125是存在于体腔上皮表面的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膜抗原,可以作为诊断卵巢上皮癌的指标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浓度亦升高,且与内异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故认为血清CA125可以作为内异症诊断及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5。本观察结果显示,各组治疗后CA125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说明内异症已治愈或症状减轻,提示电化学治疗法与中药联合治疗内异症疗效确切。【参考文献】 1 邵顺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0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4):21682169.2 刘维琴,赵蕾.中西医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 齐鲁医学杂志,2007, 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